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文丨江城子

2022年7月21日,长江扬起了“头”。

夏日艳阳中,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召开。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宜宾市 作者:曾朗

待大多数人回过神来,不禁都在问:这不是那座以五粮液和燃面闻名于世的地方吗?

可在宜宾的蓝图上,远不止五粮液飘香四海。酒都的辉煌属于过去,宜宾希冀拿到锂都的钥匙,打开通向未来的新能源变革之门。

这才是这座昔日四线小城近年上演惊天逆袭的关键。

而逆袭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城市突围的范本。它背后,藏着一场国际产业的大博弈

01

人类可能正在经历记忆中最热的一个夏天。

前一阵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热过了吐鲁番,杭州的气温更是直接把菜场里的鲜虾蒸熟。

亚欧大陆另一头,英国正遭受40度高温的罕见炙烤。要知道,习惯了终年凉爽的欧洲人家里几乎是不装空调的。

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在过去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更说明了碳中和刻不容缓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这一承诺是全球应对环境变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只要有生产,就会消耗化石能源,于是产生碳排放。中国是世界工厂,自然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最多的时候,中国占全球能源需求的63%。

中国石油储量本不丰富,加上人口众多、消耗巨大,只能依靠进口。不巧年初偶发的黑天鹅事件持续推高油价。

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也让新能源革命,有进无退。

新能源革命成功,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也是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只有绿色的新能源才能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又将倒逼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随着驱动经济与科技的能源从黑色变成绿色,整个经济与科技的底层逻辑也将重塑。

说白了,新能源与碳中和互为表里。

新能源这个概念,大家总觉得有些抽象。如果替换成风电、光伏等,相信更容易理解。其实这方面,欧洲一开始领先,随后却因为绿电不稳定,经常出现大停电。

这也说明了新能源的一个本质问题——储能。正是储能,也就是电池问题,卡住了新能源的脖子。

而储能的成败,又很大程度上系于一种元素——锂。

锂是地球上最轻、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在新能源车上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正极材料还是电解液都需要它。

如果说新能源是对传统能源换道超车的机会;那么锂都的争夺,同样是城市换道超车的机会

于是国内宁德、宜春、遂宁、宜宾、新余、枣庄等7座城市,加入了锂都的角逐

江西宜春,拥有全球最大的锂云母矿。供应链紧张致使上游材料成为电池产业链追逐的焦点之一,137家产业链上企业集聚宜春,使其2021年锂电产业链营业收入达312亿元,坐实了“亚洲锂都”的称号。

当宜春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时,四川遂宁又积极推动“天齐锂业”上市,而天齐正是遂宁成为“中国锂都”的最大王牌。四川也是一个锂矿大省,主要形态是锂辉石,储量比宜春更丰富。

但论最丰富的地方,还是青海。在中国,超过80%的锂资源以卤水的形式分布在盐湖中,其中绝大多又位于青海这样的高原地区,而且提取成本低。所以最开始,电池巨头更认可青海的资源优势。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不过,7城争霸,结果宜宾笑到最后。

因为从一开始,宜宾就没想参与一场元素之争,矿产之争,以及矿产加工之争。宜宾的目标是做动力电池之都

从锂都到动力电池之都,有什么区别和玄机吗?

02

我们谈论城市时,往往忽略了产业的力量。

回望城市发展史,人与人形成聚落,进而有了产业。城市是产业发展、经济组织的一种空间呈现。

产业才是决定城市兴衰的那双看不见的手

农业文明时期,几乎不存在二三产。人们靠天吃饭、逐水而居,图的无非是航运与灌溉的便利。无论是苏湖熟,天下足;还是湖广熟,天下足。期间繁荣的城市,都在大河大湖沿岸。这是城市1.0版本。

工业文明时期,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突然变得重要。只要家里有矿,哪怕再偏远,环境再恶劣,照样可以发展。

比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因油田而兴。比如最早的成昆线舍了人口稠密的东线,选择翻山越岭的西线,正是因为当时攀枝花的钒钛矿。这是城市2.0版本。

商业文明时期,金融业与海运相辅相成,工商业随之形成。全球化之后的产业雁阵转移,也要靠海运大进大出,这成就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崛起。这是城市3.0版本,并延续至今。

但城市3.0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沿海优势的内陆城市如何发展?第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工商业中心排他性极强,一旦卡位成功,后发城市几乎再无机会。

这可能也是那么多城市都在角逐锂都的原因。因为无法成为城市3.0,那就只好利用资源优势退到2.0。

其实,城市发展还有4.0版本,那就是依靠新兴技术和产业来一个彻底洗牌,这才是真正的换道超车

就像锂都,面子拼的是锂资源的丰富度,里子上拼的却是产业链长度。这就是宜宾不止做锂都,更要做动力电池之都的原因。

写到这里,你一定想到了招商引资。关于宜宾对营商环境的打造,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诚意,相信你已经听过太多故事。

我想说的是,其实所有城市都是这样做的。这种模式从深圳特区开始,逐渐推广到全国,屡试不爽。但当全国各地同时拿出这一招,宜宾能有什么魅力呢?

于是宜宾梳理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好牌。

第1张牌,宜宾处于成渝经济圈中间位置,距成都和重庆差不多远,这里生产的动力电池下生产线3小时后,就能出现在成渝的整车生产线上;

第2张牌,宜宾位于长江上游,水资源丰沛,能满足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减碳要求;

第3张牌,宜宾还有长江航道的水运优势,这对成本敏感型的制造业很有吸引力。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但是,宜宾没有仅仅满足于自己手中已有的好牌。

经过多方探求论证,宜宾认准绿色新能源这一产业是风口,要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只靠挖矿和初加工,无法将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而且早晚会坐吃山空。但要建立产业集群,又涉及到工业基础、经济水平、交通区位、能源成本、人才供给、腹地市场等一系列因素。

既然不能一步登天,那就积跬步至千里

如今当你降落在以五粮液命名的宜宾机场,除了无处不在的白酒元素,你很难不看到凯翼汽车的广告。这背后藏着宜宾迈出的第1步。

相比长春、上海、武汉这样的汽车城,宜宾堪称0基础。

2017年,奇瑞想卖掉旗下销量不佳的凯翼汽车。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宜宾居然拿当年财政收入1/10的钱买下凯翼汽车51%的股权,生产地基也搬到了宜宾。宜宾看中的,是凯翼的汽车生产证和销售证,这相当于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入场券。

新能源汽车,除了能源动力系统新,操作系统也新。宜宾的第2步就是引进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慢慢拓展生态圈。

同样在2017年,深圳、北京等地掀起了一波手机企业撤退潮。宜宾又抓住机会,引进了朵唯、领歌、康佳等企业。

虽然引进的是规模和技术门槛都不算太高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但产业生态圈就这样慢慢丰满了,毕竟,智能终端和新能源车的很多产业链是重合的。

宜宾还同时扶持本地企业,比如做锂盐的“天宜锂业”、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宜宾锂宝”等,补齐剩下的产业链缺口。

把新能源这样的产业做大做强,不可能不需要技术人才。宜宾之前只有一所尚未升格成大学的宜宾学院和一所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于是,宜宾市委市政府顺势决定“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决心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

为突破人才瓶颈,宜宾拿出和招商引资同样的诚意招才引智,把三江新区最好的6平方公里土地用来建大学城。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20所名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设产业研究院。

筑巢引凤,宜宾在校大学生人才从2万增加到8万。

就是这样一步步打基础,才让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落户,变得水到渠成。

在宁德时代的拉动下,宜宾彻底改变了风貌。从一个酒香四溢的旅游景点,摇身一变成为掌握前沿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科技重镇。截至6月,宜宾已签约动力电池及其配套项目共62个。

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链,宜宾规划了“1+6”区域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及项目招引(1即临港经济开发区,6即长江工业园、罗龙工业园、江安阳春工业园、屏山宋家坝工业园、高县福溪工业园、珙县余箐工业园)

目前,宜宾“原材料-组件-整车-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见雏形,建成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和核心配套生产基地。

宜宾正逐渐推开那扇将触发未来能源革命的大门

03

当沱沱河从6621米的格拉丹东雪山如天河一般,顺着通天河、金沙江飘下。当岷山的千里雪融化成岷江,流过都江堰,润泽成都平原繁华千年。

万里长江第一城,正在瞄准一个世界级目标

宜宾三江口 作者:曾朗

两条大河交汇之处,就是宜宾三江口。万里长江,从这里开始。长江首城,实至名归。

现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再次将全世界的目光汇聚于此。曲水流觞,群贤毕至,风云际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梦想者,共商新能源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

这江、这山、这城,酒香已经弥漫了上百年。如今古老酒坊酒窖外面,城市大街小巷的充电桩,那些谈论着新能源的人,是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蝶变的最好证明。

不过很少有人将本次盛会与一个微妙的国际局势,关联到一起。

想当年,借助全球化与产业转移的雁阵,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依次崛起。

无论日本经济腾飞,还是韩国汉江奇迹,或是中国改革开放,都是积极融入全球化,形成了“大进大出”的经济循环。

只是大家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东南沿海率先发展后,产业怎么就难以转移到腹地广阔的中西部,而去了东南亚呢?

不过,有这个疑问的人,可能放大了越南的进击,而忽视了中西部的成果。

2010年8月,时任重庆市长向国家申请开行一条重庆至欧洲的铁路大通道。铁路虽然成本比海运高,但速度更快。考虑到数码产品看重时效性,而且单价高,因此铁路运送会是电子产业的优选。

渝新欧(后来成为中欧班列)被完全打通后,最短仅需13天就能将重庆电子产品运到德国,时间仅为海运的1/3,高价值货物运输成本比海运还低。

郑州则瞄准了天空。200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建竣工,从此二跑、国际货站、各种保税区、试验区、临空经济区的建成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电子产业链虽部分从东南沿海迁走,大部分还是被中西部承接:四川生产了全球70%的iPad,河南生产了一半以上的iPhone,重庆则包揽了40%的笔记本电脑。三省市电子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越南的GDP。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重庆、成都、郑州,要么是强省会、要么是直辖市,而且它们都是国家中心城市。

但宜宾却证明了,实现内陆沿海化,哪怕城市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能级,同样可以做到。

大陆深处的宜宾,现在无论是产业新兴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经济质量、营商环境、政府和当地人的开放观念,均呈现一派沿海的气象

这样的内陆沿海化,可以将更多高端产业链留在中国,并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就在中西部VS东南亚这场产业链的争夺如火如荼时,一场更大的产业底层变革,也在悄悄酝酿。

很多人可能低估了眼下高油价对世界,尤其是对大国以及产业的真正影响。

想当年,美国汽车何其辉煌,底特律更是名震世界。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石油危机。国民被迫改变了能源消费习惯,转投更省油的日本车、更优质的德国车。美国传统汽车产业从此一蹶不振,到现在也没缓过神。

于是德日汽车产业迅速繁荣,汽车产业链由此延伸,衍生出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等精密制造产业集群,诞生了一批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

德日制造业,一度让中国无比羡慕。但德日制造业起飞的原点,恰恰是汽车产业的带动。

眼下,高油价的催逼,碳中和的要求,都让中国乃至世界能源转型的步伐提速。

一旦新能源车彻底占据市场,德日以传统燃油车为起点的种种产业和产业链的先发优势将被颠覆。那么传统汽车和上下游产业都会面临一波大洗牌,或许连带整个产业底座和经济都将被重塑。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碳中和大计、新能源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站在世界的角度再看宜宾,不禁会叹服于这座城市当年选择的智慧,以及一张蓝图绘到底,穿越周期的定力

虽然未来竞争存在变数,比如负极材料、电池、下游应用和回收等环节的延链补链。

好在宜宾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一蓝一绿”将使宜宾新兴产业在延续增长势头的同时持续发力。

走向全球动力电池的聚光灯下,朝着“2025年5000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目标前进。

宜宾在中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与它的经济和产业位置,形成了绝妙的互文。

一方面,它以更开放的姿态,顺流而下,通江达海,拥抱世界。

一方面,它以更坚定的决心,逆流而上,争夺高端产业链的最上游。

直挂云帆济沧海,轻舟已过万重山。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上一篇新闻

舌尖上的“非遗”——中江挂面

下一篇新闻

世界上最安全的一顿饭!世警会开幕式暨双流赛区美食节在此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