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磊:传承剪纸文化 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目前,我们的手工剪纸深受顾客喜爱,产品不但在国内广受好评,而且远销日本、新加坡、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欣赏到来自我们黄骅的剪纸文化艺术品。”白金磊信心满满地说。
辞去工作,创办公司
白金磊今年40岁,南排河镇歧口村人。作为沧州市“渤海渔村”剪纸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自小看母亲剪纸,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白金磊逐渐爱上了这门传统技艺,并展现出了极高天赋。十多岁时,他便可以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将一些复杂图案剪得栩栩如生。不仅如此,他还在吸取先人技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学毕业后,白金磊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在某知名企业很快晋升为经理,但看着母亲每日为传承剪纸技艺四处奔波,作为家中独子,他既心疼又佩服。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在母亲的支持下,白金磊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开始全力协助母亲推广剪纸技艺。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黄骅的特色剪纸文化,2012年白金磊成立了渤海渔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颇具商业眼光的他开始增加剪纸品类,丰富产品内涵,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创作,逐渐形成了一个集设计、研究、生产、装裱、销售、收藏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自公司创立以来,白金磊始终坚持所有产品均为纯手工制作,母子俩创作出的一幅幅有温度的剪纸产品,迅速扩大了“渤海渔村”系列剪纸的市场知名度,获得了消费者与众多剪纸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帮残助残,带动就业
成立公司后,白金磊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残障群体。 2012年8月,白金磊成立了渤海渔村·韩宝菊剪纸艺术残疾人培训扶贫就业工坊,免费招收残疾学员。按照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教授他们剪纸、装裱等不同类型的技艺,让他们拥有了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对于一些有意愿留在公司的残疾人,白金磊优先录用,为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
刘爱国、曹延梅夫妻俩由于身患残疾,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五年前,夫妻俩成为扶贫基地的学员,在白金磊的建议下,刘爱国学习了装裱技术,曹延梅则主攻剪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两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刘爱国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专业装裱师,曹延梅也熟练掌握了剪纸技艺,可以通过剪纸作品获得收益。
“我们夫妻俩都特别感谢白经理,是他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曹延梅感激地说。
对于那些学成离开的其他残疾学员,白金磊都会细心地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在确保商品完成度的前提下,优先为他们安排一些零活,为他们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白金磊所创立的残疾人扶贫就业工坊已培训残疾学员300余人。2014年,该工坊基地成为河北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去年,由于在帮助残疾人就业方面有着突出贡献,工坊再获沧州市相关部门表彰授牌。
“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培训人数,争取能够让更多残障人群从中获益。”白金磊坚定地说。
传承技艺,矢志不渝
自创立公司以来,白金磊从未忘却初心,一直在身体力行地传承剪纸文化。2012年,白金磊同母亲韩宝菊共同开办了沧州市第一家剪纸职业培训学校——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培训学校,现已顺利毕业学员1000余人,为剪纸事业的传承储备了大批的后备力量。
2015年,白金磊策划开展“渤海渔村剪纸进学校、进单位”活动,目前,已在南排河镇13所学校、黄骅市区7所中小学开设渤海渔村剪纸课堂。同年,白金磊受邀与黄骅镇共同组织策划成立东常庄剪纸特色小镇并建立剪纸博物馆、剪纸体验馆及剪纸展销馆,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30000多人次,他用一颗赤诚之心不遗余力地向更多人展示着剪纸的魅力。
因为推广剪纸贡献突出,2017—2019年,白金磊连续三年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近两年,虽然工作日益繁忙,但白金磊依旧会挤出时间到骅东街道老年大学课堂剪纸班教授剪纸。他表示,剪纸的魅力在于实操,只有与大家一同创作才能更好地延长这项技艺的生命力。
2021年1月1日,白金磊一家亮相央视《回家吃饭》栏目,在为广大观众烹制黄骅特色美食的同时,还用一幅幅富有寓意的剪纸作品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对于未来,白金磊充满憧憬,他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希望今后有更多人能够了解黄骅剪纸,将它打造成黄骅的一张文化‘名片’,从而更好地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黄骅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