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年年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都是重头戏,并引发全民创作的热情。今年山东语文试卷,采用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要求阅读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从晚清学制改革以来,现代意义上的高考作文,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作文题考的是考生,也是时代。透过时空放大镜回望,五花八门的高考作文题,俨然是文明进步发展的烙印。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一篇跑题的“规矩论”

改变了胡适的命运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成了我国首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人称“癸卯学制”。其中,“中国文学”课程的设立,使语文不再与经学、史学绑在一起,开始单独设科。

“能为文”是语文的终极归宿,受科举制影响,从隋朝到清末的13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写作文主要是围绕儒家经典,写固定格式的八股文。所以,即便新学制颁行、科举制废除,根深蒂固的科举思维,仍渗透在清末民初高考作文命题的四肢百骸中。

1909年,京师大学堂入学考试国文科,题目为“顾亭林论文须有六经之旨,当时之务,试申其说”与“六经分类与文字有何作用”。这样的高考作文题目搁在今天,莫说高中生,就是高校中文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未必能看得懂、答得出。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引领潮流的京城尚且如此,地方上就更严重了。1912年,浙江绍兴的山会县立师范学堂在入学考试时,不考英语、数学、科学,只有两场国文题目,都出自“四书”,分别为“嘉善而矜不能义”与“柳下惠不去父母之邦论”。

新瓶装旧酒是种无奈的选择。清末新学制及新学堂的建立,不可能一举就消灭旧教育。在新学堂里,无论教师还是教材,都是一派新旧混杂的模样,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多看教师的个人喜好。

1910年7月,清宣统二年,没落的大清帝国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高考。被录取的考生,可以获得庚子赔款公费资助,到美国的名牌大学去深造。

那次考试一共进行了4天,考试科目有国文、英文、代数、物理、化学及拉丁文等共17门。第一场国文科考的是作文,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题目固然简单,用意却深长,因为彼时的大清帝国,正处在云谲波诡的时代十字路口。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胡适参加了这次考试,当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这位国学大师的“考据癖”似乎从少年就已经养成,看到题目不禁心里一痒,围绕“规矩”二字展开了详尽考据,大谈两个字的历史流变。“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文章开篇,胡适便对“矩”和“规”作了交代,尔后又洋洋洒洒地着重论述了“规”,最后又归结到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话。

搁在正常人的眼里,这篇文采飞扬的文章,好倒是好,但分明是写跑题了,就算不得零分,也只能算是三类文。可是,这篇作文却得到了阅卷人的赏识,并给出满分100分的好评。阅卷人是位老学究,骨子里也喜欢“之乎者也”,看到久违的考据文章,自然要好好赏识一番。

有意思的是,胡适其他科目考得一塌糊涂,出国必备的英文才考了60分。结果因为国文分数极优秀,他的总成绩在录取的70名考生中名列第55位。原本只是来“打酱油”的他,居然稀里糊涂被录取了。

一篇歪打正着的高考作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此后,胡适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于1917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名满天下。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民国高校自主招生

作文题尽显大学气质

高考作文风气真正改变,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随着民主科学精神盛行、现代教育理论传入、白话文快速发展,高考作文命题再也不是围着四书五经“打转转”的时代了。

1912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没有组织高校全国统考和联合招生,由各院校自行招生。至于是否考作文、怎样考,则是各有各招、各自命题,所以民国时期的作文题目出得五花八门。

以1936年为例,北京大学的作文题是“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以及“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清华大学的作文题是“我的衣服”;燕京大学的作文题是“忆母校”以及“我们的时代”;武汉大学的作文题是“东坡谓论学当严,论人当宽。试申其义”。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由于是自主命题,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题反映出了民国时期高校的风格和气质。

1930年夏,一名来自山东的少年风尘仆仆到达北京。少年自负才情,除了清华和北大,其他院校一概不予考虑。事实证明,少年傲有傲的底气,那年他被清华、北大双双录取,最终选择了清华。

他清晰记得当时清华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北大出的国文作文题则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多年之后,他说北大深厚凝重,清华清新俊逸,差别昭然,仅从作文题目就可见一斑。他就是东方学大师季羡林。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1933年,日寇步步紧逼,山河飘摇,人心动荡。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更加务实,反映出象牙塔里知识分子们对国事的担忧。

国立中央大学的作文题目是:“论今日救亡之道以何者为急务”。齐鲁大学则是:“语谓‘多难兴邦’,试申其说。”国立北洋工学院的作文题是“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燕京大学作文题,直接要求学生“提出抗日运动之意见,或草拟抗日计划,或是直接批评国内抗日运动”。东吴大学的作文题同样针砭时弊,是“论青年救国之方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东部与中部的一些高校相继被迫往西部迁移。齐鲁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与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共同使用校园。战火流离中的高校师生们,终于觅得一块相对清静的治学之地。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时间到了1940年,抗战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除燕京大学外,成都华西坝的四个“难兄难弟”举行入学联考。国文考试的作文题二选其一,一个是“说青年对于我国抗战必胜信念”,一个是“人定胜天说”,都与弘扬爱国主义、坚定抗战信心的时代背景相契合。

那几年,这几所大学相互利用对方的师资、校舍、设备协作办学,教学上统一安排、分别开课,允许学生在校际之间任意选课,各校承认学生习得的学分,教授师资和教学设备都可以互通有无,亲密无间。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几十年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东齐鲁”和“西华西”互相打气,感动了全国。两者的袍泽情谊,便可追溯至成都华西坝。

从20世纪20年代的学习志愿、职业理想、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农林教育等民生问题,到30年代的社会生活、学习体验、思想道德教育,再到40年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民国高考作文题目表现出注重实用、注重生活的倾向。

法国高考作文考哲学

新加坡考生最轻松

作文是学生母语素养的综合体现,涉及写作潜能、思维水准、言语表达等多项能力指标,所以,不仅中国高考要考作文,外国也不例外。

与中国相类似,每年6月中旬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日子。该考试不仅用于判断学生是否具备高中毕业资格,而且该成绩直接作为学生能否进入各大学深造的凭证。

“我们有可能逃避时间吗?”“解释艺术作品有何意义?”“解释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中的一段话”……这是2019年法国高考作文供考生选择的部分题目,看着就让人一头雾水。这门课考的既是法语,又是哲学,所以叫“哲学作文”。高考考哲学,是法国的一大特色。哲学是法国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每年高考的第一门科目,考生要在4小时内完成一篇哲学话题的文章。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面对这些题目,有话可说的人4天也写不完,无话可说的大约憋40分钟都下不了笔。这种“哲学作文”起源于启蒙运动,报考文理专业都得考,难坏了无数法国学子。

同病相怜的,还有德国学子。对头疼写作文的学生来说,德国高考堪称“死亡模式”,因为整张德语试卷上,就只有作文题。

德国高考即高中毕业考试,所有想要申请大学的德国学生必须先考它。其中,德语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称基础题,第二部分称能力题,都要写作文。

也就是说,一场考试就要写两篇文章。一般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作答,考试时间5个小时。分析“狂飙突进”文学时期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论知识和责任、“我”该反抗世界还是沉沦其中、文化该保持它的独特性还是保持多元化……这样的题目,是不是让人很崩溃?

不过,德国高考作文似乎是“纸老虎”。德国考试注重思想轻文采,这样的考试方式,目的是倒逼学生在中学期间广泛阅读,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思考世界。所以,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深度思考,言之有理有据,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高考作文难?看完民国和德法的题目我沉默了

相比之下,新加坡就接地气多了。新加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也有高考,该考试的“短文写作”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作文,总分50分。

考试每年会给出12个作文题供考生选择,涉及12个方面:社会经济、历史、政治、政府和国际关系、犯罪和惩罚、哲学、媒体和媒体管制、科技、科学与宗教、教育、艺术人文、本地课题、生活和运动。

新加坡高考作文题内容多样,体现出高度开放性。一个几百万人口国家的高考,留给每位考生12种选择空间,地球上是找不出第二家了。考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熟悉或擅长的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上一篇新闻

上海前行|陆铭:需要建设外来人口友好型城市

下一篇新闻

摘录||张爱玲令人惊艳的神比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