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七月初七

这一天

传说中牛郎织女重逢的“七夕佳节”

许多地方女儿们

斗巧求福的“乞巧节”

现代商家营销的“中国情人节”

……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在潮州文化中

七夕良日

则是家中孩子的大节日

凡家有年值15虚岁的孩子

(虚岁,即出生当年已算一岁)

要在这一天

举行一场从早到晚讲究得很的

成人礼

“出花园”

从此走出无忧的“花园时光”

告别童年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潮州大吴泥塑作品《潮州人一生礼俗之出花园》)

能想到用“出花园”这样诗意浪漫的名称,来命名孩子们的成人礼,实在不似一向低调实在(不懂浪漫)的潮州人的做派。为求得子女平安成长,以数百年的香火长续,聘请保护青少年的神祇长期坚守岗位,把孩子作为“花仔”托付给花园里的神仙 “花公花嬷”,则充分体现潮州人的舐犊情深。

每年今天,家有15岁小孩的潮州人家庭,“出花园”仪式大致如下(各地形式略有不同):

  • 洗花水、穿红屐

“出花园”这天,父母要用红色大桶或水盆盛满温水,浸泡十二种鲜花草,其中必须有寓意平安的石榴花和仙草。让孩子用盆桶中水沐花而浴,寓意洗去孩子气,一身芬芳踏入成人世界。

浴后系上新肚兜(母亲亲手做更佳),兜里装着十二颗桂圆(晒干的龙眼)和两枚“顺治”古铜钱,再穿上外婆或舅舅送的新衣服和红木屐。由外婆舅舅置办所需物品这一环节,俗称“办外甥”。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洗花水,系肚兜)

穿红木屐的典故,据说与明嘉靖年间潮州府第一位状元林大钦有关,他年少时家贫,致使“出花园”时只能穿红木屐代替红鞋。穿红木屐的少年后来竟然高中状元,于是民间纷纷仿效,红木屐一时风行,接着就风行了几百年。历史证明,无论是科考还是高考,状元永远是望子成龙的父母心中的大IP!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出花园穿的红木屐)

现在的潮州市区西马路,有“出花园一条街”的美称,仪式所需物品在这里就能购置齐全,能成一条街的特色生意,也可见潮州人对于“出花园”的风俗仍然惜旧依循。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潮州西马路“出花园”一条街 识食务摄)

  • 一早起,换肠肚

这天的早餐,父母要煮好一碗猪内脏汤(如猪肚、肝、心、肠),孩子吃了后寓意从此换一副肠肚。孩子长大成人了,需要“有肚内“,意即要开始沉着做事,有涵养,多思量,多替别人考虑。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 拜谢花公花嬷

最重要的仪式,是拜谢保护了孩子15年的“公婆”(花公花嬷),他们被想象常驻孩子的眠床边,又称“床公床婆”。


据旧时《潮州的习俗》记载:在出花园那一天,要办菜五碗(计鸭一只,蟹一碗,猪肝一碗,龙箭鱼一碗,蛋一碗)和香烛银纸食品等,安放在睡床里拜公婆。现在,通常的祭拜食物则是:甜薯粉丸、乌豆酒、红桃粿、发粿和“三牲”(鱼、鸡、猪),还有放上时令果品的。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小孩眠床上,拜公婆)

传统祭拜方式,是用一只浅沿笸箩,潮人称“大䇘”(音乌),装三牲果品摆上香炉,放在孩子的床上,父母孩子点香烛祷拜。不过现代人多数是家中设置供桌祭拜。。..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青少年保护神.花公花嬷)


  • 吃大餐,咬鸡头

是日正餐,就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除了祭拜的三牲,鸡、鱼、猪肉,还需备或6或8或12碗菜(双数吉祥)。其中,必须有香葱、青蒜、芹菜、豆干做的菜,喻示孩子以后聪明(葱)、勤奋(芹)、能算能赚(蒜),能当官(潮州话豆腐即“豆干”,“干、官”同音);粉丝煮鸡蛋,意同“寿面”;蒸乌鱼,喻能掌握谋生的技术(乌鱼有“术”);多籽的鲫鱼或鲤鱼,喻今后生儿肓女,人丁兴旺。其他还有各种好寓意的菜式,各家各地略有不同。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出花园的主角要坐上一张坐北朝南的饭桌吃饭,并且坐中间主位,正式享受大人待遇。吃饭的时候,欢喜的老母亲要在他或她的身旁念诀:“阿囡是坐北朝南,阿囡已经成人”。(囡仔,潮州话泛指男女小孩)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此餐最重要的环节是:捧起鸡头正对自己的整鸡——“咬鸡头”。典故依然出自状元林大钦,据说他出花园当天跟人对诗,赢了一只大公鸡,父亲大喜,煮熟后立刻赏了他一个鸡头吃,于是从此“出人头地”。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大IP的光环,又成就了一道“咬鸡头”的民俗风景线。关于祭拜的鸡,有“男孩则用公鸡,女孩则用母鸡”的说法,现代人似乎又不太讲究了,毕竟不是哪个超市都有公鸡卖。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2016年新加坡. 潮州传统成年礼 27名少年咬鸡头,“出花园”)

  • 一天都要好好说话

这一天,父母只能对孩子说吉利好话。

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这是父母宠你纵容你的最后一天,且玩且珍惜。当然,孩子你“出花园”就是大人了,也要一整天和颜悦色(乖乖,要识抬举嘛)。

这一天,旧例里需要大宴宾客,亲友们到场也要都说吉利的话。现在很多礼节已被简化,外婆舅舅及各位亲友直接提前给红包,打电话表祝福发红包,心意到了都一样。

这一天,无论出花园仪式是尊古旧例还是循新简化,都要郑重对家中的新成人,表示祝福。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上图:潮州大吴泥塑《潮州人一生礼俗之出花园》)

在潮州人的心目中,15岁前的孩子天真浪漫,是花园中需要呵护、无忧无虑的花仔。但出了花园,就象征孩子已经长大,需要具备有责任有担当的心智。

有句潮州人从小耳熟能详的俗语曰:“十五岁抱仔出花园”,意即古人在15岁往往已经成亲、生仔,够格当一家之主了。这句话,总是被父母拿来教训自己那些十几岁的半大孩子,提前进行心理铺垫、顺便敲打:“儿啊你都这么大了,做人办事要更靠谱了。”


在这样的叨叨中长大的潮汕青年,据我观察,甚少出现那些大都市人定义的“巨婴”,反而是少年老成、早谋当家的居多。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 识食话:

据资料显示,明末清初,潮汕地区便有“出花园”礼俗,至少距今有近四百年历史。

“出花园”与古代的“冠笄之礼”有直接的关系。据《潮州风俗志》记载载:“清代……又有所谓出花园者,仿佛冠笄蜕遗,因男子一出花园,即呼之为成丁”即谓“冠笄之礼”。

关于“出花园”的来源和涵义,据饶宗颐先生总纂的《潮州志》中的《潮州风俗志》(分志)引自钱塘陈坤《岭南杂事诗》的注解:“生子虑难育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奉。俟此子十六岁时(俗多在十五虚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妈为之喧诵,既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

如今,“出花园”这个仪式,已不是一个简单庆祝孩子成人的仪式,而是一脉相承了祖辈的神祇崇拜、传统家风、亲子教育、美食品赏、审美传统……等文化基因,可以说是潮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生命节点。

潮俗 | 七月七“出花园”,潮州孩子的成人礼

上一篇新闻

清明节丨话说清明

下一篇新闻

盘点大阪酒店界的大牌平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