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甜柿美致富路
柑甜柿美致富路
——记永春柑柿种植暨销售专业户李良才
地方产业的兴起,将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大大地提升当地文明程度和知名度。以永春芦柑为标志的水果行业高度发达的永春县,因芦柑特色产业闻名全国,声播海外。永春芦柑果型美观,品质优良,素有“东方佳果”“远东柑王”之美誉,在中国乃至世界柑桔产业中具有独特地位。中新网曾报道“福建永春芦柑出口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品柑思甜,饮水思源。如此负有盛名的永春芦柑是怎么火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爱国华侨开山治圃、引进种植所付出的心血;历届政府政策惠民、引导推动所取得的成效;科技工作者科技兴柑、提升品质所做出的努力;还有永春果农深耕细作、果商竭力营销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正因如此,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精品芦柑才会在永春大地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蓬勃兴旺,品质一流,甜润五洲。我所认识的李良才就是一位土生土长、名副其实的永春芦柑种植暨销售大户。至于种柿,那是李良才近年来创造的佳话,文中也会细说。
因柑结缘初相识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李良才首次进入我的视线,既不是在永春芦柑产地,也不是在某个芦柑销售场合,而是在一名老领导的家里。不是与之邂逅,而是看见“李良才”三字赫然出现在永春芦柑包装箱上。
去年仲冬的一天,我从厦门前往泉州拜访一位老领导,老领导请我品尝永春芦柑。那可是8.0以上的特级永春芦柑啊,外观色泽鲜艳,剥开后瓤瓣肥大,吃起来脆嫩甘甜。作为永春人,我还是第一次尝到如此好吃的芦柑。难怪,芦柑包装箱上敢于印上“李良才”大名。我想从老领导的口中了解到李良才的相关信息,可老领导竟不知悉。告别老领导回厦门后,那脆嫩甘甜的永春芦柑滋味一直缠绕在心头。
带着见一见李良才的期盼,我在冬日的一个周末回到永春老家,在好友李锦辉的带领下前往李良才家品柑话桔。原来李良才的家就在桃城镇济川社区,距离县政府所在地仅10分钟车程,4层楼房位于国道旁,交通十分便利。有客来访,主人出门迎接,只见一位年龄大约60开外、身高约在165以上、肤色略显黝黑、微瘦而显得精神矍铄的汉子出现在面前,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互致问候后,主人并不急于带领我们进屋,而是先引领到屋后“参观”。只见屋后旷地搭起一个偌大的工棚,一个个木箱子装满永春芦柑,堆砌成山,形成了天然的芦柑储藏仓库。木箱中所装均为7.5以上的优质永春芦柑,一颗颗芦柑均采用机器打包密封, 薄薄而透明的保鲜袋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却封不住永春芦柑的独特韵味,李良才居家房前屋后洋溢着永春芦柑特有的芳香,令人心爽神怡。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将木箱里的芦柑往纸箱里装,此时纸箱上“李良才”三个字显得特别的耀眼。眼看着工人将一箱一箱包装好的永春芦柑搬上集装箱,此时此刻让我联想起原总理李鹏的题词“永春芦柑远销四海”。
进屋入座后,李良才介绍,这是他的办公室兼接待室,面积虽不大,但功能分明,一边是办公区,另一边是接待区。办工桌上一部台式电脑,靠墙是文件橱柜,摆放着柑桔、柿种植管理等实用科技书籍。接待茶几上,除了茶具,满是芦柑,鲜红耀眼。墙上张挂着“四框两匾”,分别是:永春建兴生态农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李良才2000年销售永春芦柑超1.5万担受到桃城镇人民政府表彰的证书;2006年李良才荣任永春县桃城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的聘书;2020年李良才被永春县农业农村局授予“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称号的证书;永春建兴生态农业合作社成为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行业协会“成员单位”的牌匾;该社被永春县财政局、农业局授予2020年度“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牌匾。
主宾边品尝芦柑边聊天。李良才的话不多,几乎是我问他答。我问:为什么你在芦柑包装箱上印上自己的大名“李良才”三字?他回答:“我经营永春芦柑,注册商标就是‘李良才’三个字,于2018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审核批准。”话题拉开后,越谈越多,加上后来的几次拜访和实地考察,我深切地感觉到:李良才是一位土生土长、精明能干、深耕细作、善于学习、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做出贡献的跨时代农村致富者和带头人,可钦可敬!
苦尽柑来致富路
李良才,1960年出生,家有十口人,姐弟妹七个,母亲理家,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仅靠父亲在当地陶器厂担任出纳、保管兼外销的工资收入。李良才小学毕业那年,其父不幸去世。升入和平中学念初中,他一边读书,一边兼任陶瓷厂出纳。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早当家,他白天读书,晚上理财,赚取微薄工资,以维持全家生计。1978年李良才高中毕业,因政府解散陶器厂集体承包制而随之失业。当年的李良才即自己创办六合陶器厂,靠手工制坯、土法烧铸和肩挑叫卖坛坛罐罐养活了一家人。
日子在艰难中爬行,良才在磨练中成长。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永春柑桔生产进入大发展阶段。蓬勃的绿色生机曾深深触动刚高中毕业的李良才,但他苦于缺乏资金承包山地开发和购买柑苗只能望“柑”生叹。
至1985年,经营坛坛罐罐六年多的李良才,已经略有积蓄,此时的他心田里又一次绿意翻滚,他下决心告别坛坛罐罐,开始承包村里大埔山湖内坑50亩荒山开发种植芦柑。李良才选中大埔山湖内坑荒山开发种植芦柑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这里的山地远离尘嚣,海拔在五百米左右,海拔四百米以上山地可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海拔四百米以下山地,种植芦柑,日照好,日夜温差大,即可满足芦柑对积温的要求,又有利于养分积累,山地红壤,砖红壤土层深厚,溪涧水流潺潺,地下水位低,有利于培育强大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具有培育优质芦柑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他认为,这是生产优质芦柑的风水宝地。
于是,他与雇请的几位工人一起,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搬石磊壁,刨土挖坑,开垦荒芜,饿了用自带干饭配山泉水充饥,累了躺在山坡上就地养一会儿神后继续劳动,耕耘不辍,历尽艰辛,手磨破了皮,仍然紧握锄头坚持刨土挖坑,他咬紧牙关忍受着钻心的疼痛,直至手上结了厚厚的茧。
就在这块“风水宝地”,李良才含辛茹苦种下了3000多株优质永春芦柑苗。期间,他还经历了资金不足、种植管理技术匮乏的种种烦恼。1986年,在县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世界银行同意分三年贷给2214万元支持永春柑桔生产。李良才认为,这是解决资金困难的福音,他紧紧地把握住这一契机,从中贷了8万元,迅速扩大芦柑种植规模,由50亩发展到200亩。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蜀汉江陵千树桔”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的年代里,永春掀开了开发与开放并举的编年史,涌现了许许多多“与千户侯等”的柑桔种植大户,李良才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者。世界银行贷款约定三年还本付息,至1989年李良才所贷的8万元加上利息将近10万元必须如期还清。刚种植三年的芦柑虽然长势良好,丰收可期,但终究还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益,一时要还清10万贷款,李良才顿感“压力山大”。彼一时此一时,此时的李良才因为有“200亩长势良好的芦柑”作为“家底”而信心满满,他毅然从当地工商银行分两笔贷款计18万元,既还清了世界银行贷款本息,又留有8万元可用于发展芦柑事业。
从此,他身背债务,负重前行,期盼200亩芦柑会有好收成,能赋予他时来运转。柑桔素来被人们称为水果家族中的 “娇小姐”,要使之愉快地萌蘖,动情地生长,回报以硕果累累,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科学种管,精心呵护,尤为重要。当年李良才深深地意识到,“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于是他不仅刻苦自学柑桔种植管理技术理论,还到国营柑桔场拜师学艺。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一株株芦柑“娇小姐”终于产出了一个个靓丽的“甜姑娘”。从当年的陶器工,柑桔种植管理技术的“门外汉”,到如今“柑桔生产销售大户”“柑桔种植管理销售专家”,李良才付出了诸多艰辛的努力,而如今他谈起芦柑栽培技术和销售经验,从适地适栽、合理密植、砧木选择、土壤管理、整形修剪、施肥治虫、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到采收贮藏、销售上市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令人肃然起敬。
李良才的芦柑栽培技术和销售经验是从空白到丰富,并与社会进步、生产发展和市场变化紧密相关、与时俱进的,这令我深深地感到:他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难能可贵!话说回去,当年李良才所种的芦柑于1987年开始投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价格也卖得一年比一年好,而且“好女不愁嫁”,商家都是提前订购的。
为什么我们所尝到的“李良才”品牌永春芦柑如此甘甜?其在东山岭庵湖内坑的200亩优质芦柑,是1985年种植的,已有36年多的树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13克,酸0.6-0.8克,维生素C30-35毫克,品质特别优良。由于远离尘嚣,树林形成了天然隔离带,在令柑桔果农闻之头疼不已的黄龙病肆虐年头,李良才柑园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依然保持了永春芦柑蓬勃的生机和原生的品质。
1989年以来在全国全省芦柑评比中永春芦柑获得四连冠,被国家确认为优质名牌产品,“李良才”品牌永春芦柑就是具有如此的商品优势。一株株芦柑树,凭借茂盛的绿意和赤诚,叩开了一贫如洗的寒碜,结出了一捧捧丰润的金黄。至1995年,李良才还清了工商行贷款本息20多万元,还有盈余。真乃:摸爬滚打种植芦柑树,苦尽柑来迈上致富路。
芦柑销售锻良才
李良才,是一个创业型的农民,具有精明的特质和创新的意识,他念初中时就兼任陶器厂出纳,高中毕业就自己创办陶器厂,继而转向承包山地种植芦柑,并勇于贷款发展芦柑事业,充分展现了他的精明特质和创新意识。还清了工商行贷款之后,李良才卸下重负,觉得一身轻。于是他开始琢磨:虽然自己种植芦柑致富了,但所赚到的都是辛辛苦苦的汗水钱,且一年才产一季芦柑,赚钱周期长,而芦柑经销商在芦柑采收后的一个多月就能获得比种植大户更丰厚的回报,他看到了优质水果在销售环节的“红利”,于是他决心走“种植销售”一条龙之路,自家的芦柑自己卖,不让钱水流进他人腰包。
早在1991年,在柑桔漫山绽放明媚欢笑、遍地绽放耀眼成熟的初冬季节,永春县举办了首届芦柑节。从此之后,至1995年,永春县连续举办了四届芦柑节。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芦柑引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届一届芦柑节在热烈的氛围中来临,又在轰动的效应中离去。
永春芦柑不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是身价倍增,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1994年度,全县芦柑销出口90%以上,实现产值上亿元。李良才参加了四届芦柑节,加上种柑的切身体会,他深感永春芦柑产销两旺的大好日子来临了,于是他更加坚定了从事芦柑销售的决心。
看准了,说干就干,1995年他购买了大量的芦柑包装箱。他既瞄准国内市场,又看好外贸出口。他一方面,亲赴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考察永春芦柑销售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东南亚各国永春芦柑销售市场信息,为经营芦柑出口做好充分准备。至2010年,李良才经营的永春芦柑不仅国内热销,而且已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年出口2500吨永春芦柑。
因销售量大,每年订制芦柑箱花去了不少钱,一向精打细算的他,又于2010年创办了永春县桃城镇良材芦柑包装厂,既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芦柑销售竞争力增加了利润收入。从1995年起经营永春芦柑出囗至2015年,李良才在芦柑销售市场上摸爬滚打了20年,虽然经历了芦柑销售市场的酸甜苦辣,但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销售了大量的永春芦柑, 为永春芦柑销售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赚到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他深深地体会到芦柑销售市场的冷暖,芦柑品质和诚信经商的至关重要。
甜蜜“柿”业勇创新
话说李良才儿子李镇源,1999年走出大学校门后赴深圳工作,2017年返闽受聘于福建省久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门任职。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近8年的稳健经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主要经营农业种植,农业综合开发,果蔬收购、销售等。
儿子李镇源于2019年结婚,儿媳妇林晶晶在福州南通水果批发市场经营水果批发,荣任福建省水果商会副会长。李林联姻,可谓是门当户对。2015年底儿子李镇源从深圳回家过春节,告诉父亲李良才在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已有一种太秋甜柿亮相,听说是从日本、台湾引进的。这种柿子直接在树上摘下来就可以吃,甚至连皮都可以不削。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李良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在自己的印象中,刚摘下树的柿子都是涩的,要经过脱涩才能吃。如果自己能种出直接从树上摘下来就可以吃的甜柿,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可以想象其前景有多大了。
从此,李良才开始收集太秋甜柿的信息。一年之计在于春,2016年初春,李良才通过多方打听了解,获悉福建省农业专家已指导永安西洋种植户引进太秋甜柿种植成功。
李良才想方设法通过永安的亲戚了解到该种植户黄伟,获得联系方式后,便长途驱车登门拜访。经过一番恳求,他购得两株已投产的柿树,将它移植到永春试种。李良才虚心向黄伟请教太秋甜柿种植管理经验,结合查找太秋甜柿种植管理技术的相关书籍,用心喷水施肥,精心呵护移植来的两株“宝贝”。至2017年终于成活一株,结果6粒,尝后清甜爽口,直呼好吃。另一株太秋甜柿不成活,李良才深入分析了原因,原来太秋甜柿属于直根系,因水分过于充足导致难于成活。李良才有了试种一株成功的经验,他便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他儿子李镇源对国内太秋甜柿销售前景十分看好,有了儿子的支持,李良才发展太秋甜柿的信心更足了。
2017年,李良才充分利用其租赁在东平镇东山村的黄龙病死亡柑园,将其开垦为柿园。当年冬季种植太秋甜柿苗100亩5000株。2018年又扩种了60亩3000株。在管好其他芦柑园的同时,李良才把主要精力放在太秋甜柿的管理上。他通过申请政府补助,2019年8月建设了“永春照美果蔬专业合作社微喷灌工程”。该工程水源取自山涧水,引水至1#、2#蓄水池后,通过主干管、分干管、支管三级固定管网和田间辅管、毛管两极移动管网的9922个微喷头,对项目区域进行自动化喷灌。该项目荣获永春县综合治水资金高效节水项目。
在实施科学喷灌的基础上,根据太秋甜柿成长需求,适时合理施放磷酸二氢钾肥料,并结合施用鸡鸭粪,促进根系发达。经过4年的精心管理培育,太秋甜柿在永春脱颖而出,2020年挂果1万粒,2021年9月中秋节前上市,正值水果供销旺季。收获的太秋甜柿:果形端正,单果重达半斤左右,果肉橙黄色,无褐斑,肉质脆嫩、清甜多汁,糖度达到了18%-23%。当地领导专家品尝后高度赞赏,亲戚朋友品尝后纷纷叫好。当地一名水果专家品尝李良才所种的太秋甜柿后,赞不绝口,称其具有苹果的脆性、梨的水份、哈蜜瓜的甜味。太秋甜柿通过儿媳妇林晶晶的销售渠道投入市场后,一斤卖出了15元的好价格。如果说2017年李良才种植太秋甜柿是凭着精明和勇气,现在经过领导专家及众人的肯定,李良才更加坚定了走太秋甜柿的发展道路。
无私奉献品高尚
奋斗的滋味很苦, 成功的果实很甜,奉献的品格高尚。无论是30多年前种柑,还是近年来种柿, 李良才的水果发展之路走得十分艰辛,这是一个寂寞、孤独、煎熬的历程。而当成功来临后其内心产生了无以伦比的喜悦,所经历的艰辛过程也就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味。
对于精明而又朴实的李良才来说,他想一鼓作气,顺“柿”而为,让更多的农户乘“柿”而上,搭坐致富的早班车。 李良才已通过合作的方式带动桃城桃东社区在洋上格种植太秋甜柿50亩。他还计划在今明两年带动周边社区、村民种植太秋甜柿发展至200亩,逐步把太秋甜柿种植业发展壮大。
李良才从儿子儿媳反馈的信息中得知,中国是柿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和柿果产量最多的国家,其他生产国依次为韩国、日本、巴西、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和意大利。目前,印度尼西亚、泰国、土耳其、摩洛哥、葡萄牙、新西兰等国也逐步发展柿产业并开展相关研究,德国、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也开始试种。
从温带到亚热带、热带,从北半球到南半球,柿树正从东南亚特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性果树。日本通过研发改良的甜柿, 与苹果相比,其含糖量高出十三倍,蛋白质高出六倍,维生素B高出十倍。甜柿风味独特,其果肉甜脆爽口,纤维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1%,维生素C、铁、锌、钙、硒含量都高于涩柿,且保脆时间较涩柿长2-3倍。在日本、韩国,甜柿的消费量仅次于苹果、梨,成为第三大消费果品,日本、韩国每年需要从中国进口甜柿20万吨以上,所以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甜柿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可见甜柿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眼下国内的高端消费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青岛等对甜柿的需求也开始日益增多。这表明,甜柿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端水果中的新贵。 于是,李良才将刚收获的太秋甜柿送给县、镇及相关部门领导品尝,除了分享劳动成果外,还有另一层深意,他盼望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顺“柿”而为,让永春因黄龙病而抛荒的柑园蓬勃生命的绿意,推动壮大永春甜蜜“柿”业,带动更多的果农致富。
李良才的高尚品格还表现在他勤奋学习和接受新科技知识上。1998年,时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的苏昌培先生积极倡导在家乡仙岭村建设“福建九九科技文化园”。
1999年,九九科技文化园落成开园。开园以来,苏昌培请来福建省农林大学专家给村民传授水果种、养、管实用技术知识。农村科技文化园先后举办了50多场次关于果树挖穴、改良土壤结构、病虫害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永春县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李良才回忆说,因对水果种植管理实用技术有着强烈的渴盼,当年自己骑着摩托车奔跑30多公里,前后有10次以上赴九九科技文化园参加培训,学到了水果尤其是柑桔、枇杷种、养、管实用技术知识。九九科技文化园藏有科技文化类书籍上万册,其中有关柑桔类的书籍引起了李良才的高度兴趣,他利用培训之余认真阅读这类书籍,还写下了厚厚的一大本笔记。
参加培训期间,他还曾向苏昌培先生汇报过开发山地承包经营永春芦柑相关情况,苏昌培先生勉励他:要努力成为知识型农民,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为农村科技兴农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良才的高尚品格还表现在他的助人为乐上。他不仅自己致富了,还联合60名社员于2018年创办了永春建兴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大家发展水果种植共同致富。
他不仅将所学到的和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用于自家的果园管理,而且还帮助他人解决技术难题。如:永春县锦斗镇长坑村果农李锦文当年种植50亩芦柑,长势良好,头几年只开花不结果。李良才分析果树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是营养过剩,指导李锦文采取了强枝扭伤控制水分以及适度疏花蔬果的技术处理,次年50亩芦柑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颜如坚在安溪县福田乡承包经营300亩芦柑园,同样碰到了只开花不结果的难题,也是在李良才的指导下做了技术处理,次年就结出了丰硕果实。
李良才无疑是在永春水果业界摸爬滚打后的一位成功人士,为永春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6年来一直奔忙于路上,劳苦、困惑、挫折、失望、坚持、喜悦、兴奋,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经历了苦尽“柑”来、创造了甜美“柿”业的这位农民兄弟情商自然不低,李良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创业艰难,但也快乐;他感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引和支持;他感激妻子的同甘共苦,也感谢儿子儿媳提供智慧信息。 衷心祝愿这位土生土长的果业良才,柑甜长久,柿柿如意!
2021年11月于厦门
作 者:苏金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