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首富的儿子,49岁时与新婚妻子死于空难,改变了香港电影业
1981年6月的一个夜晚,赌王的长子何猷光,突然遇车祸去世,当时才33岁。
一同殒命的还有他的英国籍太太。当时他们育有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3岁。
这场车祸的原因,一直成谜,赌王后来也不让人调查。
与这起蹊跷车祸相似的,还有一场空难。空难中丧生的有一个当时新马首富的儿子李运涛。
他当时49岁,一同丧生的还有他刚新婚不久的妻子。
他的去世,不仅是家族丧失了一个儿子,还让香港电影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去世后,邵氏影业失去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开始大放光彩、独霸香港影坛。
一、才华横溢的首富儿子
1915年,陆运涛出生于吉隆坡,他的父亲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首富陆佑。
陆云涛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后来他到英国的剑桥大学读大学,学的专业是文学与历史,很明显,他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这个专业的。
如果要考虑将来子承父业,应该会去学商业方面的专业。
当时,当年赌王二房长女最初去美国留学,个人也是想读文学方面的,但赌王建议她改读工商管理专业。
除了喜欢文学、历史外,陆运涛的兴趣也很广泛:
他热爱骑马、打高尔夫球
醉心电影、摄影。
喜欢到沙漠探险,喜欢到森林拍摄鸟类。
总之,是一个兴趣很广,而且颇有格调的一个富家弟子。
1940年,25岁的陆运涛回到了新加坡。然后,他就进入了家族企业,为接班做准备。
当时,家族产业从实业到地产、银行都涵盖了,都是非常吸金的行业:
实业有:橡胶园、锡矿
房地产:地产公司、酒店
金融: 开银行
1948年,对电影感兴趣的陆云涛,在新加坡成立了国际戏院有限公司,还设立多家戏院。
5年后,他开始进军香港市场。
陆氏影业在香港开始开始崭露头角,是从1955年开始,那时陆家接管了永华,然后招徕了张爱玲、宋淇等为自己写剧本,然后改名为电影懋业公司(简称电懋)。
陆运涛一直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将欧美电影的制作路线、管理模式带到电懋。
他引入了好莱坞的片厂制,流水式生产影片。
而且片场内同时开拍多部电影,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电懋还成立演员培训班,培养新人,制造明星。
在 这种模式下,陆氏影业捧红了多名光彩照人的明星,比如林黛、尤敏、葛兰等。
尤其是林黛,当时可以说是风头无两,但她在30岁那年却开煤气自杀了。
陆氏影业进军香港时,香港已有邵氏父子公司:
这是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与儿子经营父子公司
1957年,50岁的邵逸夫回到香港,执掌邵氏影业。
两家起初各自深耕不同的领域:
电懋受好莱坞影响,以中产阶层为主要目标,
出产的影片90%左右都是时装、歌舞片、都市戏剧,都市风、现代气息 很浓郁。
而邵氏影业,主要以中国为主题,历史片、武侠片、粤语片(反映香港底层人物生活)
但到了后来,两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互挖导演和演员。
有的同一个题材,两家都抢拍。
1962年,电懋的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陆运涛只好亲自担任总经理,他亲自操刀后,决定了两件大事:
一、增加投资
二、开拓台湾市场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在家中排行第六。
少时的邵逸夫在家乡宁波读书,后来,来到上海就读于“青年会中学”,在这里,邵逸夫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口语。
父亲邵玉轩是以经营染料发家的商人,家境一度很殷实。
20世纪初,电影这个新兴科技登陆上海。
老爷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给了大儿子邵醉翁一笔钱作为本钱,让他去电影业闯荡。
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
1927年,“天一电影公司”得罪了同行,上海其他六家电影公司联合发起抵制运动,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六合围剿”。
眼看“天一公司”在上海已无法立足,邵醉翁便派遣老三、老六邵逸夫去南洋淘金。
没想,天一公司到了南洋,发展得有声有色,邵氏公司后来成为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发行商。
邵逸夫在南洋也过得很滋润,一呆就是30年。
30年代初,邵氏兄弟在南洋地区经营的戏院便高达139家。
而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创办的邵氏影业在香港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电懋”公司进入香港后,就成为电影业的龙头,邵氏影业受到打压。
“邵氏父子”在洋化制片公司“电懋”和左派电影公司“长城”的夹击下,日渐衰退,这让邵逸夫的二哥渐生退意。
在这个关键时刻,邵逸夫在1957年来到香港,接替他二哥的位置,全面主持“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以抵抗“电懋”的步步紧逼。
这一年,邵逸夫已经50岁,他打算力挽狂澜,占据香港这个最有潜力的华语市场。
为此,他曾两度前往美国好莱坞,他见识了那里的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
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邵逸夫是掌舵人,他立马大手笔的推出新举措:
他斥资700万港币在清水湾兴建邵氏片场,
然后花重金从“电懋”等公司挖取名角儿,
还四处网罗电影人才,壮大邵氏的内部力量。
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邵氏电影才得到蓬勃的发展。
在接下来几年,陆氏与邵氏上演了双雄争霸的场面。
当时,林黛非常红,她曾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她曾是“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
在林黛效力电懋以前,她也曾为“邵氏父子”公司拍过几部叫好叫座的电影,
林黛最初是为邵氏拍电影,拍了几部很叫座的影片,
比如:《乱世妖姬》《黄花闺女》《春光无限好》等,
但后来林黛被电懋挖走了,电懋用精品的方式让林黛主演了《金莲花》,
林黛从而夺得第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以及金鼎奖最佳女主角
也因此这个原因,林黛对后面的东家---电懋很感激,还许诺不再接拍其他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这个精明的商人,岂能轻易放弃林黛这个招牌呢?
他给出两倍的酬劳,成功打动林黛的心。
让林黛拍了《江山美人》、《千娇百媚》,
《千娇百媚》上映后,非常火爆,创下了当年最高卖座记录,
那时,无数观众为林黛的美而倾倒。
除此以外,邵逸夫还用重金挖走了林翠、陈厚等演员,岳枫、陶秦等导演。
电懋也不甘示弱,挖回邵氏当家花旦尤敏、乐蒂等。
除了挖角大战,双方还抢拍同一题材的电影。
从1961年的《红楼梦》开始,邵氏和电懋经常抢拍同一题材的电影。这样的结果就是 谁先上映,谁就是赢家。
进度落后的一方,则只能哑巴吃黄莲,拍得再好也没用。
邵氏兄弟影业那时抢先推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武则天》《杨贵妃》。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双胞案争斗中,电懋因为比较追求电影的艺术效果,总是拼不过邵氏。
邵逸夫与陆运涛追求艺术效果不同,邵逸夫很懂得迎合观众的口味,他要的是卖座。
最后,在港九影剧自由工会主席的主持下,1964年3月,双方签订了“君子协定”:
宣布以后不再挖角、不闹“双胞案”等,
每一月或两月双方部门负责人以茶聚方式会面、交换意见……
在邵氏与陆氏签订了君子协议三个月后,第一届亚洲电影展会在台湾举行。
许多业内人士被要求参加,陆运涛、邵逸夫等也在被邀请的行列。
陆运涛很重视这次台湾之行,他此前早就想进军台湾市场。所以,他选了一些演员、高管一起随行,还带上了 自己的新婚妻子。
陆运涛出发前,邀请了邱德根前往台湾参加展会。
邱德根本来答应一起前行,但是临行前,他有别的事情忙,就让妻子裘锦秋代替自己去。
1924年,邱德根出生在上海,父亲每天走街串巷,卖小商品为生,母亲在一家纺织厂做女工,收入微薄。
邱德根15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到了上海光明电影生产厂当学徒工。
他天资聪颖,学会了如何放映电影,而且还摸透了影院的运作流程。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富家女裴锦秋。
裴锦秋是上海粮仓协会会长的女儿,她当时下嫁给邱德根的。两人1949年在上海结婚,第二年就移居香港。
两人到了香港后,住在香港的乡下,做点手工活维持生活。后来,积累了一点本钱,就在乡下开那种很简陋的影院,没想生意异常火爆。当时香港交通不方便,乡下的人去市区看电影很麻烦。
经过了10年的打拼,到了1960年,邱德根已经在新界的沙田、大埔、粉岭、元郎等各个乡村开设了十余家影院,被业内的人称为“新界电影大王”。
后来他又成立了远东钱庄,给村民们提供存款和借贷业务,随着存款的涌入,邱德根手里有了大量的资金。
然后又用手里的资金买了几块地皮,因为香港房价的腾飞,他的身家也越来越高。
所以,裴锦秋当时应该还不到40岁,她的5个子女都失去了母亲。
裴锦秋去世后,邱德根后来娶了自己的小姨子裴锦兰,这一度让原配生的子女心生不满。
裴锦兰在嫁给邱德根后,也生下了三个儿子。
邱德根到了晚年,因为原配生的5个子女,认为父亲偏心,所以与他很疏远。
他将原配生的5个子女,都安排了重要岗位,但是依然还是矛盾重重。
第二任妻子虽然是原配子女的小姨,但涉及到分家产这样现实的问题,血缘关系可以说是最不值得提的事情。
总之,后面妻子 生的三个儿子,也觉得父亲偏袒前面的子女。
他到了晚年生病,两房子女都不怎么来看望他,甚至孤独。
邱德根比较长寿,活到了91岁,2015年3月17日,邱德根独自在家中晕倒,因抢救无效去世。
邱德根因为没登上去台湾的飞机,所以逃过一劫,他的原配本来是代他出席活动,没想因为空难,从此天人相隔。
不过原配给他留下了5个子女。
而陆运涛,当时去台湾之前 ,才新婚不久。
他带上了新婚不久的妻子 ,没想发生了黑天鹅 事件----飞机失事,夫妻俩双双殒命,而且还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可谓是人间惨剧。
1964年6月,在亚洲影展的最佳男女主角评选上,电懋公司都没有入选,不过,这并不影响陆运涛的影响。他此行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扩大“电懋”在台湾的影响力。
陆运涛为了与台湾政界高层、各界名流,建立友好的关系,他借庆祝50岁生日的名义,在台北一家高级酒店,预定了600桌宴席。
但没想生日,变成了忌日。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邵逸夫安然无恙的返回了香港?
电影节闭幕后,台湾有关部门组织与会代表去金门观光。
金门平时是禁止参观的军事重地,平时无法进入。
这种情况下,邵逸夫选择去金门参观。还说:
“这种机会千载难逢,我当然去金门看看哦。”
陆云涛当时听说 ,老蒋从大陆带过来的一些珍稀文物,都存在在台中雾峰乡的仓库中。(当时台中博物馆还没有建成。)
他对文物和艺术 一向颇有研究,便决定带领“电懋”代表团去台中欣赏珍宝。
在欣赏完珍宝后,1964年6月20日下午,陆云涛一行人乘坐飞机回台中,准备参加盛大的生日宴会。
没想黑天鹅事件发生了:陆运涛乘坐的民用客机在台中神冈三角村上空发生意外,失事坠毁。
这是台湾民航史上首次重大空难事故。
机上52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空难的真正原因,台湾当局一度没有公布。
但根据后来调查的结果,是有人带着枪劫机,飞行员不从,导致擦枪走火,飞行员当场死亡,然后发生了飞机坠毁事件。
陆运涛及电懋公司的多名高管也在这架飞机上,所以,“电懋”一度陷入了瘫痪状态。
最后,由陆运涛的胞妹夫朱国良接过了“电懋”公司,但已经无法再现往日繁荣。
事后,邵逸夫庆幸地说:
“要是我和陆运涛同坐一架飞机,哪能还有命?”
此后,“电懋”只负责一些电影发行的工作。
1965年,朱国良将“电懋”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
1971年,朱国良停掉了国泰制片公司。至此,陆氏家族影业宣告结束。
有人说 :陆运涛空难改写香港电影史,意思是 ,如果他不是因为空难离世,“电懋”后续会推出更多有艺术价值的影片。
空难之后,陆氏影业已无竞争力,邵逸夫开始成为香港电影业的霸主。
其实 ,邵逸父还有过一次大难不死的经历。
1931年,邵逸夫坐轮船去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购买设备。后来轮船触礁了,海水从船底涌入船舱,轮船迅速下沉,不少人因此丧生。
落水的邵逸夫死死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被救援的船只救起。
邵逸夫掌舵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近40年, 这期间,邵氏推出了超过千部的电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部。
邵逸夫拍电影走商业路线,他秉承一个原则:
观众不喜欢看的片子不拍,赚钱少的片子也不拍。
当年曾有媒体问邵逸夫:“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邵逸夫的回答是:“我特别喜欢那些赚钱的电影。”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邵氏电影的商业回报都比较高,但在艺术性、精品性方面,远不及辉煌时的“电懋”。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九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邵逸夫在1967年创建了香港无线电视。
邵逸夫事业鼎盛时期,身家超过200亿港元。
邵逸夫以拍电影出名,但真正让他赚钱的却是房地产。邵逸夫自己也曾说:
“我的财产主要来自购入的地皮升值。”
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在香港中风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邵逸夫于是感悟到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
1985年三哥邵山客去世后,邵逸夫立马慷慨捐出1亿港元做慈善。
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邵逸夫积极地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前后捐款金额高达47.5亿。
邵逸夫相当长寿,活到了107岁,去世前,四个子女都不愿接班,于是他成立了慈善信托基金,
信托基金收入除用于供养家人,主要是用于邵逸夫生前一直支持的慈善事业。
【结语】
尽管空难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不但当事人丧生,有可能还会影响一个家族,乃至一个龙头企业的命运。
如果不是那场空难,陆运涛在香港电影界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那么,邵逸夫就没有后面那么大的成功了。
陆运涛去世时,年仅49岁,当时才新婚不久,新婚妻子也一同殒命,两人还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可谓人间悲剧。
他是首富的儿子,家财万贯,生前热爱艺术、电影,也很有商业天分,
一场空难,一切清零。
留给家人无尽的悲哀,也让许多人一声叹息。
参考:
赵卫防:《香港电影史(1897-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关注我@Linda时光之心,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 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家族沉浮、个体际遇的真实故事。
欢迎点赞、评论、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时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云卷云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