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嘿,能去你家吃个泡面吗?
今天想给你们讲讲几个
来自一碗泡面的温情
1.
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道菜,是爸爸教的,叫做“炒泡面”,可以算是东北深夜食堂的名吃了。
做法很简单:
将市面上卖的袋装泡面拆开,单独用热水将面饼煮熟,不加任何佐料。煮到面略软,还有筋道的时候捞出来,泡在冷水中。
用油将炒锅烧热,放入泡面配的作料,打碎两颗鸡蛋,合着午餐肉跟西红柿一同炒熟,再把冰过的泡面重新加进来,吸收汤汁。
最后出锅,撒上薄薄一层胡椒粉,放在白色的陶瓷盘子中,就着面汤吃个精光。
才上初中的我,学了这道菜跑去给奶奶做,她说超好吃。可没想到,这却成了我这辈子给她做的唯一一道菜。
离开故乡后,再没吃到炒泡面了,嘴中却常常回忆起那股味道。
2.
三年前独自一人去美国读书,到香槟市的第一个晚上,朋友从纽约跑过来,载我去吃韩国火锅。
那家叫做STAR的餐厅,外面摆满了和《破产姐妹》类似的饭桌,里面却是隔音不好的KTV,火锅蒸腾的时候,还能听到包厢里韩国留学生撕心裂肺的歌声。
跟豆腐和辣白菜翻滚在一起的辛拉面,配上带骨炸鸡和白萝卜,在异国他乡的夜晚,给人带来格外的温暖。
惦记着这口吃的,我在大洋彼岸熬过了整整一年。
此后无论一个人旅行去到哪儿,只要能找到吃拉面火锅的地方,心就安了不少。
3.
不是韩剧迷,但特别喜欢《太阳的后裔》,里面柳大尉的镜头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最喜欢听他说,“不请我去你家吃碗泡面吗?”
从那以后,我一直觉得,如果有喜欢的男孩子到家里做客,可以一起坐在地毯上靠着沙发,手捧泡面看电影,就是我能想到最温馨的画面了。
最好是下点雪的冬天,面有点烫,毛衣宽松且软。
一碗素面配颗蛋,那可是就是深夜一起胖过的交情啦。
不久前一个人去了日本的横滨,那儿有一家叫做CUPNOODLES MUSEUM的杯面博物馆,原本是为了纪念方便面发明者安藤百福而设立的博物馆,但其实却更像一个泡面的集会。
在进门二楼的展区,满满三面墙的泡面产品展览,让人瞬间有种被杯面包围的错觉。在这里,可以看到从1958年安藤百福发明的第一包泡面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所有日本泡面,清晰的记录着泡面的演进历史,无比震撼。
参观之外,互动也是杯面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买票时提前购买并预约好DIY杯面的时间,就可以亲手制作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泡面了。
画了一杯蘑菇专属泡面,保质期只有一个月,带回国之后的许久,也没有等到那个想要邀来家中一起吃泡面的人,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这杯泡面还是回归到了自己的胃里。
嗯,有点咸。
慢慢的,泡面几乎成了旅途中重要时刻的见证者
比如一杯日清拉面配蓝莓啤酒,在阿拉斯加烧着柴火的木屋里等极光
比如一杯加蛋加火腿的辛拉面配果味饮料,迎接墨西哥城元旦的清晨
还有在韩国街头和朋友闲叙家常时的一碗清汤面
深夜时分吃的泡面啊,总是孤单又满足
好奇的墙~该你了
说说你吃到过的最有意思的泡面吧~
1.
新加坡Prima tasted的laksa口味,尝起来像椰浆咖喱再加上一点海鲜,味道很浓郁,汤的质感偏浓稠。不过再怎么形容也顶不过你亲自喝一小口汤吃一小口面。
——@flystone1943
2.
金皇品,超级好吃,属于台湾味丹集团旗下的,高中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真的放那么大包牛肉的方便面了。
——@yaheenltblby
3.
云南马老表方便米线,秒杀所有方便面。
——@丁丽
4.
康师傅鲜虾面。主要考虑到火车上(也包括飞机)吃的比较贵,一包方便面几块钱还搪的时候,口感清淡不上火,多带一些方便面也不用顾虑存放变质的问题,特别是和旅游徒步穿越山区时,自己在炉灶上煮方便面时加一个鸡蛋,再放木耳就是美味了。
——@瞭望台
5.
康师傅香辣牛肉面。我记得我做过最长的火车是从北京到拉萨,上车一共带了七八桶泡面,早上红烧牛肉,中午香辣牛肉,晚上小鸡蘑菇,我最爱香辣牛肉,所以特别期待午饭,一边看高原一边吃泡面的火车生活真是极美好的。
——@Emily Liu
6.
合味道。是日清的产品,很多人在面对“合味道”和“开乐杯”时,不免产生了疑惑。其实都是一个产品,只是广东日清生产的是在广东销售的“合味道”。而在其他地区看到的则是上海日清生产的“开杯乐”。两者都是日清公司的产品,英文都是“Cup noodles”,只是中文翻译不同。
——@Bourne
7.
北京麻辣方便面,有一点点哈喇味道,但很好吃,去年在北坞那边一个军营里买到了,一次吃了好多。
——@沙漠
8.
火鸡面。被室友种草的一款韩国面,用水将拉面煮开之后,干拌调料,整个面会变成橘红色,吃到嘴里辣、甜、灼烧、爽的感觉会同时在口中迸发,有点像吃到辣炒年糕的那种味道,不过更刺激,困得时候吃上一口,立刻就醒过来了!
——@蘑菇张
关于作者
蘑菇张-NKU,世界的观察者,记录故事的人。微博旅行家、微博签约自媒体、酒店体验师。与多家旅游网站保持良好合作,并担任专栏作者。长期供稿于《环球时报》、《中国国家旅游》、《中国新闻周刊》、《云端》等高质量杂志、报纸。以旅游体验师身份被《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个人纪录片在优酷网站阅读量超过200w。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