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一个深远而又大气的作家

《中国人在德国》 书序(一)

一个深远而又大气的作家

微信号 “大千德国”可见

一个深远而又大气的作家

凌鼎年

作家,仅是熟练地操控文字,这是不够的。一个深远而又大气的作家,还必须具有才情和思想,这些,通过阅读雅兰的文字,都能真切感受到。同时,她相当个性,行事做人,也都独立特行。实可谓,不是人云亦云的作家。

雅兰的小说,在中国文坛和社会各界,引爆过激烈争论。无论声响如何,雅兰依然我行我素,她一直都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我与雅兰,相见甚少。更多的交流,是通过邮件和信息。所涉内容是征文、约稿、编书、写评之类。因为她是江苏的,而且,她的微型小说作品出手不凡,很有特色与深度。她的作品,有固定的粉丝群。故而,我还是希望,她再多花点时间,在微型小说创作上,写出一批有分量的微型小说佳作,为江苏争光。

但显然,微型小说甚至大小说,都无法圈住她。雅兰的心性高着呢!她更关注的是人类,是社会。似乎,她也更愿意做个社会学家。在她那儿,小说近乎成了她的写作副产品。

雅兰出版的上一本书,是长篇小说《在我离开你之前》,这本书,也是非常独特。据我所知,除雅兰之外,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作家,能以动物一条狗,为创作原点,去写一部探知人类的长篇小说。雅兰,是第一个。

这些年,她的更多创作,都是有关社会学的著作,已出版《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断裂的后现代》,《在我离开你之前》等多本著作,读者反响、专家评论也都很好。从书名看,应该是大学教授、学者研究的项目。她,一个女性作家,深入这些领域,探讨这些课题,其胆气,其魄力,其学识,其精神,还是让人刮目相看,并且佩服的。她已具备了一个文化学者的素养,一个社会学家的积累。

从作家到社会学家,雅兰的角色在转换中,或者说是双重身份,她都沉浸其中。更多时候,她保持着沉默。我想,她也是孤独的。或许,过多的人际交往,各种应酬,这些繁琐的负累,会打破她酝造起来的意识与空间。雅兰要的,是静思、冥想,云游、翱翔在自己的天地里,对社会,对现实,对历史,对人生悟出与众不同的见地。

一般来说,有独立思考,又耐得住寂寞的人,更能出成绩,出成果。我是看好雅兰的!

两年前,我跟雅兰约稿,却得知,她身在德国。

我的家乡太仓,系著名的德企之乡,有300多家德企。德国驻中国大使馆与上海总领馆,多次在太仓举办“中德友好周”, “一带一路”等活动,每年的10月,还会在太仓举办“啤酒节”。德国在中国的企业高管,也都会来参加。

006年10月,我参加过首届啤酒节,并向德国友人赠送了我撰写的《太仓近当代名人》等著书,我的侄子凌君洋,还出版过《娄风德韵——太仓:中德合作典范城市》一书。虽然,我有两次去了德国,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对德国的了解,流于浮光掠影。

现在,雅兰用作家的笔触,社会学家的眼光,从不同视角观察德国,剖析德国,最后,聚焦在德国的华人身上。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与观照,不假手于人,然后,再去芜存菁。把他们的境遇,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德国的生存状态,都形成文字,汇聚于《中国人在德国》这本书中,这就很有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有作家写过《北京人在纽约》,写过《中国人在澳洲》,写过《中国人在非洲》等,还拍过相关影视作品。可能是孤陋寡闻了,至今,我还没有读到过《中国人在欧洲》之类的书籍。雅兰写出《中国人在德国》,也算是填补了出版空白。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并非是纯文学创作,而是一本纪实著作,或者说是一本社会学调查,其真实性大于小说。书中,各色人等,逐一亮相。

身在国外,美国也好,德国也罢,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中国人到欧美,到德国后,因层次不同,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过程中,或难或顺,或喜或悲,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即便很多小说家,也是难以虚构出来的那些匪夷所思,但都是真实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所以,书中文字,一定有着值得去探讨的部分。

因为我长期做侨务工作,在德国,有不少朋友和文友。多少知道一点,华人在德国的生活。因此,雅兰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我有一种认同感,亲切感。

我知道,雅兰是花了时间,费了心血的。

《中国人在德国》,是雅兰从独特视野写著而成。即便是管中窥豹,也立此存照,为小说家,为研究学者,为想移民的更多国人,提供了一部难得的史料性书籍,实属不可多得。

这本书出版后,我希望能够在市场上热卖,能够大卖,能够成为畅销书。也希望能拍摄成影视作品。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本书,也应该是长销书,三十年、五十年后,会更具价值!这是我坚信的。

作者简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商务出版社特聘副总编、香港《华人月刊》特聘副总编、美国小小说总会小小说函授学院首任院长、健雄学院娄东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院、苏州市政府特聘校外专家、中国微型小说校园行组委会主席、讲师团团长。曾任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终评委、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文小说终评委、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终评委等。

在《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人民文学》《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过5000多篇作品,约1000万字,出版过英译本、日译本、汉英对照本等个人集子53本,主编过230多本集子。作品译成英、法、日、德、韩、泰、荷兰、土耳其、西班牙、维吾尔文等10种文字,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另有作品收入海内外520多种集子。作品集进入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鲁迅奖作品公示,获《小说选刊》“茅台杯”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紫金山文学奖、首届叶圣陶文学奖、首届吴承恩文学奖、首届蔡文姬文学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国际东方散文奖、小小说金麻雀奖、小小说事业推动奖、7次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一等奖,在以色列获“第32届世界诗人大会主席奖”,在日本获“日中文化艺术交流大奖”,在泰国获泰国文化部、亚洲文化教育基金会颁发的“泰中国际微电影展”奖,被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UNITAR周论坛组委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新发展领军人物金奖”,被美国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授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师”奖。

应邀去过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文学活动与其他活动,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香港、澳门与20多个省市讲课。有数十本集子入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文图书馆等。央视国际频道、10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以及美国蓝海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台、澳洲sbs国家电台、澳亚民族电视台,《中华英才》《世界英才》《中外名流》杂志等多家海外媒体采访报道过。

一个深远而又大气的作家

………………


书中有关话题与范畴,逐入: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

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对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国人在德国》的核心创作理念与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真正做到:铸造大国,屹立东方,傲然世界!


……………………………

内容简介:


这里,不是颂歌似的人物直观谫浅。而是迄今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华人的一本专著。

书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心域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气息里,饱含的温度。

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就国家与民族而言,他们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进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们又都是强大而无憾的!

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中国的心跳。他们每个人的步履,都是中国的深脉。虽然他们都在德国,但他们都是有着一颗中国心!

文字,是他们的灵魂,是无声的音符。

不同阶层的阅读者,从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书中主要内容

着力刻画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历尽万象艰辛后,在异国他乡,最终形成了独立个体。

更深层的,是想把在德国的华人历练后的生存状态,用文字呈现给海内外的中国读者……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凤凰涅槃,烈焰燃烧后的重生,由内而外,都是极致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餐厅老板,自由职业者,科学家,机构职员(联邦政府公职),公司雇员,射击协会会长,律师,工程师,赛车教练,留学生,年轻夫妻等,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所有的一切,抵达到他们,即是切面,也是交错融合的焦点。这是序言《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构思《中国人在德国》时,我是想尽可能,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饱满起来。这只是外在的阅读感受……随着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让读者,去触探每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及灵魂……再扩充到大我的家国情怀!根系处,仍是人物(被采访者)和读者难以割舍的羁绊与绕缠:一个小我的人,到底该怎样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达:一个人,又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处处都是看点。章章都有收获!


………………………………………………

《中国人在德国》腰封文案:


一、《中国人在德国》

灵魂,都已打开了!只在等你,静心阅读……


二、一个人的壮阔历史,被轻轻掀起
一个国家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撩开

三、他们站在德国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屹立着…他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


市场亮点分析:


《中国人在德国》,不仅在国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德国的华人界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华人作家,都还没有写出一本《中国人在德国》的书。或者是类似的书…就像凌鼎年老师说的,写出欧洲的,也没有…《中国人在德国》是第一本。


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也会产生更强的民族凝聚力量。

华人,他们每个人,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德国,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他们站在德国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毅力着。从没倒下过…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质,不仅有表象。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潜藏在内核…


书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学生身份,去往德国。以此,《中国人在德国》出版后,也可以在国内各大院校做推广活动…现在的中国,是留学大国。每年,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递增。德国因为免学费,所以,去德国留学,是很多国内中层阶级孩子的向往。


学生通过《中国人在德国》,可以了解到,留学德国后,所要面临和将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也可谓:此书,即是一本留学指南针…对于想去德国旅居和定居的中国人来说,此书,也可谓是一把解剖德国各阶层的手术刀。因为书中人物,已经渗透至德国社会各阶层,他们的亲临感受,让此类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即能做到恰当的选择与规避。以便让自己,能够在德国,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出版后,可以在各大院校,做线上线下联动推广。

学子睿才,追求与思考并行。书中,尽显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读者,都会寻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地球,已趋国际化…《中国人在德国》方方面面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话题广泛,可令读者增广见闻。

对于国内的各阶层阅读者,此书,既是了解德国的一个界面,也能让阅读者,通过文字本身,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到:德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阅读,神思上,会产生无尽遐想……

上一篇新闻

外国学者眼中的独特的“中国经验”

下一篇新闻

诺贝尔奖得主背诵如流的《战时灯火》:讲述了怎样一个战后世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