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走向世界的春节

作者:陈 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春节,中国春之节日,世界欢乐之绮宴。

春节,在华人华侨心里,是家人团聚、敬天法祖、除旧布新、驱邪攘灾、纳福祈年的节日。

春节,对世界人民来说,则是一扇能触摸并学习到有温度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智慧耀眼的光芒,增进彼此间友谊的文化之窗。

走向世界的春节

1月21日至2月13日期间,美国民众可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冒险乐园,共同参与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感受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图为1月21日,游客与卡通角色跳跳虎合影。新华社发

中国人的欢乐盛宴

红萝卜蜜蜜甜,

看到盼到要过年。

娃娃要吃肉,

老子没得钱。

……

曾经,当这首寄寓着无限美好以及无奈的童谣,在中国大地的孩童们口中唱响的时候,春节也就离人们不远了。

那时岁月,食不果腹,度日如年。沐浴灿烂的阳光,心里却时常黯然。但是,一年中却有三天挺让自己盼望的。这三天日子真好——不仅可以不干活,还可以吃肉,甚至还可以拥有一笔财富。虽然这笔财富并非可观,不过分分角角而已。

童谣里的春节氛围,自腊月二十四扫扬尘便开始了。

昔年少年的眼中,看到父母穿戴着十分严整的破衣烂衫,而且披蓑衣戴斗笠,对屋子进行无死角大扫除,心里在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也开心地明白,这是一种正在接近幸福的美好。

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疏浚渠沟……忙碌且专注的身影,既有荡除穷运、晦气,以祈来年舒心、吉祥之意境,也有追求雅洁、清爽神气的精神。

紧接着,便是倒计时的盼望。

盼望着盼望着,在首尾相接的童谣声中,春节的脚步声终于到眼前了。

跟春节一墙之隔的是除夕。除夕对曾经的人们来说,最大的向往,便是年夜饭中的美味佳肴。年夜饭是年前最丰盛的一顿大餐。年夜饭讲究的是既要吃饱,更要吃剩,因为“剩”即“余”,吃剩才叫“有余”,从旧年到新年,“年年有余”。

年夜饭的妙味,还在于家人的团圆,天伦尽享。年夜饭后,开始守岁。守岁便是熬年夜。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直到午夜之后方睡,或待天明。这个守岁在如今的人们看来,或许颇难理喻:在清寒而四壁透风的乡下,衣难蔽体的寒冬,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别的娱乐节目,这样的日子是怎么饶有兴趣地熬到午夜的?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一天,甚至包括准许休息的三天,都可以尽情地玩,可以干自己平时不能随便干的事:看小说,打扑克,做游戏……不会被训斥,不会有责备,甚至连怨尤也没有。因为家长说过,如果春节这三天心情好的话,一年里便都会心情好了。

正月初一凌晨一到,雷鸣般的鞭炮骤然炸响,新年的序幕,在一片爆竹声中开启了。原先站在僻静之处的欢乐,以及原本寒冷的夜,在这一刻热闹活跃起来。鞭炮犹如舞台上的演员,以中国传统说唱的方式,开始了一场与欢乐有关的大型实景演出,将人们一同带入幸福深处。这不仅仅是现代戏,更是重现在历史长河中连绵传承的层层叠叠的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时光,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穿越穿梭,令人迷离又惊奇。

宋代文人王安石的《元日》,在描绘春节的欢乐气氛的同时,也生动记录了百姓喜迎春节的细节。在除夕与春节新旧交替的时刻,欢乐的人们送走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爆竹响过,在新年的第一天,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的时候,心里随之温暖的人们,便开始贴起了春联。春联的原始,是“桃符”,有去邪驱恶迎接吉祥之意。不过,时光递进,人们贴春联更在于一种千年文化习俗的传承。春联,既是洋溢喜气的字,也是文学殿堂里独特而美丽的花。或豪放若大江东去,或婉约如小桥流水,粗犷像旭日喷薄,细腻似风拂杨柳。内质不同,却都字如珠玑。

走向世界的春节

“福”字并对联“喜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贵辉;好年好景平安宅,多财多福富贵家”。兴安作

新年,开始于心灵深处的艳阳照耀。愿望中那道高大神圣的门,在正月初一打开,门后豁然开朗的是久违的热爱,以及身心的放松。

春节,人们所见的,是铺陈视野的寥廓和心情的怡然——天宇朗清,山水四合、朱花锦池;琼林辉景,玉宇璇阶,云门露阙……规制古朴,舒心怡神,俨然阆苑仙境。时光如水,跌宕婉丽,几千年间袅袅婷婷地一路走来,风韵丝毫不减当年。人间春色何所似,欢乐幸福相因依。

当然,春节的美妙还不仅于此,还在于压岁钱!在年夜饭后,或大年初一早上,长辈们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传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便可以平平安安度过新岁。压岁钱不在数额,而在意义。压岁钱得之不易,须给长辈下跪叩头,且口中庄重祝福才行。不过,得到压岁钱时那种欣喜,是那么难忘。这,当然是传统影像。如今的“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仅缺乏仪式感,还显得太功利,且少了许多韵味。

在那个年代,或者曾经的曾经,春节,是童年眼里触手可及的彩虹,是贫穷少年的心灵阳光,是苦涩生活里的甜蜜向往,是沉郁心境中的飞扬梦想。

昏黄的光阴,笼罩着历史。

与我们隔江对望的时空,这个每年里最伟大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中循环出现的喜悦与盼望,对前人而言,又何尝不是犹如黎明夜幕中的启明星。

但今天却不一样了。在这个长生不老的节日面前,今天的我们或许变得熟视和平静,少了些许激情,甚至理解不了它在时光深处的光辉。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生活无论物质的,精神的,几乎要啥有啥,而且可以不用祈祷,便能天天“过年”。

从岁月的尘埃中走来的今之春节,除了隆重的传统节日气氛之外,还365天地传递着国家的伟大、制度的优越和时代的幸福。

凝结智慧的节日

一路走来、蹀躞成长的春节,不仅是夙愿的叠加,也是智慧的结晶。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节日,而与星象有关,与农时有关,与文化有关,与科学有关……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天地崇拜和祖先信仰的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也是祈福、美食和娱乐的狂欢。

古往今来,每年的第一个月都叫元月或正月。虽叫法相同,但不同朝代,元月的具体日期却并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在那些朝代里,迎新年与迎春天的时间并非一致。而将二者统一并沿用至今者,是落下闳。落下闳,姓落下,名闳,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由于当时的历法与天象严重不合、影响农业生产,令百姓烦忧,汉武帝便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外,还征聘民间天文爱好者进京。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之下来到长安,并在邓平、唐都等人的协助下,采取了当时先进的计算方法,在实测的基础上,修制了一部新历。该历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并依照春、夏、秋、冬顺序,编入二十四节气,令春种、夏忙、秋收、冬闲的农事与四季轮回合拍。又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经比较鉴定,汉武帝认为落下闳所制定的这部历法优于其他17部历法,便在公元前104年予以了实施。这部历书便是《太初历》。

《太初历》因为科学完整,被后世朝代使用之时,只作过几次小的修改。正月初一,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改岁、三朝、正日、元辰、元旦等等,也是节庆之日,但却并不叫“春节”。辛亥革命以后,改用公历纪年,为区别《太初历》(误称“夏历”,其实与真正的夏历区别很大)和公历,而把“夏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1970年,“夏历”改称为“农历”,并沿用至今。

由于落下闳是《太初历》的缔造者,便有了“春节老人”的尊称。落下闳的故乡阆中,也因之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春节里鞭炮声声,伴彩烟升起的,是轻歌燕舞般的心情。娴雅清逸,如明媚暖阳下悠漾的春芳,鲜嫩而又有着润泽的香甜。春节的爆竹烟花消隐于视线之后,沉寂便来了吗?不是,是春来了。春节的欢庆,在时光西移的过程中渐渐隐退,原本的闲逸变得忙碌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农桑。

春姑娘从春节出发,婀娜起舞,给我们最向往的春天的景致。春来了,爱与希望便开始播种,明亮我们渴望的心窗。专注的心静下来,春风浇灌愿景,希冀蓬勃生长,朝阳般的儿歌唱了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开始了又一轮循序渐进。

春节,是春天的节日。中国的春,存在于万千文学作品之中。翻开《诗经》,首篇便是关于春天的场景描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三百第一篇,春天的荇菜打头阵。

还有《小雅·出车》: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诸如此类春天的描写,总让人读之而联想出这样的场景:一群群桃花般的女子,盛开着青春的芳华,春风习习,红披绿偃,在寥廓的天地里缠绵。

春的美好,还不仅在于其容颜,更在于劳作。

索索缲车谷口闻,

鸟催农事日纷纷。

新生野水瓜藤绕,

旧作田塍井字分。

耕雨每怜黄犊健,

带经犹爱小儿勤。

晚风独立溪桥外,

流水桃花一队云。

明代止庵法师的这首《南浦春耕》,总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其实这种晴耕雨读的场景无处不在。再信手拈来的一首清代姚鼐的《山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其实春天最美丽的身影,还有采桑养蚕的女子。在古人眼里,蚕是向死而生的伟大生灵,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吐丝成茧而后破茧成蝶,神奇的过程如同修仙的精灵。蚕,也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秉持的勇敢、执着、奉献、勤劳、善良、热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关于春节的童谣里,也唱“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

春节里人们重视衣食住行,也是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因为春节不仅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也是最丰衣足食的日子,人们祈盼新的一年里能够天天都过这样的节。民间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分别是鸡、犬、猪、羊、牛、马、人、蚕过年。鸡、犬、猪、羊、牛、马跟人类的食、住、行有关;而蚕,则与衣有关,而且与锦衣华服有关。所谓“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蚕所吐之丝,乃霓裳羽衣的原料来源。而霓裳羽衣不仅轻盈漂亮,更是神仙之服。《楚辞·九歌》便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元代袁桷《甓社湖》中“灵妃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也是描写神仙的。所以蚕在中国古代有着至高的地位。春节里,古代的人们会到蚕神庙、蚕神殿、嫘祖庙等地,烧香点蜡、挂红放炮,祭奠蚕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

春节,自然会有歌舞。是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歌舞,既展示的是心情,是身姿,更展示的是霓霞般轻盈美丽的衣服。关于歌舞的起源,说法甚多,其中一种便来自嫘祖倡导的栽桑养蚕。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路史·后纪五》载,“黄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所谓先蚕,即为最先教人们栽桑养蚕织丝的神,又称先蚕神,后来又称祭蚕的仪式为先蚕。《通鉴外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汉日仪》载,“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嫘祖为先蚕神,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奉祀至今。”

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创造,它涵养及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发达的文明,也集中地呈现出中华大地农事的华彩。唱着山歌出门采桑,摇曳身姿如风摆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采桑姑娘柔美了绚烂的历史。

蛾眉曼睩,樱唇轻启;桃红轻漾,粉面含羞;柔荑轻捻,花影拂拂……

舞姿写意,温婉似风;流光随形,华美如绸;夭桃灼灼,空灵绰约……

柔软润滑的青春在节日里曼妙,传统沿着时光之河流淌。青云紫雾彩霓裳,众芳飘扬春荡漾。以劳作的姿势舞蹈的女子们,哪只是罗敷的叠影,更是中华文化多姿的灿烂。

采桑女子不只生活在古代,而是一直生活在绵延的农事里。采桑,也成了节日里农事的代表。期冀流连,美好轮转。采桑女子由少变老,又由老变少,一代代更迭,延续着甜美丰润的幸福。

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特色产品是丝绸。“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中国丝绸影响着世界。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叙,“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并把这条西域交通要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春,是春节故事情感跌宕起伏的续集。

春风沉醉,涟漪风淡,潜荟葱茏,竹阴松影。

仙逸白鹭,亭亭独立,莺歌燕语,芳菲尽发。

野花吹尽竹娟娟,

尚有黄鹂最可怜。

娅姹不知缘底事,

背人飞过北山前。

养眼的绿意,洗肺的空气,静心的宁谧,恬志的浮云……这并非远离红尘的异度风景,是与文明同行,与自然同行。沿着叠印了前人无数脚印的中国农历行走,上演人间烟火的世界,山水如画,紫气氤氲,云水汤汤,钟灵浩荡。

流行全球的风尚

曾经,中国的春,以丝绸的姿态走向世界。

今天,中国的春,以节日的形式走向世界。

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相较而言,中国春节却是一个历史时间跨度最长,文化底蕴、精神内涵最为丰富的节日之一,它融会着5000多年悠久的中华文明。

走向世界的春节

1月2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城中城水族馆的潜水员表演水中舞狮,为春节期间的表演活动做准备。新华社发

2021年,泰国决定,将2月12日,即中国春节的农历大年初一列为特别假期。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节日。过节时也要除夕守岁,跨年放鞭炮烟花、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走亲访友拜年、赶庙会。韩国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也都在春节期间为与家人团聚而“迁徙”,并祭祀祖先,祈福新年。新加坡规定,中国农历春节是该国的法定假日,重视程度与中国别无二致。马来西亚也将中国春节列为法定假日。春节期间,亲人团聚,尽欢尽乐,地标建筑双子塔下的阳光广场,还有身穿华服者,用古琴、二胡、竹笛等演奏中国传统民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印度尼西亚也将中国春节设为法定节日。

亚洲国家如此重视中国春节,亚洲外的国家,也很重视中国春节。

很多人很好奇:美国人过春节吗?当然要过,而且过得很有特点。准确地说,是既“传承”又“发展”。早在2003年,美国纽约州便将中国农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此后年年春节,该州著名的帝国大厦都会亮起彩灯,闪耀起具有中国传统喜庆元素的红色及金色光芒,又专门为华人安排燃放鞭炮的地方,舞狮舞龙大游行还成为重要的观光项目。无独有偶,旧金山市也将春节设为法定假日,新泽西州蒙特维尔市将春节列入公立学校假日。在美国的很多城市,临近春节之时,城市建筑都会挂上红灯笼及春节饰品,各大商场更是喜气洋洋地书写着中国文字,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春节来了,美国家长通常会买若干束花及相应的小红灯笼,并在每束花上都挂一个小红灯笼,送给家庭成员,他们认为这样的礼物便能令家人在新年里花开四季,好运连连。美国人也会贴春联,但是美国人所贴春联通常不是贴在门框上的,而是贴在门板上的,或者贴在墙上的,贴在窗户上的,甚至是贴在冰箱上的……而且,他们所贴春联的边上通常还会镶上一闪一闪的LED彩灯,他们觉得这样贴着好看,喜庆。美国的大人也会在春节里给孩子们发红包。不过,他们的红包是装在袜子里塞在孩子枕头下的。这种招式,简直就是圣诞节与春节的二合一!美国人既想放鞭炮,图个喜庆,又怕不安全,所以又独出心裁,在放鞭炮之时很喜剧地戴上一个摩托车头盔。还有,美国人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多变成了“春节联合晚会”,大家不是在一起看表演,而是在一起地动山摇地表演——蹦迪。老美制式的年夜饭也让地道的中国人惊呆了——为了让这饭具有特色,便全从商场买来做好的中餐,然后摆上桌子大吃大喝。

美国人的春节过得真嗨!不过,与之相比,为了沾喜气,迎好运,他们所玩还有更嗨的。

美国人会做馅饼吗?不会!不会做没关系,他们自创了一招馅饼制作大法:将两个披萨饼倒扣在一起,并沿着边缘捏一圈,中间还夹着番茄酱、饺子、汤圆之类,这就成大馅饼了。中国的馅饼可没有这样大的个子。这样的馅饼砸在头上,虽然肉沫喷头,“鼻涕”横流,番茄酱一脸,但心里照样很爽——这不正应了天上掉馅饼吗?可中国人过春节没有“天下掉馅饼”这一“招”啊,这显然已经成了美国人过春节的“独门绝活”!

这样的春节过法,传统与新潮无缝对接,令人掩口葫芦。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因为这足以说明,谁也无法阻止今天的美国人过中国的传统春节了。

不仅美国人要过中国春节,中国春节在加拿大也早已被视为国际化的文化活动,尤其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华人聚居的大城市。不仅如此,相应的生肖邮票、生肖纪念品也十分畅销,春节期间许多商场的入口处更是挂起大红灯笼、春联和龙头画像。在南美洲,从2006年开始,每年大年初一中午12点,巴西都会燃放50万发爆竹。每当春节到来,阿根廷人都会采购年货,和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还会举办龙舟赛。

在欧洲,中国春节的气氛也非常浓郁。每年春节,英国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都会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热闹非凡,这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俄罗斯为了庆祝中国春节,每年会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烟花爆竹。春节期间,法国街头红灯笼、中国结,以及用中文印制的祝福语随处可见,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商场也要披红挂金,循环播放中国春节歌曲。

在非洲,埃及187米高的开罗塔,每年都会在除夕夜点亮象征喜庆的中国红,同时杂技、舞狮、歌舞等表演,次第进行,以庆祝中国农历新年。非洲还有一个国家将春节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全国放假一天,它是毛里求斯。假日里,由毛里求斯政府组织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踩高跷等庆祝中国春节的传统活动,都会在大街小巷热闹上演。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也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并现场直播。

在澳洲,春节不仅是澳大利亚华人的节日,也是主流社会文化节日的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因蕴含敦亲祀祖、祭祝祈年、顺应天时、驱邪祛恶等文化内涵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中国春节如今已进入全球近200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社会,有近20个国家或地区将之定为整体或是部分辖区的法定节假日。每年春节,全球大约有20亿人击节欢庆。

即使没有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各国政要也都要通过媒体向所有华人及亚裔人士祝贺新年,或到相应社区拜年、发放红包。

春节能成为全球性节日,不单单是中国文化受到世界人民喜爱,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处世哲学悄然改变世界的体现,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体现。因为春节不仅是欢乐的节日,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道德理念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思想精华。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8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上一篇新闻

回望2019|张裕解百纳的高光时刻

下一篇新闻

最美女神“何仙姑”竟离婚了!过得了“七年之痒”又怎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