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成立21年,3次“跳变”发展,上海自贸区物流第一股,凭什么成为行业冠军?

今天要给一辆新能源车补电,未必需要接上充电桩,动辄等待好几个小时。也可以开到一座形似加油站的换电站,花20秒时间换一块电板,继续上路。

刚刚过去的2021年,被许多新能源行内人称为“换电元年”。汽车品牌蔚来在全国新增605座换电站。奥动作为可以为更多车企提供换电服务的新能源集团,更是对外公布了到2025年建设5000座以上换电站的战略计划。

新能源的换电时代到来了。随之产生的、有关锂电池的储运难题,也真正摆在了世人面前。

不久前,奥动与上海畅联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联”)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上海自贸区物流第一股,畅联选择在这个时候布局新赛道,为奥动提供全流程的供应链服务,是机遇,亦是挑战。毕竟纵观全国,锂电池储运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就连相关的人才都寥寥可数。

然而,回溯畅联的一路不难发现,这种换道超车的谋略始终贯穿在企业成长中,并伴随它一步步成为行业冠军。在外部不确定性激增的今天,畅联战术选择的背后究竟遵循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值得深究。

紧跟上海乃至全国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寻找“第二曲线”

绝大多数企业的一生,逃不开从初创、成长到爆发、成熟,再到衰退的“历史周期论”。想要打破这一规律,就必须在衰退期,甚至是成熟期到来之前,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形成“跳变”的“第二曲线”。

成立于2001年的畅联,尽管经营时间不算长,却已然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跳变”,且都是在业务上升时期的未雨绸缪。

畅联国际物流总裁徐峰介绍,成立初期,公司承接的项目泛而杂,润滑油、轮胎、电子产品都有。到2004年前后,畅联已经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外企客户,更有源源不断的新行业、新领域找上门来,业务越来越广泛。

但畅联却主动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果断砍掉了原有的一部分不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业务,选择聚焦电子类和高端装备类两大板块。而这一选择,也奠定了畅联自身发展定位从求全到专精的重要转折。

很快,畅联成为美国苹果公司长期稳定的物流服务商。2007年,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并开始为汽车总装厂提供全环节零配件物流服务。宝马、奔驰、吉利……国内外知名轿车品牌的总装厂,都曾先后选择了畅联。

2011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初露端倪。畅联敏锐捕捉到,这个正处于酝酿期的产业好比冰山露出一角,巨大的市场空间有望在未来10年爆发出来。畅联随即决定,在完全没有先期经验的情况下,进军医疗行业,专攻医疗器械、耗材和试剂的储运。

这是一次对企业自身能力的不小挑战。医疗领域在合规、质量方面的高标准,以及试剂储运对温度、湿度等指标的高精度要求,都倒逼畅联从质量管控到硬件技术做了全方位改革。

其实在外界看来,彼时的畅联完全有能力再“摒”几年。多数企业的转型,发生在周遭环境大幅变化的前提下,有“不得不转”的为难之处。国内供应链行业尽管伴随外资的入场、互联网巨头的试水,竞争日趋激烈,但庞大的市场蛋糕远没到瓜分之时。

成立21年,3次“跳变”发展,上海自贸区物流第一股,凭什么成为行业冠军?

而徐峰对此的态度却是:畅联不转型,就只能等死。大家在同一个产业领域耕耘,时间一长,势必要进入拼价格的竞争局面,到那时再想另谋出路就晚了。带着这样的“远虑”,畅联又一次跳变到了医疗这条赛道上。

这两年,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和汽车行业的新发展,“新能源”成为上海的产业热词。畅联第三次跳变的设想,也随之产生。

“畅联的业务板块,就是要跟着上海,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设置。”畅联方面认为。过去一年,改建仓库、改造符合锂电池运输条件的设备、设计全新的线上系统……别的供应链企业都争着做“熟”(行业),独独畅联做“生”,要在新能源的专业储运方面,蹚出一条路来。

如今,新赛道的起跑线上,畅联已占据了重要一席,随着畅联和奥动的合作落地,畅联有望成为锂电池储运方面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服务商。此外,畅联也已基本形成电子类、医疗类、消费品及高端装备类业务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去年,畅联又和全球最大的两家血透产品公司签约,新增长点不断衍生。

在持续转型中培育创新能力,锻“人无我有”之长板

一个企业的发展中,不可能什么领域都涉足,什么技术都领先。有限发展条件下,必须找到最适合自身禀赋的方向,持续锻造“人无我有”之长板。

然而,在全球市场高速变化的今天,把硬件、技术作为“长板”,都只能领先一时,企业真正的长板,是创新能力。

2007年,畅联第一次涉足汽车总装厂的供应链服务领域。这是一个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却“要命”的业务。一辆车从组装到下线,每个零部件都在不同的供应商手里,什么时间把什么零件送到总装厂,留给物流企业的时间误差非常有限。一旦因为物流的耽搁造成产线停线,每停一分钟,少则赔付客户几百元人民币,多则几千美金。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畅联团队的信息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与外界熟知的传统物流公司大不相同,像畅联这样的企业,早已不是依靠“劳动密集”取胜,而是紧紧依靠“技术密集”。60余人组成的IT团队,如今是畅联最忙碌的部门之一。畅联以给每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作为主业,就意味着,每接一个单子,就要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客户需要的系统、模块及储运管理方式。

成立21年,3次“跳变”发展,上海自贸区物流第一股,凭什么成为行业冠军?

畅联最大的客户,美国苹果公司,双方合作至今已有20年。畅联每天要给苹果发送50万-70万个物料清单(BOM表格)。新品发布期间,物料清单更是达到每天120万个,全部依靠信息系统自主完成。畅联在上海,苹果公司的亚太营运总部在新加坡,双方工作人员并不需要见面交流,依靠系统就能完成全部的对账结算工作。

一家电商客户,曾与畅联合作多年。客户在发展极盛期,在畅联的仓库里存放了120多万个商品品种,但每种只有5-8件货物。根据双方的协议,卖出的商品一旦超出了库存,畅联都要赔付一定的钱款。这就要求仓库对每一件货物的销售状态进行实时精准的管理,单靠人力绝对不可能完成,必须有极强的信息化能力。

也正因此,当更具技术挑战性的锂电池储运任务摆在畅联面前,这支百炼成钢的队伍也有不怵的底气。

锂电池存在易燃的风险,一块几百公斤的锂电池板,一旦发生自燃现象,可以在几分钟内波及周围其他电板,且燃烧过程中很难阻断,极易给客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锂电池储运管理面临的必然挑战。

然而,在“换电时代”,换电站要想成为今天加油站一般随处可见的存在,又离不开一套完善、安全的储运体系。“我们现在进行创新技术探索,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从小处看是为了自身发展,大处看是为了给新能源行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畅联方面认为。

近来,随着奥动和畅联的合作落槌,位于上海外高桥日京路上那栋畅联物流的办公楼里,创新挑战的热烈气氛,再一次升腾起来。

栏目主编:徐敏 文字编辑:杜晨薇

来源:作者:杜晨薇

上一篇新闻

瞭望丨不惑之年再出发

下一篇新闻

让政策找企业 益阳贴心服务全力助企纾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