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画卷
翁欣
时隔一年,去年广受好评的电影《春江水暖》,已于8月21日在爱奇艺独家上线。影片以杭州富阳为背景,展现富春江沿岸的四季交替和自然风貌。整部电影充盈着山水画独有的气韵和诗意,是一部极具地域特色的杭州本土电影。
这部颇具野心的作品,去年曾入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后来又斩获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春江水暖剧照 资料 图
青年导演顾晓刚的家乡是杭州富阳。六百多年前,黄公望在此创作出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而六百多年后,它也成为顾晓刚的灵感来源,他历时三年时间,拍摄了自己的首部剧情长片《春江水暖》。
影片以富春江畔一个普通三代家庭为背景,讲述顾家四兄弟轮流照顾年迈中风母亲的故事,涉及亲情与利益,也展示时代变迁下的人情冷暖。演员都是导演的亲戚和朋友,他们的本色出演,也为电影提供了真实的生活质感。
相对于故事,影片被讨论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探索。顾晓刚尝试将山水画里的美学意蕴转化为电影语言。片中设计了很多长镜头,用横移的方式,让富春江景色如同卷轴画一般缓缓展开。
电影的英文片名"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正是沿用了《富春山居图》的官方译名,是导演向六百年前《富春山居图》的一次致敬。
《春江水暖》电影海报/导演顾晓刚 资料 图
富阳古称“富春”,过去是杭州西南的一个县级市,这几年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扩张,已经变身杭州富阳区。从杭州去富阳不过一过小时车程,不妨跟随这部电影,探访下富春江边的这座山水小城。
鹳山公园
富阳城东有一座临江而立的小山,名鹳山,据说因山体形状如一只鹳鸟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三国东吴时期山顶建有道观,所以鹳山过去其实也叫“观山”。
鹳山不高,海拔仅仅四五十米,因为山势奇秀,自古吸引不少文人雅士来此游赏。《春江水暖》里大部分场景都是在鹳山公园周围拍摄的。
富春江边的鹳山公园 翁欣 图
从富春江边登鹳山,沿着石板小路拾级而上,没几步就来到山腰。这里有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春江第一楼”,站在这里可以凭栏远眺,春江如画,尽收眼底。
“春江第一楼”,是鹳山标志性建筑,也是观江视角最佳处。郁达夫在散文《过富春江》里写,“没有到过富阳的人,绝不会想到登山几步,就可以看见这一幅山重水复的黄子久的画图的。”那是1933年,他带着朋友从杭州来富阳欣赏富春江景色。
春江第一楼,观江视角最佳处 翁欣 图
郁达夫是富阳人,他家就在鹳山附近,这里是他经常会来的地方。文章里提到的“黄子久”,当然就是那位画《富春山居图》的“大痴道人”。
春江第一楼旁边,有一棵香樟树,已经三百多年树龄,枝叶繁茂,如一把绿色巨伞,来鹳山游玩的人,都喜欢坐在树下小憩。郁达夫有一张和全家人的合影,便是在这棵老樟树下拍的。
鹳山上的老樟树见证富阳的历史变迁 翁欣 图
郁达夫母亲过七十大寿时,全家人在鹳山香樟下合影。
这棵老樟树在电影里也出现多次,是年轻人谈恋爱、约会的地方,后来角色结婚时还专门来树下拜了天地,可见老樟树在富阳人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鹳山脚下,过去是富阳古城东门所在,因此现在还能看到一段古城墙。富阳保存下来的历史遗存不多,基本都集中在鹳山周围,除了城墙,山脚下还有一段通往钱塘的古驿道,和青石板铺就的春江堤,这些在电影里都得到充分体现。
严子陵钓台
从鹳山下来,顺着江边东行,有一处石矶伸入富春江中,形似半岛,矶头立有“严子陵垂钓矶”的石碑,相传这里是东汉隐士严子陵垂钓的地方。
自古以来,在富春江上的钓鱼的人不可胜数,严子陵应该是最著名的那个。
“严子陵垂钓矶”古碑 翁欣 图
按《后汉书》的说法,严子陵年轻时与刘秀是同窗好友,后来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子陵不愿出仕,隐姓埋名躲了起来。刘秀派人各处寻访,终于在富春江边找到他。刘秀再三邀请,让他出来做官,他就是不去,最后还是回富春江边隐居垂钓。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个穿蓑衣、戴斗笠、扛着鱼竿的人从江边的长廊里走过,从造型上看就很像严子陵。
电影剧照中的严子陵垂钓处
严子陵为后人所歌颂推崇,因为他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中国文化几千年来,隐士文化是重要的传统,当年黄公望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并绘制山水长卷,当然也和富春江所代表的隐士文化背景有关。
严子陵的故事,显然也影响了后来的郁达夫。他曾自刻一方印章“我是春江旧钓徒”,就是表明他和严子陵有一样的志趣。当年他搬去杭州生活,本想寄情于山水,不过后来抗战爆发,他的归隐之梦终没实现。
富春江沿岸,做为“严子陵垂钓处”保留下来的遗迹有两处,一处在富阳鹳山,还一处在桐庐,后者更为出名,郁达夫曾写过散文《钓台的春昼》,如今那里已经是收费景点,而鹳山这里每天依然很多人来此垂钓。
出现在电影海报上的“龟川阁”
严子陵垂钓矶东侧,有一处古色古香的三层楼阁,名为“龟川阁”,就是出现在电影海报上的那处建筑。
相传这附近的水域里住着千年老龟,每至秋月之夜,它就会浮于水面,吞吸江月之影,所以这里被称为“龟川秋月”,是古“春江八景”之一,“龟川阁”的名字由此而来。
如今的“龟川阁”周围,聚集很多游泳爱好者。在杭州的钱塘江边因为有护栏,是不让下去游泳的,没想到富阳这里可以游。夏日下午三四点钟之后,来游泳的人越来越多,像一个热闹的江边浴场。
夏日,富春江边游泳的人很多 翁欣 图
看到这么多人在游泳,我也有点想下去。不过岸上有人告诉我,来这游泳的都是水性极好的本地人,基本天天都来,鹳山这里的水域比较复杂,水下有漩涡,一般人最好还是不要下水。
沿着江边继续往东,远远就看到富春江第一大桥,连接着南北两岸。桥下有轮渡码头,船是开往新沙岛的。
富春江在鹳山这一段江面较窄,过了此段之后江面变宽,中间形成一座江心岛,就是新沙岛,坐轮渡是去那里唯一的方式。电影里江老师的父亲就是开轮渡船的,后来还在渡船上举行了水上婚礼。
富春江第一大桥旁,开往新沙岛的轮渡船 翁欣 图
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的故居,就在鹳山之西。一座小小的中式院落,孤零零地立于临江广场上,周围的老房子都已经拆了,这一带现在叫郁达夫公园。
故居门前,青年郁达夫的雕像坐在石上,手执书卷,面对着悠悠江水。
郁达夫故居 翁欣 图
郁达夫故居坐北朝南,三开间砖木结构楼房,为江南典型的白墙黑瓦。故居一层为正厅、陈列着郁达夫及其朋友的一些题字与画作,二层为卧室,故居的陈设是按当时居住原貌摆放的。
从故居出来,有一个绿意盎然的小院子,花圃里种了些中草药,表示郁家祖上曾是中医世家。看故居的规模,在当地应该也算殷实人家,不过因为他幼年丧父,后来家境窘迫,全仗母亲陆氏勤俭持家度日。
富春江水养育了郁达夫,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皆在这里度过。
他在散文里写小时候天天去江边玩耍,去看江上的帆船,和隔江的烟树青山,还喜欢在江边做白日梦,直到17岁随长兄远渡日本,离开富阳。留学归来之后,虽然一直在外奔波,但也会时常回家看看,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孙荃一直住在这里。
郁达夫故居
除了这处故居,杭州大学路上也有一处郁达夫故居。1933年,他和第二任妻子王映霞,从上海举家迁往杭州,并且还建造了一栋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风雨茅庐”。不过那里并没有为他避得风雨,房子建成后没住多久,他和王映霞感情破裂,1938年,他离开国内,漂泊去了南洋。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郁达夫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也是牺牲海外的抗日烈士。
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曾发表大量宣传抗日的文章。后来新加坡沦陷,他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暗中保护和营救过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由于化名身份暴露,他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让人唏嘘的是,不只郁达夫,他的哥哥郁华也是在上海沦陷后,被日伪所暗杀。郁达夫母亲则是在日军占领富阳后,躲入鹳山绝食而死,鹳山上,如今现在有纪念郁氏兄弟俩的“双烈亭”。
江边鱼市
恩波公园附近的江边码头,有传统鱼市,已经存在很多年。
江边鱼市 翁欣 图
和普通菜市场不一样,鱼市都是由当地渔民生活的渔船组成的,每天渔民们捕完鱼后,就会把船开来江边贩卖,岸边大大小小的塑料盆里,摆着刚打捞上来的各种江鲜,有鳊鱼、鲢鱼、鲈鱼、刀鱼、江鳗等等……
“江南忆,最忆是江鲜”,富春江一带水质优良,产出的鱼以肉质鲜嫩,无土腥味而闻名,这些江鲜,按品种每斤价格从几十元或上百元不等。当地渔民告诉我,收入好的时候,一天也能卖个上千元。
电影《春江水暖》里的顾家四兄弟,分别是厨师、渔民、赌徒和建筑工人。其中三个都是由导演顾晓刚的亲戚饰演,只有顾家老二是真实的渔民,现在每天仍然在江边捕鱼卖鱼。
电影里有关顾家老二的部分,拍的像纪录片,很真实的展现富春江渔民的日常生活。
渔民捕鱼 电影剧照
渔民在富阳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有些老渔民家里世代捕鱼为生,吃在船上,睡在船上。虽然当地政府一直鼓励渔民上岸生活,但他们还是更愿意以船为家。打鱼比较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船、放网、捕鱼,然后一早来鱼市贩卖刚捕捞上来的江鲜。
电影里有一幕,开饭店的大哥早上来到鱼市,把老二捕来的鱼拉走,这也是比较真实的。因为野生江鲜的价格较贵,来这里买鱼的人很多是开饭店的,有些比较少见或者昂贵的江鲜,一上岸就被饭店老板买走了。
顺便说一句,电影里顾家老大开的饭店“黄金大酒店”,也是真实存在的,在鹳山北边的桂花路上,主打菜式就是富春江江鲜。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上游,流贯浙江桐庐、富阳两县。
六百年前黄公望画下《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后来此画被火焚为两段,如今一段藏于浙博,一段藏于台北,更是增添了传奇色彩。
黄公望是画界里大器晚成的代表,他早年仕途不顺,还进过监狱,后来一度卖卜为生,开始学画时已年过半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为其师弟无用师所绘。为了画好这张画,他常年游走于富春江两岸,考察风光,绘制了大量练习或草稿画作,最终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此画。
富阳黄公望隐居地 翁欣 图
黄公望虽不是富阳人,但据说他是在富阳终老的。
富阳有一处黄公望结庐隐居之地,在庙山坞,也就是现在的“黄公望森林公园”。那里我几年前去过,从公路边要往北走好几公里才能到,在一个山谷的深处。虽然风景还不错,但我觉得离江边太远,心理还是存疑的。
从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合璧展出后,富阳就在一直在打造“黄公望”这张文化名片,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找建筑师王澍设计的“富春山馆”,这是一处是集富阳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三合一的建筑群。
“富春山馆”的设计灵感来自黄公望的山水画,其好玩之处在于,游览内部空间,蜿蜒曲折,就像在山中穿行。而外部建筑则设置了可通往屋顶的阶梯和长廊,过程有如登山,最后还可以站在屋顶上眺望富春江景色。
王澍设计的“富春山馆”试图打造建筑版的《富春山居图》 翁欣 图
如果说王澍设计的“富春山馆”是试图从建筑语言上与黄公望的山水画产生对话,那么顾晓刚的电影《春江水暖》,就是把传统山水画的视觉美学,转化成电影语言,展现《富春山居图》六百多年后的生活场景。
这部讲述普通三代家庭的群像式电影,前后出场人物十几个,没有谁是明显的主角,因为影片里自然(富春江)才是真正的主角。全片基本上都是中远镜头,极少特写,所有的人物、行为都被引入自然景观之中,以绘画的视角呈现。
电影《春江水暖》工作照
导演在拍摄时,还借鉴了传统绘画里“游观”的概念。比如那个著名的12分钟长镜头,采用横移的方式,让富春江景色如长卷绘画般徐徐展开,观众随着人物徜徉于自然山水之中,加上窦唯空灵悠远的音乐,形式感极强。
与一般导演以人物,冲突来构建故事不同,顾晓刚导演显然是充分考虑自然景观,人文风俗的角度来创作剧本,包括片中大量使用本地非职业演员,使他的电影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特征。
电影《春江水暖》 剧照
电影《春江水暖》剧照
也许和旅游城市给人印象有关,当代杭州的形象,仅偶尔作为商业片取景地,在银幕上仅始终缺乏一个完整呈现。而《春江水暖》显然填补了这个空白,无论从美学意义、地域风貌及民俗的展示上,这都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本土电影。
结尾时的字幕显示,这部电影并未结束。导演表示这将会是一个系列长卷电影,共分三卷,《春江水暖》是第一卷。由于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所以下一卷故事会随着江水从富阳来到杭州主城区,背景是2022年杭州举办亚运会,故事依然会立足于当下,但呈现的方式是传统和古意的。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徐亦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