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社区医院首批公派医生学习脊骨神经医学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电脑的广泛运用,更多人选择以车代步、减少体力劳动,我国脊椎病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呈年轻化趋势。
有统计表明,30岁以上的人60%有脊椎病,40岁以上的人80%有脊椎病。
我国腰椎病患者超过2亿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目前的12%以上。
侧弯症的发生率为10%,按此比例来说,北京患侧弯症的人就高达200万以上。
面对脊椎病的高发趋势,北京朝阳区的社区医院为解民之困、分民之忧,公派自己的医生前往董安立脊骨神经医学培训班。
学习专业的脊椎矫正知识和技术,学成回来后服务百姓。
在“全国人民跑向北京看病”、“看病难、看病贵”的北京,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规划设计了北京社区医院的职能。
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分流常见病、轻微病病人,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患者不再排队。
但社区医院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缺钱、缺资源、缺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医院的发展和更好“为民服务”功能的实现。
这次脊骨神经医学培训,首批培训的医生有12人,来自北京朝阳区的太阳宫、将台、六里屯、三里屯、八里庄、孙河六家社区医院。
每家医院有2个名额,都是年经有为的医生,培训时间是半个月,学完脊骨神经医学全程班和高级班的课程,还有一周在北京凯诺脊椎专科诊所实习7天机会。
对于这12位医生来说,这次培训既是一次切切实实的学习机会,又是真正落实开拓一个业务范围的新领域。
一开始,他们以为像其它的培训一样走个过场,用怀疑、不屑的眼光走进教室,可是一节课一节课上下来,他们被震撼到了。
董安立博士和老师们不但教授脊骨神经医学知识,而且还手把手地教学员画片、发力的基本功和各种矫正技术,还必须人人考试过关,大家都非常努力地学习,纷纷感慨不虚此行。
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是一项十分靠谱、疗效显著的医疗诊治学问和方法。
它不同于骨科和中医推拿,它是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为基础,并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矫正方法。
整脊医师对脊椎结构进行定性、定量的准确诊断,并精准的调整位移的脊椎骨来恢复脊椎正确的位置和神经功能。
恢复脊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放松肌肉,解决疼痛,恢复肌肉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等等。
目前发现,有超过百种的内科疾病与脊椎有关。
人的脊椎一旦结构异常,可以出现诸多看上去与脊椎毫不相关的内脏疾病。
这些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心脏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
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兴起于美国。
此诊疗技术源于西方古希腊希波格拉底时代的传统自然疗法,自美国帕默医生(D.D.Palmer)。
丹尼尔·戴维·帕尔默 D.D.Palmer
1895年,帕默医生正式将这种自然疗法命名为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
1896年,建立了第一家专科学院——帕默脊椎矫正专科学院(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之后,脊椎矫正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帕默医生还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
即身体中的骨骼偏离正确位置,是导致身体所有“不适”的根本原因,而这些错位大多发生在脊柱。
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
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
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
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已经成为美国医学、保健类的第二大学科。
目前全美有20所脊骨神经医学专科大学,早已进入美国医保体系。
在美国有10万名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医生,平均每3000人就有一位整脊师,90%以上的颈椎、腰椎疼痛患者会去看整脊师,美国运动队都常备随队脊医师。
2000年美国通过法案,美式整脊师正式进入美国军方。
近些年,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从欧美传到亚洲,很快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流行起来。
200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脊骨神经医学会议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安全指南》,为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提供了国际性法律依据。
目前世界上约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香港,1993年立法,成立了脊骨神经医师管理局,审核脊骨医师并发予行医执照。
虽说,脊骨神经医学1999年就被董安立博士带回中国,到如今已经20年,可是在中国医学界,它没有进入主流医学之列。
这12位医生,将用脊骨神经医学来解除脊椎患者的痛苦,造福北京人民,也将成为主流医学与民间沟通的桥梁。
让每一个学员学好用好是我们的教学宗旨。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已加入到脊骨神经医学这个队伍来,这必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千千万万的脊椎病患者带来福音。
告知:2020年首期董安立博士正统美式整脊培训课程(第82期)于2020年2月15日-2月22日开课,提前报名者可享受优惠政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