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腧穴不是“Point”,是四维的

有些腧穴只有在人体病态时才会出现异常反应,也可以说在人体正常情况下这个穴位是不出现的,不仅阿是穴如此。如《灵枢·本输》篇记载:“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在彝族的脉诊中还保留这种诊脉方法。说明腧穴不仅是三维空间,还要加上时间因素,可以说是四维的概念。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到:“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灼,穴俞以闭,发为风疟。”说明腧穴有开合的功能。尤其是经筋病,当人体经筋柔和无病时,我们的腧穴是凹陷的有弹性的,当经筋出现问题比如拘挛时,相应的腧穴就会变得坚实僵硬,按下去没有弹性,有时还会出现经脉的异常的搏动。正如《灵枢·经脉》所言:“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当人体很虚衰时,有些腧穴则会变得空虚陷下。

笔者曾和张永旺医师探讨腧穴英译问题,并在《中国针灸》杂志发表相关论文,我们认为目前将腧穴译为“Point”是错误的,“Point”的英文语义是锋利或突出的部分或交叉点,失去了三维空间的概念,因为“点”是0维的。“穴位”一词在古代有诸多称谓,如《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节”、“会”、“骨空”、“气穴”、“气府”;《甲乙》称作“空穴”;《圣惠方》谓之“穴道”;《铜人》称之为“腧穴”;《神灸经论》叫做“穴位” 。但不论如何称谓,其语义中均含有空间的概念,但在目前的英译书籍中基本上都将其翻译为“point”或“acupoint”。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及国内外学员的带教工作多年,认为此翻译失去了穴位原有的空间概念,使外国学员很难理解穴位的真正含义,不仅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并且使针灸学理论简单化,故应当予以纠正。

1.从字的语义上讲

“穴”字有三维空间内涵。在商务印书馆1989年出版的《辞源》一书中,“穴”字有以下六种含义:土室、孔洞、动物的巢穴、圹穴(墓穴)、人体可进行针灸的部位、洞穿。由此可以看出,除“洞穿”一词为动词外,其余均为名词,但无论以上哪种含义,“穴”字都有三维空间的概念。

腧穴不是“Point”,是四维的

穴”字,甲骨文,由(石)和(石)构成,表示巨石相向成拱。造字本义:两块相向的石崖所构成的石洞,即巨岩中的洞窟。篆文写成屋形,表示远古先民以穴为屋。楷书写成“宀+八”,石洞形状消失。在象形字中,“穴”为石窟;“空”为大穴;“洞”为大而深且有水之石穴。

《説文解字》:“穴,土室也。从宀,八聲。凡穴之屬皆从穴。”

“穴”字的本义是指巨岩中的洞窟,穴居之处。

临其穴。——《诗 • 秦风 • 黄鸟》

出自穴。——《易 • 需》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 • 辞过》

“穴”也引申为动物穴居之处及孔洞,如巢穴、虎穴、鼠穴、蛇穴、蟹穴;孔穴、墓穴、墙穴、土穴、砖穴。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 • 王风 • 大车》

2.从穴位的其他语义上来讲

穴位一词,是“节”、“会”、“骨空”、“气穴”、“气府”、“空穴”、“穴道”、“腧穴”诸词的代称,其含义是相同的,从以上诸词的文字来看,无不有三维空间的含义,其中没有一个词可以解释为“点”。正如《素问·气穴论》所说:“气穴之处,游针之居……以溢奇邪,以通荣卫。”“气穴”既然是“游针之居,或以溢奇邪”又能“行荣卫”,当然是有空间的。

正如《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中所说:“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又以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以善用太溪疗百疾著称的张士杰老师也不赞同一些著作中将某些穴位精确到几寸这种“刻舟求剑”的说法,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穴位的位置会因人而异。

3.从穴位的功能上讲

穴位有反映病症的功能,若只是一“点”而没有空间的概念又何以“溢奇邪”(《素问·气穴论》)。如笔者曾治一偏头痛者,患侧之太阳穴以手扪按之,手下饱满坚实而无生理状态之凹陷,待头痛治愈后又恢复了原有的生理凹陷。若为点则无空间概念,当然也就无陷下或饱满之分。

穴位还有治疗疾病的功能,临床一个穴位多次重复刺激的情况并不罕见。而所针之处多是以一处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而非一个点。若为一点早已形成瘢痕,且针具本身就有一定的横截面,又如何扎到一个点上?

从古人的比喻上来看,古人将经络比喻为江河,而将一些穴位比喻为溪、池、海、谷、冲、关等,可见无论经络也好穴位也好,原本都有空间的概念。

从生理功能上来看,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而穴位则是通道上调节气血的部位,当然是有其空间的含义在内。

从临床取穴方法来看:穴位一般多在筋边、骨边等凹陷处,即《黄帝内经》中常提到的“陷者中”,因为穴位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如《灵枢·本输》所说:“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

4.从穴位的现代研究看

穴位周围微血管分支、神经分支、淋巴管分支、和交通支十分丰富,认为穴位是由多种组织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而绝非是一个没有空间概念的“点”。

穴位应是由皮至骨的一个立体结构,而非仅仅是体表的一个点或面。如果将穴位的位置仅限于体表,那将与临床实际大相径庭,刺皮刺肉刺脉刺筋刺骨之说也将沦为乌有。一般说人体所有部位都有气血输注,而穴位则是“脉气所发”的部位, 所以是有空间结构的。

5.从针刺手法来看

在一个“点”上是无法完成“倒针朝病”、“烧山火”、“透天凉”等针刺手法,只有在三位空间结构下才能完成以上操作。尤其是“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手法,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之上,要求术者要在穴位的不同深度反复多次作提插捻转手法,故必须使针具达到人体的相当深度才能完成。

6.从临床取穴来看

临床上常需要据实际情况而定穴,绝非横竖分寸即可简单定穴,亦即要通过押手之触觉感受局部之凸陷及异常与否而定穴。如在《灵枢·刺节真邪》有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在《素问·离合真邪论篇》写道:“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所以说,在针刺或灸疗之前,是要“揣穴”和“摸穴”的。若穴位只是一个“点”的话,也就无法用手指去揣穴了,恐怕连用针尖揣穴都嫌粗。

腧穴不是“Point”,是四维的

7. 从针感要求上来看

在针灸临床上,一般认为,针刺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要想针刺得气,则针刺必须达到穴位的一定深度,再施以相应的手法,所以光有点的概念是无法完成各种补泻手法的。

8.“ Point”一词的英文语意

“Point”的基本意思是锋利或突出的部分或交叉点,明显没有三维空间的概念。其英文解释如下:

⒈a sharp or tapering end as of a dagger ;

⒉a projecting part of anything;

⒊something having a sharp or tapering end (of used in combination);

⒋somthing that has position but not extension,as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lines;The NewWebster’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将穴位一词译为“point”,完全失去了穴位原有的空间结构内涵。因为有“point”的概念先入为主,外国学员又很迷信书本,你说教科书是错误的,又有谁能相信?所以纠正起来十分费力,给目前的针灸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point”错误概念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新加坡有一期介绍针灸的电视节目,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译者很忠实地将“acupoint”翻译为“针刺点”。

虽然在英文的针灸教材中对point作了限定性的规定:through which the zang-fu organs transport qi and blood to the body surface,但仍使外国人易望文生义,认为穴位就是点。穴位的英文翻译如同“阴阳”“气”等基本概念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是构建针灸学的基本要素,在英文中无法找到相对接近的可回译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向李约瑟先生学习,以音译为主,翻译为“XueWei”“ShuXue”或“Xue”。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做“规定性”的定义或解释,使外国初学者一开始学就建立起空间概念,才能真正领悟穴位的含义,从而真正领悟经络非线也是有空间内涵的,从而正确领悟针灸理论,从而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无从考究最初的译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将穴位翻译为point,但从point有位置而无空间内涵的语义来看,最初的英译者不仅对腧穴的基本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就连“穴”字的含义也不甚明了。误以为穴位就是皮肤表上的点,缺乏应有的空间概念,结果造成语义上的严重失误,而且时至今日竟然仍得不到纠正,实在是令人费解。

正因为将将腧穴错误地翻译为point,所以外国人在做针灸实验设计时,首先找到将“acupoint”也就是“针刺点”作为治疗组,然后再于“acupoint”之外找随机的“点”作为对照组,最后的结论是针刺穴位和非穴位没有太大差别。

上一篇新闻

糖、酒、烟,3大“毒品”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封城日记|思变,是黑暗中的一盏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