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发组“后援团”,刚评上教授!杭师大宝藏老师叶林为何火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李孜慧
临近春节,高校陆续放假,而对于杭州师范大学的“叶绿素”们而言,还有一场岁末PK赛:新春零点,谁能第一个给叶老送祝福。
被同学们称为叶老的人,是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的老师叶林。今年52岁的叶林看起来可一点都不老,之所以被叫“叶老”是因为他觉得叫“叶老师”太生分,叫“林哥”又不太合适,干脆拿掉一个字听着亲切又顺口,后来就在学生中流传了下来。而“叶绿素”是叶林教过的学生对自己的昵称,是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叶老师“后援团”。
叶老为何这么火?“叶绿素”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叶老的课,有趣好玩又实用,选课时得拼手速”;“叶老是‘活’的老师,除了课堂内,课堂外也能随时找到他”;“叶老敬业、乐业,是他教会我对教师这份职业保持炽热的理想情怀”;“叶老师的学生遍布杭州中小学,刚入职的新老师,如果有事想请教学姐学长,他总能帮上忙”……
听了师生们对叶老师的各种“夸夸”,对于这位宝藏老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也产生了好奇,最近走进叶老师的办公室,一探究竟。
初心
3393个学生微信好友
都是他的“叶绿素”
面容清瘦,头发浓密但两鬓已花白,一副银框眼镜架在鼻梁上,穿一身浅灰色毛衣,说话时会笑眯眯直视对方眼睛,叶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卷气十足的“教书匠”。
简陋的办公室里,除了桌椅柜子,各处都堆满了书。书柜一角,还放着厚厚一叠荣誉证书: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评选第一名;连续九年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优秀;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第一名;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课程”评选第一名;校“教学十佳”评选第一名;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评选第一名……
当有人喊他“宝藏老师”时,他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他笑着摆摆手说,能在这么多项评选中获得第一,离不开“叶绿素”们的积极打投和强烈安利。
说起“叶绿素”的由来,就更有意思了。2015年,叶林送了一本自己写的书给文综121班的班长李燕青,李燕青课下来找叶老要签名,几个同学围过来玩笑道“叶老被要签名啦,叶老有粉丝啦!”碰巧那几年饭圈文化流行,大家玩闹着就把粉丝名给定了。
叶林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一个专属的名称能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就沿用了下来。虽然是玩笑的结果,但正如同学们说的“不感人的老师怎么会有后援团啊”。
叶林与学生的联结,从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开始。他在校内开设有5门课程,包括全校公选课、师范生公选课和专业必选课。他给每一年每一门课的每个班级都建了QQ群,并会一个个通知同学们入群。后来有了微信,他就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上放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并告诉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来找自己。
大学里上公共课,很多同学习惯了上完就走,没事不和老师来往。叶林却认为,学生们其实有很多话想说,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当时,他正在文综121班试行“一分钟小纸条”反馈制度。每次下课后,他都让学生写两个问题交上来,一是对今日课堂的看法,二是课堂上有疑问、没有充分理解的内容。一开始大家只是例行公事,有的直接写一个“棒”就交了上来,但叶林会在QQ上一一回复每个人。几周下来,学生中渐渐传开了:这个老师是“活”的。于是,聊天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到后来,聊天的内容就逐渐跑偏了,有来咨询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或是绩点和能力哪个重要,也有来求男友/女友的,还有考前把叶林当吉祥物来拜一拜的。“叶老”的“树洞”属性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同寝室没抢到课的学生也跑来“求好友”。十几年来,叶林的微信已经加了3393个学生好友,每一个他都记得。
结课合影
能被记住名字,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惊喜和很强的幸福感。“我只上过叶老的一节公选课,在课上也一直是小透明。没想到走在路上跟叶老打招呼,他竟然能清楚地叫出我的名字。”文综141班的陈羽茜回忆道。同样感受的还有教育171班的法尔扎娜,虽然她只参加过叶老师一学期的课程,“叶老每次都能认出我,问候我近况,让我感到很受尊重。他真的有在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
叶林说他记忆力并不算好,能记住是因为“混眼熟”。他跟同学们约定,互相不屏蔽朋友圈。在吃饭、坐地铁或者其他零碎的休息时间,他除了自己更新朋友圈,也会看看同学们在发什么,给他们评论、点赞。文综171班的吴思玥开玩笑地说:“叶老像是‘住’在朋友圈的人,我们都很喜欢看叶老师诙谐且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
有人问“叶老,你哪来那么多时间啊?”他回答说:“没时间啊,所以只能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十几年来,叶林基本保持着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半睡的习惯。同学们都知道,12点去找叶老师他肯定秒回,因为每天晚上的11点到12点半都是他固定回复大家消息的时间。
对时下流行的东西,叶林也很敏感,看到有人在发不认识的字母就去问,什么emo、yyds、xswl等,搞懂后自己也用起来,同学们都笑称叶老是“自己人”。对于新事物,他的接受度很高,永远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探究,不抵触、不评价。
毕业约拍
在“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学生给叶林的推荐词上写着:这是最潮的老师,也是最暖的老师。叶林却说,“我与学生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2018年,学校评选“马云教学卓越奖”,历史171班的同学为了力挺叶老建了一个“叶老后援天团”微信群,把他本人也拉了进来,这就是叶林第一个学生后援群。
打投活动进行的火热,同学们一边喊着“你一票、我一票,叶老明天就出道”的口号,一边马不停蹄地作图、转发。一时间,朋友圈、聊天群、亲友群里全是“叶绿素”在狂欢。学生做的表情包,叶林自己也用得很high。
打投结束后,这个群被保留了下来,叶林把教过的学生都拉了进去,改成了“叶绿素天团1群”。到现在,叶林的微信里已经有了6个500人的“叶绿素”群,1群里还有他2007年刚到杭师大时教过的学生们。
匠心
五年1960节课
经常带着“两条鱼”去教室
日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从杭州师范大学获悉,叶老又拿下了一个重磅荣耀:在新一轮的职称评审中,叶林升级为教学型教授。
《教育学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教育研究方法》、《当代国际教育改革动态》、《日本文化与教育》……执教14载,与一般高校老师不同,叶林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
“我其实有点‘叛逆’的,一生的职业规划也是几经变化。有时候,跟着本心走,人总该拼劲全力找一回自己,再去接受这条路上不可逆转的后果。”叶林笑着说。
他的第一次大冒险,发生在2001年,“我从老杭大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了十年。年过三十,一时兴起想出国留学深造,当时女儿出生才三个月,但得到了老婆的大力支持,我就真的辞职去了日本,白天读书晚上打工,一路从硕士、博士读到博士后,也是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培养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现在想想,其实自己也挺猛的。”
回国任教后,叶林最开始也是教学、科研两手抓,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十多篇学术论文,但渐渐地发现自己更沉醉于现场教学,他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重新规划,决定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型教授学年平均授课时数要求128课时,教学型教授要求达到256课时,我这五年上了1960节课,年均392节课。”
2019年,叶林在《当代国际教育改革动态》课上使用弹幕跟学生互动,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他的课上,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手机发送弹幕到大屏幕,还能在APP上将上课感受反馈给老师。
每周,叶林都要看超过十万字的反馈。“大家其实很擅长书面交流!从他们的反馈中,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顺便也知道了他们的小秘密。”他会把好玩的、有价值的反馈在下一节课匿名展示出来。
不仅如此,2016年起他还推出了“重返课堂”活动。结合不同课程的授课内容,邀请上过其课程的优秀学子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重返课堂,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各种经验。出现在叶林课堂上的毕业生们,包括了浙江省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复旦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攻读硕博的弟子、以及在本市中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等。
每门课结课时,他都要跟全班同学大合影,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上百张。五年里,他上了1960节课,平均每年392节。
大学课堂经常会遇到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情况。他却非常理解学生,“课上不爱回答问题很正常,一般大家会认为学生没想法、不爱发言。其实不是的,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
为此,叶林拿着一个咬人鳄鱼的玩具,在提问环节拿给学生轮着按,谁被咬住了谁就来回答,每次都惹得课堂笑声一片。后来学生看他的咬人鳄鱼用旧了,还送给他一个新的咬人鲨鱼玩具。
所以,想在杭州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找叶林,很简单——经常带着“两条鱼”去上课的老师就是他。
鳄鱼点名
他还发明了名扬省内外的大型课堂游戏“拳王争霸赛”。
由于公选课多在晚上,学生上了一天课很容易疲乏,为了给大家提神,他就在课上跟全班同学集体猜拳,赢的同学获得他准备的小礼物“御守”。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成一种礼物来认领。”为什么这么做?叶林借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来作答。
送御守
“有叶老寄语的御守总是很难得到,我手气差从来没赢过拳王争霸赛,叶老知道我一直很想要爱情御守,但是手头上又没有多的,就回办公室去找出来专门送给我。当时我好感动好开心,觉得我得到了最大的祝福和幸运!”文综191的谢明阳说。
有意思的是,拿到爱情御守的同学总能脱单,拿到友情御守的同学也能马上交到好朋友。渐渐地,叶林就变成了许愿“树洞”。得知了自己的吉祥物属性,他开始在每次期末考试、教资考试、考研以及各种活动前发朋友圈送祝福,给大家加“好运buff”,“也算是给大家一个精神寄托。”他说。
实际上,叶林的选修课在被媒体报道前也一直都是“秒杀课”。有的学生连抢三年都抢不到,还有的学生抢到课后,大晚上从玉皇山校区赶到本部来上课。每学期,叶林都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重新备课,他说“好的课堂是不断成长的,也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所以有的同学上完一门再去抢另一门,选过叶林所有课程的同学自诩为“大满贯选手”。他的每门课学生评教得分都很高。2019年他在钱江学院带的一门《教育学基础》学评教分数甚至达到了99.55分。
选课季广告
爱心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他成了老师们的老师
关于叶林的好,“叶绿素”们可以说一箩筐。
“叶绿素”群建起来一年多,有同学发现群里的老乡特别多,就建议叶林根据地域拉个老乡群。于是,他就建起了叶绿素杭州分素群、叶绿素温州分素群、还有北京、上海、香港、湖南、江西、川渝等28个地方分群,自己俨然一个小型的“校友办”。
平日里,已经毕业的老师们在群里分享教学经验、在校的学生们发问卷、求拉票,提问求职和考试经验甚至男装哪里买,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能聊起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建立联系,叶林还把学生的微信名都改成了班级、姓名和就业单位,“比如有想去十三中求职的同学,我微信上一搜十三中就能找到他们的师兄师姐,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建立起联系,传授经验。”
“有一次我在食堂碰到了叶老,他听说我想学日语,不仅给我推荐了自学网站,而且还把日语高手的微信推给了我,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文综141陈羽茜说。
他还经常在已结课的课程群里分享教资笔试、面试小窍门。基本上学生有所呼,他就有所应。“一个理想的教师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内心想什么,耐心去听他们讲述,平等地去和他们讨论。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友’。”
毕业三年后,已经成为一位中学老师的中文142陈妍蓉说,她终于体会到当年每堂课的小纸条反馈对老师而言是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事,也意识到作为大学老师能够记住那么多学生的名字,让学生尽可能有存在感是一件多么神奇与了不起的事。
19级教育硕士樊静说,“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你从叶老这里得到的永远都是安慰和鼓励。”研一上学期的时候,她论文不会写导致心情很焦虑。一个偶然的午后,她在图书馆门口遇到了叶老师聊了几句最近的困扰,叶林对她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很认真的女孩”。哪怕当时的樊静还不会独立撰写一篇成体系的论文,但叶老的一句话让她相信她可以做到。
即将毕业的19级学术硕士林习说:“我早已忘记叶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具体内容,但他的课堂背后的理念打开了我的视野,也让我逐渐明白,尊重儿童、唤醒儿童的兴趣,往往比向他们传授自以为高深的学问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叶林常说,当老师就是要爱学生,“往大里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人才要由老师来培养。我们作为培养老师的人当然更要身正为范,以爱育爱。往小里说,你温暖了一个人,他才能去温暖更多人,才能把爱传递下去、扩散开来。”
学生制作的表情包
叶林的朋友圈特别精彩,也总是围绕着“叶绿素”们。
他会发带着男朋友来找他把关的学生、通过各类考试、各类求职来报喜的学生、讲座或者会议上偶遇的学生、结课合照、毕业约拍照,还会把学生在校园偷拍他的视频配上音乐做成短视频调侃自己。
“年轻教师特别辛苦,尤其是工作的前几年,经常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他们特别爱看我的朋友圈,我希望他们看到我的职业幸福感,给他们一个精神动力,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
去年12月,叶林迎来了自己52岁的生日。这一天,他的庆生朋友圈收到了800多条祝福评论和1500多个赞。他把大家点赞的截图发了出来“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有一天你们也会收获这样的幸福。”
结课合影
如今,叶林90%以上的学生都在从事教育行业。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叶林的学生中,有省级名师、杭州市名师张占营、杭州市优秀教师朱巍哲、教育部级“一师一优课”优课获得者、杭州市教坛新秀陆叶秋、杭州市“教坛新匠”、杭州市青年教师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韩雨晌、浙江省优秀艺术指导教师、杭州市高中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蔡雨恒……,更多的是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师。大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去年9月,新生入校后,还有同学专门找到叶老,对他说,自己高中时是“叶绿素”奉化中学邬珂颖老师的学生,所以来到杭师大就赶快来抢叶老师的课,看看师爷的庐山真面目。
“初心、恒心、匠心、爱心,敬业、专业、精业、乐业!”这是叶林一位老杭大前同事对他的点评,也是叶林这一路从教的真实写照。
学生制作的表情包
为可爱、敬爱的叶林老师
点个赞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原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