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我国古代人的生活一直是现代人感兴趣的话题。古人的生活条件虽然与现在相差很大,但是事实上,古人发明创造的许多生活用具,大大弥补了物质条件的某些不足,使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古人的生活用具很多,不可能一一加以叙述。在这之中的伞、筷子、冰箱、钟表、扇子等,古今一直在用,体现了实用性强的特点。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伞最早是我国发明的。据说远在五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伞了。

古籍中有这样伞的发明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带有五色云声,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伞是黄帝发明的,在和蚩尤大战于涿鹿时所用。而且“有花葩之象”,是根据花盛开时的倒扣状受到启发做的,因此称为“华盖”。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此外,在《史记·五帝本纪》里也写道:“舜乃以雨笠自捍而下。”这也是雨伞在尧舜时代就已发明的证据。

关于伞的发明还有一种说法。据传,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发明家鲁班,常在野外工作,如果遇到雨雪,就会全身淋湿。

鲁班的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把竹子劈成许多细条,在细竹条上蒙上兽皮,样子就像一座亭子,收拢似棍,张开如盖。不论怎么说,伞的故乡显然在我国。

在我国古代,伞面是用丝制的,后来伞变成了权势的象征。每当帝王将相出巡的时候,按照等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大小、数量的罗伞伴行,以此来显示威严。直至明代的时候,还规定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得用罗伞伴行,只能用纸伞。

我国的伞在唐代的时候传入日本,继而传到西方。英国的第一把雨伞就是由我国带去的。

1747年,有一个英国人到我国来旅行,看见有人打着一把油纸伞在雨中行走,认为雨伞很实用很便利,就带了一把伞回到英国。此后,伞就在全世界普及开了。

筷子也是我国的独创,是我国人发明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夹取食物的用具,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具风采,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饭是用手抓的,但是在吃非常热的食物的时候,因为烫手,拿不住食物,所以就必须借助木棍。这样,人们就不知不觉地练出了用棍子夹取食物的本领。

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就用树枝、竹棍、动物骨骼来做成筷子使用了。夏商时期,象牙筷和玉筷已经问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铜筷和铁筷。至汉魏六朝,各种规格的漆筷也生产出来了。没过多久,又有了金筷、银筷。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筷子不仅用于夹取食物,还有许多寓意。古代的时候,当官的人家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炫耀门第高贵,请人吃饭的时候常用典雅的象牙筷和金筷。帝王之家一般都用银筷,目的是检验食物中有没有毒。

古代民间嫁女的时候,嫁妆里必定少不了筷子,因为有“快生贵子”的意思。古时人死后,冥器里也必定少不了筷子,说是供亡灵在阴间用。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古时的筷子还起着军事上的许多其他物品无法代替的作用:

张良用筷子对刘邦作形象的示意,帮他制定了消灭项羽的策略;刘备还在宴会中故意掉落筷子,在曹操面前表明自己是无能胆小之辈;唐玄宗曾将筷子赐给宰相宋憬,赞扬他的品格像筷子一样耿直;永福公主在自己的婚姻上不服从父皇之命,以折筷表示自己决心已下,宁愿折断也不弯曲。

筷子使用轻巧方便,在1000多年前先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明清时期以后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别小看使用筷子这件小事,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个值得推崇的科学发明。

冰箱的用途很广泛,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实际上,我国在古代就已有了“冰箱”。虽然远不如现在的电冰箱高级,但仍可以起到对新鲜食物的保鲜作用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在古籍《周礼》中就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其实是一个盒子似的东西,内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了。这显然就是现今地球上人类使用最早的冰箱。

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

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

明代黄省曾的《鱼经》里曾经说,渔民常将一种鳓鱼“以冰养之”,运到远处,可以保持新鲜,谓之“冰鲜”。可以想象,当时冷藏食物可能比较普遍。

从许多史料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利用冰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此说,我国是第一个发明冰箱的国家。

眼镜起源于我国,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在明代以前的坟墓中挖掘出眼镜来,说明在明代以前,我国就已有眼镜了。

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扬州地区甘泉山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荆之墓中清理出了一批文物,其中居然有一只小巧玲珑的水晶放大镜。这支放大镜是一片圆形的水晶凸透镜,镶嵌在一个指环形的金圈内,能将非常小的东西放大四五倍。

可见在那个时候,我国的造镜技术和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多数的考古学家认为,眼镜出现于南宋时期,发明者是狱官史沆。那时,我国眼镜的外形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透镜是用岩石晶体、玫瑰色石英、黄色的玉石和紫晶等材料制成的。当时,人们把佩戴眼镜看作是一种尊严的象征。

因为制作眼镜镜框的玳瑁被认为是一种神圣和珍贵的动物,而透镜的制作材料又是各种非常稀有的宝石,价格异常昂贵。所以,当时人们佩戴眼镜并不是为了增强视力,而为的是能走好运和对别人显示富贵。

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只重视眼镜的价值而不注意它的实用性,所以在平民百姓当中并不十分流行。

至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在1260年记下了一些我国老年人佩戴眼镜阅读图书的事。由此可见,眼镜在元代已经很普遍了。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电熨斗现在已经进入了许多家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电器。据考古学家从挖掘出的古代文物和大量的史料证明,用以熨衣服的熨斗在我国的汉代时就已出现。

晋代的《杜预集》上就写道:“药杵臼、澡盘、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由此可以看出,熨斗已经是晋代民间的家庭用具。

据《青铜器小词典》介绍,魏晋时期的熨斗,是用青铜铸成,有的熨斗上还刻有“熨斗直衣”的铭文,可见那时候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懂得了熨斗的用途。

古代的熨斗不是用电,而是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热得烫手以后再使用,所以又叫作“火斗”。此外,“金斗”也是熨斗的名字之一,是指非常精致的熨斗,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我国古代的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电熨斗早了1800余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

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计时器。钟表的制造,在我国可以追溯至汉代。

汉代科学家张衡结合观测天文的实践发明了天文钟,可以说这是现在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钟了。唐代,我国的制表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

科学首创,实用灵便的生活用具

古籍《新唐书·天文志》中就记载了一行等人制造“水运浑天仪”的故事,这个水运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能自动报时的仪器。

仪器两旁各站有一个木头做的小人,每过一刻钟,小人就敲一下仪器。这种能够自动报时的仪器比欧洲机械钟的发明至少要早600多年。

随着钟表制造业的发展,我国的钟表制造技术也更加完备,出现了专门制造钟表的店铺,已经能够制造出各种报时钟、摆钟等。表上的指针也从原来的一针、两针,发展到3针、4针,可以计日、时、分、秒。

扇子,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降温工具。晋代经学博士崔豹《古今注》一书中说:“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古书上所写的这种扇子是长柄的,由侍者手执,为帝王扇风、蔽日。、

作为夏天必备的扇子,据考古学家考证,我国扇子的发明至少不会晚于西汉时期。

古代扇子的形状很多,有圆形、长圆、扁圆、梅花、扇形等形状。其扇面的用料又可分为丝绢、羽毛、纸等。至三国时期,我国开始流行在扇面上写字绘画,因而扇子又从一种降温工具转变成为一种艺术品。著名文人王羲之、苏东坡等都有过“题扇”、“画扇”的动人故事。

我国古人对扇子除了扇面、扇形非常讲究外,扇柄也十分讲究,仅材料就有许多种,如玉石、牙雕、木雕、竹雕、骨雕等。

考古学家在江苏省挖掘出了一座南宋时期的墓地。该墓发现了两把团扇,均是长圆形,以细木杆为扇轴,其扇面是纸质,呈褐色。其中一把扇子的扇柄为玉石。如此完整的宋代扇子的发现,实为我国古代生活史上一件珍贵的实物材料。

上一篇新闻

她带着针线去旅行,“绣”出了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下一篇新闻

典雅纯粹之设 品鉴瑞士美度表花淅系列长动能女士腕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