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必读:婴儿不同哭闹的真正含义
大家好,我是昨天在腾讯视频官方「家长直播课堂」讲「高质量陪伴」的萌妈。
直播期间,有个读者问「我家女儿2个月,只会哭,我只能看着她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
昨天也有妈妈留言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宝宝的「哭声」。
前几年国内某顶尖互联网研究咨询公司写过一份母婴报告,发现爸妈们在网上提得最多的宝宝问题正是「哭闹」。
严格来说,哭闹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因为宝宝在刚出生的头几个月,他们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么,问题来了:
宝宝的哭闹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答案。宝宝哭闹通常是表达自己基本的生存需求,各位爸妈可以对照下表逐一检查:
生理原因
饥饿或者口渴
疲倦
胀气
肠痉挛(身体会拱成弓型,普遍发生在2周至4个月,经常发作,难以安抚;西尔斯医生认为肠痉挛的诱因可能是胃食管返流)
吐奶
出牙期疼痛(通常会发现宝宝牙龈肿胀,流很多口水)
疼痛(例如尿布疹、头发或线头缠住了手指脚趾、衣服材质不舒服)
疾病
重大发育变化
心理原因
不想做某件事(例如洗澡或者脱衣服)
想获得安抚(例如抱抱、轻拍或者轻柔地对话)
不知所措(例如进入新的环境)
感觉无聊(例如大人在互相交谈,忽略了和宝宝的交流)
性格问题(例如高需求宝宝)
环境原因
过度刺激(例如嘈杂的环境)
太热或者太冷(提醒:把浅睡眠的宝宝放在冷的尿布上,常常是爸妈容易忽略的宝宝一放下就哭的原因之一)
尿布湿了或者脏了
家庭出现问题(例如爸妈争吵)
是不是被上面长长的清单吓坏了?
不要紧,一开始的时候你和宝宝还在彼此熟悉的阶段,需要检查的内容比较多,一旦你们彼此熟悉了,通常咱们(尤其是妈妈们)通过直觉就能听出来宝宝究竟是哪里不舒服!
其实,听声音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需要结合宝宝当时的身体动作来判断,例如:
饥饿:砸吧嘴、啃手、皱眉、往嘴里放东西、哭喊
疲倦:揉眼睛、烦躁、握拳、打哈欠、哭喊(扯耳朵也可能是疲倦了,但要一直扯和拍打耳朵可能是宝宝有耳部感染)
过度刺激:转过脸去、哭喊或急躁、眼神呆滞、抓手或身体或安抚自己、眼神呆滞、脚蹬手摇、表情痛苦、打嗝(小萌经常笑得太开心也会打嗝)、伸舌头
不同动作的含义
新加坡教育部还给出了宝宝不同动作的含义:
「我希望吸引妈妈的注意」
眼神交流,是宝宝在告诉成人,他想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时候,他可能转头看向你,或者伸出手来。
「我希望改变活动方式」
如果宝宝把头转开,拱起背部或者哭闹,可能在告诉我们,她需要休息或者改变一下活动方式。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把宝宝放在地垫上玩,或者在该睡觉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
「我累了困了」
如果宝宝开始打呵欠、揉眼睛或扭胳膊或腿,这表明他感到疲倦了。蹒跚学步的幼儿和年龄较大的婴儿可能会通过发脾气、哭泣来要求得到关注。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在床上给孩子一些安静的时间,帮助他入睡。
宝宝典型的5种哭声
现在,萌妈要祭出杀手锏了:宝宝五种声音代表的不同生理需求!
常年担任美国奥普拉脱口秀,同时为《洛杉矶家庭》等五份杂志撰写美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栏的Jehn博士(也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妈妈)总结出一套「邓斯坦宝宝语言」。
这种语言不分种族和文化背景,是宝宝在咿呀学语之前能表达的需求,括号内是萌妈亲测以后新加的内容:
Neh(“呐”,类似“类类、奶奶”):饿了
Owh(“哦”,“诶哦”):累了
Heh(“嗨”):身体不舒服
Eairh(“哎哦”,“哎哎”,“啊哎啊”):身体有气向下(胀气,想放屁)
Eh(“呃”,“嗯-呃”):身体有气向上(有嗝)
如果对上述宝宝的行为及时回应,那么宝宝就会继续使用这些吭唧声来提示爸妈;但是,如果回应不及时,往往会演变成每时每刻的尖声哭闹。
你能听懂自家宝宝的哭声吗?评论区聊聊吧!
END
编辑:萌妈 排版:萌妈
图片来源:免费图库pexels.com
我的知乎ID:Cecilia
有用的话,记得在看+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