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当广场舞大妈们,用飞舞的彩绸,火火的秧歌,张扬着生命活力;当老年骑行队,用双腿驱动车轮,丈量起祖国大好河山;当伴随着游艇激起的雪白浪花,他们孩子般地发出欢呼时,相信谁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里为他们点赞。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这就是50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人。他们在红旗下长大,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有过“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也有过理想破灭的迷惘失落;有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也有过“从头再来”的壮志豪情。他们被时代洪流裹挟,为国家、为儿女、为家庭,操劳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迎来桑榆夕照,红霞满天。如今,他们各自家庭又是怎样的状态,他们的晚年生活一切可好?《同学五十年之后——八十二位老同学的家庭相册》, 带我们走近50后的世界。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原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子弟学校部分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退休后的生活,讲述了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一群人的故事。没有名家作序,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五十载蹉跎岁月,被1200张照片浓缩在沉甸甸的两本书里。它朴实无华,定格的虽是庸常生活,却又不乏温馨浪漫,以小见大,折射出生活巨变与世事沧桑。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同学五十年之后》是一本有特点、有意思、有嚼头的书。说它有特点,在于她的作者刘连存也是50后的一员。他以平视的视角,反映记录同龄人庸常的生活,亲切自然。熟悉刘连存的人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创建了唐山华盛超市有限公司。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到了一把年纪,他挥手自兹去,将事业交由晚辈打理,遍访名山大川,做起了当代徐霞客。不仅收获了健康身体和良好心态,还创作了不少摄影佳作,靠实力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2017年的一次同学聚会,让他下决心将镜头聚焦50后——这些可亲、可敬、可爱的同学们。把他们写在一本书里,为他们坎坷多舛的人生,奋斗向上的经历树碑立传;记录下每个人工作生活经历和退休后的生活现状,加深彼此了解,组织一次不散的聚会;作为过来人,回首往事,审视当下,思考人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含义,幸福的含义和成功人生的价值观。他要把这代人的故事,还有退休后的生活,拍摄下来,用凡人琐事记录一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历史。正是这种紧迫感、使命感,促使作者不畏艰辛,耗费一年多时间,足迹遍及唐山市区,甚至远涉石家庄、正定、廊坊等地,访遍82位同学家庭,累计拍摄两万多张照片。他像经营企业一样认真,像新闻采访一样严谨,拍照,记笔记,还带去作为同学的关心和温暖。每个受访者都热情款待他,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让他深切感到每个同学都有辉煌的经历和足以立身的闪光点。他曾眼含热泪,将镜头对准贫病交加但依然豁达开朗的老同学刘桂娟。她丈夫因病去世,她自己又患有重病,但是亲友的善良关爱激励了她,一个人靠卖馒头、接缝纫活,拉扯俩孩子长大;她为山区孩子捐款;她不计报酬,由小时工变成一位残疾人的“生活总管”,让消极厌世的残疾人萌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得知刘连存要来拍照,从不愿示人的残疾人破例应允“出镜”,叮嘱作者一定要弘扬社会正能量,表扬好人刘桂娟。机关工作搞得风生水起,退休后倾注社保服务的 “女强人”陈靖华;曾是企业供销精英,而今“夕阳红”同学群的群主安云来;有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同时也是广场舞骨干的梁玉梅;卧病在床,感受丈夫精心照料和同学情谊的徐久荣……正是镜头下一个个自强、自立、自信的小人物,一张张写满快乐的面孔,让这本书拥有了毛茸茸的生活质感,增添了立体感和厚重感。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说这本书有意思,在于让读者见识了别样的老年世界。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耳畔频闻故人稀,眼前但见少年多。孤独、寂寞似乎是全世界老年人的通病。但当年南厂子弟学校这群人,却不是这样,这本书的拍摄和出版,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唐山老年人的真实世界,更拉近了这群五零后同学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得以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幸福生活。毋庸讳言,当下不少同学聚会,以金钱、官职来衡量价值,圈子来界定交往深浅。而刘连存却打破了界线,让同学友谊回归本真、纯粹。82个出场人物,有教师,机关干部,个体经营者,技术人员,记者,企业家,但更多是普通工人。在他眼里,大家都是养老金的领取者,镜头下一视同仁,他记录了他们买菜、做饭、做家务、带孩子、看电视、炒股……还有各式各样的娱乐健身方式:钓鱼、种菜、骑单车、健走、玩哑铃、跳广场舞……看到同学聚会,兴之所至一起做广播操的画面;还有十位大妈搭着肩膀,玩着童年游戏的场景,相信读者不由得会心一笑:快乐真的与财富多少、职务高低无关。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说这本书有嚼头,在于它为每个家庭建立了一份特殊“档案”。作者拍摄初衷很明确:从每个同学平凡的人生中发现闪光点,为小人物“树碑立传”。他详细展示了每个同学的家庭生活,天伦之乐,个人爱好,同窗情谊。他走进每一个同学家中,不厌其烦地记录家庭细节,展现着每一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家具和家用电器。就是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在一些人眼里没有记录价值的场景、物件,却烘托了主人的脾气秉性,志趣爱好,再现了“家庭”这一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中间点。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被刘连存称之为“家庭相册”的这本书,显然主打的是照片,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文字。书中每幅照片,他都精心撰写说明,每个人还配有几百字的自述,粗线条地勾勒个人的人生足迹,让读者更明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形成互补,扩展了读者的认知世界。毫不夸张地说,《同学五十年之后》又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民间记录。拍摄中,刘连存有意淡化构图、影调、色彩、用光这些“术”的东西,而是注重内容,加大照片信息量。他从个人、家庭出发,将人物生活场景向外延伸:居民楼前的绿地,小区的街心广场,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花团锦簇的公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拥有的民俗价值、社会学价值会愈加凸显。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作为以50后为主角的这本书,《同学五十年之后》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更是亲切的。看着一张张 “不服老”的面孔,你会生发出许多感想: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关于婚姻,关于家庭……通过这本书,50后们照见的是自己,70后、80后、90后们,遇见的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婆婆公公。他们,就这样真实地存在于《同学五十年之后》里,幸福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连存用一部相机、一段文字,记录了中国50后们的幸福生活;他用一颗诚心、爱心,制作成世上最珍贵的礼物,呈献给了走过半个世纪的同学们,和哺育他们成长的伟大祖国。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这,也许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50后”的幸福生活——读《同学五十年之后》有感

《同学五十年之后》作者简介:刘连存,河北省唐山市人,生于1953年,1970年至1975年下乡知青。回城后从事商业工作,1985年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经商,1998年创建唐山华盛超市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董事长至今。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新加坡经营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摄影专业学习。荣获河北省优秀企业家,全国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商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曾任华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1997年开始摄影,多幅作品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发表,2004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为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京津冀分会副主席,唐山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著有纪实摄影集《同学五十年之后》《加拿大西部风光摄影》等。2019年荣获首届戛纳国际摄影艺术节达盖尔金像奖。


(本文作者:李焱)

上一篇新闻

影赛|大美中国,迎70年华诞,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展征稿启动

下一篇新闻

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部分优秀作品欣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