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力捧,风靡美国的人造肉,在中国有市场吗?
疯狂程度不亚于工业大麻,引比尔盖茨、李嘉诚争相投资。风靡美国的人造肉,魅力为何如此之大?在中国会有市场吗?
人造肉第一股在美国上市
引无数大佬争相投资!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价46美元,较发行价25美元溢价84%。
IPO当日,Beyond Meat股价收涨163%,至65.75美元,创下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佳IPO首日表现。这也是近些年来美国最具明星气质的创业项目。
在Beyond Meat上市之前,这家公司就吸引了众多世界顶级名流的投资,比尔•盖茨和好莱坞演员小李子砸下巨资,可口可乐CFO Kathy Waller和Twitter的 CFO Ned Segal也在最近加入其董事会。
根据美国人造肉的发展显示,从2009年开始研制,到今天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期,一些品牌的人造肉已经跟麦当劳、汉堡王合作,推出人造肉汉堡。但是,由于人造肉还不能达到大规模的量产,造价相当高昂。
跟中国的共享经济类似,人造肉在硅谷早已刮起了一阵风,有分析师称,在未来5年内,人造肉行业的规模将增至100亿美元。
但在国内,人造肉还仅仅只是个概念,甚至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人造肉等于不健康。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实验室里的人造肉
跟驻马店的素肉食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河南驻马店市,盛产以豆制品为原料加工的各种口味的“素肉”,卫龙就是一家靠“素肉”起家,并且活的非常滋润的企业。
但是,这跟美国实验室里的人造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实验室里的人造肉究竟是怎么合成的呢?
1.植物提取合成
这是大部分人造肉公司的做法。从各类植物中提取相应的营养物质,比如主要的蛋白和油脂,让提取的营养物质成分跟目标肉类大体相同。然后通过各种食品加工混合工艺,比如搅拌、压缩、拉丝、膨胀、蒸汽、冷却等方式来制造。
①从大豆中分离蛋白粉末▼
②混合红色素,搅成这样一坨“素肉糜”▼
③用从真烤肉里分离的香味物质调味▼
④就能变成高大上的“素汉堡排”,Q弹,还多水▼
Beyond Meat公司就是靠这种工艺来制作人造牛肉和人造鸡肉的。跟传统牛肉相比,Beyond Meat的营养成份毫不逊色,同时还具备无抗生素、激素等优势。
公司创始人在机器旁吃人造肉汉堡
为了让人造肉达到和真实牛肉相同的口感,硅谷的另一家人造肉企业Impossible Foods研究发现,牛肉的肉味主要是来自于肉里的血红素,巧合的是,血红素不仅存在于动物体内,还存在于植物体内。
因此,他们通过使用植物亚铁血红素替代动物亚铁血红素,使得植物汉堡能够在纤维结构和口感上近似真实的牛肉汉堡。
含有植物血红素的人造牛肉
2.干细胞培养
比起用植物取代肉类,这种人造肉听起来就没那么“健康”了。
荷兰的Mosa Meat公司采用了“干细胞培养”的方式来制造人造肉,通俗来讲,就是从活体动物身上取下一小块肉,然后进行干细胞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合成的人造肉被称为“干净肉”。
干净肉,顾名思义,相对于传统养殖业饲养出来的动物,会有“禽流感”、“H7N9”、“疯牛病”、“手足口病”等动物不确定性携带疾病,在人造的“干净肉”里,都不会有这类的风险。
从细胞培养成肉的过程相当复杂,研究人员要在正常的肉上,挑选出一块品质上乘的肉块,然后提取出一些可再生的细胞放入营养液中培养,干细胞不断分裂壮大,最后再合成一丝丝透明的肉类纤维。每500万个细胞可合成一条纤维,每3000条肉类纤维合成汉堡大小的肉块。
正在制作中的“假肉饼”
与植物仿造肉制品不同,在活动物体上提取细胞的行为,实际上还是违背了“无残忍行为”的原则,比如生产人造牛肉需要胎牛血清,它是在屠宰过程中从怀孕母牛的胎儿中提取的。
这种干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在现阶段还并不是非常成熟,不仅在价格上比正常肉贵好几倍,而且,在人工培养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不可知因素,不能完全证明肉质的“安全性”,美国一些科学家还加入了反对和抗议中,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人造肉在美国的疯狂发展。
疯狂程度不亚于工业大麻
比尔盖茨连投三家
在美国,汉堡对于人们而言,就像米饭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刚需主食。庞大的肉制品需求让美国人打起了“人造肉”的主意。
Beyond Meat是非常早期的一家做人造肉的创业公司。最初,这家公司主要聚焦于冷冻鸡肉的研究。后来,他们就越来越不务正业,做起了人造肉。
Beyond Meat旗下有一款人造肉汉堡Beyond Burger是他们的王牌产品,自2016年推出以来,Beyond Burger肉饼已在15000家餐厅、酒店和其他服务网点上市供应,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9万个零售销售点,中国香港也有销售,售出了超过1300万个蛋白质肉饼。
Beyond Burger全素肉饼在烹饪的过程中甚至还会“流血”,模仿正常肉饼十分逼真。但由于人造肉汉堡造价高昂,数据显示,Beyond Meat 2017年营收达到3260万美元,亏损3040万美元;2016年营收为1620万美元,亏损2510万美元。
即便到现在还未盈利,但人造肉前景可期,吸引了一大票资本争相追逐,疯狂程度不亚于工业大麻。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连投了三家“人造肉”公司。
2013年,比尔盖茨在Beyond Meat拿起了一块由植物制成的鸡肉玉米饼,这肉看上去和鸡肉没有差别,而且闻起来也跟鸡肉的味道一样。他咬了一口,发现味道和质地也像真正的鸡肉,“当我得知这肉完全不是鸡肉做的后,我被震惊了。”
除了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在2018年8月也获得了来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马锡、比尔•盖茨、科斯拉风投等投资公司和个人共计7500万美元的融资。
比尔•盖茨早先还投资了一家“孟菲斯肉类”的公司,这家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在了“人造肉”上。
现在,这场“人造肉革命”的热潮已经开始席卷中国,香港富豪李嘉诚对人造肉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早在比尔•盖茨投资Impossible Foods之前,该公司就获得了来自李嘉诚、谷歌、瑞银集团等方面高达1.83亿美元的投资。
人造肉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
1.造价太过昂贵,商业化过程缓慢
植物肉还好,可细胞肉需要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细胞,加上复发的培育过程,只生产一磅鸡肉就需要6000美元,这个价格够吃一年全家桶了。就连植物肉饼的售价也有12-16美元一磅,可一磅可以制作肉饼的碎牛肉只需要不到9美元。
2.伦理问题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让人造肉称之为“肉”,此前美国牛仔协会就在进行强烈的抗议,声称只有养殖动物出产的肉才能叫“肉”,实验室培育出来的只能叫做“可食用生物培育合成细胞”这类奇奇怪怪的名字。
虽然双方还在扯皮之中,但人造肉要是真以“合成细胞”这样的名字上了货架,恐怕是别想卖出去了……
风靡美国的人造肉
在中国有市场吗?
虽然客观问题还是存在的,但人造肉的市场仍然非常广阔。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细胞肉的造价正在慢慢下降,很多家创业企业都表示,到2020年左右,人造肉的制作成本将大幅下降、实现量产上市(否则牛仔们也不必那么紧张了)。
尽管“人造肉”在美国风靡,但是想要在中国开辟一条蹊径,恐怕是有点难度。就目前来看,人造肉市场的逻辑和中国的肉类市场消费现状是不符的。
1.中国人需要吃肉,更需要靠吃肉赚钱
从2013年以来,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正在逐步上升,在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的消费量达到了26.1千克。可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用人造肉来填补需求,而是进一步推进了畜牧养殖业市场的发展。
相比欧美,中国畜牧业工业化的程度要低得多,说白了,也就是有很多人要靠养牛、养鸡来吃饭。
2014年时,我国的畜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9万亿元,约占GDP的4.6%。加上畜牧产业链上的饲料作物种植、屠宰等等,这其中所创造的工作岗位,让中国暂时不能摆脱依赖。
2.中国人喜欢吃的肉,科学家们暂时还造不出来
相比欧美人愿意接受肉排、香肠、肉丸这种加工肉制品不同,中国对热鲜肉/冷冻肉和带骨肉的热爱已经到了一个歪果仁无法理解的地步。
中国肉制品消费市场的70%都是热鲜肉和冷冻肉,其中包括了各种蹄、爪、排骨、脖子、头、五花、肉皮、蹄筋、内脏……等等一系列构成复杂的肉类。
目前人造肉虽然可以模拟出动物肌肉和脂肪的口感味道,可是并不能模仿骨头、筋膜等等的口感。
3.中国目前人造肉的宣传很少
舌尖上的中国里曾经提到过,中国目前有5000万人口选择素食。虽然不知道这一数字是否准确,或许很多人选择吃素是为了健康和信仰,但现状的确是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动物制品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中国对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教育基础本身就不算深厚,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很少有名人明星对外宣传应当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而不吃肉、少吃肉。
但在国外却有着大量素食主义者,其中不乏极力宣传这种生活方式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名人明星。例如小李子莱昂纳多就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原因是他热爱动物。
Beyond Meat的投资方里就有莱昂纳多,以及比尔盖茨、Twitter两位联合创始人Biz Stone 和Evan Williams,他们三位同样是素食主义者。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吃肉、养殖动物、环境破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很难有人去推动人造肉产业的发展了。
4.中国早已有另一种成熟产品,对食物追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
在绝大多数的中国用户眼里,风靡美国的“人造肉”,实际上在中国早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产品,“我们把它叫做豆腐干”。
而这种产品,在中国烹饪大厨的手里,还可以是素鸡、素鸭、素鹅。通过传统的豆制品再加工,就是一桌美味的素肉食盛宴。
这种技术在中国早已实现,而且中国的厨师拥有丰富的烹饪经验,不仅让这些豆制品拥有肉质的口感,还能依照消费者需求烹饪出红烧的、清蒸的、川香的、照烧的等多种口味。
即便是无限接近肉制品,但我们仍然不会说这是“人造肉”,因为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菜谱里,素食永远代替不了真正的肉类。
因此,风靡美国的仿荤“人造肉”,在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主流!而这种披着“人造肉”外壳的素食,实际上早已被中国消费者看的明明白白。
因此,即使我们中国的餐厅上出现了人造肉,大多数人也顶多会去尝个鲜,不会形成主流,原因在于是否有健康和营养的疑虑。尽管有口感,但安全仍然是最重要的,以及对食物自然本色的拥护。
这或许是人和机器不同的地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更多的是味道和健康!
来源:金错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