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如果给你1000万,让你靠骑自行车和步行环游世界,你愿意吗?

91年前,有一个生于浙江湖州的22岁青年做到了。

当时,他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厨师,却孤身一人,从南京出发,靠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环游世界。

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加单车环游世界的中国人:潘德明。

有富商听说了他的事迹,资助他10万元旅费,按照当时的购买力算,这笔钱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元人民币。

然而,潘德明却把这笔巨款全部捐给国家,自己生活拮据,艰难度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历经7年时间,坚持用双脚丈量世界,骑着自行车周游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数万公里。

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迹,把他尊为“为国环球的英雄”,各国政要、名流以和他见面合影为荣。

他受到过20多个国家元首的接见,美国总统罗斯福亲手送了他一枚金牌,印度“圣雄”甘地送他一面亲手织成的国旗。

泰戈尔、张学良、顾维钧等等,这些普通人只能在书上见到的世界名人,都和他有交集。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然而,他年轻时周游世界,做了许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明星,后半辈子却沦为旁人眼里“只会刮鱼鳞的糟老头”。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麦哲伦、哥伦布、郑成功南下西洋等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百年前的中国,潘德明靠走路、骑自行车的方式,为了向各国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而环游世界。

旅行结束,潘德明捐出巨额财产,自己却靠帮人熨衣服、画画挣钱补贴家用。

他花费大量精力制成的作品《名人留墨集》,总重量高达4公斤,有1200多个组织团体,和几十位世界名人在上面签名题词,还印着各地邮戳。

可如此珍贵的作品,却被扔进垃圾堆。

历史把他遗忘,世人连他的名字都无从知晓。

潘德明一生大起大落,历经繁华又回归平淡,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1908年,时局动荡中,一个名叫潘德明的男婴,在纷乱之中呱呱坠地。

他出生于浙江湖州,父亲是一名手艺精湛的老裁缝,专门负责给外国人定做服装。

受此影响,潘德明从小就有很多机会和外国人接触,逐渐养成了思想新潮、大胆、喜欢冒险的性格。

小时候,潘德明非常热爱体育运动,经常沿着湖州城练习长跑,有时候还会跟着父母亲人去爬山登高。

读书识字后,则开始阅读有关旅行和世界地理的书籍。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潘德明年轻时)


后来,有一本叫做《旅行月刊》的杂志在全国范围内风行。

给这本杂志写稿的人,大部分都是像鲁迅、张爱玲这种享誉文坛的巨星,内容大部分是和旅行相关的散文、杂记。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涌现一大批有钱有闲的人,艺术、文化等领域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旅行月刊》成了当代时髦青年的必备读物,掀起一股“旅行热潮”。

1927年,潘德明正值青春,他已从浙江湖州搬到南京生活,日常都在南京最繁华的四牌楼一带活动。

常年身处于商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发达无比的城市中心,他思想上受到巨大冲击,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旅游爱好者。

此刻,潘德明年轻气盛。

他拥有无限的精力,可以肆无忌惮地畅想未来,期盼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出国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潘德明时刻准备着。

闲暇时,他热衷于和周围的外国人打交道,因为拥有出色的语言天赋,很快学会几种主要的西方语言。

另外,为了积累旅行资金,他投资200万元在南京开了一家小型西餐馆。

餐馆开办之初,生意兴隆,除了家里的祖父、表兄前来帮忙,另外还有一个大菜师傅和一个西点师傅。

然而,一年之后,餐馆几乎倒闭。

生意惨淡,为了维持收支平衡,潘德明削减掉大量人手,只剩下自己和祖父看店,另外还有一个服务员帮忙。

家人劝他另谋出路,但他觉得开餐馆可以学习技术,以后旅游时,就能够半工半游。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青年时期的潘德明)


就这样,潘德明准备了整整3年,才等来一次实现梦想的契机。

1930年,不少人都会出国留学、游玩、考察,旅游风气日盛。

正是这年6月底,潘德明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报道。

报道里,亚细亚步行团的宣言,令他深深震撼:

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

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精神,从上海出发,在每一步伐中,我们要显示出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

在每一个步伐中,给世界以极深刻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旅途最终点。

旅行团坚持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精神面貌的决心,点燃了潘德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激情。

他第一次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当下的时髦行为,而是一种改变国人精神面貌,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式。

读完报道,潘德明决定带着梦想和情怀,勇敢去追梦。

当天晚上,他抛弃一切,匆匆从南京启程前往上海,追随亚细亚步行团而去,餐馆则托付给姐姐,最终以30元的价格,转手卖给别人。

一路上,潘德明心怀忐忑。

不知道自己孤身一人前往,亚细亚步行团,会不会接纳他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厨师。

这一年,潘德明22岁,正处于年轻力壮的时候。

对他来说,前路遍布荆棘,想要走到终点,并不容易。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1930年6月28日,上海火车站,人头攒动,欢呼声如潮,赶来送行的人们大喊:“中华民族万岁,预祝中国亚细亚步行团成功!”

亚细亚步行团一共7名成员,他们从上海出发去环游世界时,全国瞩目,盛况空前。

而潘德明只是一个小厨师,他的旅程悄无声息,既没有充足的旅费,也没有能为自己保驾护航的社会地位。

乱世之中,出国不易。

为了保证旅途顺利安全,潘德明打算和亚细亚步行团同行:

参加步行团之前,看了他们的宣言,我想我是没有资格做团员的,只希望沿途给他们做做工,见识见识世界。

他从南京下关出发,乘坐火车到达上海,从上海商务印刷局拿到一封介绍信。

随后,又带着信乘火车到杭州,追赶走在前面的亚细亚步行团。

他哪知道,步行团已初露分崩离析的端倪,并不值得大费周章去追随。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在西湖边上,潘德明成功与亚细亚步行团的成员会合。

此时,因为气候炎热,交通不便,局势不稳等种种因素,已经有两名步行团成员无法忍受徒步旅行的痛苦,选择退出。

步行团人数锐减,剩下的成员欣然接受了新加入的潘德明。

谁知道没过多久,又有一人离队。

一个半月后,他们抵达福建福州,再从厦门离开,结果步行团成员当中又少了两人。

而这两人退出的理由,则是因为钱。

从杭州到厦门,共接受了900元的旅费捐助,这两人拿着旅行费大吃大喝,却不愿意认真做旅行相关的事。

潘德明心痛不已,写信向家人倾诉:

人家捐助的旅费有900多元,用去的已有800多元,内中有130多元是可以不必用的,他们自己觉得无法立足于团体了。

钱帛动人心。

900元的费用,已经令两位同伴迷失,潘德明不敢设想,如果面对更大的利益诱惑,剩下的同伴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他感到无比困扰,但途中不断增长的见识,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然而,坚持初心的人,很快只剩下他一人。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步行团到达广州后,潘德明补办好护照,登上从香港开往越南的轮船,前往出国旅行的第一站。

此时,同伴仅剩两人。

到达越南后,当地侨胞对他们表示了热烈欢迎,还赠送他们一笔巨额旅行费。

然而,这笔钱引起巨大的分歧。

如果只在南洋群岛走一遍的话,剩下的旅行费,普通人一辈子都花不完。

于是,剩下的两名成员主张在南洋游玩一圈,勉强把“环球旅行”的计划完成,就带着钱打道回府。

那一刻,潘德明才恍然大悟:所谓的“环球旅行,宣扬中华,为国雪耻”,只不过是有些人用来敛财的借口。

在这之前,已经有不少人打着环球旅行的旗号,从国外侨胞那里骗到了大笔钱财。

他忍不住写信告诉家人:

那时我难受极了,不得已向他们建议向西行,那里华侨很少或没有,也就是步行团大吹特吹要去的地方。

他们当然不愿去,我只能离团独自前进,步行团就此完结。

曾经,潘德明一人默默出发,小心翼翼地追随同伴,历经喧嚣,却只剩下他一人在迷雾中踽踽独行。

他拿着分到的旅费,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部劣质相机,孤身一人继续前行。

曾经轰轰烈烈的步行团,一路南下,成员越来越少。

如今,刚刚走出国门就宣告解散,成了潘德明一个人的旅行团。

即使如此,潘德明孑然一人,独自面对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也从未想过退缩。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从越南西贡离开时,潘德明的照片,频繁出现在国外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他爆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明星。

1931年3月13日,他乘船渡过柔佛海峡,抵达新加坡。

当地报纸对他大肆赞扬,鼓励他继续前行,还呼吁当地华侨提供资助,帮助他实现目标,甚至把他称为“为国环球旅行的人”。

其中,华商胡文虎对他帮助最多。

胡文虎并非泛泛之辈,他是新加坡地区,唯一与著名侨领陈嘉庚齐名的华商。

南洋地区百年药号“永安堂”的创立者,正是胡文虎。

他的工厂生产的龙虎牌万金油,至今仍然是全球华人日常使用的必需品之一。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新加坡富豪,胡文虎)


胡文虎家资丰厚,地位非凡,掌握着巨大的华人资讯王国,他一手创办的《星洲日报》,是当地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潘德明一到新加坡,《星洲日报》就对他进行大肆报道,胡文虎本人也在第一时间接见他,并提出资助他的旅程。

那时,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国家的概念。

对当地华侨来说,唯一的祖国只有中国,凡是祖国来的人士,都有一种亲切感,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而潘德明的行为,正代表着他们心中的一场中兴之梦,预示着振兴中华、民族富强。

于是,在胡文虎的号召下,潘德明得到一笔丰厚的捐助。

为了感谢胡文虎,潘德明想到请他题词留念,将来后人提起这件事,自然能明白胡文虎的贡献。

他请人制作了一本重达4公斤的书册,命名为《名人留墨集》。

第一个在上面签名题词的人,正是胡文虎。

胡文虎对潘德明的行为大为肯定,鼓励他说:“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然而,国内的父母亲人却认为,不上学、不工作,跑去旅行,分明是不务正业,相继来信,劝潘德明返程回国。

潘德明不甘心,他在当地侨胞的资助下,带着一部性能优越的新相机,登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

他到印度的第一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当时生活的城市:加尔各答。

那时候,泰戈尔极力赞同印度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

听说了潘德明的经历,他深感志同道合,不仅把潘德明请到他家里做客,还和他合影留念。

潘德明英文熟练,和泰戈尔畅谈了很久,离开时,泰戈尔还送给他一幅亲手画的画。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潘德明和泰戈尔合影)


另外,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也主动接见潘德明。

甘地代表着印度独立,被人们尊称为“圣雄”,他对潘德明说:“希望我们两国迅速自强起来。”

分别时,还送给潘德明一张签名照。

在甘地眼里,潘德明和他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在他的鼓励下,潘德明意识到了这次旅行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实现个人梦想,还关乎着民族复兴的自强精神。

离开印度,漫长的旅程还在继续,潘德明在途中遇到的种种险境,令常人难以想象。

比如,他时常会遇到猛虎,只能随身携带一面锣,白天总是一边走一边敲锣,用锣声把老虎吓跑。

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带来的危险,因为文化不同带来的冲突也不少。

有一次,他想问当地人要水喝,当地人问他信什么宗教,他不了解当地文化,回答错了。

村里立即涌出来一批人,提着棍棒,把他围在中间,最后好不容易解释清楚来历,才逃过一劫。

此后,潘德明一往无前,非洲大陆,欧洲各国都遍布他的足迹。

在法国,他见到驻法大使顾维钧。

因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这一爱国行为,也推动了后来的五四爱国运动,对那个时代的青年来说,顾维钧是他们最崇拜的人。

顾维钧对潘德明大为赞赏,还把旅居法国的少帅张学良引见给他认识。

一番畅谈,张学良将潘德明引为知己,不但请潘德明吃晚餐,还在他的《名人留墨集》上写下“壮游”二字。

临别时,张学良鼓励他:“希望你一鼓作气,环游世界,为中国人争气。”

后来,他们在英国重逢,张学良还特意送给潘德明一张前往美国的船票。

对潘德明来说,虽然环球之行艰难困苦,他却获益匪浅。

沿途各国的奇情胜景,不同民族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礼遇,都是宝贵的财富。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漫长的旅行还在继续,国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潘德明。

他的事迹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事件,各国名流也以会见潘德明作为一种时尚和荣耀。

1934年1月4日,潘德明抵达美国纽约,当地媒体立即对他进行大肆赞扬。

随后,他抵达华盛顿。

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听说潘德明到美国来了,对他的旅程极为感兴趣。

不但亲自接见他,亲手送给他一枚金牌,还出言挽留,希望他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当地的旅行组织。

潘德明委婉拒绝,继续前往芝加哥。

美国正在芝加哥举办世博会,阴差阳错之下,潘德明意外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世博会上,新兴科技带给潘德明全新的体验。

福特汽车公司的讲解员,送给他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制作汽车的原材料。

潘德明大为震撼,这些东西中国都有,为什么中国造不出来汽车?

他又了解到,生产飞机的原材料里有石英石、铁矿石等,而这些矿产资源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储藏量非常丰富。

当时,青藏高原还属于“空白地”,没人到这一块地方去过。

于是,潘德明决定尽快回国,为祖国发掘矿产资源。

听说他的计划后,世界各地的华侨积极筹款,一共捐赠给他10万元旅费,支持他考察青藏高原。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这笔钱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游历完五大洲,回到上海。

途中,他特意改变行程,拒绝登上日本的国土,以此表达爱国决心。

然而,当他准备实施考察青藏高原的计划时,卢沟桥响起枪声,七七事变猝然发生。

潘德明痛苦不已:

起初回家的一两个月,我常常暗中痛哭,拿了针在缝衣服时,也呆呆地想:我的一生完了。

华侨们的希望也落空了,旅行时的旅费是华侨们捐助,这是华侨们的血汗钱。

国难当头,潘德明始终没办法实施考察青藏高原的计划。

他去信向各位华侨解释,他已经把所有费用都捐赠给国家,用来支持抗战事业。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潘德明和各国名人的合影


新的旅行计划被迫终止,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实现。

或许是因为理想落空,也或许现实生活带给他压力,不久后,潘德明改名为潘子明,抛弃一切荣光,回归平淡。

结婚后,他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1949年后,他则长期处于失业状态。

为了养家糊口,他只能一面在汽车材料行工作,一面利用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裁缝技术,帮人熨烫衣服挣钱,补贴家用。

之后又另添了一项兼职,替人画画、制作宫灯,换取微薄收益。

可即使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他也没有想过利用曾经的名气大赚一笔。

一次,有记者专门从国外赶来拜访潘德明,找到他住的地方,周围却没人认识叫这个名字的人。

记者拿出照片,终于在邻居的带领下找到潘德明,记者问他:“你是不是潘德明?你认识他吗?”

他笑着摇摇头,淡淡地说:“不知道,不认识。”

记者磨破嘴皮,他也不肯承认自己就是潘德明,不愿意接受任何采访,记者无奈,只能无功而返。

特殊年代,他的《名人留墨集》被扔进垃圾堆,无人问津。

此后许多年,世人再不知潘德明。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往事尘封,无人再提起潘德明,连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有过怎样的壮举。

有人这样跟潘德明的孙子潘溯形容:“你爷爷,我们感觉就像是一个菜场里面刮鱼鳞的糟老头。”

实际上,只要潘德明愿意,他不必生活得如此辛苦。

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事迹,吸引别人关注,打着旅游的旗号骗人捐赠,也可以把曾经的功绩大吹特吹,请求国家帮助。

然而,对他来说,环游世界带来的阅历、见识,比任何物质都珍贵。

浙江小伙,徒步旅游,被美国总统接见,还被新加坡富豪资助10万

1976年10月18日,因迎来新时代,潘德明大喜过望,多喝了几杯酒,结果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享年68岁。

一代英豪,就此落幕。

为了纪念他, 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把最高奖项命名为“潘德明骑游奖”。

《名人留墨集》里,潘德明曾亲笔写下自己的精神追求:

余此行,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的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

要一往无前,表现为中国国民性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

对精神丰盈充实的人来说,一斤米二两盐的生活更为简单质朴,物质过多反而是累赘。

有句话说得很对: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愁,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

然而,金钱和物质只是我们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幸福本身。

人世间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未免本末倒置。

生活不易,再难也不要忘记迎着光,开怀大笑,努力奋斗,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上一篇新闻

张爱玲一个看透别人的爱情,自己却陷入情网不可自拔的傻女人!

下一篇新闻

离婚时不要孩子,潇洒环游世界谈恋爱,临终时女儿不来看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