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三寸金莲行走世界,张爱玲至亲至疏的人
黄逸梵:三寸金莲行走世界,张爱玲至亲至疏的人
文/老张在路上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远明月,至亲至疏夫妻”这是中唐诗坛上享有盛名的女诗人李冶写的一首六言诗《八至》。
李冶以她的聪慧,写出了夫妻间的辩证法关系:可以生死与共相濡以沫,亦可以形同陌路甚至不共戴天,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反目成仇,不共戴天。
李冶写的是夫妻,在我看来,这句诗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作家张爱玲和她的母亲。有人形容黄逸梵与张爱玲一生的“母女劫”:那个不快乐的母亲,伤我最深。
1957年,61岁的黄逸梵在英国离世,想见女儿最后一面未能实现。1995年,张爱玲溘然长逝于洛杉矶,死时无一人在身旁,多天后才被人发现。
黄逸梵和张爱玲母女一场,最后的结局惊人的相似:永不相见、客死异乡。
张爱玲母亲叫黄逸梵,出生于1896年,原名黄素琼。张爱玲晚年时,她曾如此形容自己的母亲:“踏着这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
(黄逸梵小时候)
黄逸梵,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黄逸梵门庭显赫,她的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通常称军门黄翼升。在李鸿章淮军初建、开赴上海时,黄翼升所统带的五千水师也归李鸿章节制,他成了李鸿章的副手。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奉命镇压捻军,在对东捻军的战斗中,黄翼升的水师驻守运河一线,阻拦了东捻军向西突围,为清政府立下了功劳,功封男爵爵位。
黄家在南京有一大片房产,在莫愁路上的朱状元巷14号,被称为军门提督府,明代本是朱状元府的一部分,黄翼升到南京任职后,曾将西侧厅改建为生祠,以炫耀其战功。
1894年,黄翼升去世,享年七十六岁。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黄宗炎(另二子早夭),早年中举,黄翼升为他捐了道台,承袭爵位后,便赴广西出任盐道。这位将门之子,婚后一直未有子嗣,赴任前,家中便从长沙家乡买了一个农村女子给他做妾,有身孕后,将其留在南京。
黄宗炎去广西赴任,不到一年便染瘴气而亡故,仅活了三十岁。黄宗炎死后,全家人都关注着姨太太的临产,1896年生下了一女一男的双胞胎。女孩子便是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男孩就是张爱玲的舅舅黄定柱。
由于黄素琼是小妾所生,加之父母早逝,因此她的童年并非锦衣玉食。受过白眼,缠过小脚,所以年少时就已尝遍的人生各种滋味。
1915年,黄逸梵以“豪门小姐”的身份嫁给了张志沂。
张志沂这名字与地位听起来很牛气,但他其实就是一个破败的名门之后,一个富三代了,靠着祖上的财产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无所作为,胸无大志的败家子。
如果论起门当户对,两人真是一双璧人。
张志沂身世显赫,家财万贯,比黄逸梵有过之无不及,他父亲是末名臣张佩纶,李鸿章是他祖父,母亲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
当年为了保证女儿嫁为人妇后不被欺负,她的嫁妆丰厚到足足够张家后三代人随意挥霍。
黄逸梵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才华青年,直到嫁过去一两年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嫁的是一个挥霍金钱无下限的青年。心气高傲的黄逸梵因此和张志沂频频发生矛盾。
张志沂1915年与黄逸梵结婚,张爱玲1920年出生,儿子张子静1921年出生。
1924年,张志沂的妹妹张茂渊将要赴英国留学,黄逸梵借口小姑子出国需要监护人,便偕同小姑子一起出洋。
(张爱玲和姑姑)
黄逸梵出国后,张志沂将所纳小妾接到家中,更加沉迷于鸦片。
出国时她觉得名字不洋气,就把黄素琼改为黄逸梵。
她很快就成了圈里的焦点。从法国到埃及,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她用一双小脚,走遍了千山万水,成了一个世界公民。
张爱玲8岁那年,张志沂因为丢了官,又和姨太太发生矛盾,自然想起妻子的种种好处,于是给黄逸梵写信,央求她回国。
母亲回来,张爱玲雀跃不已,和弟弟望着美丽时尚的母亲弹琴唱歌,她们快乐地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
因为黄逸梵见识过外面的大千世界,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所以,她毅然拒绝女儿缠足,强迫女儿学英语、弹钢琴。这样的强制教育使得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对张爱玲文学的造诣。
黄逸梵特别爱看书,尤其喜欢上厕所时看书。
家里订了《小说月报》,杂志每月寄到,便成了厕所读物。
某天黄逸梵读到老舍的《二马》时,忍不住一面笑,一面读出来。厕所门外的女儿,也禁不住咳咳咳地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张爱玲看过老舍的其他作品,也承认老舍的很多作品都写得比《二马》好,但她偏偏最喜欢《二马》。
她喜欢的不是老舍的《二马》,而是因为妈妈读过《二马》。
好景不长,张爱玲父母的关系最终也无法修补,1928年,两人离婚,黄逸梵又漂洋过海去英国留学,张爱玲姐弟跟父亲生活。
1934年,张志沂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
张爱玲16岁那年,黄逸梵再次从国外回来,张爱玲不免多去了几次,令继母不满。争执中,父亲将她囚禁,过了大半年, 张爱玲不堪父亲和继母的虐待,逃出家去找母亲。
黄逸梵以每时5美元的报酬替女儿聘家教。还教张爱玲练习走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告诉她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她希望女儿也能优雅如她,识得众生相,不被人小瞧,不受人欺凌。
战争爆发后,上海物价飞涨,黄逸梵的生活也日益捉襟见肘。张爱玲每个月上课都要向母亲要钱,黄逸梵的脾气越来越暴躁,这让张爱玲倍感羞辱。
张爱玲后来考入了港大。她拼命读书,拼命赚钱,因为她永远忘不了向母亲要钱的难堪。
然而无论如何,母亲的两次回国,对于张爱玲来说依然弥足珍贵,而母亲却如同飞燕,总是在带给她短暂和虚幻的快乐之后,很快就就远远飞走。
黄逸梵再一次离开,又去了欧洲。
黄逸梵此前在留学期间,曾有过一个恋人,她变卖古董,给恋人筹资去新加坡做皮革生意。1941年底,新加坡被日军占领,男友不幸死在大轰炸里。
遭受巨大打击的黄逸梵一个人在国外苦撑着,她有过给尼赫鲁总统的姐姐做秘书的风光,也有过做缝制皮包女工的辛酸。到了晚年,黄逸梵定居伦敦。她跟张爱玲虽未断绝联系,但只能鸿雁传书。
张爱玲随后去了美国。母女此生再未相见。
1957年,与赖雅结了婚的张爱玲经济困顿,难以为继,靠写点稿子和申请各类文艺基金过活。8月,张爱玲得悉母亲病重,需要做手术。也许知道自己来日无多,黄逸梵写信给女儿:“现在就只想再见你一面。”
她最终也没有去成。多年积怨,一朝化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其实,最让她尴尬的是,她连买一张去伦敦的机票的钱都没有。
但她还是给母亲寄去了信和一百美金的钱。
黄逸梵死时,仍保留着张爱玲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女儿一副女学生模样,眉眼清浅,连微笑都是淡淡的。
几个月后,她的遗产寄到了张爱玲在美国的住处,箱子里满满当当都是值钱的古董。
母亲为她留下的这笔遗产,让她得以活下去。有一次,一件小古董她就卖了860美元。
论起张爱玲日后在文学上的成就,首先还是要归功于黄逸梵。黄逸梵对西方教育的推崇,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求张爱玲必须上最好的西方学校。张爱玲就读的学校,无论是玛利亚女子学校,还是伦敦大学、香港大学,在当时都是费用不菲的西式学校,因为母亲的这份执着,张爱玲当时成了西式学校里最穷的学生。
张爱玲人生的失意,许多人都将原因归咎于她的初恋胡兰成。从她的成长经历来说,她的一生中伤害她最大的人却不是胡兰成,而是她的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父亲与姑姑和奶奶)
因为母亲黄逸梵,张爱玲才拥有了惊世的才情。也因为母亲黄逸梵,张爱玲注定要一个人孤苦无依直至孤独死去。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