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洞见原创,尊重知识、尊重版权,转载请私信联系授权。

欢迎各位读者转发、点赞、分享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作者:洞见Neo

​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孔子在《中庸》中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现代人在养生之道上孜孜不倦,无所不用,却忘记了老祖宗的教诲:

仁者养心,一个人愈是心怀慈悲,愈是心宽体胖(pán),福寿安康。

01

深水埗,被称作港片里的旧时光。这里是最具港味、也是最著名的贫民区。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TVB里那些身体年迈、走路都摇摇晃晃的捡垃圾的阿公阿婆,不是屏幕中的影像,而是现实中的日常。

年初的某一天,深水埗的一家食堂中,一群头发花白的长者正要开饭,一位带着黑框眼镜、身形矍铄的90岁老人现身,引来一片骚动。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只见他很自然地坐到老人们的中间,一边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午餐,一边和坐在一旁的老人们谈笑风生。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他就是不久前宣布退休的香港首富,李嘉诚。

木耳枸杞煮白菜,榨菜肉丝炖豆腐……

简简单单的几碟小菜,李嘉诚却吃得干干净净。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而这些蔬菜肉类,你可能想象不到,它们全是超市里回收的剩菜。

这样的食物,莫说豪门之家,就算是普通家庭,都会扔到垃圾桶。

但首富先生不仅吃得异常开心,临走时,还花了1000万“买单”。

这家食堂,是免费的公益组织。

在一般人看来,李嘉诚退休后肯定会找一个风水宝地好好颐养天年。

但这位老人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李嘉诚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谈及关于长寿和快乐的话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快乐。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或者说义务,或者说责任。”

在记者追问他的慈善事业时。

这位一向温和的老人却一再强调:“不是慈善,是公益事业。说是慈善事业对那个接受捐赠的人不太好。”

李嘉诚始终紧守住心底的那份慈悲,在公益事业上亲力亲为。

他说:“拿钱出来可以说简单,但付出时间去做了,这个不简单。几十年来,我都是夜以继日地做,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不停地,马不停蹄地在做,晚上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在做。”

为此,家人常常于心不忍,规劝他多休息,尤其是年事已高之后。

但是,李嘉诚的身体不仅没有因此而累倒,反而从中获得了内心的快乐,充满了活力。

医学家指出,乐观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活跃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使身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有利于防病治病。

所以,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能够使人感到快乐。而快乐能使人远离疾病,使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一个人如果活得很好,不一定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因为内心的慈悲和富足。

02

《黄帝内经》有言:“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者,“德全而不危”。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在中国,邵逸夫并非最有钱的人,但是说起长寿和慈善,却是首屈一指。

有人说,邵逸夫的乐善好施与他三哥邵山客客死异乡有关。

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

因为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参加公益慈善,在当地口碑很不好,所以身患重病也很少有旁人关心。

即使家人请来最好的医生,使用最好的药物治疗,也没能挽回性命。

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纵然有万千财富,却难换回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1985年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

他笃信,“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邵逸夫连续19年为大陆大、中、小学教育项目做大笔捐款,累计捐赠33亿港元,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在中国,有谁没在自己的家乡见过一座“逸夫楼”呢?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道:

“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孙思邈还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意思是说,不讲究品德修养,即便服用灵丹琼浆,对延年益寿也无济于事。

历代养生家强调:养生必须与道德修养相协调。

一个心怀慈悲之人,他们以爱待人,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邵逸夫和妻子方逸华出席TVB台庆晚会

邵逸夫在鼎盛时期个人家产超过200亿港元,但是临终前他却将百亿家产全部贡献给了公益事业。

他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

人一旦拥有了慈悲心,就懂得感恩,他们谦卑地面对整个世界,内心没有贪婪郁结,自然活得通透自在。

这也许就是邵逸夫这位百岁老人给予世人的启示:仁者多寿,善者多康。

03

晚年的杨绛先生曾说:“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头脑的智力愈强,愈会自欺欺人。”

这位活了105岁的世纪老人,至始至终都满怀慈悲,行走在世间。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杨绛先生的晚辈付研女士,曾说起过自己探望晚年的杨绛先生的故事。

她的家从没装修过,布置极其简单。每次去拜年,总能看见她穿着几年前已故亲家母送给她的毛衣,袖子补了很多补丁,俭朴却也整洁。

有人会问,钱钟书和杨绛著作等身,为何会如此“贫穷”?

答案很简单。

当年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帮助贫困的学子,自己什么都不要。

后来,他更是将自己翻译书籍、出版图书所获的绝大多数收入全部捐献给了贫困学生。

付研说:“当时杨绛不仅要承受亲人离世的痛苦,还要抗衡市侩们对钱锺书名气的利用。一般人身体恐怕早就被拖垮。”

但是每次和杨绛聊天,她总会被她的善良所浸染。

在这浮华的世界,这种纯朴,这种奉献和真挚的爱,让她从杨绛身上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活力。


李嘉诚一顿饭花费1000万: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王臣在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中写道:

“一百年的光阴凝聚在杨绛的身上,反射出的尽是温和与从容、优雅与淡定。

走过万水千山,走过荆棘沼泽,走过无尽的哀恸与苦闷,她回身再看,满面慈悲。”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豁达。

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表面上看杨绛先生远离繁华,失去了太多物质生活的享受,但是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够安然自若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岁月。

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云:“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现代医学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拥有慈悲心的人,必定心胸广阔,心态坦然,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养生也是如此。

要想内部堡垒坚固,我们就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你的保垒就有多坚固。

张载说过:“仁者寿,寂静而长期,寿之象也。”

心底无私天地宽,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本文由洞见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上一篇新闻

心态不好,所有养生都是徒劳的

下一篇新闻

重庆两会频提海外交流合作“国际范”更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