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岛十年·精彩蝶变”系列报道之一 十年倾心,浩荡长江崛起“生态岛”
中国江苏网讯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节点,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迎来开发建设10周年的历史时刻。这里是“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旗舰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区后江苏省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10年砥砺高质量发展,昔日江中农业岛已初展现代城市气象。观巨变,思实践,本报今起推出“江岛十年精彩蝶变”系列报道,全景展现江中小岛蝶变“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高质量发展鲜活实践。
十年间,生态科技岛坚持了一件事:绿色发展。
规划设计“逐绿先行”,开发伊始,“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确保生态湿地‘零损失’”就写进了全岛发展总规。生态建设“因绿而兴”,环岛建设24公里滨江风光带,岛中建设30万平方米湿地公园,全岛绿化率超70%。产业集群“向绿而生”,胜科国际水务中心、科大讯飞等全球领先的水科学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在岛上集聚,“生态”“科技”是这座江中小岛最鲜明的发展印记。
“早在立项之初,中新双方就前瞻性地将江岛命名为‘生态科技岛’,将生态优先作为全岛开发建设的‘关键词’;纵览江岛十年,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江岛鲜明的自然底色,更是全岛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科技岛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
规划先行,勇担“国家战略”
这是两个国家的“战略交集”。一个是孜孜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古老大国,一个是渴望走出“有限新加坡”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两个国家的战略遇合精彩演绎了中新合作新典范,成就了一座“生态科技城 低碳智慧岛”。
2009年,恰逢我省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成立15周年,中新双方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希望复制园区经验,再造一座生态科技城。新加坡贸工部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共同推动,南京市与贸工部签署框架协议,项目最终落地江心洲。
“彼时,河西新城已经拉开大开发大建设的框架,江心洲却依然是一片原生态的绿色田园。”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原副总规划师吴凡介绍,站在未来思考当下,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经验,度身定制了一套发展总体规划,生态优先就是江岛总规最突出的特点。全岛确立了7大类56项生态指标体系,力求建设用地不增加、生态湿地零损失、水面率保持现状不降低。
十年来,到岛上投资的客商,第一道就要过环保关。生态科技岛管委会规划建设局英子说,全岛为开发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包括生态空间清单、限制开发区域的用途管制清单、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等。以生态质量丈量发展质量,不管项目投资额有多大,但凡触碰生态红线,有悖环保要求,全部一票否决。
十年磨一剑。最初的规划图,如今点点滴滴都跃然于岛上。更让人欣喜的是,历经十年开发建设,江岛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白鹭、雄鹰争相栖息。
数字可证生态科技岛生态之优、环境之美。十年来,全岛生态保护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依然高达55%,综合建设容积率仅0.5,综合绿化覆盖率达70%。
严守红线,矗立“生态标杆”
初秋时节,踏足岛上,穿洲公路两侧,列列水杉郁郁葱葱。这条被网友称为“最美水杉大道”的穿洲公路,不仅见证了生态科技岛十年的发展,也连载了一篇篇精彩的“生态故事”。
十年前,中新合作项目选址生态科技岛,原生态的江岛风貌是重要因素。发展过程中,遵循“能不动就不动,实在不行就少动”的原则,体现江岛生态特色的原始景观,也十年如一日受到最大限度保护。
2010年,保留“水杉大道”被写入生态科技岛第一轮概念规划。江岛在发展,新建市政道路不可避免与穿洲公路交叉,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建道路时大多采用立交而非平交的方式“上跨”“下穿”,不惜增加建设成本为水杉让道。
江岛原始风貌的保护,亮点何止水杉大道。在青奥森林公园附近,岛上原有的3万平方米池杉林受到悉心呵护;在洲头和洲尾,江心洲葡萄园特色生态景观予以全部保留;在岛内,原生态的乡村河道被疏浚拓宽、连片成网,内外水系贯通全岛……
中新合作选址生态科技岛,还要归功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长江沿线各大城市中少有的位于主城范围内的江中洲岛。南京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是依长江而生的生态科技岛,必须担当的使命和责任。
岛上江堤内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为保护长江岸线,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干砌石护坡、雷诺护垫、联锁块护坡生态护坡技术,高标准建设了22.4公里的生态防洪江堤,水下驳岸可供生物栖息,堤身植物生长枝繁叶茂。本地人自豪地夸赞,“带朋友来玩儿,不说是江堤,都以为是公园!”
随着生态科技岛的发展,岛上土地越来越金贵。有人建议转让土地,迅速大赚一笔,江岛决策者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的项目,宁愿不做也要牢牢守住红线!”
绿色发展,剑指“智慧江岛”
十年前,绿色是生态科技岛最原始的生态肌底;十年后,绿色仍是生态科技岛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看建筑,全岛绿色建筑100%全覆盖,其中七成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以地标建筑江岛科创中心为例,自然采光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使整栋建筑节能环保率超过65%。”生态科技岛管委会工作人员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热能供暖和制冷,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回收利用雨水超4500吨。
看绿地,全岛就是一块会“呼吸”的大海绵。2016年,生态科技岛被列为南京首批省海绵城市试点,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岛上建起一块块自然湿地、屋顶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道路等,试点一年就完成了25个先期项目。
看产业,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水科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在岛上加速集聚。今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论坛在岛上召开,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江岛谈创新、话发展;5月,在中新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新加坡启源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人工智能项目签约;6月,国际水协会全球运营中心揭牌,成立荷兰海牙以外的第二个运营中心……
建设之初,不少生态科技岛人心中疑惑,生态好是好,能否吃得饱?十年发展证明,好环境确实可以“当饭吃”。十年生态坚守换来碧水蓝天绿地,严苛把关和优质生态招引高科技企业,生态科技岛以“好生态引好企业”的正向循环打造出人工智能和水科学为主导的绿色产业高地。
更让人期待的是,生态科技岛将整体打造成为“数字孪生岛”。这意味着,江岛不仅是绿色的,还将是“智慧”的,在岛上,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将和信息维度上的数字世界共生共存,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样本将在这里先行先试。
十年倾心发展,十年砥砺前行。生态科技岛处处做的是保护文章,却打出了张张发展好牌。面朝浩荡长江,一座“生态科技城 低碳智慧岛”昂然崛立。 本报记者 鹿 琳
通讯员 陈 慧 黄 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