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5日 星期六

一个翻译家却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归功于周恩来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1927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 年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左联成立,被选为常务委员。1941 年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其主要著作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懒寻旧梦录》等。


一个翻译家却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归功于周恩来

结交青松枝,砥行碧山石”,这是古人作为知己共勉的诗句。以松之坚韧、石之庄重来譬喻人的操守,颇为形象。用它来形容周恩来和夏衍之间的相交与相知,很是恰当。

夏衍加入共产党以前就知道周恩来的名字,入党后从事文化工作也曾间接地接受周恩来的领导,但正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是在1937年,从此以后,周恩来成为他的引路人和榜样。

夏衍入党以后在上海工作是用的真名,此时的他还是一个翻译家,并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作家在参加了中国著作家协会后翻译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

当时周恩来作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经常在上海指导中央局的工作,他非常重视文化统战工作,正在物色这方面的人才,当他看到了夏衍翻译的一些作品以后,又从潘汉年那里知道了一些情况后认为沈沈端先“可能是个条件较好的文艺骨干”。

30年代以前,夏衍的工作主要还是领导进步文化运动,从 1935 年开始,“夏衍”的笔名问世,周恩来经过长时期观察,认为夏衍可以从事文化统战工作。

一个翻译家却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归功于周恩来


1937年7月10日,潘汉年将夏衍带到了来到蒲石路一幢房子前,敲敲门。来开门的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人,一见面,就伸出手来:

“你是沈端先同志吧,我就是周恩来。”

见到周恩来的夏衍非常的高兴,周恩来亲切的说:

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在特定的形势下,党的地下活动困难很多。你们文化界可能困难更不少。你虽然没有提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但我们都已知道你心里的委屈。共产党人既然择取了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就要准备它是很长的,也会很曲折的,就不能计较这些得失。没有宽大的胸怀,就不是共产党人!

夏衍听着这些话,夏衍非常的感动,因为他知道周恩来和其他战友们这几年的革命历程更加艰难。周恩来接着安排他的工作道:

“同蒋介石谈判合作的事,大致上已经定了,党今后要公开,有许多事要和国民党合作,需要一些过去和国民党打过交道的人。所以,我们想让你今后以进步文化人的身份和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的人,做统一战线的工作。”

夏衍不由得愕然。他面有难色地说:“这些工作,我过去都不熟悉。”

“什么事情都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从前你进入电影界、戏剧界,不也是逐渐熟悉起来的吗!你认识一些国民党的上层人士,有文人,也有做官的,工作更方便。

1944年,欧阳予倩打算编写《武松与潘金莲》,为潘金莲翻案。周恩来认为没有必要为虚构的传奇人物翻案。他和夏衍的看法一致,认为民间对是非向有标准,美丑正邪,不以男女来分,片面地为了妇女解放而混淆是非善恶的界限,在人民中间是通不过的。这本来是内部的议论,但是有的党内同志竟公开挑起辩论,欧阳老秉性坦荡,也打算写文章反驳。周恩来找夏衍商量怎么办。

夏衍认为:欧阳是著名艺术家,又是党外爱国人士,我们不能在顽固派面前公开与民主人士论争。个别同志考虑不周,可以向欧阳老致歉,但不必打笔墨官司。这样终于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抗战胜利以后,中共代表团驻南京,周恩来和邓颖超常到上海,夏衍此时也在上海,每次周恩来到的时候,夏衍都会去汇报工作。

一个翻译家却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归功于周恩来


1946年五六月份,形势非常的险恶,周恩来考虑到夏衍的安全让他以后不要经常过来,有事情让联络员转递,夏衍笑道:

“您放心,白色恐怖最厉害的年代,我被通缉多次,但还是在他们眼皮底下活动。上海我熟悉,抓不住我!”

周恩来严肃地说:

“你在党内多年负责文化新闻方面统战工作,连蒋介石都知道你,他们岂会放过你。我们不能太书生气,要准备形势突变。还要与文化界、新闻界朋友早点打招呼。”

十月,周恩来安排夏衍去往新加坡执行任务,夏衍来向周恩来辞行,周恩来说:

“今天我请你们吃螃蟹,还在四马路那家馆子。”

他们的车子刚出公馆,司机便在反光镜里看见特务的汽车已尾随在后。周恩来不由两道浓眉紧锁,为了保证夏衍等同志安全离沪,今天他只有自己出面解危了。他关照司机:

“照正常行驶,不紧不慢,到林森路口车子立即停下,要快。”

特务们的车子在后面追赶,没想到前面来个急刹车,几乎两车相碰。特务还在诧异中,周恩来已经从车里出来。他关上车门,对慌忙下车的特务说:

“你们几位辛苦了!”

特务们面面相觑说:“嗨嗨……不,不……周先生!”周恩来笑道:

“原来你们还认识我?没有认错吧?”特务们弯着腰说:“是……是的,周先生!”

“既然你们知道我是谁,为什么要盯我的车?是谁给你们的命令?”

特务们顿时语塞,忙说:

“误会……误会了!”

“既然如此,请你们马上把车开走,否则我要报警了!”

“呃……好吧!”

这只是周恩来给夏衍践行的一个小插曲。

一个翻译家却在文化领域的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归功于周恩来


发生的才叫历史,未发生的叫未知,我们只探索历史!追寻伟人的脚步,发现历史背后的感人故事!

上一篇新闻

香港查获72万假化妆品,新型售假手段曝光!

下一篇新闻

连长相都是谎言,这个女明星太会骗人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