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多国报告的猴痘到底是什么?快听中大五院感染专家怎么说

近日,多国报告发现猴痘病例,什么是猴痘?传染性强吗?中大五院感染专家带你快速了解。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于1958年在猴群中首次发现,因此得名“猴痘”,该病以往在中非和西非以外的国家很少出现。

猴痘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属(包括牛痘病毒、天花病毒等痘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了两个不同的猴痘病毒进化支——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支和西非进化支,前者通常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更高的病死率和更频繁的人际传播。

来自葡萄牙、比利时、美国的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公布了近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猴痘疫情中感染者所携带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初步结果。三份猴痘病毒的DNA序列初步显示同源,由西非进化支的猴痘病毒引起的,其与2018年和2019年在英国、新加坡和以色列发现的猴痘病毒关系密切。

猴痘不是新发传染病

2003年,非洲以外的第一次猴痘暴发发生在美国,与接触受感染的宠物土拨鼠有关。这些宠物与从加纳进口到该国的冈比亚袋鼠和睡鼠一起饲养。

2017年,尼日利亚暴发了该国40年未见的猴痘疫情,共报告疑似病例500余例,确诊病例200余例,病死率约3%,且至今没有结束,仍不断有新增,成为许多国家猴痘病例的主要输出国。

2022年5月7日,猴痘疫情最先于英国发现,已经遍及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截至5月24日,全世界范围内已报告猴痘病例131例,另有疑似猴痘病例106例。

世卫组织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

该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皮肤、呼吸道或眼睛周围或鼻子和口腔粘膜的创面传播给人类。它被认为是由老鼠和松鼠等啮齿动物传播的,也可以通过吃未正确煮熟的受感染动物的肉来感染。

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在没有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在2米半径内持续3小时以上)。

感染后的症状表现为高烧、发冷、头痛、肌痛、背痛、不适、咳嗽,身上(一般聚集在内眦、脸部、手掌、脚底、躯干和生殖器)会发类似天花的疱疹,疱疹通常于十天后结痂并留下疤痕。猴痘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发病的时间)为5至21天。约50%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约4-6周后疾病会自然好转,但严重时也可以致死,病死率在1%到10%。目前尚无特效药。

如何预防

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主任夏瑾瑜教授表示,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接触或患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的皮毛、血液、肉及其他部位,是猴痘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做好个人防护。

首先降低人际传播风险,在人员密集场所要保持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普通人群不接触可能患有猴痘患者的皮肤及体液,不接触患者污染的衣物、毛巾及床上用品;医务人员在面对疑似或确诊猴痘病毒感染患者或处理其标本时,要严格实施防护措施。

其次,降低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那些生病或死亡的动物,包括它们的肉、血和其他部位;食用含有动物肉或动物部位的食物时,要彻底煮熟。

最后接种疫苗,世卫组织报道,接种天花疫苗在预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约为85%,之前接种过天花疫苗可能会降低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病情的严重程度。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枫

【通讯员】姜鑫

【作者】 吴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猴痘病毒迅速变异!传播48个国家,亚洲已经出现多个病例

下一篇新闻

全球猴痘确诊逼近万例,是大爆发的前兆吗?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