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金色产业”致富强
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韭黄基地,农民正在收割成熟的韭黄。新华社记者蒋成 摄
将韭黄收割后进行清洗、裁剪等程序,然后进入冷库打包装车,一车车韭黄即将发往广东,随后将通过港口运往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时下,正值贵州省普定县韭黄夏收时节,普定县的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一亩地每年能够收割2茬韭黄,年产带泥韭黄4000多斤,产值在10000元以上,比以前种植玉米划算多了。”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村委会主任钱刚告诉记者,化处村种植韭黄1000亩,经过村级公司加工后,每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成为如今的小康村。
化处村是普定县韭黄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普定县县委书记徐德祥介绍,近年来,普定县不断实践、反复论证,立足资源、品牌、技术等优势,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种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定韭黄”10万亩。
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韭黄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韭黄进行清洗。新华社记者蒋成 摄
在普定县汇流农产品有限公司里,几十名工人将成捆的韭黄进行清洗、筛选和裁剪,随后在冷库中进行加冰打包,等待运走。销售经理王先胜说:“今年的市场行情相对稳定,每斤批发价格平均6元,国内主要销往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国外主要销往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普定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伍朝友介绍,“普定韭黄”打破传统种植方式,采用专门设计的PVC无害化软化筒在头茬韭菜收割以后罩住韭菜根部,待韭菜重新长出后由于不见光而形成韭黄。
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韭黄基地,农民收割的韭黄。新华社记者蒋成 摄
伍朝友说:“传统韭黄种植方法是将成熟的韭菜进行泥土覆盖从而形成韭黄,那样的韭黄口感一般。而特殊的种植方式让‘普定韭黄’颜色美观,茎白如玉、叶黄如金,粗纤维少,口感脆嫩,还节省劳动力投入。”
“普定县有几百年种植韭黄的历史,百姓支持度高,多年来沉淀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力量,推动了韭黄产业发展。我们还积极引进真空预冷技术,将原本只有3天保鲜期的韭黄延长到15天保鲜期。从今年元旦到6月7日,近20万斤‘普定韭黄’走出国门,销往海外。”徐德祥说。
普定县化处镇化处村韭黄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韭黄进行包装。新华社记者蒋成 摄
“种韭黄有两点好,一是价格高,二是销路好。”普定县马官镇双玉村贫困户汪希华说,2018年开始,他将自家的一亩多地种上了韭黄,如今每年通过村级公司售卖收入将近10000元。此外,汪希华还在双玉村韭黄基地务工,每天至少有70元的收入。如今,汪希华一家依靠韭黄脱了贫。
目前,10万亩“普定韭黄”中已经投产5万亩,年产量5.7万吨,产值5亿多元,解决2万人就业,带动1.3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