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大茂竹编也称为大茂竹器,发源于万宁市大茂的旧州村,是万宁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之一,每逢军坡节赶集,村民们便会挑着手工制作的竹篮、箩筐、竹篓等大大小小的竹编器具,到集市上售卖,由于制作精美,倍受当地民众的青睐。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一方水土造一方工艺

在唐代,万安州(现万宁市)州治设在今天的大茂镇旧州村一带,也就是现今的联光村委会的辖区范围,旧州盛产竹子,素有“竹乡”的美称,村民们都称之为“白竹”。

明代琼山进士唐胄长诗《藤作》序中便提到“万州藤作名天下”。当时的人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取之不竭的竹子就成了朴实勤劳的联光人用于生产生活的主要材料来源。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编制的竹蒸笼(图)

在大茂的传统中,竹器是很多人家都会保留的传统用具。比如竹编蒸笼,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来蒸米饭蒸年糕的。”在当地,使用竹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比如有婴孩使用的竹编摇篮、逢年过节使用的竹编蒸笼等,大多以生活用具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大茂竹编的传承中更记载了星火燎原的革命斗争历史。当时六连岭革命斗争中,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国民党‘围剿’的时候,村民们用竹篮、箩筐作掩护,将粮食、衣物等送到山上的指定地点。

20世纪90年代,大茂竹器由于产品美观、经济耐用,曾经畅销国内,被列为出口商品,远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一根竹子的涅槃重生

一根竹子经过艺人的手,可以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大茂竹编主要制作成以下几类竹制品。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制作竹编摇篮(图)

1.竹编蒸笼:以前在万宁的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来蒸米饭蒸年糕的。

2.竹摇篮:婴孩使用的竹编摇篮。

3.竹箩筐:用于干农活方便运输物品或外出运输粮食、文件、器械等物资。

4.礼品竹篮:用于装金银玉器或槟榔、饼干、糖果、水果、糕点等食品,是访亲探友送礼品的精美用具。

5.竹筛子:可以放一些针线活;粮食放在竹筛上面可以在太阳下晒干。也可以把粮食中的杂物筛出来,专业收拾粮食用的。

一双巧手的匠心独运

大茂竹编的制作手法因不同品种的用品而不同,都要经过前期的准备材料阶段。

比如选择好的竹子作为料子和一把锋利的刀具,制作过程要经过剖丝 、切丝 、刮削 、磨光等步骤。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竹器匠人黄东喜(图)

在制作竹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心静,在削竹篾时,要不抬头,不张望,不发脾气,专心地用刀削,削到满意才松手。不仅仅需要竹器匠人手上灵活,还需要他百分之百集中精力,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做出好的竹制产品。

一个产业的未来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比在工厂生产的生活制品,竹编摇篮制作过程慢,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愿意学习竹编手艺,村里会编织摇篮的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因为编制竹编收入低,很多人的孩子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愿意回来学习这门手艺,竹制品的没落已成现实,让这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手艺陷入传承难。

巧手编织的大茂竹编,半个世纪的匠心独运

年轻人不愿学,传承难(图)

但幸运的是,大茂竹编与黎族藤编一样,如今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8年,大茂竹编与后安刀、军坡节、西门舞龙等被列入万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海南省欢乐节万宁分会场在万宁东山岭举行。在这一届欢乐节上,万宁大茂竹编因编织精美、独具特色,4天内便卖出去350多件竹编制品。

万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德波表示,当地正提倡在一些小的旅游点引进一些小型样品,让竹编与旅游、生活用品挂钩,目前还计划申请省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以这种方式让大茂竹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一篇新闻

像布莱尔地砖一样的钩织拼花毯,美出新高度,有钩编图解教程

下一篇新闻

金色编织鸟 鸟类中杰出的建筑师 王奇 摄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