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张曼玉捧在手心的豆奶,现在价值380个亿
文/ 方文宇 编辑/ 陈晓平
“我们看香港录像,喝维他奶,我们那么接近香港。”
1996年上映的电影《甜蜜蜜》中,张曼玉和黎明捧着维他奶,道出心酸的成长往事。“左手豆奶,右手柠檬茶”,是粤港澳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刚巧,这也是维他奶国际(00345.HK)旗下的两大“网红”单品。
1月28日,这家香港饮品公司逆势大涨15.43%,收盘价计,市值达到382亿港币,距离25年前涨了约100倍!
在中国内地的饮品界,维他奶日渐声名显赫,一年能卖出40多个亿,在热销榜单上,力压元气森林这种当红饮品。“网红”爆款背后,这家公司静静走过了81年,而它的青春期可能才刚刚到来。
穷人的“牛奶”
“1940年就有维他奶了?”很多年轻人听到这个年份或许会一愣。
维他奶公司的历史,起自二战时期的香港,经商的罗桂祥与挚友共同集资购买大豆,教难民自制豆浆补充营养,很见成效,引发了他大规模生产廉价大豆饮品的念头。
就在1940年,罗桂祥创办香港豆品公司,生产“穷人的牛奶”——维他奶,供香港的穷人作营养饮品。
罗桂祥
后来,维他奶走出香港,远涉重洋,至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开展业务。它进入内地是在1994年。
那一年,维他奶国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第二年,罗本人去世,其子罗有礼执掌公司,也是公司现任执行主席。
罗有礼
2008年后,因为众所周知的事件,乳制品的信心一度受重挫,维他奶在内地的知名度大幅提高,那年开始,它在内地的销售占比,第一次超过澳新及北美地区,仅次于港澳的大本营。
又慢慢等了五六年,在2015/2016财年(2015年4月-2016年3月),维他奶国际在内地销售额占比增至43%,第一次超过香港市场。好事成双,另一明星产品——维他柠檬茶,也开始在内地大火。
这款1979年就诞生的即饮柠檬茶品,居然意外俘获了大笔80后、90后粉丝,一句“维他柠檬茶,爽过吸XX”网友自创的文案,也火爆社交网络。
维他柠檬茶在自来水效应下斩获大批声量,没有喝过的年轻人,都会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尝一尝,求证这款饮品是否真的像网络上说的那么神奇。
之后三年,维他国际业务加速攀升,在2019/2020财年,内地业务占比达到62%,很多人慢慢忘却了它的香港特质,把它视作一个本土化品牌。
人气饮品
现如今,维他奶国际在内地设立东莞、武汉、上海等多家工厂,占据着中国液体豆奶领域的第一品牌。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滋养着这家81岁的香港饮品公司。
2017/2018、2018/2019、2019/2020三个财年,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31.19亿元、39.73亿元、40.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7%、1%。同期,内地经营利润分别为4.57亿元、6.18亿元、4.68亿元。
即便疫情爆发后,它也依然维持着业务的韧性。2020/2021财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收入下滑14%,中国内地收入仅仅下跌2%。
罗友礼公开回应过,公司只是受疫情因素等短期波动,随着疫情趋缓,会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重新走上增长轨道。
维他奶公司非常低调,然而,产品的热度一点不弱。比如,星图数据11.11全网销售直播数据显示,在食品饮料热门品类销售额TOP20中,维他奶高居第一,压过网红元气森林一头,人气巨旺。京东双11饮料销售榜单上,它也雄踞榜首。
热门品类销售额Top20品牌商排行
维他奶也积极加持内地。
2020年上半年,他们推出了冰爽柠檬茶、锡兰风味柠檬茶、健康加法植物奶等多款新品,11月,又陆续推出两款新品维他水果茶饮料(葡萄柚百香果茉莉花茶+凤梨青梅乌龙茶),来不断丰富产品矩阵。
2020年8月,东莞新厂房投产,项目投资超过10亿,计划产能接近翻番,至少能满足3年内的产能增长需求。
不过,也有批评称,维他奶在内地经营战略过于保守,应对竞争的预见性不足。
具体表现在,内地的产能及渠道扩张节奏整体偏缓慢,尤其在北方市场几乎缺少主动性;维他柠檬茶也没有乘胜扩大版图,错过茶类饮品发展良机,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网红饮品走俏,市场份额受到间接挤压。
“植物基”红利
维他奶的未来,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它卡位了一条高增长赛道——植物蛋白饮料。
2019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规模约为530亿人民币,全球第一,预测2030年行业规模会突破1000亿,增长势头非常猛。
在饮品界,2020年有“植物基元年”之称,天猫发布的《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报告,去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购买人数上升900%。
来源:CFP
消费者更追求绿色、健康,这一饮品习惯的迁移,刚好契合维他奶的主打卖点。
有报告称,维他奶集团的饮品中,“低脂肪”或“低饱和脂肪及零反式脂肪”的饮品比例高达94%;中至零糖度的产品比例达80%。
2019/20财年,为突出健康概念,公司专门在推出了无添加糖维他豆奶和无糖茶饮。
趋势的作用下,它在内地可拓展的空间非常大。
从消费习惯来看,内地大众主要依赖于牛奶饮品作为早餐饮品,豆奶等植物蛋白饮品的渗透率不高。维他奶中国区CEO公开说过,“现在,中国植物蛋白饮料消费连牛奶消费的1/10都占不到,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也很低。”
即便在豆奶的细分领域,预包装豆奶及豆奶饮料大概只占1/10,其他大量为散装豆浆等饮品,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也有升级替代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做豆奶也有技术含量,比如,维他奶的豆奶就有一道“超高温消毒”的程序,几秒内加热至超过摄氏135度以上,这样能灭菌而不至影响当中营养成份,此外豆奶产品本身也有大量文章可做,在功能和营养各方面具有细分的空间,如打造植物酸奶、植物乳酸菌等。
乳业专家宋亮告诉《21CBR》记者,维他奶加强品牌营销攻势的基础上,至少可从三点发力:创新产品外包装,中国乳制品多采用传统利乐外包装,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推进产品的全渠布局,打通传统渠道和新兴的零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矩阵;单独推出特殊渠道(餐厅、酒店等)的系列,从包装和口感上更贴近特定场景需求。
目前,豆奶在中国家庭消费增长中也越来越快,市场前景被看好,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开始布局豆奶产品。
一旦植物饮料市场得到充分的开发,水涨船高,公司销量会大幅提升,有人预计,单是“维他奶”这款产品至少能增长一倍以上,获得数以十亿计的空间。
果真能抓住这个趋势的话,这家老牌饮品公司,才刚刚进入业务的青春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