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请告诉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请告诉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他们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

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必须要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为此,他们宁肯砸锅卖铁,也要尽可能的让孩子去上学;愿意背井离乡的挤向大城市,只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又或者省吃俭用,只要孩子可以拥有优异的成绩被他人称赞。

他们不苦吗?苦!

可是他们明白,唯有读书,才是世界上最好走,最光明,而且回报最高的那条路。

01

读书不仅为成绩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没有选择的人生有多难呢?

可能,想选择高薪,文凭不够,只能去干酒店服务员;

想选择双休,能力不够,只能领导说不休息就不休息;

想选择当摄影师,但是没钱没时间,只能放下梦想当个普通上班族。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说没有意义,而是没有了人生的自由。

没有自由,又何谈幸福。

俞敏洪曾说过,他三次高考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摆脱在农村待一辈子的恐惧感。

因为农村的生活是一眼就能望到头,再努力奋斗一辈子,也还是个困在原地的农民。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幸福的,可是当一个年轻人因为文凭无法选择,必须承受失败的时候,他会觉得幸福吗?

02

读书是一种责任


学习不需要任性,学习需要的是努力,是克服,是承担。

2017年的董卿,凭借《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里令人折服的表现,圈粉无数,很多人都说重新认识了她。她主持节目时,张口闭口,全是美好的词句,随口所说,皆源自名著。

请告诉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她用《我记得》称颂父女之情:

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她用博尔赫斯的诗歌颂盲人父爱: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她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每天读书一个小时,雷打不动。

而这种生活习惯是从小被父母培养起来的。

为了培养她的文学素养,父亲每天要求她抄成语,背古诗。中学时,三五天就要通读一本国内外名著。而为了锻炼的她的逻辑思维,母亲还会时不时的抽查,要她罗列其中的人物关系。

正是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塑造了现在的董卿。

我相信,倘若当年,她的父母没有如此近乎严厉的教导她,她的人生可能达不到如今的高度。

做父母的,要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现在好,并不代表以后就一定好。

03

读书很辛苦


读书很辛苦,因为这种苦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吃的。

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你在预习课文,背诵着中外名著。

别的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你在算着写不完的数学,物理,化学试题。

别的孩子刷游戏的时候,你在听着英文,跟着朗读一字一句的进行翻译。

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而是十数年。

纵观我们的周围,但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背后都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天下不存在掉馅饼的事情,不劳而获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学习也一样,躺着不动,知识是不会主动跑到脑袋里的。那些被称为学霸学神的人,谁小时候没写过成堆的作业,没挨过老师或者家长的批评,没经历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这种苦,并不是中国才有,全世界都一样。

比如新加坡的教育,教学内容非常的丰富,尽可能的激发孩子的艺术、语言等天赋。但是中小学教室后面会悬挂一把戒尺。如果孩子表现不好,老师会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见证下,打手心三下。而美国孩子除了要完成课内的作业外,还必须完成相当数量的课外作业,而且一样是根据成绩进行择优,推荐,录取。

请告诉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所以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学习辛苦并不冲突。现代教育,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刻苦学习,相反,在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现在,刻苦学习反而更重要。

唯有不断学习成长才会拥有充实的幸福人生。

04

读书要趁早


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安逸不属于少年人,努力的人生,才是青春年少应有的样子。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人生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是高考前6个月:

“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科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的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退池州陆海百千万,即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这个阶段,人生里所能用到的所有基础认知已经全部学完了。

如果大学以后的成就是熠熠闪光的金塔,那么高考前获取的知识,就是为金塔打造的地基。地基越坚实,这座金塔就能建的越高。

18岁陈鲲羽,清华大学大二学生,已经接触科研的他,现在的研究方向是等离子体与可控核聚变。参加《加油!向未来》时爆发出的学习深度与广度让人惊叹,他还发表了多篇科幻小说,续写过《三体》。

面对这样一个青年,我们可能想象不到他的未来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定会很精彩。

勤读书,多学习!

学习不仅仅是背书考试,还有更多有趣学习方式和好玩的知识,帮助我们轻松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学识。

上一篇新闻

打工妹和蔡徐坤,相遇在艺术家曹斐的时代舞台

下一篇新闻

不搭理作协、同行、评论家,这个女作家被称为“被遗忘的天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