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1日 星期六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编者按:2016年10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由东部上海、广州、杭州、宁波、苏州、青岛、大连等7个发达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8个市州。

  自此,贵州脱贫攻坚的各个战场上迎来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强大“战团”,将崇山峻岭的贵州和沿海发达城市紧密相连。

  2019年,东西部协作再上新台阶。贵州与对口帮扶城市持续专班化、项目化深化协作,强基础、扶产业、促旅游、支教育、助医疗、育人才、接劳务,以东部之优补贵州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格局。

  值全省两会召开之际,多彩贵州网记者分赴全省各地,深入采访报道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1月17日,推出系列报道的第四篇,敬请关注。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高寒 曾颖晶)走进印江木黄镇新民坝区荣光村,绿油油的芥菜便一陇陇映入眼帘,这抹绿意为深冬的村落平添了几分生机。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印江木黄镇新民坝区一角

  这里是坐落于印江的5000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目前该基地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规划面积核心区为2000亩,辐射区3000亩。基地将种植蔬菜作为调优产业结构的一味良药,让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坝区建设注入一剂强心针,用不断攀升的收入给农户吃下一颗定心丸,印江木黄正以昂扬姿态,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好山好水出好菜 梵净山下有“绿色宝藏”

  “这是我们种植的第一期包心芥菜,已经收割1600多吨了。”新民坝区蔬菜基地的主要负责人,来自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刘鹏向记者介绍到。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印江木黄镇新民坝区高标准蔬菜基地

  2019年3月,坝区5000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何为高标准?

  要发展设施化、布局科学化、加工精细化……强有力的硬件设施支撑必不可少。

  “特别感谢东西部扶贫协作,‘两江情’可不是随便说的,对口帮扶的苏州吴江区给了印江大力支持,投入400万资金来解决灌溉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刘鹏说。

  目前,坝区核心区一期380亩已完成喷灌设施、生态水池5500立方、排水沟渠、机耕道等基础建设,并于2019年10月初开始栽种蔬菜;核心区二期200亩已完成土地平整和蔬菜栽种;核心区三期2000余亩已全面启动土地平整、排水沟渠、机耕道等基础建设。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印江木黄镇新民坝区灌溉设施

  因背靠梵净山,木黄镇蔬菜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我们这离梵净山20公里,山清水秀空气好,水用的是山泉水,施肥几乎都是用农家肥,蔬菜露天种植,经过日晒风吹雨打,保质保量,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蔬菜,很受欢迎呢。”刘鹏告诉记者。

  为牢牢把握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推动坝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木黄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分析研判,将原本高低不平的玉米产地调整为蔬菜产业发展基地,包心芥菜、甘蓝、芋头、南瓜、辣椒、莴笋……一一被列在蓝图之中。

  现在,木黄镇新民坝区蔬菜种植发展已初显成效,形势喜人。说到接下来的种植计划,刘鹏信心十足,“下一期,我们就准备种水芋头了。”

  广东老师傅扎根印江田间做实事显真情

  在木黄镇新民坝区,冷冽的寒风呼呼地掠过地里的绿意,新民坝区技术指导人员驻扎办公室的门一下被打开,吴少鹏带着一身湿气与寒气走进门来,他刚结束地里的指导回到办公室。

  来自广东潮汕的吴少鹏是这里的技术指导,今年53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爷爷了。去年6月,吴少鹏被邀请到新民坝区,对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平日里就住在村里帮忙解决农作物防虫、防病以及采收等技术问题。

  由于之前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现在换成了并不熟悉种植技术的包心芥菜和甘蓝。于是,吴少鹏在种植新的农作物之前,都会直接下到田地里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栽种,如何控制作物间距,确保能有好的收成。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正在地里指导工作的刘鹏(左二)和吴鹏飞(左三)

  “村里过来务工的人大多都是四五十岁,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开设理论课程还不如直接下地教他们的效果好。”吴少鹏操着一口带着粤音的普通话说道。

  目前,新民坝区投入使用的600亩地主要是用于种植包心芥菜和甘蓝,下一步会陆续种植水芋头、南瓜等新作物。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印江木黄镇新民坝区农户正在收割芥菜

  “最近回不来啊,要把这边的工作先安排好。”据悉,吴少鹏来木黄镇荣光村的这半年,只在中秋节回广东陪家人过了节,平时都驻扎在村里与村民们一同生活。即便快要过年了,他也以村民的种植情况为主,安顿好了再回家过年。

  2019年6月15日来到印江木黄镇负责5000亩蔬菜基地项目的刘鹏,平时也住在村里。虽然家住贵阳,但也只是每半个月才回去呆一天。据他介绍,公司里驻村的人员一共有三人,一般从早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七点左右结束工作,每天晚上还会组织技术人员们一起开会梳理当日发生的事以及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瞄准东部市场 “印货出山”销售翻番

  “以前村民大部分种玉米、水稻,产量比较低,观念上没转变过来,就想着自给自足,顶多把东西拿到镇上去卖一卖。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品种就几百亩,即便是县城,也消化不了这2000多亩地的产量,靠我们单打独斗是做不到的。”刘鹏说。

  产量有了,“印货”该如何“出山”?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农户对收割的芥菜进行装袋

  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程蜀黔告诉记者,“我们与广州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合作,在当地设立了办事处,根据客户需求,采取订单式蔬菜销售方式,目前和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都有合作,一部分蔬菜也会进入工厂,制作成泡菜、酸菜,出口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同时,为了保障“菜篮子”工程,这些蔬菜也会销往贵阳,提高贵阳市蔬菜自给率。接下来,该公司还会建立集配中心、物流园,对坝区基地产品进一步统一调配,打造优质生态健康的贵州蔬菜品牌。

  不仅如此,根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吴江印江两地积极搭建平台,促优质“印货”销往苏州市场。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展销会上的印江农产品

  从苏州吴江区来到印江挂职的印江县扶贫办副主任庄荣金告诉记者:“这两年,印江的特色生态农产品经常参加苏州、吴江的农展会,吴江金秋展销会等等,苏州本地一些经销企业也设立了印江农特产品销售专柜。”

  截止2019年11月,印江农特产品在东部地区累计销售额2289.6万元,其中,江苏销售额1275.6万元,其他地区1014万元,同比增长238%。

  创收“三板斧”农户展笑颜

  “在征用村民们的土地时,我们会预先支付三年的土地使用费给他们,之后再按年支付。”据木黄镇党委副书记黄光春透露,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土地流转十分困难,大多数村民们都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土地。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先由村合作社出面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然后公司再从村合作社处流转土地。这样一来,不仅化解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矛盾,还积累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而后,这笔土地流转金也如期发放至村民们的手中,稳定地保障了新光村、荣光村、乌巢村所有村民的收入,其中,还包括贫困户191户817人。

  除租金收入外,村民们也通过在公司务工增加劳务收入。

  “我们目前主要在新光村、荣光村、乌巢村用工,每天大概需要150人左右,一天的工钱85元,这几个月我们已经发了160多万出去,以后土地多了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刘鹏说。

  据悉,荣光村的劳动力大多都是50多岁,最大的有82岁,他们在外务工找不到活干,于是都来公司这边帮忙干点栽菜、施肥、除草的活,不下雨的话每天都有活干,一天下来能领到85块钱的工钱,基本能实现稳定收入。

【聚焦两会·东西部扶贫协作】印江木黄:5000亩蔬菜种出村民致富路

  正在忙碌的农户

  “我们村里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过来干活,维持基本收入不成问题。”说起现在的生活,荣光村的村民郭永发脸上满是笑意。

  据悉,该公司实现盈收后,所得利润的3%将会直接转入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能够分红。而在5000亩蔬菜基地项目完全建成之后,将直接带动周边5个村1646户6785人增收,户均增收可达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累计30余万元。同时,公司会有大量工人入住,还将带动周边村10余家副食品店、农家乐消费收入。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土地共600亩,预计在今年3月底前将全面建成5000亩蔬菜基地。”印江县扶贫办主任吴红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还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木黄镇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扶贫提供样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开辟印江产业发展新天地。”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如今,木黄镇新民坝区的农户们在田野里播撒希望,头顶明媚阳光,沉浸于丰收的喜悦。

来源:多彩贵州网

上一篇新闻

参考快讯:韩国一泡菜厂发生新冠群体感染事件 50吨泡菜将被销毁

下一篇新闻

男子发明纸飞机不落,月入5万元,当时最贵一架2元,看看他的梦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