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行业成为了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春节的消费旺季,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彻底打断。尤其是非常依赖人群聚集消费的演艺、电影、旅游、书店等企业机构,都面临着运营暂停带来的零收入局面,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文化企业有着很大的运营困难。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委宣传部在一周前就出台了《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上海文化企业“20条”),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

就在“20条”出台后不久,为帮助本市小微文创企业解决防疫期间资金困难,进一步提高小微文创企业金融服务精准施策力度,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创办指导下,以市属国有文化企业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正式推出“文金惠”文创金融服务方案,切实服务小微文创企业共度难关、平稳发展。

本周,上海的不少文化单位都已经开始复工复产。2月27日下午,上海市委宣传部又举行了一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文化单位调研会,在会上,来自影视、演出、实体书店、演艺企业、动漫企业、游戏企业和艺术品企业的代表一起讲述了各自的情况、难题和建议,并交流了各自复工复产、生产自救的经验。

如何化“危”为“机”,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了这场调研会的重要议题。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影视企业:疫情倒逼决策,上影集团聚焦自身问题苦练内功

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全产业链均受重创。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说:“对上影而言,这场疫情犹如大考,考出了能力弱项,暴露了企业短板,倒逼企业调研决策。上影商业模式的创新布局势在必行。”

2月25日,上影集团出台《上影抗击疫情生产自救十条应对之策》,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企业进入全面复工生产自救阶段。

“上影十条”从十个方面组织开展复工复产生产自救,包括全面统筹确保大局安全稳定、管控现金流、立足生产自救、用足用好政策、加大创作生产力度、把握消费回流、推动行业整体产能恢复、审视短板加快构建‘线上业务’、激发特殊时期使命感提升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履行社会责任。集团领导将在3月分组带队三个工作组到下属8家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重点帮扶。 此外,上影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为租赁户减免疫情期间相关房屋租金。据统计,累计涉及276户1382万元减免款。

值得关注的是,在抗疫的同时,上影集团正打算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在制片、发行、终端、基地、线上线下融合法在等五个方面解决自己的弱势短板。

这其中,加快构建上影“线上”业务,孵化创新版块,成为这次疫情大考给上影集团重要警示之一。

为此,上影近期已着手部署“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一是把东方电影频道合并、人员分流转化为业务创新机会,以“电影宣发+IP开发运营”为商业定位,正在加紧筹建创新业务公司;二是集团新设立创新业务部门,负责集团创新业务规划和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

“加快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个体化、远程化、可视化的消费者运营新模式,降低传统线下渠道占比,提升上影在内容生产、用户运营、市场销售等环节应对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缓冲及适应能力。”写进了 “上影十条”之中。

与此同时,利用特殊时期,加大创作生产力度,也是重要“自救”。这其中,激活“上海电影制片厂”品牌,发扬厂“文学部”传统,加大剧本创作力度,策划推动重点创作项目,成为一大重要工作。目前,海外追逃题材电影《猎狐行动》、建党题材电影《密档》、《望道》、小康题材电视剧《了不起的生活》、《新儿女情长》都在加紧创作和筹备中,抗击疫情题材影片《战役》也在酝酿之中。

影院终端市场上,上影正计划加快下属60家直营影院优化升级,提升规模,进行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打造,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影城改造项目将同银星宾馆电影主题酒店建设计划明年开工,打造高端“首映”品牌。

在发行上将组建专业队伍加强力量,利用金融资本手段,通过设立专项版权基金促进“以投带发”。

另外,上海海呼吁加大对其建设影视基地等项目的扶持,实现对行业“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驱动。据悉,上影车墩影视基地已经于去年8月启动二期建设,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今年5月份启动的3个3000平米摄影棚和主入口广场、制片服务中心建设将适当延期。与此同时,联动外滩十六铺码头商业街区和车墩影视乐园的“百年上海、时光之旅”项目已完成概念策划,正进入项目论证阶段。

在上影提出的众多建议中,还包括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尽快由上影集团牵头发起设立上海或长三角影院纾困基金,通过并购、增资、参股等形式注入资金帮助各类影投、影管公司解决现金流断裂带来的燃眉之急。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演艺行业:上海大剧院加强线上课程及演出品牌建设,开心麻花提速互联网内容筹备

和影视一样,演艺行业同样成为此次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在2月26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方面表示演出场所的重新开放要根据疫情的发展,根据全市防疫工作的部署来确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但上海正从多方面着手,为演出场所的重新开放做准备。

目前,因为在剧场人群集聚的风险,上海所有的剧场几乎都取消了2月、3月的演出。地标性的上海大剧院目前已有56场营业性演出取消,4月和5月分别有35场和56场演出处于待定状态。

但剧院实际运营成本并没有降低,包括水电煤以及人员成本在内,上海大剧院每月的平均运营成本在400万元以上。也因此,在“演出空窗期”如何拓展剧院平台、创新演艺运营模式以及如何在疫后重启演艺市场,这些都是剧院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特殊时期,上海大剧院在做好退票及疫情管理同时,面对考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内容。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尽管疫情使剧院的日常演出受到严重影响,但演出空档不能让艺术空白。”

为此,剧院推出了“在线一刻”音频艺术课程,这是自2006年以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这一公众艺术教育品牌的积累。

“在线一刻”将五年来100多次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的音频内容剪辑成每期15-20分钟的音频节目持续上线,以"音频+图文"的方式呈现。目前每周有3堂课,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领域,首批推出“金牌讲师”韩斌、吴洁、王勇的《声色古典》《古典芭蕾的缤纷世界》《王博士的音乐之旅》等系列主题。在疫情结束后,“在线一刻”仍然能以线上艺术公开课的形式得以延续。

课程之外,上海大剧院还将把近两年录制的户外歌剧《魔笛》、当代昆曲《浮生六记》、新年音乐会以及“对话大师”、“艺见”等音视频栏目先后在线推出,让观众们能够在线欣赏精彩的舞台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大师的成名故事以及文化产业运营的经典案例。此外,剧院的文创产品也在加紧设计开发。

与此同时,在这个演出取消的空档期,大剧院目前已安排在3月提前进行年度舞台检修的工作;利用演出空窗期优化现有票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为之后集中出票做好系统方面的准备;与国内外演出团体和经纪公司保持沟通,跨前一步力争早日恢复演出,尽量挽回损失。所有这些都是为复工复产做好前期准备。

剧院的长远发展也在这个“空档期”进行酝酿,张笑丁表示,上海大剧院正致力于建设“智慧场馆”,以及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制作。在希望得到政府层面的各种政策资金扶持之外,她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升级,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上海钟书阁通过淘宝直播发起“无人书店”活动

作为民营演出公司的开心麻花,同样取消了2月11日至3月14日期间71场演出,经济损失巨大。但上海开心麻花总经理汪海刚说,自己在2月6号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信,提出:恐慌之下的无所事事才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敌人。他倡导全体员工在严密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同时,结束度假状态,从思想和状态上回归专业聚焦工作,以平常心态、主动姿态跨过这道坎儿。

为了“过坎儿”,开心麻花开始用多个措施“自救”。首先是稳住队伍,抓培训练内功,公司绝对疫情期间

裁撤一名员工,借助政府提供的补贴政策,与混沌大学、数字中欧两家培训单位取得联系,采取定制化课程互动教学方案,拓展我们骨干员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突如其来的疫情,同样倒逼这家演出内容制作公司加速在互联网端发力。提速互联网端内容创作筹备。早在2019年中,“开心麻花”就提出要让这颗喜剧树从线下长到线上,用3年时间形成线上线下两相呼应的局面。

疫情突来,茫然过后,开心麻花快速成立“亲子戏剧线上课程”“即兴喜剧白领视频教学”“喜剧实验室短视频”“《皇帝的新娘》网络电影”《欢乐斗地主》网络短剧等6个线上项目组,2019年底策划并进入剧本前期创作的网剧项目也通过密集的线上剧本讨论会全力推进。

与此同时,开心麻花开始与国内多家互联网视频音频头部企业沟通,了解线上平台的内容诉求和走向,寻求达成可持续的喜剧内容供给战略级别合作。目前选题全部进入创作实施阶段,部分创意选题内容已由演员在家中完成小样录制,下一步通过小范围测试验证方向。

开心麻花还试点销售通兑票卡,提前积累观众。2月20日,上海开心麻花微信公众号以“艰难有期、欢乐无期”为主题,尝试性推出“开心通兑票卡”线上预售活动,消费者可五折特惠兑换全年任意场次2张演出票。500份通兑卡当天一小时内售出400份。

据悉,近期他们将联手大麦、猫眼等大型票务平台企业进一步扩大线上预售,提早激发心理需求,积累观众,希望疫情过后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茫然等待不是办法,我们考虑变被动为主动,以3月28号为可能的复演时间点,策划筹备‘春暖麻花开’特别演出季,通过和剧院方紧密合作,采取减少50%座位数隔位就坐、入场体温测量、预备口罩等措施,有条件恢复演出,让压抑已两个月的上海观众通过口罩后面的笑声释放心情。” 汪海刚表示。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艺术品行业:ART021助力同行共度危机,上海艺术业“有危便有机”

在此次疫情中,不仅是中国,全球的艺术行业都遭遇了巨大影响。迄今为止,包括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纽约亚洲艺术周、 “设计上海”和“北京画廊周”等在内的多个大型艺术活动宣布取消或延期。上海ART021创办的JINGART艺览北京也是如此。

由于艺博会、拍卖行延期或者取消,加之艺术展览、艺术教育等公众活动搁置,整个艺术行业都遭遇巨大的损失,且大部分艺术行业企业都遭遇现金流危机。

但在ART021创始人周大为看来,“有危便有机”。

“艺术产业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上海在这方面的增长空间巨大。基于 Art021 在艺术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有责任在这样一个困难时期助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的使命是让艺术走进大众与生活,使艺术融入于生活,助力上海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城市。”

在周大为看来,今年的危机反过来也可能让上海提高其在国际艺术城市的地位。香港去年的事件以及巴塞尔的取消直接导致其在国际艺术行业的地位大大受损。ART021计划联系国际媒体,引进国际机构与画廊,吸引全球艺术家到上海来做展览。今年 11 月的艺术月将联合几大博览会以及双年展做出世界级的影响力。

北京博览会的取消让公司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上海 Art021 艺术博览会上,吸引更多国际画廊来上海同时发掘出更多的中国藏家。

此外,他们打算继续协助做好做强做大上海国际艺术交易月,联合更多的区推动艺术交易月在全市落地,率先突破上海百亿艺术品交易额。

作为机构自身来说,虽然原本计划在2月底开张的淮海 TX 项目(原淮海路华亭伊势丹)将推迟到 4 月份,但这是一种新型体验式零售,也是全球首创的艺术院线 IAG 项目,30 位以上的国际和本土艺术家将参与其中。年底还将一系列大动作。其一整年投资和发展依然会围绕原定方针“艺术走向大众”来执行。

面对线下很多场所关闭,活动取消,ART021也在研发网上销售、线上博览会、线上画廊、网络拍卖、艺术云等新型平台。

当然,作为行业的平台公司,ART021今年的一大计划是与行业的头部企业包括美术馆,博览会,媒体,画廊及艺术家等加强沟通和合作,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行渡过这次危机。目前,他们已与昊美术馆以及一条发起了艺术慈善拍卖,超过 300 位艺术家捐赠了作品,影响力巨大。

ART021为此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在税收、进出口便利、外汇等长期无法突破的问题上找出突破口,放宽艺术作品审核审批的流程和实效,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一个更大的艺术人才平台。成立艺术产业基金,研究日内瓦和新加坡艺术港的模式打造“上海艺术港平台”等等,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予整个艺术行业支持,让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转“危”为“机”。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动漫、游戏行业:疫情促使动画制作公司推进改革,游戏公司逆流而上增加

上海红鲤文化是一家专注国产最高品质动画电影的制作公司,由光线传媒和彩条屋影业投资,于2017年1月在上海嘉定南翔成立,曾作为联合制作方完成过《哪吒魔童降世》,同时也是即将今年上映的《姜子牙》的主要制作方,公司上海、苏州两地目前共有约200名员工。

对于这家动画制作公司而言,受影响的主要是制作产能方面,商务和原创方面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由于产能不能完全恢复,但电影却已经确定档期范围,所以下半年会出现生产任务堆积,消化困难。公司现金流也可能会在6月出现紧张。

红鲤文化行政总裁李渊表示:“病毒是生命的杀手也是进化的帮手,这场疫情在伤害我们的同时也在迫使我们改变,是一场考验公司生命力的挑战,触动公司加快推进改革。”他提到,红鲤所面对的问题不是个例,通过行业内现状了解,这些情况具有普遍性。而且对于产能上半年下降,缺口部分会集中下半年爆发。

为此,公司形成了短期、中期、长期的对策。这其中,长期应对方案是永久性改变公司的产能结构。一是分割产能,将技术集中的高端产能保留,将余下的普遍技术产能,建立更好的供应链分割出去。二是加快技术进步,用更多工业化流程提升效率,需要准备长期的持续投入,才能开花结果。

“总体应对方案,最终需要技术升级产能转型,让效率上升从根上做改变。但无论短期中期长期,都离不开资金需要支撑。”

在李渊看来,对于支撑文化内容产业基础的制作公司,急切期待政策的倾斜,目前大多数公司现金流只能支撑2个月至3个月成本。希望通过更多减免税方面的政策,配以资金信贷刺激,降低信贷门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如何化“危”为“机”,上海文化行业单位复工复产、生产自救

在整个疫情发展中,也有文化企业逆势而上,上海一家游戏公司代表米哈游总裁刘伟介绍,由于今年假期有所延长,加之餐饮、影院等线下文化娱乐活动受限,这两个因素直接导致线上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增长。他们公司今年同期的收入增长了20%,比往年略好一点。

但刘伟也认识到,游戏行业虽然短期内看似受疫情影响冲击不大,然而短期内线上娱乐消费的这种增长,只是短期现象,并不是常态。游戏作为文化产品,内容为王,如果产能不足,内容跟不上,现有内容被过度消费,而后续新内容、新产品又不能及时创作更新上线,用户尤其是新增用户就容易流失。

据他介绍,一些小微游戏企业,特别是产品还处在研发阶段的初创游戏企业,由于本身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上还不太成熟,也没有产品收入,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复工率较行业平均也低很多,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为此,这次疫情也促使米哈游更加坚定了从去年就已经启动的文化产品工业化管线的建设及AI辅助生产应用技术的研发,希望自身尽快实现文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工具化、自动化、平台化、智能化,提审生产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

“作为游戏行业从业者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刘伟说。

上一篇新闻

常熟小样青年社区再添4家常熟市“昆承英才”科技领军人才!

下一篇新闻

红黄蓝英文更名:虐童案余波难消 市值一年蒸发66%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