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扩大开放 担当实干 奋力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上午我们召开大会传达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下午紧接着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精神,深刻把握当前广西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凝聚共识、集聚动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新篇章。
确定这个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广西发展,总书记亲自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如何深刻领会好把握好贯彻好这些重要指示要求,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发展实效,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二是,广西已经和全国一道迈进新时代,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口,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新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三是,我区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如何破瓶颈、强弱项、补短板、防风险,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加快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我刚才说到的那些,就是广西的大势、大局、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把握这些大势、驾驭这些大局、干成这些大事。
实现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好广西工作,最首要的是认真深入学习、系统准确把握、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到广西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结合深入调研和对广西区情的认识理解,深刻领会总书记指示要求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总书记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和对广西工作的新要求。一年来,我深入全区14个市、70多个县(市、区)和几十个区直部门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和大家一起研究谋划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精神的具体举措。越是深入学习和研讨,越体会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既是发展观又是方法论,既提出目标又指明路径,既指出问题又给出破解之策,是为广西量身定做的精准指导,是引领壮美广西建设的指南针、解决广西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和自治区党委一班人深入研究,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题词精神,在原来工作基础上作出一系列谋划部署。在发展目标上,强调把“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贯彻“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作为广西改革发展的主线,努力把广西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在工作布局上,强调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打好精准脱贫这一硬仗,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发挥好生态环境这一优势,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加快实现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区域统筹上,强调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加快推进北防钦一体化,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加快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强调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强调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逐步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链条。在改革攻坚上,强调按照“加强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要改革措施,抓好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改革举措,抓好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举措,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发展上,强调必须在创新与产业之间架起相互连通的桥梁,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真正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在开放合作上,强调内聚外合、纵横联动,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立足生态优势,盘活生态资源,开发生态产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上,强调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高脱贫质量。在选人用人上,强调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形成“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抓好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关心关爱,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党的建设上,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教育人民,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反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等。从一年来的实践看,这些思路和部署总体上是符合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要求和中央精神、切合广西实际的,也见到了成效。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围绕“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围绕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这一改革发展主线,进一步系统谋划、完善思路、细化举措,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下面,我着重讲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交流。
一、认清不足、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发展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
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接续奋斗,一步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为我们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广西最突出的问题,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这个最大区情没有变,仍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这个最大实际没有变,仍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阶段这个最大特征没有变。
从对标对表全面小康看。按全国标准测算,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实现程度,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三大攻坚、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6大类监测指标全面落后于全国水平,其中最大的差距仍在经济发展上,全区还有1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当一部分生活在极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奔小康难度很大。要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剩下来的这一年多时间,要求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奋力冲刺。特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的要求,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从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看。一是增长不够稳。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区GDP增速持续下滑,2014年结束连续12年的两位数增长,2016、2018年又先后跌破8%和7%。尽管增速换挡是大势使然,但与全国和许多兄弟省份相比,我们下降的幅度更大,持续下滑的时间更长,稳增长的任务更为迫切。二是结构不够优。去年我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9.7∶45.5,第一产业比重高出全国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低6.7个百分点。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短腿”明显;资源型、高能耗、低附加值工业比重大,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近4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不到10%,产业链条短、知名品牌少、核心竞争力不强,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传统服务业仍占大头,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大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亟待发展。三是质量效益不够好。2014年以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维持在12%-14%区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左右,2012-2018年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全区高耗能行业消耗八成以上的煤碳能源和七成以上的用电量,对工业总资产贡献率仅两成左右。
从对标对表全国和兄弟省份看。2018年,我区GDP总量排全国第18位,增速排第15位,人均GDP长期排在第28位左右。多年来,我们与陕西、江西、重庆、天津、云南、内蒙古、山西等省份大体处于同一梯队。但2010年到2018年,GDP总量与陕西差距由519亿元增至4086亿元,从2016年开始,陕西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我区,标兵渐行渐远。十年前落后于我们的江西、重庆,分别已于2016年、2018年超过我们,天津、云南、内蒙古与我区差距都很小,追兵越来越近。环顾周边省份,形势同样严峻。东面的广东没法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鲜出炉,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南面海南全力建设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前景不可限量;西面贵州、云南过去十年分别年均增长11.7%和10.7%,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北面湖北、湖南发展势头强劲,有望快速崛起。我们不以GDP增长论英雄,但决不能在千帆竞发的区域发展面前无动于衷、无所作为!
从对标对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看。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815元、2182元,排全国第23、21位。过去十年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从全国第13位降至第23位,占比由91%降至83%。提高收入水平,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强烈愿望。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还有许多“急难愁盼”的事,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1个百分点,医院床位数大大低于周边省份,距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存在以上差距和不足,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最根本的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的差距。解放思想不够,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行动迟缓,对差距视而不见,对问题麻木不仁,对困难束手无策,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跟不上形势,错失发展机遇;改革创新不够,导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突破不了、利益固化藩篱打破不了、核心竞争力形成不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矛盾积累、困难增大;扩大开放不够,导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没能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新动能培育没能及时跟上,发展动力不强、活力不足;担当实干不够,导致许多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如此等等。这些差距及原因对不对、准不准,大家可以深入讨论。差距找准了,根源找到了,就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针对问题行动,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壮美广西。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更宽视野更大气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谋划广西工作,必须倾听和回应这些声音,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优先解决什么问题。要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正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拿出解决方案、作出顶层设计,扬思想解放之帆,谋深化改革之策,筑创新创造之基,行扩大开放之路,切实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整体活力。
(一)要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
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部持续深化的思想解放史。回顾过去,广西是在解放思想中昂扬奋进的;展望未来,也必将依靠解放思想砥砺前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对标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周边兄弟省份,我们必须着力破除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
一要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改革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现在是新时代了,可一些同志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有的对新形势新机遇反应迟钝、缺乏敏感,见事迟、行动慢、办法少,坐失良机、贻误发展;有的对新发展理念重视不够、领会不透,存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穿着新鞋走老路;有的凡事喜欢翻旧本本、套旧框框,工作了无新意、暮气沉沉。3000多年前,商汤坚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文王坚持“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终成一代伟业。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对发展进行再审视、再认识,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发展、推进工作、开创新局。
二要破封闭狭隘思想,立开放合作意识。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有的地方和部门眼界狭窄、目光短浅,只知道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被自身环境、资源、市场所困,不会借用外力;有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至上,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不算全局账、整体账、长远账,无序竞争、政出多门、政策打架;有的以邻为壑、自我封闭,信息不互换、监管不互认、执法不互助,搞信息孤岛、资源垄断、暗箱操作,人为设置门槛、添加障碍,还美其名曰“管理需要”;有的缺乏共赢理念,只想独占独食、不善互惠互利。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开放合作上下更大功夫、出更实举措。
三要破安于现状思想,立开拓奋进意识。在成绩面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自我陶醉、止步不前,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现在,抱着后一种态度的同志还不少。有的容易满足,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躺在“功劳簿”上歇歇脚、吃老本;有的怕苦怕累,有了一些发展就想过太平日子,小富即安、小得即满、小进即止;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不容易、了不起,跟后进比沾沾自喜,跟先进比不放眼里,沉醉在自己的“小目标”“小格局”中。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克难攻坚,时刻准备爬坡过坎、赶超跨越,永不满足、永不止步。
四要破甘于落后思想,立创先争优意识。广西还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们承认落后但绝不能甘于落后。有的同志信心不足、缺乏斗志,碰到困难绕道走、遇到挑战先低头,不敢打遭遇战、攻坚战;有的整天把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挂在嘴边,强调客观原因,忽视主观努力,甚至争戴“贫困帽”、甘当“后进生”;有的斗志消磨、不思进取,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在一个地方或岗位工作几年仍涛声依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落后地方,越是艰苦岗位,越容易干出成绩、干成大事,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能力。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必须拿出昂扬斗志,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争上游、创一流,干成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事业。
五要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闯敢干意识。有的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言必问出处、事必套条文、行必找依据,中央没讲的、文件没定的、过去没有的,就不敢越雷池半步,一些优惠政策和创新举措明明中央有精神、实践有需要、外地有先行,在我们这里就是行不通、落不了、推不进;有的怕出乱子、怕担责任,碰到问题就推、有了矛盾就交,患得患失、缩手缩脚,“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争取资金不主动,推动项目不积极,落实政策不得力,还总抱怨上面支持少。古人说:“夫战,勇气也。”一勇则万山无阻,一惧则万事皆休。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迎难而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六要破等靠要看思想,立主动作为意识。一段时间以来,等靠要看思想在我区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市场。等,就是等上级部署、等文件明确、等领导安排;靠,就是靠上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靠大树底下种些小花小草;要,就是什么都想要,但又不会要,要到了也没用好,没能真正转化为真金白银;看,就是凡事先放一放、看一看,看看有没有风险、有没有人这么做,白白错过了政策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更有甚者,有的给资金、给项目都不要,生怕绩效考评、审计过不了关,导致该办的事情没办成,该抓的机遇没抓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积极性主动性,不等不靠、不推不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当然,该争取的要全力争取,争取到手后还要千方百计发挥作用。
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基层导向,只要不违反中央规定、法规不禁止的,只要是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吁、人民有要求的,只要是别的省份能做、广西自己能定的,就要大胆向前冲,决不能让过时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二)要大力推进改革再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对广西而言,这些“山”和“水”在哪里、如何跋涉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也对此作了部署。改革再深入,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来发力,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来拔钢钉、啃硬骨头,确保改一件成一件,破除瓶颈和阻碍,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聚焦发力。我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对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在基层调研时,企业普遍反映电价高、气价高、运费高。经过去年的努力,我区一般大工业用电价格已较大幅度下降,但仍高于周边的云南、贵州等省份,用电价格通过扩大市场交易、动态调整,还有降低空间;工业用气价格高出云南、贵州一成以上;北部湾港口综合物流成本偏高,生产性服务水平偏低,如果不解决好存在的问题,那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得再好,货照样不走北部湾,甚至广西的货都不走广西港!这些就是我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必须横下一条心,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同时抓住企业最关心的用地、用电、用气、用水、物流等关键点,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理顺电价、气价、水价形成机制,降低过路过桥费、港口收费等,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二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聚焦发力。去年以来,我区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等改革,单一部门办理的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80%,营商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对照先进地区水平、对照企业和投资者期盼,差距仍然较大,必须进一步出重拳、下猛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硬件、比其他条件,我们和沿海东部发达地区有差距,这些差距不是三天两天能赶上的,但营商环境是软环境,痛下决心是可以赶上的,如果“硬”的不行,“软”的还跟不上,那就没有希望了,谁到你这里来投资啊?要针对工程项目审批、通关便利化、用电用气用水申报等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由点及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大力推广并联审批,加快兑现“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用跑”等承诺,确保到2020年大部分营商环境指标与全国先进省区并跑,力争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三要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聚焦发力。我区国有资本分散、规模偏小、产业趋同、同质竞争、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资产证券化率低,上市企业数量少,国企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推进国企兼并重组,加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理顺薪酬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区的突出短板,要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要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入手,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优质企业、优质资产、优质资源的改制重组。现在有些大集团愿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这是好事。可我们一些企业认为自己小日子过得挺好,不愿与别人合作。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小日子今天过得还行,明天后天不见得行。等你的小日子过不下去了,谁还来找你重组啊?这方面思想要更解放一些,步子要更大一些。要实施融资奖励政策,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建立企业转贷资金机制,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聚焦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针对农业小地块、小规模生产等问题,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交易市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起前端有技术支撑、中间有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组织带动、后端有市场销售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机制。要针对农村“有新房没新貌”等问题,借鉴浙江、江西等省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突出规划引领、加快“三清三拆”(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废弃建筑,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违法违规广告招牌)、深化环境整治、强化风貌管控、做强特色产业、完善乡村治理,在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的同时,持续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让乡村面貌尽快有根本性改变。我曾经多次强调,“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虽然已经进入第四阶段了,但对前三阶段没有做到位的都要系统补课,要不然四个阶段过去了,乡村面貌还是依旧。要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千方百计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三变”改革以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提供必要的要素支撑。还要千方百计把群众发动起来,不能是政府干、群众看,那肯定搞不好。
五要在补齐民生短板上聚焦发力。虽然民生短板很多是历史造成的,受财政水平的制约,但只要打开视野,我们完全可以用改革的办法加快补齐。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紧盯群众的身边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改革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队伍编制使用、考录培养、薪酬分配、绩效考评等制度;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救助、优待、抚恤等制度机制,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聚焦发力。虽然生态环境是我区的金字招牌,但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不断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生态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生态农业突出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生态服务业着力做好“生态 ”文章,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努力把生态优势利用好、发挥好、转化好。
在突出重点抓好以上六方面重点领域改革的同时,要统筹抓好民主法治、文化、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等各领域改革,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
改革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层层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健全改革工作机制,配备必要的改革力量,加强对重大改革任务的深入谋划、部署实施、政策配套、跟踪指导和督促落实。我在改革领导小组会上多次讲过,千万不要为改革而改革,也千万不能满足于列表列项式的改革,必须搞清楚影响广西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在哪,在此基础上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的改革,年终回过头来看时问题依旧,这样的改革能行吗?要创新改革推进方法,抓好试点引领,激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推动一批特色改革,形成改革亮点,打造改革“名片”,以点上突破带动和促进面上改革,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难题,及时开展回头看,强化改革督察,进一步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追责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要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
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我区创新基础仍很弱、底子仍很薄,极大影响了发展。全区研发(Ramp;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高技术产业占比不到湖南的1/2、江西的1/3,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全国第27位。必须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不动摇,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要着力破解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的问题。企业是创新最重要、最关键的主体。我区创新能力弱,很大程度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全区5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九成没有研发活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少,规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0%左右的企业拥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依托企业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占全国总数不到2%;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总数不到1%。怎么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调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必须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加大科研资源整合力度,把更多优惠政策、更多资金项目、更多人力人才、更多土地等资源精确配置到企业。同时,要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区外建立研发平台。要加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资金补助力度,探索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引导和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对于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将研发经费支出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强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考核,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二要着力破解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我区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仅有2.1%得到转化,而企业科研项目90%都是自己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学研用联系不紧密、创新聚焦产业不够,科研工作与产业发展各念各的经、各走各的道。破解科研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重点要抓好前中后三个环节:抓前端聚焦,由企业产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抓中间协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研发联合体或创新联盟,全程深度参与。抓后端转化,研究成果出来后,要直接运用到企业产业发展中去,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要着力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我区高水平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区人口的0.2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高端领军人才匮乏。近年来,自治区和各地都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引才精准性不够、引进人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本土人才没有用好等问题。要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全面做好引进人才、本土人才、广西籍人才工作,让各方面人才共同发力推动广西发展。要用好引进人才。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在汽车、高端铝、先进制造、大健康等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实行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业的领军人才。要给人才以干事创业的舞台和空间,把他们放到适合的位置,用好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让引进人才留得下、干得好。要大张旗鼓宣传表彰科技功臣和创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切实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全心全意服务广西发展。要用好广西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熟悉广西情况,对广西感情深厚。我们要加大对本土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优选培养力度,让各类本土人才各得其所、才尽其用,决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要用好广西籍人才。很多在外打拼的广西籍人才路子多、人脉广,他们大都有为家乡多作贡献的强烈愿望。要想方设法把在外的广西籍人才找出来、请回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请他们献计出力、牵线搭桥,助力家乡发展。
四要着力破解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反映,我区科技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等还不完善,存在各种不合理束缚。比如,一些科研单位实行编制管理、工资总额控制,编制内的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科研经费管得过死,程序过严,手续过多,等等。这些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统筹加以解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70%以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其实很多事情如果解决不了,就往根上找原因,找准原因后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突破瓶颈,解决问题,满盘皆活。这一条大家一定要想通,不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投入的科研成果,都要保证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这样既能把科研人员的着力点从评奖评职称转到成果转化上来,又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资金的效益,还能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获得更大收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科研主管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定要算好这笔账,以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大释放来换取产业的大发展。
(四)要大力推进开放再扩大
广西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开放。经过40年不懈努力,我区已实现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向面向东盟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着力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我区区位优势和周边发展状况,提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南向,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契机,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方位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信息、港口、园区、金融、内陆无水港等方面合作,在面向东盟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谋求更大发展。北联,加快畅通联接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大通道,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把“一带”和“一路”在我国西部地区畅通连接起来,形成开放合作经济带。东融,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西合,联合云南等省份,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
我们强调“四向”发力,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以东融、南向为重点,以北联、西合为协同。之所以主抓“东融”,主要考虑到大湾区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两广自古就是一家,人员往来密切,我区对接融入大湾区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看,内地除广东外,涉及最多的就是广西。广西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快“东融”,加强战略发展规划衔接,加快向大湾区这个经济“航母”靠拢,把粤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之所以突出“南向”,主要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与东盟各国的务实合作,有利于吸引沿线企业和各类机构到广西投资发展,加快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更好发挥我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两大战略通道,加快形成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的开放新格局,广西开放发展这盘棋就真正走活了!
一要畅通开放通道。李克强总理这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做好对内对外开放、陆海开放的大文章。当前,我区内联外通水平比较低,衔接“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尚不完善,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350公里/小时高铁通达北京的省份之一,与粤港澳大湾区没有直通的铁路货运通道,连通云南、贵州的水上省际运输通道仍未打通,大量西部省份货物绕道广东出海,港口、陆路、航空、口岸、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抓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性机遇,以海、陆、空、信息为重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出省出边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打通“大动脉”,消除“断头路”,完善立体化交通体系,补齐对外交通短板。积极推进北部湾港一体化发展,大力拓展集装箱班轮航线,重点开辟远洋航线,构建完善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体系,打造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内河“一干七支”高等级航道网络和“三主四重”现代化港口群,实现支线走得通、干线走得好。推进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南宁和北海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构建国际航空客货运大通道。
加快南向开放,口岸是关键。现在,我区通关便利化水平亟待提升。就拿中越跨境自驾游来说,我国游客能出去,越南游客进不来,越南自驾游团队无法在我区口岸办理落地团队签证,办理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手续比较繁琐。要统筹推进各大口岸有序升级,加快口岸开放建设,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要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重点加强在联合查验、通关效能、经贸大数据、贸易单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推动与码头、车站、港航管理作业系统数据对接。对标国内先进海港口岸,通过创新监管方式、优化通关流程等措施,着力解决好北部湾港口岸通关时效偏低、通关成本偏高的问题,以大通关、大物流带动大开放、大发展。
中国-东盟信息港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是提升中国与东盟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和经贸文化合作层次的难得载体,名字响亮,层次很高,必须用好。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建设,力争把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以广西为核心、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打造带动我区信息化产业发展和数字广西建设的强大引擎。自治区各部门要全力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共同推动信息港做大做强,使其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开放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要提升开放平台。我区开放合作平台载体数量多、规格高、种类全,但一些开放平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策创新的引领性、示范性不强,产业集聚能力弱,重点试验区、保税区、工业园区定位不清晰、无序竞争严重。要把建好用好平台载体作为重要突破口,统筹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思路,把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平台做强做实,把传统的商贸会展平台做出特色,把新兴的金融、旅游和信息发展平台做出新意,更好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着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西部地区全面开放开发战略通道、“一带一路”有机连接的战略通道、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通道、中国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战略通道,也是我区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升开放发展水平的牵引工程。前段时间,我和陈武主席在北京、南宁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多次会商,我在北京会见了新加坡、泰国驻华大使,陈武主席拜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委,就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达成一系列共识。这次全国两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各方面高度关注。明天,我还将率团访问越南,拜会越南高层领导和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推动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事项。我们要落实好有关会商成果,争取国家大力支持,主动与通道沿线国家、地区和国内有关省份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既要抓好沿线铁路、公路、港口、航道等硬件建设,又要抓好物流一体化、通关便利化、多式联运体系等软环境建设,加快构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益最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形成以广西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连接“一带一路”面向东盟和世界的国际贸易通道、合作发展通道。
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要按照去年12月国家批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要求,抓紧研究细化措施,尽快出台五年实施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及时制定配套政策举措。要加强统筹、抓住关键,按照2020年、2023年两个时间节点,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推动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强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市场合作,完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和合作交流机制,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经济金融合作大通道,力争有一批面向东盟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落户广西,为我区加快开放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
着力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发展。2018年,我区对东盟的进口、出口占全国份额分别为4.5%、6.0%,与广西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要加快打造东博会、峰会升级版,延伸展会价值链,提升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南宁渠道”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提升东博会、峰会对我区开放型经济的贡献率。同时,进一步统筹办好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打造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平台。
三要加强招商引资。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有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质量仍不高,一般项目多、高端项目少,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要突出重点。围绕打造工业树、产业林和“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聚焦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和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三新”等重点产业领域,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和结算中心。要创新方法。更加注重精准招商,认真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准确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动态,瞄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关键性技术,明确招商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专业招商,开展专题招商活动,与企业家进行“专业对话”,提高招商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搞大呼隆式的招商。要提高实效。狠抓重大签约项目和“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项目对接工作,强化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红黑榜”作用,加强督促落实,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要强化保障。坚持部门联动、地方与部门联动,加大项目用地、水电供应、融资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办法,研究制定利用引进外资考评激励、部门招商激励等相关规定,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这次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这是我国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要结合广西实际,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更好吸引、保护、管理外商投资,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三、担当实干、奋发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这既是职责要求,也是从政本分。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迫切需要全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担当实干、砥砺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抓落实。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相继出台“1 6”文件,聚焦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关心关爱这3个重点,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释放了鼓励干事创业的强烈信号,在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这些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在全区上下形成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
(一)增强担当实干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干部担当实干的高度自觉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忠贞、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现在,干部队伍中乱作为的现象相对减少了,但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则有所抬头。有的斗争精神弱化,面对大是大非当“开明绅士”,面对矛盾困难当“甩手掌柜”,面对重大危机当“墙头草”,面对歪风邪气当“老好人”;有的作风不实,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习惯于层层批转、击鼓传花,出工不出力、坐诊不号脉;有的工作懒洋洋、办事慢腾腾,对可上镜、能出彩的工作争着上,对“没好处”“要出力”的工作不上心;有的工作拈轻怕重,甚至“撂挑子”,申请改任非领导职务,想着“换地养老”“退位让贤”,等等。有的企业家反映,一些地方吃拿卡要少了,但事情也不办了。这些问题表现不一,但危害甚重。要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督促引导各级干部全面深入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当前,广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西发展的殷切期望,时刻不忘全区5600多万各族人民的信任重托,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强化宗旨意识、主动担当作为,自觉肩负起为党尽责、为民造福的重任,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好领导班子的“火车头”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团结带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襄建设壮美广西大业。
(二)练就善于担当实干的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真本领靠学习、实践。现在有的同志不愿学、不善学、不深学,耳不聪、目不明、心不定,缺乏方向感,工作起来茫然失措、束手无策;有的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中央赋予广西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对自治区党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跟得不紧、吃得不透,抓不到关键;有的不研究业务,专业能力欠缺,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
新时代就是新考场。无论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无论是抓住发展新机遇还是迎接发展新挑战,都需要各级干部深入学习,提升素质、增强本领,完成好时代答卷。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数字广西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养专业精神。有的干部工作不严谨、不细致、不深入,自己说的事不能自圆其说、前后矛盾,一点专业作风都没有。要促进广大干部干中学、学中干,补齐能力短板。
刀不磨不快,兵不练不强。要把“读万卷书”和“挑千斤担”结合起来,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把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作为培养领导干部专业能力、练就高强本领的“主课堂”“练兵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担当实干的好干部。
(三)强化激励担当实干的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大胆起用担当实干者,担当实干就会蔚然成风。我们要牢固树立讲担当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选拔重用一大批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的“猛将”,在攻坚克难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敢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干将”,让那些把心思花在干事上、把力气下到落实上、把本事用在创业上的干部“香”起来,让那些吃苦不叫苦、干事不避事、负重不怕重、担责不塞责的干部“红”起来。
激浊方能扬清,把不担当、不作为、不实干的干部调整下来,为敢担当、善作为、肯实干的干部腾出位子,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近年来,我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调下一批不适宜担任现职和被问责的干部,形成了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这项工作,今后还要加大力度,决不能让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人尸位素餐、贻误发展。
用人导向是“风向标”,干部考核是“指挥棒”。要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把绩效考评、日常考核、政绩考核、专项考核往深里抓、往实里做。校准“显微镜”,近距离接触干部,把干部担当的忠诚、担当的境界、担当的本领考准考实;架起“望远镜”,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在实践实干实效中、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深入了解干部担当作为的实绩;带上“照妖镜”,让那些推诿扯皮、转移责任、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太平官”现出原形。要坚持考用结合,以熔炉炼真金,凭实绩论英雄,着力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导干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四)建立推动担当实干的科学机制。干部要冲锋陷阵,组织是坚强后盾。现在,不少干部在工作中思想顾虑较重,有的怕失误,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层层请示汇报、层层上交矛盾;有的怕风险,凡事都要找先例循惯例,对一些完全能办的事非要见到红头文件、会议纪要、领导签字才敢推进;有的怕问责,说话模棱两可,做事四平八稳,只想自身安全的退路,不想事业发展的出路;有的怕麻烦,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中缩手缩脚,“清”有余而“亲”不足,等等。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人人争当建设壮美广西的标兵。
容错纠错机制是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金钟罩”“铁布衫”。干事业总会有风险,改革创新难免出现失误错误,攻坚克难可能遭遇曲折挫折,敢抓敢管往往招来风言风语,这时组织上如果不帮一把、拉一把、挺一把,担当实干者就会吃苦又吃亏、受累又受气、流汗又流泪,就会出现“逆淘汰”,不干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决不能让担当实干的同志一手“持剑冲锋”、一手“举盾自卫”,甚至前面冒着“枪林弹雨”,后面却被“冷箭中伤”。自治区党委已经出台容错纠错办法,但实践中也存在容错纠错情形不好界定、具体操作办法不好把握等问题。希望各地各部门边总结、边完善、边提升,找准容错纠错的边界,提高容错纠错的“分辨率”。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处理干部仅仅是手段,决不是目的。要坚持精准问责,不能搞问责泛化、任性问责、随意问责,不允许以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对问责处理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根据其表现和业绩,正确评价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为了事业主动担责、敢于作为的干部,即使一时被问责了,期满后也要再度起用,甚至委以重任。要健全保护干部各项制度,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环境,为那些受到不实诬告甚至陷害的干部公开正名、撑腰打气,对那些搞诬告陷害、造谣生事者严肃处理、通报曝光,为担当实干者解除后顾之忧。
好干部是带出来的、严管出来的,也是信任出来的、厚爱出来的。组织心里装着干部,干部心里装着工作,党和人民事业才能前进。年初,自治区层面出台了关心关爱干部的“两个办法、两个十条”。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把关心关爱工作真正做到干部的心坎上。要积极回应干部关切,在关心关爱干部上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特别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和基层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支持和关爱,不断增强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用人之要,莫过赏罚。我们既要加强精神奖励,也要注重物质奖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绩效考评工作,完善考核指标设置和考核方式方法,完善绩效奖励分配机制,推动绩效奖励向担当实干、业绩突出的单位和干部倾斜。要把重大专项考核结果与对市县的资金帮扶、财政补助、用地安排等挂钩,让发展实绩突出的地方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得到更多支持。要建立基层工作保障机制、重大专项工作一线补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加班补助制度,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
(五)营造乐于担当实干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担当实干,要重视发挥良好环境氛围的正向引导作用,让干部接受熏陶、养成自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毒害社会风气、破坏政治生态的“污染源”。现在,有的地方仍存在层层转发文件、层层重复开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问题;有的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干部在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和迎检材料中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有的“痕迹管理”盛行,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比如脱贫攻坚工作表格种类多、样式多、报送次数多,有时填错几个数字就要问责,“精准脱贫”变成“填表脱贫”。一些地方和部门办文办事过程滴水不漏,程序没少走,时间没少花,最后事情没办成,形式主义害死人啊!前不久,我们还专门印发了《求是》杂志转载的调研文章《2018基层治理的十大靶点》,供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讨论,请大家主动对照、认真反思、坚决整改。
近日,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下决心减文控会,能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会议一律不开,能合并的会议一律不得单独召开,文件通知能够部署安排清楚的一律不得召开会议重复布置,今年力争把会议和文件数量压减三分之一以上。要严格控制材料报送数量,各级各部门不得随意要求下级提供材料报表数据,不得层层要求报送材料,不得把材料报送和文书档案作为绩效考核的评分依据,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发展抓落实。
去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也要把典型示范作为重要途径,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开放最前沿、社会治理第一线,大力选树“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表彰一批“八桂发展先锋”,让广大干部学有榜样、干有标杆。要通过巡回宣讲、举办情景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广大干部中形成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要坚持正向激励的主基调,把握好宣传时度效,讲好担当故事,弘扬担当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担当、崇尚实干的良好风尚。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最终要体现在发展实效上。如果发展没搞上去,怎么能说是坚持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呢?今年,发展形势特别复杂、困难挑战尤为艰巨,大家一定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按照自治区党委年初的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大招商、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攻坚突破年活动,为经济发展添动能、增活力、强后劲,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同志们,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问题,我已经多次作过强调,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还将作出专门部署。大家要用好这次专题研讨班的机会,深入研讨,查找差距,共同研究改进提高的措施。回去后,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些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结合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举措,锲而不舍推进落实,攻难关、破瓶颈、解难题、闯新路,在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新征程中有更大作为。
(本文为鹿心社书记在全区省级领导和厅级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摘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