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逍遥与“天游”

——青岛市书协主席范国强访谈

记者:范主席您好!请简要介绍青岛市书协的概况。

范国强:青岛市书协成立于1988年12月28日,现有会员1800余名,其中中国书协会员200余人、山东省书协会员500余人。在历任主席高小岩、辛显令、贺中祥的领导下,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我担任新换届的青岛市书协主席至今。

记者:您就任青岛市书协主席以来,主要开展了哪些活动?

范国强:上任后,我认真贯彻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尊重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立足青岛,与时俱进,注意团结青岛老、中、青书法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先后组织多项展事,出版各类作品集、理论文集等20余种,并与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海口、贵州、乌鲁木齐等地开展多项书法交流活动,提升青岛书法的影响力,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我自担任新一届青岛市书协主席后,致力发掘整理青岛书法历史文化,青岛市书协先后主办、承办山海情深翰墨青岛——青岛书法篆刻艺术大展、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暨首届青岛国际书法双年展、青岛当代书法学术展、青岛市书法教育成果展、青岛青少年书法大赛、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青岛地域书风探索展、2021“书之大者”——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书法名家展等一系列高规格活动,精心打造“山海情深、翰墨青岛”专题片。青岛现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书法重镇、中国书法对外交流的基地和康有为书学研究的中心。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记者:您认为青岛存在地域书风么?

范国强:“雄强、苍深、开放、包容”可作为青岛地域书风的“八字方针”。“雄强”“苍深”是建立在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基础之上的,另外又结合青岛的地域文化,提出“开放”与“包容”。“雄强”就是我们的海岱文化,“苍深”就是青岛的山海文化。“包容”与“开放”是阐释青岛国际化城市精神。“地域书风”在青岛是一个开放概念,所有外来的优秀文化,我们青岛都吸收、借鉴、融合。

记者:您如何看待青岛书法的整体创作水平?

范国强: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青岛市书协会员人数不断增多,但整体水平并没有质的提升,特别是整体意识、创新精神都有欠缺。一些作者大多是某种风格、某种书体的单调面貌在国展入选、获奖。也有年轻作者通过阶段性培训取得暂时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为书法家或成功的书法家了。成功的书法家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技道兼修,而且一定要有追求。所以说,青岛地域书风的旗帜虽然打起来了,但有些书法人的艺术觉悟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引领。绝对不能认为入了展、获了奖,就觉得自己成功了,就马上可以带学生、靠这个弄钱了,这种短视、狭隘的意识无异于杀鸡取卵。我也看到外地一些获奖的书法作者走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关键还是缺“养”,书法是要“养”的。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文人和成功书家的影响能够经久不衰,其书法作品持续散发艺术魅力,就是有深厚的内在底蕴,就是康有为说的“血浓骨老”。

我们一定要省察、要知耻而后勇,我们要“面子”,更要“里子”!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记者:您是如何同“康有为”结上缘的?

范国强:最早见到康有为作品并引发我的兴趣,是在我的书法老师刘诗谱先生家里。刘先生有“琴岛章草第一家”之称。20来岁时,我在刘先生家里第一次看到康有为的对联,写得非常雄肆,气象博大,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还有沈曾植等名家的作品,我印象也十分深刻。我还有幸接触到前人流传下来的一些精良的碑帖拓本,颇受陶染。感受到那个时期的一些文化余脉,成为我文化积累中的重要部分。青岛文物古迹众多,也是名人书法集散地,前辈们在青岛留下的遗墨、文献,对我后来研究康有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有为是碑学大家,如果没有碑学积累以及鉴别能力,就无法研究康有为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而且会在康有为书法辨伪方面遇到障碍。我研究康有为得益于对碑帖、金石学方面的爱好、收藏与积累,因此,在研究康有为书法过程中,我能够比较清晰地辨别其某一时期受哪些碑刻影响、取法是什么,特别是当我沿着这个思路对他的作品与其他碑帖对比研究时,往往会得出一些非常独到的见解。

记者:您的专著《尊碑·康有为书法研究》出版后,刘正成先生评价“已把当代康有为书法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您怎么看这个评价?

范国强:我写《尊碑·康有为书法研究》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康有为,从喜欢到收藏再到研究大约有二十年。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著《尊碑·康有为书法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我研究康有为注重立体效果,力避就文献而文献,或就前人已有的而发展现有的。我采用发散的方式,从各个方面搜集有关康有为的信息。比如,康有为和他意气相投的一些人所写的诗词里面有很多“黑话”,就像我们今天私底下发牢骚一样,如果不进入时代背景去了解,根本就无法看懂。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康有为,会更加清晰地辨别康有为不同时期作品体现的不同内涵。这些积累都是我在青岛这个独特的城市里得到的。

这本书数易其稿,耗时七载才完成。撰写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的诸多教益,从书的格局、提纲、个案研究、深度等方面的把握上,都令我受益匪浅。出版后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和书道朋友的喜爱,我也深感欣慰。

此书有几个特征:一、我在康有为著作、文献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二、我在碑学的积累上投入相当多精力。想全面、正确地解读康有为书学,必须对整个碑学史,包括某一个碑帖在某一个时期对康有为书法产生的影响都要了然于心。三、我通过网络、博物馆、拍卖会等渠道,不断地选择、淘汰、研究、注释,对康有为四五百件作品都进行了认真考据和诠释。四、我在康有为年表上下了很大功夫,在王澄先生写的基础上又拓展很多。从其出生到游历,以及他的学术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作品等,我都详加考证。五、还有康有为书款、室名、别号等,包括他各个时期的用印、斋号、笔名等。我对康有为书学思想与作品的解读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

这本书主要是考虑不能把个人学术研究作为私有,学术要有境界,学者要有胸怀。学术属于公器,将其分享出去,让更多同道受益才更具价值。

记者:陈振濂先生曾认为康有为书学研究院的成立“应该是基于一个学术创新、超越已有、追求卓越的更大目标,它要证明的立场,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不断超越推进向纵深发展”,您怎么看这个说法?

范国强:2018年,青岛举办了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暨首届青岛国际书法双年展,康有为书学研究院随之成立,这是青岛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国书法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康有为学术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由此,也促进了学术界对康有为碑学研究的反思和拓展。最新成果是康有为碑学思想在国外接受史方面的研究有了新发展,比如康有为对日本、韩国近现代书法史的影响、碑学思想的传播等。研讨会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热烈响应,俄罗斯、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研究康有为的学者专程参加本次活动。康有为书学研究院的成立,无疑会对今后康有为书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助推作用。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书法作品

记者:您现在研究康有为的重点是什么?

范国强:简单说是“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康有为有价值的作品、文献,哪怕是一张照片,就想写出新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所需要的是他每个时期有故事的作品,比如康有为作品中提到了某一个人或某个历史事件等,循着蛛丝马迹去寻找康有为生命中未被人知的那些片段,让他的艺术生命更鲜活、更完整、更饱满。

记者:如果从书法史学方面来评价康有为,您的参考标准是什么?

范国强:这些年,我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的评论及其相关的思考都是建立在书法史的纵向来考量的。中国思想史上,有很多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通过新出土的文献去研究历史和相关专业,书法同样如此。碑学应该说从傅山就开始发迹了,傅山可谓是通过新发现开始研究书法的第一人。然后就是乾嘉时期的阮元及后来的包世臣,一直到集碑学大成的康有为。康有为是用西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写《广艺舟双楫》的,改变了中国书法史上千百年来书法史研究文人笔记式的固有传统。

书法史上,像康有为这样的思想家、著作等身的书法家寥寥无几。像康有为这样改变历史进程的书法家更是独一无二。他的碑学思想完全是建立在他变法思想基础上,他总结自宋代碑学以来,帖学在这个传统中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广义来讲,康有为是反对帖学的。但是,帖学的真正高山是谁?肯定是二王。然而,他认为世人并没有见到王羲之真正的作品。所以,他认为王羲之也是写碑的,是师古人、师名山大川的,王羲之在康有为心中甚至可以说就是“孔圣人”。康有为就是用他的变法思想来架构其书法史研究的。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书法作品

记者:您现在再读《广艺舟双楫》,与原来的感受一样么,您觉得康有为的思想有没有局限?

范国强:当然,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局限,康有为也不例外。我认为他的局限就是太任性,康有为有些随便写的或应酬作品很容易造成别人对他的误读。其实,他的书法原作,特别是一些大字作品,往往都是真力四射、撼人心魄的。

《广艺舟双楫》是我的枕边书、压案书,时读时新。康有为在32岁时就写出这么老到著作,他的学术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成熟的。他的理论体系架构,我们今天读来,分明就像一位历尽沧桑、饱经世事的老者用其终身的艺术实践去写的。

《广艺舟双楫》“微言大义”,书中对创作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康有为的追求是“新理异态”“能移人情”,他要创造的是千百年来没有之法、没有之体——康体。他的创作完全是建立在碑学理论之上,这是一种扬弃的理论。他用新的实践来证实其理论的正确性。反之,亦用他的碑学理论指导创作。由于他的理论提得非常早,所以,在他后面人生的发展中,实际上是在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地实践着他自己的理论。

记者:康有为的书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大体强调“变”,您觉得这种“变”对当下的书法研究、创作有现实意义么?

范国强:看康有为的书作,自然有一种与他交流的现场感。康有为书作风格明显,但他并没让风格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存在,他的书作自始至终都处在变的过程中。他想创造的是他心中的千年大法,但他最后走向了碑帖融合,这是一个艺术家成长的道路。

了解书法史,就知道字体之变、风格之变、古今之变、时代之变等非常不易。我对康有为为什么这么崇拜?因为他是一个不断法古开今的人,写碑本身就是对书法源头真经的认可。他的学术经典《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就是“托古改制”,通过对古典法则的确立、师法,来创立“新法”,这也恰恰是书法艺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反观当下,一些书家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这不是当代书家应有的气象。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我认为首先要严肃,不能任笔为体,应该既重传统,又有创新。不要贪大,不要自觉什么都懂,不要觉得无所不能、无体不会。归根结底,还是书家自身修养的问题。

记者:除了康有为之外,您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学术研究?康有为的革新变法,似乎志在开宗立派,您认为他做到了么?

范国强:研究上,我固守两个阵地:一个是章草的创作与研究,必须要有突破。我要完成章草史的研究,相关文献已积累多年,我对历代写章草书家的研究有一些见解,正在梳理;另一个是康有为研究,要坚持做到底。康有为的家人都觉得我就是他们家的传人了。怎样把康有为丰满起来,把他创作中的一些闪光思想选择出来,进行透彻阐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康有为的技道双修是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结合,为世人树起具有独特魅力的“康体”典范。蒙其荫者大有人在,刘海粟、徐悲鸿、齐白石、萧娴、王蘧常等人的书作,都很有代表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能够开宗立派?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传统深入研究之上的;其次,他太清楚什么是中国书法的正宗法脉了。他在书法美学的海洋中择其“大”者,即选择雄强、苍深、茂密作为风格取向。这是典型的王者风范,是中国书法的正大气象。他以篆籀笔法作千古之想,这种精神弥漫在字里行间,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书法作品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康有为成就了青岛书法,青岛同时也成就了康有为。您将学术研究与城市文化建设相联系,出于怎样的考量?

范国强:这是我的本分。我在青岛长大,是青岛养育了我。青岛从近代建市才130多年,但青岛的人文历史资源却非常久远。

青岛属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同时也是齐文化故地。历史上的青岛也繁荣过,曾经也是一个国际化城市。青岛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书法文化底蕴深厚,从三里河、从文字诞生,一直到琅琊刻石、天柱山魏碑、崂山道教刻石等,都是围绕青岛沿海这一带展开的。所以,青岛书法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无论研究碑学还是帖学,《广艺舟双楫》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且在康有为之后,真正写得好的大家受他影响的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沙孟海等莫不如此。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青岛书法文化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担任青岛市书协主席后,挖掘整理青岛书法文化资源、以书法作为切入点反映青岛文化的博大更是义不容辞。青岛除了经济发展以外,也需要努力增加文化软实力。尤其国家现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机遇和使命。

记者:康有为晚年斋号“天游堂”,您将斋号命名“与天游堂”,有何用意?

范国强:对康有为研究得越深,越发让我具有使命感。写《尊碑·康有为书法研究》时备感艰辛。近五六年我都在电脑前操作,我使用电脑水平有限,基本是手写输入,有一次快成稿了,因为误操作,输入文稿全没了,幸亏还有一些手稿,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将斋号命名“与天游堂”,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康有为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时常与我在梦中相遇。最近,我买了一件康有为的对联,其中一个字的使转有复笔嫌疑,梦中的康有为与我站在这幅作品前争论不已。我将此梦讲给夫人听,她会心一笑,因为我的此种情境对她而言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书法作品

记者:请介绍您的习书历程。

范国强:我从小在青岛延安二路小学家属宿舍长大,少时结交的杨慕唐、高小岩、张杰三、张朋、宋新涛、冯凭等前辈名家,在无形中给予我国学方面的滋养与浸润。20岁我正式拜师刘诗谱先生,学习章草,并坚持数十年章草研究与创作。我倾力章草,追求清峻通脱、笔法夭矫,强调捺势的逸宕,以帖脉为主,多具宋克与元、明章草意趣。后又致力《急就章》《出师颂》《阁帖》中章草法帖,同时又对徐渭、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晚明诸贤以及沈曾植、王蘧常等近现代名家作品多有取法。近年,我的章草创作趋于浑恣朴厚,淡化帖法,而以篆籀笔势强化金石气。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在青岛发起、成立中国书法进修学院,连续办了十年,当时有“书法界的黄埔军校”之誉,邀请沈鹏、刘艺、王墉等名家授课,影响较大。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越学越觉得自己还有好多不足。我以为,学养是书法创作的根基,书法反映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与文化支撑。我的创作讲技,但更重道。技由道而升华,道由技而体现。30多年来,我试图在古与今中寻求自性表达。通过对章草理论深入研究及古典用笔法则的深刻体悟,我从元、明章草中走了出来,在汉人简牍草书与金石摩崖中寻求突破。同时,我的章草创作,与我的康有为书法研究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我避开以帖脉为主的章草路子,将康体的摩崖气、碑版金石气及大开大阖的磅礴大气,注入章草体格中,跳出章草结字抑左扬右、万字一同局限,将章草、简牍、八分、康体及碑学金石气熔于一炉,使我的章草脱胎换骨、破茧成蝶,初具风格。

虽然理路如此,但从目前来看,我的书法创作距离成功尚远。多年来,我一直沉浸在章草的古法里。随着我对康有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笔法里不觉地出现他的一些东西。我虽热衷章草,但同时也觉得受到章草的捆绑。我想突破瓶颈,但狂气不够。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记者:您曾获得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突出贡献奖,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吧。

范国强:泰山文艺奖是2007年11月经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艺界的综合性文艺大奖,艺术突出贡献奖四年评一次,各艺术门类每届只评一人获奖。之前获得书法类艺术突出贡献奖者仅魏启后、梁修、娄以忠三位书法家。我获奖后,许多朋友向我道贺,其实我更愿意将这个奖项定位于“终身服务奖”,我将这一奖项理解为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对青岛市文联、市书协工作的认可,是对我们青岛市书协集体团结拼搏、努力打造‘山海情深、翰墨青岛’书法高地系列活动的认可。

记者:新的一年,青岛市书协有什么规划?

范国强:新的一年,青岛市书协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加强教育培训,全力组织举办翰墨青岛——青岛书法历史与文化渊源文献展,突出抓实“文艺两新”工作,继续深化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会员网上申报工作等,为了青岛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不负韶华、再立新功。(来源:书法报)

书法家简介

逍遥与“天游”——专访著名书法家范国强

范国强,号芹人、又石斋、与天游堂、奇觚楼、伽兰陀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法国索邦大学远东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韩国东方文化大学客座教授、广州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康有为书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正高二级教授。青岛市拔尖人才。

上一篇新闻

余秋雨《文化苦旅》经典语录:友情的败坏,是从互相利用开始的

下一篇新闻

美国网文市场,中美韩大战一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