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回:曼谷大皇宫黎明寺,泰国粮仓昭拍耶河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343回:曼谷大皇宫黎明寺,泰国粮仓昭拍耶河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Jumbo Huang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图片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没有明确商业用途。原创照片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環遊尋美拾遺錄》及《黄剑博客图文集》Jumbo Huang Notes: Image copyright belong to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曼谷大皇宫位于曼谷拍那空县,从18世纪到20世纪,曾是暹罗王国的皇宫。也是泰国王室公定的居住地点,在所有的泰国王宫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建于拉玛一世统治期间的1782年,然而,在1946年泰国国王拉玛八世驾崩后,拉玛九世将王室搬到迟塔拉达宫(Chitralada Palace),而象征王朝的宫殿依然存在,因此,现在的泰国王室并不住在这里。
曼谷大皇宫座落在昭披耶河东岸,四围有长达1900米的围墙。公元1782年拉玛一世登基,认为吞武里皇宫的位置不占优势,就将国都迁到湄南河东岸,下令兴建新皇宫。当时建工地点原是候府(陈联)与华人聚居之地。到公元1785年才竣工。这个新建皇宫以大城时代的皇宫为蓝本,皇宫的地点也是按照兵法所建。皇宫拉玛一世时总面积为一百三十二泰亩,到拉玛二世时将皇宫扩大为一百五十二泰亩(244,000平方米)。当拉玛四世登基就称为“大皇宫”。
曼谷大皇宫建筑群,带有浓厚的泰国特色,金碧辉煌,是到曼谷的旅客首选的一个旅游胜地。皇宫主建筑不对外开放,有卫兵把守。
大皇宫主要有曼谷玉佛寺建筑群,摩天宫殿(Phra Maha Monthian group)建筑群,因陀罗维尼祡玛还苏拉亚毗曼宫殿(Phra Thinang Amarin Winitchai Mahaisuraya Phiman ),伟大护国神殿(Phra Thinang Phaisan Thaksin ),乍迦博碧曼宫殿(Phra Thinang Chakraphat Phiman ),塔温提瓦皮班门(TAWANTEWAPIBAN),何.塞苏图拉恭睦(Ho.SASUTORAKOMU),阿蓬碧莫亭,拉查路迪宫殿(RACHARUDI)和珊娜玛曲安宫殿(SANAMUCHAN),
何.普拉苏拉赖披曼(Ho.PURASURARAIPIMAN),何.普拉塔透蒙特(Ho.PURATATOMONTIEN),节基皇殿(Chakri Maha Prasat Hall)建筑群,节基皇殿(扎克里宫殿Chakri Palace:建于1876年5月7日,1882年完工。由新加坡的建筑师约翰和他的团队亨利•罗斯利集团。最初设计完成的是西式建筑,其中有一部分是泰式建筑,目前是王室的藏骨堂和武器博物馆,可开放参观。),牟沙谭波罗玛杜宫殿(Phra Thinang Moon Satharn Borom Ard),
森睦透提瓦拉图巴透宫殿(Phra Thinang Sommuthi Thevaraj Uppabat),达姆罗沙瓦图安鲁欧宫殿(Phra Thinang DamrongSavat Ananyavong),尼帕图婆塔巫鲁屈西图宫殿(Phra Thinang Nipattapongtawonwichit),兜率皇殿(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等。。。
玉佛寺建筑群(The Chapel Royal of The Emerald Buddha )是主要的看点,玉佛寺是泰国境内的佛教圣地,位于首都曼谷市内,属于国家大皇宫的范围。玉佛寺建于1782年,经历上百年余年的悠悠岁月。玉佛寺属于泰国曼谷王朝开朝时建筑,自从郑昭麾下部将昭披耶节基推翻吞武里王朝之后,加冕为王世称拉玛一世,
并下达命令将湄南河西岸旧都所在地迁到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寺内供奉着由拉玛一世王迎请入寺的泰国国宝“玉佛像”,且在此地为皇家举行重要的仪式,例如:每年按照热季、雨季、凉季三季变换的时间,泰国国王或王子亲自为玉佛更衣以保国泰民安的隆重仪式,从拉玛一世王迄今沿袭不变,今天玉佛寺被视为国家守护的宗教圣地。
玉佛寺目前占大皇宫的面积约四分之一,位于宫内的东北方向,寺内供奉的帕佛陀大摩尼宝玉佛,简称玉佛,由一整块翠绿壁玉(翡翠)雕成,高约66公分,宽约48公分,由玻璃保护,上有多层华盖,基座高昂。据说这尊玉佛是在许多地方停留过,初期是镶在清莱府玉佛寺的佛塔中,后来佛塔被雷劈毁之后才发现这尊玉佛在内,当时这尊玉佛是被灰泥(stucco)盖住而贴满金箔,后来佛像眼部所盖上的灰泥部分开始裂开,才发现佛像原来是整块翡翠而雕制的,后来这尊玉佛就到南邦府、清迈府、老挝万象玉佛寺入寺供奉。
吞武里王朝郑昭出兵征讨归附缅甸的老挝三个小王国,同程迎请玉佛到吞武里郑王寺入寺供奉。后来拉玛一世将泰国首都迁至曼谷之后,即请玉佛到玉佛寺皇宫内供奉。
玉佛每年按照热季、雨季、凉季三季变换的时间,泰国国王或王子亲自为玉佛更衣换服,以示尊敬保佑国泰民安的皇家重要仪式,从拉玛一世王迄今沿袭不变。玉佛寺内的所有建筑都有加高的白色大理石基座和缤纷夺目的镶嵌画装饰,在主殿北方,有三座佛塔,分别是纯泰式藏经阁,内有拉玛一世写得藏经、锡兰式金色舍利佛塔,由拉玛四世所建、父祖皇室宗庙(Prasat Phra Debidorn)。
最外围的围墙则是白色的,相当简单,内墙绘有泰国版本罗摩耶那史诗(รามายณะ,Ramayana)神话的场景。参观时可由玉佛寺北门开始,以顺时针的方向观赏178幅壁画,多数壁画都有泰文的说明。除此之外,在玉佛寺中出现五米高的守门神雕像,就有几个主要在罗摩衍那史诗神话中的大型神像,如猴王哈奴曼(หนุมาน,Hanuman)反派十面巨人罗波那(ทศกัณฑ์,Ravana)。
东侧则有一排8座,呈一条直线的佛塔,外贴中国风味的磁砖,一共有8种颜色,代表佛教的不同元素。
此外,玉佛寺区里,有吴哥窟的模型,位于藏经阁北方中,是泰国国王拉玛三世所增加的收藏。在柬埔寨的高棉帝国时期,两地的文化经常有交流且有共通之处。玉佛寺被视为泰国的三大佛寺之一,游客入内必须衣着整齐,不得穿露出脚踝和肩膀的服饰,不得穿拖鞋,并依据参观方向参观。如进到主寺中,必须脱鞋而且席地而坐,保持安静,脚板严禁朝向佛像方向,且禁止拍照。
玉佛寺位于曼谷 Na Phralan 路上,每日开放时间是8:30到15:30,泰国人参观免费,外国游客则收取500泰铢,如衣着不合规定,在买票处有纱笼可以租借。
大雄宝殿在第一世时所建,殿顶有三层重檐,最上面有龙首、龙鲮、凤尾等装修,风檐刻着那罗延骑金翅鸟造像,大殿四周围绕着上盖琉璃瓦的走廊。大殿门拱和窗拱,都属于方形尖顶式,贴上金箔和彩色玻璃,每一扇殿门和殿窗均由第一世时代的工匠采用镶嵌贝壳的艺术装成。大殿内的四边均有壁画;前边是佛陀成道前遭受群魔骚扰图。后边是三界画图,都是第一世完成的。两侧的壁画内容是有佛陀诞生,成道和涅槃等应化事迹,还有国王巡守图,这些都是第三世和第四世时代的作品。
帕彻独彭皇家大寺院(Wat Phra Chettuphon Wimonmangkhlaram Ratchaworamahawihan),为泰国曼谷拍那空县的一间大型佛寺。坐落于拉达那哥欣岛,北面毗邻曼谷大皇宫。该寺原为大城王朝时期的菩提寺,华人惯称为卧佛寺。寺内有一尊46米长的卧佛像。
帕彻独彭皇家大寺院为皇家佛寺。拉玛一世基于原先波他榄寺的基础进行改建,并在往生之后成为其主庙,部分的骨灰也安放于此。拉玛三世继位后,亦大举扩建及装修此寺。寺内藏有全泰国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品。帕彻独彭大寺院亦为早期泰国的公共教育重镇,拥有一间泰医学校,寺内的1,431块泰文碑铭,也于2011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亚洲的世界记忆计划。
此外,该寺也是传统泰式按摩的发源地,迄今仍有持续授课。本寺原名波他榄寺(Wat Photaram),意指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树,佛陀曾在此树下修行并悟道。本寺为曼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多数人仅使用其原名简称“Wat Pho”。在那莱大帝时期,有一位法国工程师得拉玛(De Lamar)曾在此设置一星形要塞,但在1688年曼谷围城战后被帕碧罗阇拆毁。因此据信该寺建立于帕碧罗阇统治期间(1688年–1703年),但建造的确切日期和建造者已不可考。
在阿瑜陀耶遭到缅甸贡榜王朝攻陷之后,郑昭将首都迁至吞武里,并在黎明寺旁建立王宫,与波他榄寺隔河相望。由于波他榄寺与王宫极为接近,因此其地位被提升至皇家寺院。1782年,拉玛一世将首都从吞武里迁至河的对岸,并在波他榄寺旁建造大皇宫。1788年,拉玛一世下改建已破旧不堪的波他榄寺。当时,波他榄寺地板颠簸且满地泥泞,因此还先进行了排水和地平工程。
在修建期间,拉玛一世也将位于阿瑜陀耶、素可泰,以及其他地方废弃寺庙中的佛像移置波他榄寺。这批藏品包含了阿瑜陀耶帕席桑碧寺的大量佛教图画,帕席桑碧寺于1767年遭到缅甸摧毁。重建工程费时七年。1801年,也就是工程开始后的第12年,波他榄寺及其附近的寺庙群更名为帕彻独彭寺(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vas),其意参考自“祇园精舍”,而该寺也成为拉玛一世的主要祭庙。
约1865暹罗王亲临卧佛寺,在接下来的260年,佛寺仍持续的修建,特别是在拉玛三世统治期间(1824年至1851年)。1832年,拉玛三世开始修葺并扩建该寺院,工程耗时长达16年又7个月。此时该寺院的面积已广达22公亩,现存的大多建筑皆是在此时建造或改建,包含著名的卧佛殿。
拉玛三世也将当时的知识及图像绘制或铭记于墙上,并将该寺院开放给公众作为教育中心。2007年2月21日,卧佛寺大理石碑及图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入世界记忆计划,以保护珍贵的历史记忆财产。卧佛寺被视为泰国的第一座大学,及传统泰式按摩的发源地。在19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之前,卧佛寺也是医学教育的中心。至今寺内仍有一家1957年开设的私立学校仍在教授传统泰医学。
拉玛四世统治期间,该寺又被改称为帕彻独彭皇家大寺院(Wat Phra Chetuphon Vimolmangklararm)。除了增建第四座泰王宝塔之外,该寺再也没有显著的变化,仅有维修工作持续进行。
黎明寺又称作晓庙、郑王寺或郑王庙,是泰国首都曼谷市曼谷艾县“血脉之河”湄南河西畔的一所佛教寺院。它的全名为Wat Arunratchawararam Ratchaworamahavihara。
它是泰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大乘舍利式塔,因此享有“泰国埃菲尔铁塔”的美称。位于湄南河支流昭披耶河西畔的吞武里区。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在郑昭迁都到此地创建吞武里王朝之后,吞武里区也日益兴盛。寺庙于1809年竣工,1847年又被重修。它是大城时期孟库国王时代留下的最伟大的创举、最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使得黎明寺成为现今昭披耶河畔最古老的建筑、参观量最高的寺庙(黎明寺每日对外开放)。
黎明寺的主塔高达82米,这座主塔是泰国著名的建筑,刻在了10泰铢的硬币背面。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四周各有陪塔一座,颜色各异,宏伟华丽,比主塔矮小几倍。塔上铺贴许多彩色碎陶瓷。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黎明寺始建于泰国的大城王朝时期,原名为Wat Makok,意思是“橄榄树佛寺”。大城王国的首都阿瑜陀耶被缅甸侵占,变成了缅甸雍笈牙王朝的新首都,郑昭在吞武里建都,成立了吞武里王朝。1768年,郑昭在维猜延堡垒旧址上建起了他的新王宫,此堡垒早在16世纪初就起到了保卫进入泰国境内船只的防守工作。
在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有两所佛教寺庙,橄榄树佛寺(Wat Makok)和泰集市佛寺(Wat Tai Talad),今称Wat Moli Lokayaram。因为这两所佛寺正好处于王宫场地的范围内,所以均不允许佛僧住宿。因佛寺处于王宫场地内而不准佛僧住宿的规定与今日曼谷玉佛寺因处于大皇宫场地而同样地不允许佛僧住宿的情况相同。
郑昭在他的新王宫落成随后将橄榄树佛寺(Wat Makok)改名黎明寺(Wat Arun 或 Wat Chaeng)。昭批耶却克里,未来的拉玛一世泰国国王(谥号帕佛陀约华朱拉洛),在万象取夺到了玉佛后,举行了隆重地列队进都仪式。回到曼谷后,玉佛变成了泰国最神圣的一尊佛塑,黎明寺则变成了玉佛的临时储藏所。
郑昭衰落后,拉玛一世为了玉佛的储藏,命令在河畔的另一岸修建一所佛寺,并于1784年将玉佛搬进了新建的玉佛寺。因为这次的搬迁,导致了王宫场地范围的缩小,从而不少新的佛僧搬进了原先被舍弃的佛寺内。拉玛一世承权期间,皇太子(未来的拉玛二世)命令修复黎明寺,将原先仅16米高的主塔增至到当今的79米高度,使其宏伟的气派满足了“天使之都”的佳名。拉玛二世将黎明寺改名为Wat Arunratchatharam。拉玛二世驾崩后将骨灰安置在这里。寺庙的扩建工作在拉玛三世的命令下竣工了。拉玛四世给予了这所佛寺它当今的名称Wat Arunratchawararam,简称“黎明寺”(Wat Arun)。
原王宫(Phra Racha Wang Derm),也就是郑昭所修建的王宫后来被修复了,现在称作“郑王宫”。黎明寺因为位于原来的“郑王宫”场地内,所以也常常被称作“郑王寺”或“郑王庙”。郑王宫位于黎明寺的正南方,现在与残余的维猜延堡垒(现称Wichaiprasit堡垒)一同归属泰国海军基地的场地。维猜延堡垒的遗址虽然因为是军事基地而不允许游客直接观访,但还是可以从曼谷艾运河三角洲岸边观看。
主塔坐落于黎明寺的正中心,叫做“帕邦帕普兰”(Phra Prang),有“崇高的佛塔”的敬意。它象征着佛国当中的神山:须弥山。主塔外部建有四条陡峭的台阶,连接着塔体的四层楼,由此可以环绕塔体。主塔最底层的四角建有四个小型陪塔,来供献风神(Phra Phai)。;壁龛中的雕像展示着骑在一匹白马上面向四方的风神。每层台阶的两侧放置着中国武士的石像。第二层由夜叉恶灵守卫的石像柱支撑。这里可以看到四个入口似的锥形亭子(Mondop),在这些亭子里展示着佛陀一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例如佛的诞生与觉悟。
第二层与底层之间陈设着许多小壁龛,小壁龛里装有金纳罗和金纳里(Kinnara、Kinnari,雄雌配对,半人半鸟,孔雀尾,住在须弥山斜坡的Himaphan森林中)的小雕塑。第三层由拉玛坚史诗中的猴子雕像形成的柱子顶撑。这里也同样地装有金纳罗与金纳里小雕塑的小壁龛。最后,第四层或最顶层由印度教中一些住在天上如提婆一样的神灵雕塑形成的柱子支撑着。四侧台阶的顶面都挖有小壁龛,里面摆置着印度教里掌管仞利天的女神,因陀罗的雕塑。
她坐在传统的三面白象背上。塔的尖顶由驾在印度教神话中大鹏金翅鸟上的毗湿奴神的雕塑支撑。在塔尖上有佛塔建筑中常见的法螺。法螺是因陀罗的兵器,但是出乎寻常地再戴上了一个金冠。这金冠原本是为了一尊佛像而制的,不过后来拉玛三世在黎明寺扩建工作竣工时,命令将金冠改置于主塔塔尖上。
主塔塔高依不同的来源而有矛盾的数字,一说66或67米,另一说80至86米。主塔的周长为234米。
塔的整体布满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彩瓷(当年来自中国船只的压舱物)与贝壳,形成了不少花物图案,总共约有百万件之多。
主塔象征着须弥山,而主塔底座的四个方位角,各有四座低主塔一筹的陪塔,代表四大部洲。四座陪塔间是四座佛殿,供朝拜者出入主塔进行礼拜。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大河小说《丰饶之海》第三卷的书名《晓寺》,取自黎明寺的日语译名“暁の寺”。小说开头描写了主角本多繁邦游览黎明寺的情节。
昭拍耶河(Maenam Chao Phraya)是泰国最主要的河流,在中文界曾被误称为“湄南河”。无论在水量抑或长度,昭拍耶河都是泰国最大的河流。“昭拍耶”之名来源于泰国古代的一个高级爵位。在中文界,昭拍耶河曾被误称为“湄南河”,西方人亦长期误称为“Mae Nam”。事实上,“湄南”一词在泰语中即为“河流”之意。
昭拍耶河发源于泰北山地,而名称为“昭拍耶”的河段则从滨河、楠河及永河的交汇处那空沙旺附近开始,向南流约40公里左右,到猜纳附近分为两支,西支叫他真河,东支即昭拍耶河。昭拍耶河穿过曼谷直到暹罗湾,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之一,全长1352公里(从滨河河源起算至出海口),在北曼谷地方宽度能达到700-800米(雨季时),流域面积为150,000平方公里,约占泰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昭拍耶河流域是泰国耕地集中的地区。昭拍耶河的水量随季节而急剧变化,旱季、雨季的流量相差达十多倍。干季时流量仅150立方米每秒,雨季则达2000立方米每秒,因而雨季河流泛滥,带来一层肥沃的泥沙。稻田灌溉基本上依靠天然泛滥。
昭拍耶河下游平原面积广阔,约达5万平方公里。这里河汊交错,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河流定期泛滥,土地肥沃,多数地区适合种植稻米四造,被誉为“泰国粮仓”,特别是经过泰国人民的辛勤劳动,稻米产量达到世界之冠。这里已发展成为泰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第1344回:佛教之都天使之城,伟大曼谷坚不可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