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学习新加坡?广州十年前就拉它做合伙人,利好正在释放

学习新加坡?广州十年前就拉它做合伙人,利好正在释放

最近深圳传出要学习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消息,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以致8月底关于粤新合作的三个新闻事件所释放出来的利好,似乎没引发过多重视。

这三则新闻分别是:8月28日,“广东—淡马锡联席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广州、北京和新加坡三地举行;8月31日,“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广州和新加坡两地以视频形式举行。会议期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消息公布。

十年磨一剑!今年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10周年,更是中新建交30周年!在粤新合作进入一个新高度后,以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为马首,带动广州东部产城融合发展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势必值得引起关注。

后金融危机时代

粤新合作新成果

广东经济面对全球形势的大变化,最近一次的未雨绸缪,或许可追溯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其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已露苗头,中央已注意到传统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经济生产模式已面临转型挑战,新技术、新材料、知识密集型的高新知识产业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广东,同样急需启动新的发展战略。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对广东提出希望,要求广东赶超新加坡。

新加坡面积只有724.4平方公里,不及广州的1/10。据新加坡《2019年人口简报》,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人口达570万人,约为广州常住人口的37.2%。

2007年这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美元,虽然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人均GDP仅为新加坡的1/9。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就是广东第五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07年底,其在广东的实际投资总额累计49亿美元,而广东也是新加坡企业对华投资三大主要目的地之一。新加坡跟广州的关系更是紧密,它是除香港之外,广州的第二大投资主体。

急需寻求提升竞争力途径的广东,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再度把学习的榜样锁定在新加坡上,并把它定义为深度合作的伙伴。

仅2009年1-9月,广东就先后派出3000多名官员到新加坡考察学习。2009年7月,粤新双方在广东共同举办“新加坡-广东合作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粤新双方合作协调机构就此成立。至今年8月底,粤新合作理事会已举办了11次会议。

11年来,在理事会的推动下,粤新双方合作取得不少丰硕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深远意义的,无疑是2010年6月30日奠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简称“知识城”)。

七年之痒

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广州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的知识城,规划和起点不可谓不高,但和新加坡在中国进行的其他三个合作项目比较,广州知识城却有着“先天不足”。无论是最早期诞生的中新苏州工业园,还是早一年亮相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抑或是后起之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它们均为国家双边合作项目,是国与国之间在推动。这三个项目,都被纳入到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这个平台,由中新两国副总理与两国国家部委专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而广州知识城是由广东省主动发起和推动,粤新合作理事会仅是省级协调平台,而知识城项目也只是其中一个协调项目。在与新加坡吉宝企业集团签署《关于合作建设“知识城”项目的备忘录》、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星桥国际历经19轮谈判后,知识城项目才子落棋盘。此后,中新双方各出资20万亿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先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开发运作模式。

从这个合作模式来看,尽管和其他三个中新合作项目有着差异化的存在,但这里边能协调和分权的资源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知识城项目的建设,还因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初期快速发展,随后减缓的过程。所幸七年之痒过后,2018年11月,知识城迎来高光时刻。随着中新两国总理在新加坡签署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协议,广州知识城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并成立了专门的省级协调机构——中新广州“知识城”联合实施委员会。

十年搭台

好戏或在下一个十年

坐落于广州科学城北区的知识城项目,最早是请有“新加坡规划之父”美称的刘太格设计的。直至现在,包括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知识城大的框架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建设过程中,还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

比如,为避免知识城成为依靠房地产发展的新城区,原先计划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其他配套用地各占1/3,后来把居住用地调低到1/6左右,真正做到“产城融合”。

作为“大山中崛起的一座新城”,知识城被纳入广深科创走廊的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后,其在交通互联互通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据去年黄埔区官员透露的信息:中新知识城将构建大交通路网格局,推进“857”交通骨架建设(8条轨道交通、5条高速公路、7条城市快速路),争取高铁在知识城设立站点。这意味着,未来知识城半小时可到机场、火车站和南沙。连接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话,也只需要一小时。

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中新二期合作的开启,当下的知识城,正在进入开发建设2.0阶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其规划版图也跟着扩大,由原来123平方公里的总规划面积,扩容至178平方公里,相当于28个珠江新城的体量。

据了解,知识城已在新规划上,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核两心三区多园”,重点打造以GE-龙沙、百济神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园,以宝能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园,加快推进科教创新区、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示范区、大科学装置区建设,引进航空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及黄埔区先进材料研究院,并启动33亩大科学装置配套服务区建设。

经过十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知识城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1304亿元。2020年起,知识城还将继续加码,计划连续3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投入500亿元。未来三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超过往昔十年。这意味着,知识城的发展将是加速度进行!

如此下血本在山地中造一座新城,并且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知识城决非照抄新加坡“作业”这么简单。从过往十年和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来看,中新广州知识城称得上是超大经济功能区在中国的第一次尝试。至于未来它能否成为中国体量最大的知识经济区,与中关村遥相呼应,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的局面,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不妨可以想像一把。

此前,广州已成功打造出珠江新城、金融城、科学城和大学城这些重点区域。在科技兴邦的背景下,作为探索广州、广东甚至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发展创新经济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可以预见的是,它将是下一个十年国家和广州重点发展的区域。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实习生 王诗琪

上一篇新闻

为阻止中国半导体崛起,美国在做这三件事|新京智库

下一篇新闻

挑拨离间不得人心,新加坡外长回应澳媒,与中国关系非常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