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星期日

文明融合 跳跃在味蕾中

文明融合 跳跃在味蕾中

市民现场领略各国美食文化。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舌尖上的亚洲”让人感受到美食的无限风情,更重要的是,在大饱口福之余,我们更深切感受到文明的力量、交流的力量和融合的力量。 文/王石川

5月16日至22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活动之一,亚洲美食节活动同期举行。北京、广州、成都和杭州等城市也陆续举办美食文化活动,以美食为纽带,推动亚洲美食文明大发展、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亚洲各国美食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

印度飞饼、俄式大香肠、日本料理、韩国烤肉、泰国相思虾、新加坡海鲜、马来西亚榴莲芝士饼、中国各地特色美食……亚洲美食节主会场上琳琅满目的美食,的确是饕餮客的盛宴。从展现美食科技魅力,到电商平台推出大规模的线上线下联动,再到各个商家摩拳擦掌,借美食节的东风擦亮自家招牌……亚洲美食节的确颇多干货,但需要回答好一个基本问题,亚洲美食节与亚洲文明有何干系?

食物与文化有关,故而有食文化。美食家蔡澜先生说过:“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乡愁。”诚如斯言,食物确实勾连着我们的味蕾,中国食文化博大精深,亚洲其他国家的食文化同样不容小觑。如果稍加梳理食物的前生今世,便很容易发现食物确与文明有关。

“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亚洲先民最先种植了一些农作物。梳理食文化,不能不提这些与食文化有关的文明脉络。

最关键的是,一些农作物在交流中丰富了彼此的味蕾。据报道,历史上,中国从亚洲其他地方引入许多农作物,小麦、苜蓿、胡椒、黄瓜、核桃、葡萄、石榴等。很难想象,如果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黄瓜,所吃的水果没有葡萄,是不是显得单调?进而言之,如果不是引进葡萄,千古传诵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是不是没法书写?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精辟判断适用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领域,也适用于食物等领域。

今天,中餐馆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日前,某电商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亚洲各国中餐厅总数达到4.4万多家,与2015年相比增长约120%。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很容易品尝到亚洲其他国家的美食,比如马来西亚餐、新加坡餐、印度餐、土耳其餐、越南餐等。

日前有报道称,“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美团点评黑珍珠主厨俱乐部启动仪式暨论坛”在成都举办,旨在推动亚洲美食“美美与共”,融合发展。同时,国内首个精英主厨成长平台“黑珍珠主厨俱乐部”在成都正式启动,通过打造以“吃”为核心的超级平台,推广精致餐饮传播,加强智慧餐饮门店合作,打造更良好的消费体验,以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让具有特色的美食更加深入人心。由此可见,要更大程度提升亚洲美食的号召力,除了举行亚洲美食节活动,还需要民间力量多参与,需要食客多响应。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认为,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亚洲美食荟萃,风格各异,“舌尖上的亚洲”让人感受到美食的无限风情,更重要的是,在大饱口福之余,我们更深切感受到文明的力量、交流的力量和融合的力量。让食物交流更顺畅,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这就是文明的价值、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明网)

上一篇新闻

舌尖上的亚洲:好吃 好看 好玩

下一篇新闻

人气爆棚!新加坡老字号虾面:$6新币起一碗,口口有虾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