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石氏伤科流派 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日前在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康复科成立。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这天下午,光华医院关节康复科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白大褂的老人。老人健步走进病房,一边查看、询问住院病人的病情,一边和身后的医生们沟通着什么。

这位老人便是“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施杞。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杨琳(化名),40岁,两年来因颈椎病四处求医,在很多医院进行过针灸、推拿等治疗,可效果不佳。今年,杨琳病情加重,住进了光华医院。

了解完杨琳的病情,并进行了查体后,施杞指导医生除了给病人进行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外,还需要加上“调身通痹方”协同治疗。而“调身通痹方”便是施老几十年临床总结的13个经验方之一。如今,施杞的13个经验方已经全部应用于光华医院的临床治疗中。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今后,施老师每月都会来光华医院两次,一次门诊,一次教学查房。教学查房时,老师不仅会深入病房详细询问病史,还会对病人进行查体,总结病人情况,并指导开方用药。”光华医院关节康复科主任程少丹介绍,按照施杞教授对传承病房要求,他们将着重从5方面打造“石氏伤科流派 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

传承氛围——病人、学生一进入病房,就要感受到石氏伤科的文化和特色,要给人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感觉;

内涵——“石氏伤科流派 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内外所用的方药要体现石氏伤科的学术思想,要以《石筱山伤科学》所载方药以及施老师自己经验方为基础进行创新应用;

特色——传承病房不同于一般的病房,看好病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以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筋骨病为聚焦重点,构建中医骨内科学理论体系和临床、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生综合技术体系;

有专长——传承病房在中药内服外敷等传统治疗基础上,要充分发挥科室手法、针灸、小针刀以及导引的特色优势,形成“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治疗一体化,康复全程化,中西结合化”的专长;

可复制——传承病房要通过规范治疗,盲法对照,严谨研究,形成可复制的光华经验,进行推广应用。

“近年来,光华医院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发展之路,建设‘石氏伤科流派 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就是光华医院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实践证明,中医发展越有流派传承就越有生命力,越有流派传承就会越多地被患者认可。光华医院要做好施杞学术思想传承病房建设工作,充分挖掘石氏伤科流派的学术内涵,通过临床疗效凸显诊疗特色,让广大民众了解传承病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光华医院院长肖涟波说。

光华医院多了一个“名老中医传承病房”

施杞,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6年起先后被评为全国第2、3、4、5、6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被美、日、欧及新加坡等8家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并被香港大学聘为名誉教授。曾拜全国著名中医大师石筱山、石幼山教授为师,系统学习研究中医骨伤科理论和石氏伤科经验,并兼收并蓄,吸收魏指薪、王子平等沪上名家的伤科特长,成为中医骨伤科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施杞教授提倡“一体两翼”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鹏战略,实现在继承中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的腾飞。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上海市第二届教书育人楷模、上海骨科特殊贡献奖、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医学百年发展终身成就奖、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骨伤名师、中国好医生等荣誉与称号。

临床上,施杞擅长治疗各类筋骨病和脑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各类风湿痹证、脑外伤等有深入研究。他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对于脊柱病及伤科内伤杂症等主张“临证三辨,衷中参西”,治疗颅脑损伤等内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八纲统领,气血为先;脏腑为本,筋骨并重;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法宗调衡,少阳为枢”的学术思想。

记者:赵 立

编辑:高 琴

上一篇新闻

世界视觉日 | 近视防控全攻略

下一篇新闻

神奇的蒙医传统正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