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我终于回家了!”

9月25日晚,一袭红裙的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这一幕出现在了全球媒体的报道中。

在加拿大经历了1028天的非法扣押、30余次出庭以及无数次激烈博弈,这一起以打压中国的高技术企业为目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最终以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结束。

根据协议,孟晚舟既未认罪也未接受罚款,而美国将在14个月后放弃指控,加拿大的引渡程序也因此终止。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认为,DPA协议更像是美方给自己的一个“台阶”,因为孟晚舟接受的协议内容中并没有利好美方的内容,“本质上就是美方的一次重大后退”。同时,考虑到中美天津会谈时,中方向美方提供的清单中包括“释放孟晚舟”,中方对孟晚舟事件的态度也可以视为主动释放的一个“探针”,用于检测拜登政府对恢复中美关系的诚意。

而在外媒眼中,这一场涉及中美加三国的法律和地缘政治纷争以“孟晚舟回国”为结局也是意义重大。大部分媒体认为中美、中加关系有望缓和,甚至可能会在气候等领域进行合作,但是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还在持续,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依然激烈。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孟晚舟抵达深圳宝安机场 图源:@新华网

不寻常的暂缓起诉协议

1028天的非法扣押、30余次出庭以及无数次激烈博弈后,美方最终选择用暂缓起诉协议(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DPA)结束了对加拿大的引渡要求,孟晚舟随即被加拿大释放。

那么,这份DPA有什么特殊意义?美方此举又传递出了什么信号?中美关系又将如何发展?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杰向观察者网表示,DPA是美加司法体系中一种特别的和解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有一些案件的控辩双方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僵局。如果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不太可能继续从事危害社会的行动,为了打破僵局,常常采用这一和解模式。”

杨杰指出,通常而言,被指控人在签订DPA时必须接受一定的惩罚(通常是财务处罚),换取检察机关对被告的起诉暂停。在起诉暂停期间,被告人需要遵守相关协议且不能有新的犯罪嫌疑,同时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不受到任何限制。当暂停期满,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的起诉自动取消。

“这种协议对于被告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认罪’,也没有任何犯罪记录。”

那么在这份DPA中,孟晚舟到底需要遵守什么呢?据英国《卫报》报道,该协议其中一项要求显示,孟晚舟在坚持无罪抗辩的基础上,不能否认其已经承认的部分事实,也不能暗示自己是非自愿签署DPA的。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分析后认为,这份DPA的内容就相当于是在表达“(孟晚舟)要按照正常作息时间起床刷牙吃饭”,没有实质负面影响,“本质上就是美方的一次重大后退。”

“这件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检测。首先,你去看美国的媒体,如果美方在交易中拿到了任何有利于美国国内政治的东西,一定会立即传播并开始宣传。在另一侧,可以看中文网络上对此事提出各种指控的力量,他们反复讲述的内容中有没有提到任何交易的内容。”沈逸表示,“现在看来,两侧都没有。这说明没有材料,也就是没有利好美方的消息。”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加拿大温哥华,孟晚舟在法院外宣读声明 图源:视觉中国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高级讲师马吉指出,“从法律角度来讲,华为敢于亮剑,运用法律武器,直接与加方政府在加方法庭交锋。正是因为华为与加方政府在法庭的激烈辩论,美方政府意识到自己指控证据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或缺陷。这是达成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政治漩涡中,华为将法律作为矛来刺破敌人,中国政府将法律作为盾来保护企业,凸显了法律作为武器的作用。”

“检测拜登政府对恢复中美关系的诚意”

沈逸指出,在天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和到访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谢尔曼进行谈判时,谢锋给了谢尔曼一份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其中就有释放孟晚舟,“毫无疑问,美方执行了清单上的这条内容。”

“在谨慎的态度下,这件事可以认为是中美关系向良性发展的一个积极情况。”沈逸说,从整体来看,美国国内如今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和中国保持合作才是解决这些困难的唯一现实方法。而中方对孟晚舟事件的态度也可以视为主动释放的一个“探针”,用于检测拜登政府对恢复中美关系的诚意。

同时,沈逸强调,孟晚舟事件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美方针对华为等中国技术企业的态度和做法还“有待观察”,但孟晚舟事件的结果也足以表明,这是对美斗争稳健坚定,“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团结”的体现。

对于加拿大方在孟晚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沈逸认为,加方的表现甚至“不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更像是一个地理名词,没有任何自己独立的主见”,“这次孟晚舟回国,不是加拿大放人,是美国签了DPA,是美国通知加拿大放人。美国说我暂停起诉了,终止引渡。”

“中国有句老话叫火中取栗,加拿大就是那只把爪子伸到火里面去替别人取栗的角色,结果就是毛被烧焦、爪子被烫伤。任何不自量力想要挤到中美战略博弈框架中去的、要站在中间被当成夹击对象的,都要做好类似的思想准备。”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孟晚舟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后进行简短讲话 图源:@新华网

虽说美加两方给自己找了“台阶”,但部分群体试图颠倒黑白抹黑中国的情况依旧存在。

沈逸指出,有一些力量不甘心或者说不愿意承认遭遇了重大的挫败,所以想尽各种办法去描绘出一种局面,就是“中方示弱,用那种无限制无原则的退让交换到了孟晚舟女士的获释”。

“我们从对舆论场的观察中可以发现,那些试图引领节奏去粉饰美方收益、夸大中方损失的力量,没有办法在DPA协议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论述。”沈逸表示,因此这股力量尝试“混淆DPA与认罪协议或庭外和解”“将此事解读成中加之间的交易”,甚至翻炒“孟晚舟国籍问题”等旧谣言。

沈逸认为,这种情况也提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和我们传统意义上认识的由精英层、相关专职部门展开的国家之间的战略不同,它涉及到广大民众对于世界、对于本国、对于中美两国、对于各方力量的整体性认识,是一场认知领域全新的较量。

晚舟回国,世界瞩目

孟晚舟顺利回国所发出的信号,震动了世界。

首当其冲的是遭遇过“东芝事件”的日本,不仅有多家媒体这一事件进行了全程报道,还有不少日本网友在评论区感叹“日本的东芝就没有(华为孟晚舟)这待遇。”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半导体争端中,日本企业被(美国)打得落花流水,而日本政客们却视而不见,没有一个人发声,这就是‘日美联盟’的真相——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是朋友。”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达到顶峰,位居世界第二。东芝作为日本半导体巨头,在该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1987年6月,美国众议院以“东芝向苏联军方非法出口高技术产品”等理由通过制裁法案,采取禁止向美出口、取消采购合同等措施向东芝施压,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打击。

“孟晚舟案的实质是美国试图阻碍中国的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为其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个公司。”有日本网友说道,与过去一样,在美国与法、德、英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中,政客们对(非美国的)大公司接连被“挑落”的事实视而不见,而本次中国外交已经胜利了。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明确地说,中国继续与美国谈判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释放孟晚舟……这导致美国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一条件。”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港台媒体反应更为热烈,迅速发出多篇报道和评论跟进此事。

香港《南华早报》关注到民众欢迎孟晚舟回国的热情,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这是)祖国强大及中国在外交上打了场漂亮仗的标志。”

台湾《联合报》发表题为“孟晚舟安返 美长臂式微”评论文章,称美国长臂管辖的模式或许对一些国家还有威胁性,但孟晚舟安抵国门就是式微表征。在全球战略象征意义上,美国回来了但不再是老大,难在四处伸臂管事,至少“中国不吃这套”。

作为利益直接相关方的美国媒体也极为关注此事。

美国彭博社25日发表题为“美国付出代价结束华为问题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文章,称孟晚舟回国意味着美国执行了中方关于改善两国关系的一项关键要求,尽管美国会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但孟晚舟回国将为中美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paving the way)”。

文章称,拜登政府一直对中方提出的包括释放孟晚舟、解除对中方人员制裁等一系列要求感到不满,但中方也始终坚持要美国为改善关系“迈出第一步”。

彭博社称,此举是美国近些年来为缓和中美关系做出的“最大让步”,并以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中美之间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至少阻碍两大经济体进一步合作的“最大障碍之一”已经“不复存在”。

《纽约时报》评论称,孟晚舟事件几乎成了美中之间“冷战气氛"的象征,这起历时近三年的案件的结束表明,两国领导人能够在重大争端中达成某种和解。

《华尔街日报》称,虽然中美两国在很多方面处于“对立状态”,但孟晚舟免于被起诉消除了中美之间的一块“绊脚石”,亦展现出两国关系中“鲜为人知的务实层面”。

而加拿大方面,据法新社25日报道,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表示孟晚舟事件的解决使得加中关系“少了一根刺”,但是加拿大与中国可能“不会再回到从前的状态”。

旨在推动商业往来的加中贸易理事会(CCBC)组织总经理诺亚·弗雷泽(Noah Fraser)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加拿大和中国的商界领袖都会比以往更加担忧和不安,但在重建信心的道路上,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除了美加媒体,俄新法德澳等国媒体也关注到了孟晚舟回国对紧张的中美、中加关系的缓和作用。

俄新社报道称,加方法院释放孟晚舟之举意味着“一场持续了两年多的灾难(debacle)”的终结。报道还引述中国官方态度称,加方对孟晚舟的扣押是“美国捏造的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教授王江雨的采访表示,拜登政府是要借孟晚舟案展现合作姿态,希望以此换取中国投桃报李,而对中国来说,孟晚舟回国是中国国家意志和外交政策要务。

法国《费加罗报》分析称,随着孟晚舟对暂缓起诉协议条款的接受,北京、华盛顿和渥太华之间长达三年的法律斗争和紧张局势应该会结束。

德国电视二台(ZDF)报道称,随着孟晚舟获释,中国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减缓。

澳大利亚SBS世界新闻报道称,孟晚舟回国一事可能结束了中、美、加三国“长达三年的不和”。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仍在继续

虽然孟晚舟事件迎来了好消息,但围绕华为的斗争其实并未结束,美国司法部针对华为的调查仍在进行。

路透社报道称,孟晚舟获释协议让拜登遭受华盛顿对华“鹰派”的批评,他们认为拜登政府正在向中国以及处于两国全球科技竞争风暴中心的主要企业投降。

据《华尔街日报》24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称,她将寻求改善美中商业关系,她在美中紧张关系中看到了共同利益。但她同时称华为是“安全威胁”,将继续努力阻止华为获得先进芯片。

日本《朝日新闻》则在报道中称,孟晚舟的回国并不能改变华为的艰难处境。由于受到美国制裁,华为无法采购到高性能芯片,已出售部分智能手机业务。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孟晚舟获释后在庭外发表简短讲话 CGTN视频截图

附录:1028天,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华为的法庭鏖战

“灯塔守候,晚舟归航”的结果让人们欣喜不已,但仔细回顾事件始末,不难感受到这一过程的惊险艰辛,以及中方的不懈努力和美方的“别有用心”。

孟晚舟事件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美方2018年8月的一份所谓“国际逮捕令”。不过,真正对孟晚舟进行非法扣押的,却是紧抱美国大腿的加拿大。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途径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政府以“应美方要求”为由逮捕,相关消息直至12月5日才被正式发布。

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迅速采取行动,向美加两方表达强烈抗议。紧接着,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分别紧急召见美加两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在各方的努力下,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准许孟晚舟获得保释。但也就在这天,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放话称,若有利于美国,愿意干预美国司法部针对孟晚舟的案件。

虽然孟晚舟从逮捕中获释,但还是被迫带上电子脚镣,被“软禁”在了温哥华。在这期间,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多次为孟晚舟发声,但被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要求辞职。

2018年12月13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陆慷证实,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被中国有关部门先后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面对外界询问时,陆慷明确表示,两者并无关联,“中方是依法、依规采取行动”。

对此,加方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借题发挥,将孟晚舟与这两位加拿大人强行关联。特鲁多称,中方此举“完全出于政治动机”,甚至扬言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有“外交豁免权”,但随即被“康明凯旅行时没有外交护照”的事实打脸。

2019年1月28日,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华为和孟晚舟。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的克尔斯滕·尼尔森声称孟晚舟参与一项“危害美国安全的欺诈性财务计划”。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威尔伯·罗斯则称中国公司在多年来“破坏美国制裁”,“利用美国金融系统为非法活动提供便利”。

随后,美国卡在最后期限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要求。2019年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长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

2018年8月22日,美国纽约东区法院发布国际逮捕令,要求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途径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政府以“应美方要求”为由逮捕。美方随后声称,孟晚舟涉嫌“违反对伊朗的制裁禁令”,寻求将她引渡。

2018年12月5日,加拿大发布孟晚舟被捕的消息。

2018年12月6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指责拘押孟晚舟严重侵犯人权,表达强烈抗议,要求美加两国政府恢复孟晚舟女士人身自由。

2018年12月8日,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分别紧急召见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就孟晚舟被扣押事件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以下简称为“加拿大法院”)宣布,准许孟晚舟获得保释。同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宣称,如果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或能推动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他愿意干预美国司法部针对孟晚舟的案件。

2019年1月26日,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要求下辞职。此前,麦家廉曾公开表示孟晚舟有“强有力的论据”反对被引渡到美国。

2019年1月28日,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华为和孟晚舟,并列出23项罪名。

2019年1月29日,美国司法部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销对孟晚舟的逮捕令及正式引渡要求。

2019年3月1日,加拿大司法部长决定就孟晚舟案签发授权进行令。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孟晚舟在2018年12月1日被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盘问的监控录像截图

面对美加两国的合谋,孟晚舟方选择通过法律武器与加方政府正面交锋。2019年3月3日,孟晚舟提起对加政府的诉讼,提出多条抗辩路径。

随后,漫长的听证会审查程序拉开序幕。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加方法院裁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属于可引渡范围,但孟晚舟方也通过努力使加方法院认定“逮捕孟晚舟”一事上存在“证据漏洞”,并将争议焦点引入“程序滥用”和“证据充分性”,开辟新的战线。

期间,孟晚舟被非法扣押已满一年。中国外交部数次进行声援,强烈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严正立场和关切,以切实举措纠正错误,及早释放孟晚舟女士,确保她早日平安地回到祖国。

另一方面,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威廉·巴里仍在针对此事“借题发挥”,声称华为和中兴这样的中国企业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不可信任”。

2019年3月3日,孟晚舟已提起对加拿大政府的诉讼。案件在法庭有三个主要抗辩方向:双重犯罪、程序滥用、证据充分性。

2019年3月6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法院出庭,引渡听证会延期至5月8日。

2019年5月8日,加拿大法院就孟晚舟女士引渡听证会重新开庭,确定接下来庭审的时间表。

2019年9月23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开庭审理,引渡案进入实质性审理阶段,控辩双方将就案件已有的证据和关键问题进行辩论。

2019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认定加拿大检方在处理“逮捕孟晚舟”一事上存在“证据漏洞”,并认同辩方对检方“捕风捉影”的说法。

随着加方法院公开孟晚舟案关键证据,美方指控孟晚舟的关键证据被发现存在重大遗漏和误导。中国外交部随即跟进发声,指出这充分表明孟晚舟事件是美方滥用加美引渡条约、为了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和华为公司而一手炮制的严重政治事件。

期间,孟晚舟方律师向加方法院提供了从汇丰银行处获取的重要证据,该证据足以对美方要求引渡的关键证据构成挑战。然而,加方拒绝将该证据引入本案。

不过,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加方法院最终还是承认了美方提供的证据存在“故意遗漏”或“重大遗漏”。

此时,距孟晚舟被非法扣押已近两年。2019年12月1日,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佟晓玲总领事偕王承军副总领事、胡启全领事赴孟晚舟女士住所看望并慰问。

佟晓玲指出,中国政府维护本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将会为此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美方试图同孟晚舟达成所谓“认罪协议”以换取回国,随即遭到明确拒绝。

2020年1月20日,孟晚舟引渡案首轮听证会在加拿大法院展开,控辩双方围绕孟晚舟是否符合“双重犯罪”标准进入实质性的法庭辩论,孟晚舟全程出庭。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作出裁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引渡案将继续审理。案件焦点集中在程序滥用和证据充分性这两个抗辩方向上。

2021年7月9日,加拿大法院就孟晚舟律师要求引入新证据的申诉作出拒绝,不同意引入从汇丰银行获取的新证据。

2020年7月23日,加拿大法院公开了孟晚舟案关键证据,美国起诉孟晚舟犯有“欺诈罪”的关键证据存在重大遗漏和误导。同日,中国外交部就孟晚舟事件表示,加拿大法院披露的相关证据充分表明,孟晚舟事件是美方滥用加美引渡条约、为了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和华为公司而一手炮制的严重政治事件。

2020年8月21日,加拿大法院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孟晚舟关于发布更多与她的逮捕和审讯有关的机密文件的请求。

2020年10月26日,孟晚舟引渡案在加拿大法院继续进行,此轮主要围绕“程序滥用”进行审理。

2020年10月29日,加拿大法院副首席法官霍尔姆斯作出裁定,认为美国就孟晚舟案提供的“案件记录”中可能存在“故意遗漏证据”或者“重大证据遗漏”,因此可以被列为申请终止对孟晚舟引渡的理由之一。

2020年12月3日,美媒报道称,美国司法部目前正与孟晚舟方面商讨一项协议。该协议将允许她从加拿大返回中国,但前提是她承认在刑事案件中存在所谓的“不当行为”。对此,孟晚舟方明确表示拒绝。

孟晚舟脱困归国震撼世界

当地时间2020年10月27日,加拿大温哥华,孟晚舟出庭应诉 图源:视觉中国

在法律战场的交锋下,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证人在辩方律师询问下承认有利于中方的关键事实。

在各条战线的推进之余,孟晚舟一度被曝出多次收到死亡威胁。

2021年9月2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届会议举行与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组对话,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蒋端公使在发言中指出,加拿大无理任意拘押中国公民孟晚舟女士超过1000天,对中国公民进行政治迫害,以此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加拿大应立即纠正错误,解除对孟晚舟的任意拘押。

很快,中方的努力得到了结果。2021年9月24日,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并且通知加拿大撤回引渡要求,加方随即无条件释放孟晚舟。

即便如此,美方依旧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司代理司长马克·莱斯科在声明中称,如果不是这份暂缓起诉协议,“引渡程序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22时14分,孟晚舟平安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中方以“灯塔守候,晚舟归航”的结局,挫败了这场美加的合谋。

2020年12月7日,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证人——加拿大联邦警察警长罗斯·兰迪在孟晚舟方律师的询问下,承认没收孟晚舟的手机以及屏蔽手机信号都是“应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要求,加方根本不会对手机进行任何检查。

2020年1月14日,为孟晚舟提供安保人员的狮门风险管理公司在法院作证时爆料,孟晚舟在温哥华居家期间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胁,有时信封里甚至装有子弹。

2021年3月1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开庭,控辩双方将对“程序滥用”申诉理由展开辩论。

2021年6月29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开庭,本轮庭审主要围绕将汇丰银行证据中的哪些内容引入下一阶段审理来进行。

2021年8月10日,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开庭,从当天开始,法庭就“司法补救措施”进行审理。

2021年8月18日,孟晚舟引渡案听证会正式结束,加拿大检察官声称孟晚舟方的辩护“在事实和法律上是失败的”,加拿大法官将于10月21日公布该案件的裁判日期。

2021年9月24日,美国司法部与孟晚舟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DPA),并且通知加拿大撤回引渡要求。加拿大法院随即终止引渡程序,免去孟晚舟所有保释条件并将她释放。随后,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

上一篇新闻

澳门政策四重奏之序曲:博彩法修订水落石出

下一篇新闻

壳牌(RDS.A.US)计划进军亚洲清洁能源市场,布局可持续航空燃料及电动汽车充电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