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3日 星期五

著名方言学家严修鸿:城镇化中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讲方言

近日,中宣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未来5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方言作为传统文化的DNA,一腔一韵都表达着民间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同时,它也是乡情的天然维系,是情绪的精准表达,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相互认同的标志。

方言可以完善与丰富普通话,让普通话更有表现力,两者共生,成为文化活力的资源。

如何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推出“方言保护大家谈”策划,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一起探讨。

著名方言学家严修鸿:城镇化中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讲方言

严修鸿 著名方言研究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方言文化的困境及出路研究”首席专家,曾作为南方卫视“谁语争锋”语言竞赛栏目的专家,与大众分享方言探索的快乐。

小镇青年离乡后,小镇青年和后代慢慢不再说方言了。这是中国城镇化发展浪潮中常见的场景,也是方言日渐式微的一个侧面。“方言传承的速度跟不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著名方言专家、广外中文学院严修鸿教授对此表示担忧。他说,方言是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保护方言就是让不同人群的经验和世界观,随着语言一起传承。

方言研究有门道,我们乐在其中

N视频:在进行方言研究及推广的过程中,你遇到最有成就感和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严修鸿:学术研究本身并没有让我感到困难的事情。方言研究有其中的门道,外人看来很枯燥,但进入门道的人是乐在其中的。我们有学术上的责任心,追求、发现语言的智慧是很快乐的。当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道理,我们会很兴奋。这份快乐其实是对自己非常高的奖赏,所以喜欢和认定了方言研究专业其实是不会枯燥的。

如果说其中的痛苦,那就是肉体上的劳累。学术研究需要长期坐着不动,坐太久了会腰酸背痛。

N视频:你到海外做过学术研究,你觉得方言是如何在海外维系华侨与祖国的?

严修鸿:海外华侨与故土是天然的血肉联系。这种血肉联系还包括语言的联系,所以直到今天在海外社区,还有很多人讲客家话、潮汕话和广州话。就整个广东来看,客家华侨是分布最广的,其次应该是潮汕,第三才是广府。广东一百多个县内,没有客家人居住的地区不超过十个,客家话的地域分布是很广泛的。广州境内至少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区讲客家话。客家话在广州是个很普遍的存在。

当年去新加坡,有位丰顺会馆老师觉得要教大家讲客家话。他说客家话是世界语言。很多印尼华侨,不会讲普通话,但会讲客家话。客家话一讲,感情顺了,生意就好开展了。

华侨就是我们在海外感情的延伸,我们血脉的延伸。面对方言的流失,他们也很痛心。现在新加坡每年都举办客家话歌谣比赛与汇演,广东、福建及台湾也派歌手去参加。他们都是用客家话来唱,这就很有乡土价值。语言是很有力量、很感人的,通过方言可以引起共鸣。

方言困境:方言发展跟不上城镇化发展

N视频: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方言文化的困境及出路研究”首席专家,在研究过程中,你感觉目前方言文化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严修鸿: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世界、记录世界。语言背后承载的经验和世界观,会随着语言一起传承下去。如果说特定语言的人减少了,传承上就会有问题。

方言发展目前面临最大的矛盾是:方言传承的速度跟不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忽略了对语言多样性的传承。承载了很多文化信息的方言,说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方言具有独特性,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消失,会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所以需要社会各界意识到传承方言的重要性,引导大众发现方言的美好和根植于方言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政策支持。这几年中国教育部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其实也代表了政府的立场。高等院校的老师和教研文化工作者,要欣赏和支持方言的传承。主流媒体也需要配合加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宣传力度。

文化上我们强调多样性,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就是多样性很好的载体。我们来自不同的家乡,有不同的口音,口音对世界有不同的记载方式,记载不同人群的经验和世界观,这些都会随着语言一起传承下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普通话是全国人民的普通话,而方言可以完善与丰富普通话,让普通话更有表现力,它们是互相成就的。普通话应该和方言共生,成为文化活力的资源。

N视频:为什么会特别设定“城镇化进程中”这样一个前提呢?

严修鸿:城镇化进程中的方言教育应该趁早。现在乡村人口不断往城镇汇入,城镇拥有很好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育。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讲方言。对孩子语言能力的衡量,要把方言教育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议各地商会专门设立方言奖项,奖励和资助那些同时会讲方言的孩子。

方言是维系情感的纽带,在唤起感情共鸣方面很有长处。而情感是一切道理的前提,感情顺了,道理就好说了。

方言传承:方言“出圈”是软实力的表现

N视频:五条人乐队坚持海丰话歌曲的创作,还把它唱到了《乐队的夏天》节目里,在广东省外不少地区掀起学唱潮汕话歌曲的热潮。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评价?

严修鸿:方言和音乐的结合,非常有价值,可以陶冶情操。五条人乐队(在方言歌曲推广上)是很好的代表。他们能够坚持那么久,也是因为广东有很好的文化土壤,也有资金的支持。

九连真人乐队在方言歌曲推广上也做得很好。他们唱出了小镇青年背井离乡打工,然后又返乡回家的这种内心纠结。海丰当地还有很多方言戏剧,方言的爱好者也有很多。他们自发收集方言谚语,装订成书。

方言文化通过音乐来传播是非常有效的,配合最好的文学语言和歌词,讲好故事,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和乡愁,触碰到人心最深处。

N视频:你认为方言的传承是在地域之内,还是应该“出圈”?

严修鸿:方言天然服务于小社区,沿着服务范围逐渐扩大,背后依靠的是文化软实力。语言背后是感情,你情我愿,双方才能和谐地达成共识。

台湾创作歌手谢宇威演唱的经典客语歌曲《花树下》,大陆很多大学生合唱团也在唱的。语言要借助音乐的力量,把美好的东西传出去。

方言之间要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多元性得到展现。每种方言的韵律、节奏,都有它独特的美好。到潮汕工作我就学习潮汕话,学习过程中觉得潮汕的谚语俗语和故事很有意思。慢慢地,你就会对这个乡土产生感情,跟潮汕人的距离就小了,感情的力量就会增长许多。

所以,语言就是慢慢渗透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域的文化,进一步加强感情。言为心声,你说的话听到我心里,那未来就很好合作了。

统筹:南都记者 柯晓明

采写:南都记者 柯晓明 陈艺丹 实习生 王熠 朱俊毅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下一篇新闻

地方方言,你觉得哪个好听?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