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华夏有服,与子同袍(第一期-汉服初知)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而非汉朝的衣服,又称为汉衣冠、华服、华夏衣冠等。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称誉,《春秋左传正义》中有云,“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可见汉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第一部分:汉服的历史

汉服传承了四千多年,“始于皇帝,备于尧舜”,传自秦汉,盛于唐宋,灭于满清剃发易服。自“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备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汉朝形成了完善的衣冠体系。历朝历代都会在正史中记载自己的服饰制度,著成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制”。

21世纪初期汉服开始复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便是2003年11月22日,一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身穿汉服,走在郑州的大街上,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而王乐天,也成为第一个被报道身穿汉服公开走上街头的人,这年也被称为“汉服元年”。

华夏有服,与子同袍(第一期-汉服初知)

王乐天身穿汉服重现郑州街头


仅管有人看到王乐天后大喊“快来看呀,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但他的举动广为流传,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响应,并在全国掀起了汉服复兴的浪潮。而今,那些小时候喜欢披着床单的孩子们长大了,汉服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被越来越多的人以接受,汉服复兴者(互称为同袍)也开始了跌跌撞撞的汉服复兴之路。

第二部分:汉服的特点

汉服总单件上看,分为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首服、足衣七部分。内衣即抹胸等;中衣包含中衣、中裤、中裙等;外衣分长装、上衣、下装等;罩衫即褙(bei,四声)子、斗篷等;配饰即腰带首饰等;首服头戴的巾冠,包含冠冕、巾帽等;足衣即鞋、靴、木屐、袜等。

华夏有服,与子同袍(第一期-汉服初知)

汉服的七个部分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ren,四声)、袖宽且长、以绳带系结取代扣子。交领即交叠的衣领,是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衽本义为衣襟,右衽即指衣襟在胸前相交后,右衣襟在上面压住左衣襟,外观成体成“Y”字型。

而在初期,人们把汉服误认为和服或是韩服,因为他们确有渊源。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饰,由遣唐使从吴越地区带去了当地服装的特点,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韩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最早的韩服是从三国时代演变而来,而后受到唐代服饰的巨大影响。

华夏有服,与子同袍。因本人初接触汉服,如文中有错误之处,还请留言指出。

本期的汉服介绍就到这里啦,下期见。

参考资料:公众号《汉服》-【引经论典】浅谈汉服复兴与传统文化及审美

上一篇新闻

这个国家很脆弱,入境时不仅食物要申报,连鞋底的土都要仔细检查

下一篇新闻

有钱阿姨专属?我们年轻人也能hold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