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些被大人们的鬼故事吓坏了的记忆......
文/默嫣
关于顺口溜
每到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我都会想起当地人说的几句顺口溜:
「七月半,鬼乱窜,
窜到哪家吃稀饭。
大鬼吃得哈哈笑,
小鬼吃得直叫唤!」
当时也搞不懂,为什么鬼喜欢吃稀饭而不吃别的呢?
反正自从听了这个顺口溜,一到中元节我就担心家里煮稀饭,害怕大鬼小鬼真窜到我家,围着灶台吃得哈哈笑,吃得直叫唤。
现在我也不记得每年中元节那天家里煮的什么饭,只记得直到长大,家里也没闹过鬼。
所有脑子中想象的“鬼”,都是从大人们讲的鬼故事里听来的。
他们的样子要么是红毛绿眼,要么是青面獠牙,要么是一袭白裙的长发背影,忽明忽暗,飘忽不定。
那些怕鬼的童年
小时候,一到走夜路或是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大人们讲的那些鬼。
01.夜尿
小时候半夜起床尿尿,每次都特别害怕。
记得那时候我家住在父母单位的一栋4层的家属楼里,我家住三楼。
当时都是公共厕所,一层楼就一个厕所,而且还是单的。三楼只有男厕,二楼只有女厕。
每次晚上只要吃的稀饭,我半夜就会起夜,一起夜就得下二楼去上厕所,一进入厕所那个狭小空间,我的脑子里就会自动“蹦”出鬼故事中听来的各种各样的鬼。
虽然厕所里通宵亮着60w的白炽灯,但仍然阻挡不了我脑子里跳出来的那些鬼,然后我每次都在恐惧中上完厕所就赶紧跑着上楼,直到进屋关上门才吐一口气。
02.课文
记得小学语文书里有一篇鲁迅的课文,叫《踢鬼的故事》,胆小的我是在恐惧中学完那篇课文的。
那篇课文还配了个图,虽然是无彩的类似小人书那样的图,但我看了一眼后,就不敢再看第二眼。
无奈老师讲完课文还要求背诵,得翻来覆去地读,我便用笔在那个图上乱涂一通,把它涂成了一团黑。
当时的恐惧感,直到几十年后的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后来,那篇课文不知道在哪一年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撤销了。
我觉得撤销是对的,鲁迅作品虽然优秀,但那篇文章真不适合编进小学生的教材里。
03.坟地
除了对那篇课文的恐惧,我对路过坟地这样的事,也是心惊胆战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都要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务:给乡下的奶奶送点好吃的。可去奶奶家的必经之路上,有两段路都要经过坟地。
若是不去,会被父母认为不听话,会挨揍。好在不是我一个人,有姐姐陪同。
每到有坟地的路旁,我便躲到姐姐身旁没有坟墓的一侧,脑子里不由自主绷紧了神经。
接着,想象力立刻丰富起来:仿佛感受到了一座座坟墓散发着阴森森的冷气,仿佛坟头上冒着一股股白烟,坟堆上好象有一双双鬼的眼睛,它们在我身后追着我,让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虽然是大白天,我的头皮总是被吓得发麻,额头总会被吓出一层冷汗。
每次都是这样的感受,但我从不告诉任何人我怕鬼,也就一次次重复地被迫经历恐惧的过程。
04.电视
除了生活中的场景,有些电视剧也会引起我的恐惧。
最早看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里,由加老是回忆一个“死神”的画面,让我每次感觉要出现那个画面就双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半夜一上厕所就会不自觉地想起。
记得当时有一部叫《画皮》的老电影,听大人们讲特恐怖,我一直都没敢去看。
后来长大都结婚了,看新加坡连续剧《迷离夜》的时候,还是把我吓了好几次。
草丛中的骷髅头,女主背上的大蜘蛛,在惊悚的背景音乐和诡异的情节里,让人心惊肉跳,魂飞魄散。
但胆怯心终究输给了好奇心,最终还是在心惊胆战中追完了剧。
成年后的勇敢
可能后来读的书多了,便相信世上没有“鬼”这种东西了。
加上做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觉得有了需要自己保护的人,便慢慢地放大了胆子,不仅一个人敢在深夜里看恐怖片,出去旅游也敢进那些所谓的“鬼屋”里冒险了!
这,算是很大的进步吧?
现在想起小时候的自己,自己都觉得好笑,如果人死了都变成了鬼,那岂不是鬼无处不在,比人多得多了?
所以,怕鬼的人,都是自己想象力惹的祸,都是自己吓自己。
后来,我深知“鬼故事”对小孩子的负面影响,便从未给我女儿讲过鬼故事。
不过,中元节左右的这段日子,我们当地人一直有“晚上不要到处乱走,得早点回家”的习惯。
虽然科学上认为世上没有鬼,但在老一辈人的嘴里,依然流传着很多“鬼”故事。
所以,人们依然会在中元节期间减少晚上外出活动的时间,避免遇上想象中的认为”不干净”的东西。
对此,我半信半疑,主观上不相信有鬼,但客观上又经常听见和遇到过一些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所以仍有疑惑。
不知道各位看官们,对此有什么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图源:网络,侵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