新加坡新一代鱼贩子,拿个手机在那晃啥?
从前,新加坡买鱼买肉买菜都得到巴刹,一些养殖业者也不会直接接触到消费者。随着整个生态链的改变,如今人们选购农粮品的管道更加多元化。
现代农民、批发商和零售商,得采取哪些方式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如今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样化,他们在确保产品品质之余,得思考更多、做得更多。
合乐路附近的庙弯(Beo Crescent)巴刹有一个装潢非一般的摊档,让人经过时会好奇地停下脚步多看一眼。年轻鱼贩陈俊子(33岁)两年前开始在这里营业,但起初卖的是冰冻鱼,来往人潮的反应也冷冰冰。
陈俊子的父亲原本在裕廊鱼市场从事鱼类批发,但在他六岁时父亲就去世。20年前年长14岁的二哥在裕廊西巴刹经营一个鱼摊档,12岁起陈俊子每逢周末都会去帮忙。
2014年农历新年期间他尝试在网上卖鱼,反应还不错,兴起创业的念头。陈俊子感慨地说:“我可以感受到巴刹文化的没落,十年后可能就没有巴刹了。我希望可以尽一分力作出改变,提高新加坡鱼贩的水平。”
凭着对这个行业的一分热忱和使命感,原本从事信息科技行业的陈俊子,于2015年9月选择到庙弯巴刹开设“渔民”(Dishthefish) 。他说:“我会选择那里,是因为整个巴刹比较卫生和干净。可是我卖的是冰冻鱼,很多人会认为冰冻鱼不新鲜,一整月下来没有什么人光顾。”
因此,他没有机会向消费者解释,一些深海鱼如三文鱼和鳕鱼,冰冻和保存得当会更加新鲜。后来他开始试卖一箱新鲜鱼,渐渐地生意上门了。半年后他决定租下另一个摊档售卖新鲜鱼类,为事业打下较稳定的基础。
虽然整个巴刹已有八个鱼摊档,陈俊子对自己的产品还是具有信心。他说:“我会到裕廊鱼市场选择一些特别的鱼,像是小船捕获的深海鱼类。即使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石斑、红糟鱼等也有分不同档次。我们也会向客户介绍少见的鱼类,如短吻舌鳎(Tongue Sole)。但在价格方面不会特别贵,毕竟巴刹的竞争很大。”
虽然鲜鱼摊档的生意做得不错,陈俊子并没有放弃原本的冷冻鱼摊档,因为他认为这一块市场还是值得开拓,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教育。
与单纯在巴刹等待客户上门的传统鱼贩不同,陈俊子通过新媒体主动接触客户和提供客制化服务,同时利用新科技简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生产力。
他笑言:“刚开始时,我一大清早就发WhatsApp给客户,还放了一堆照片,结果被客户投诉说干扰他们睡觉。之后我慢慢改善,现在会在早上七八点才发出接链给客户。网站在四个月前推出,目前已有10%的客户来自网络订购。”
其余九成客户主要来自零售和长期订户。他解释道:“我有一批长期订户,有一些会每个星期给一个固定数目,如100元或300元,由我替他们选鱼。我会根据个别需要作出调整,如家里有八个月大宝宝的,我会把鱼肉切成2公分方块方便煮粥。我也会介绍他们一些适合的鱼类。”
作为新一代鱼贩,陈俊子也善用结合科技的智能解决方案,如大华银行的BizSmart。陈俊子举例:“销售点终端系统(POS系统)可在会计系统上明确反映每天的销量和营收。会计系统可生成报告,说明该月份哪些鱼类最受欢迎,那我就知道接下来应该进哪些货。”
此外,人力资源系统可轻松计算全职和兼职员工的成本,然后反映在会计系统上。所有相连的系统可以和银行户头挂钩,如果出现异样或未完成交易,陈俊子可以马上知道。他说:“因此我可以更专注在本业上,不必操心后端作业。系统化的纪录和销售分析,对我开拓业务很有帮助。”
因为有追踪和整理大数据,陈俊子可以很明确地说出“渔民”的客户以三四十岁人士为主,而且育有一两名孩子,年龄介于八个月到三岁。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两个摊档的营收已比刚创业时增加六七成。陈俊子的太太王淑娴(29)岁是一名合格会计师,她刚辞职协助陈俊子。
本月底“渔民”会在西海岸广场(West Coast Plaza)开设零售店面。投入20万元的零售店面呈现陈俊子的梦想模式。他形容道:“新一代的鱼类零售店要有一个厨房,示范给客户看如何处理和烹调鱼类。”
此外,陈俊子也打算开拓批发业务,如把鱼类处理和腌制后送到咖啡座或食阁摊位,方便直接烹煮。他希望通过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模式,颠覆鱼贩单一刻板的形象,提升鱼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与单纯在巴刹等待客户上门的传统鱼贩不同,陈俊子通过新媒体主动接触客户和提供客制化服务,同时利用新科技简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生产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