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曾邀爱因斯坦访华,而他去往日本,国人读其日记心生不悦
提起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很多人都认为会有爱因斯坦的一席之地;自从赫兹提出"光电"概念后,如何解释光电效应,一直是物理学界的一大难题;物质内部的电子经过光子的激发,最终形成了电波,无数科学家终日研究此课题都毫无收获;直到1905年,苏黎世大学26岁的爱因斯坦,通过提出光量子假设,成功解释攻克这一大难题,爱因斯坦也因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当时信息闭塞,爱因斯坦起初并不知道自己获奖,还一直在为创建希伯莱大学,四处演讲访问筹措资金;爱因斯坦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波士顿、普林斯顿等地,进行了数次演讲,随后又前往英国,在牛顿的墓地前进行纪念,接着他又访问法国,积极推进德国与法国双边关系,为此还遭到了暗杀;惊魂未定的爱因斯坦,急忙离开了法国,继续在其它地区访问交流。
在爱因斯坦到达东亚地区之时,本希望将首次访问活动的地点定在中国,但最后因为经费问题改变了行程,辗转科伦坡、新加坡,最后打算前往日本而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致电爱伊斯坦,表示愿意资助旅行经费,希望能让爱因斯坦来到中国进行演讲;但邀请爱因斯坦的费用十分高昂,仅仅三个月就要1000美元,最后蔡元培四处发动爱国人士,才凑够了这笔钱;终于在192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抵达了上海。
风头正盛的科学家来到上海,让当地学子和科学界为之沸腾,迎接爱因斯坦的人,将大街围地水泄不通,爱因斯坦则被围在中间,受到了热情的问候;但随后爱因斯坦并未依照原计划,在上海进行演讲交流活动,他仅在上海住了几天,就动身前往了日本;日方为了邀请爱因斯坦付出了2000英镑,并对出版爱因斯坦著作的书籍,每千字支付10英镑,此外爱因斯坦在日本期间的一切费用,均由日方承担;日本的慷慨让爱因斯坦受宠若惊,使他在日本停留了43天,比原计划还要多出近半个月。
爱因斯坦在日本举行了多场盛大演讲,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物理学热潮,当时想听其演讲的中国人,只得远渡到日本;随后爱因斯坦到达巴勒斯坦进行访问,12天后就返回了德国;爱因斯坦将这一趟环球旅行中的见闻,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而当时并未公开,他人并不知晓其中内容。
直到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经过授权,出版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远东、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才发现了他当时为何没有在中国进行演讲原因;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没有数学天赋,他们无法被训练获得逻辑思考能力,即使像马一样辛勤劳作的人,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痛苦,他们更像是一群机器......中国人若是取代了其他种族,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对中国人的偏见,字字都让无数国人愤怒不已,不过要是结合当时的情况,也能理解他为何会写下这些文字;爱因斯坦当时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只是因为在经费问题上,和蔡元培没有谈拢,而日方又以高价诱惑,所以他最后选择了日本;与蔡元培之间的矛盾,使他以偏概全,对所有中国人产生了偏见;如今我国物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以实际行动驳斥了,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的歧视与偏见。
【参考资料:《爱因斯坦旅行日记》,《爱因斯坦正式访华的计划为何流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