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进化论:智能商业时代的“三浪叠加”
编者按 品牌崛起的因素很多,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精益求精,也离不开企业对使命的不懈追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本篇选取数据驱动、科技创新、改革转型三个角度的案例,解析品牌崛起的三个路径。
双11“十冠王”雀巢在2019年被咖啡新品牌“三顿半”挑落马下。亦有沉寂多年的“百年老店” 上海家化,当它的新品研发玩起数字化和算法,然后股价创8年新高。
三顿半和上海家化业绩的增长背后,隐含一条商业变迁与品牌走向的主线:数据驱动的增长模型已经逐渐成为智能时代的主流。
AI时代下的电商与品牌牵手
发展经济学先驱沃尔特·罗斯托指出:主导产业是那些足够创新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主导和引领作用的,在整个产业链起到重要影响的、具有强大扩散效应的产业。
纺织工业是中国古典式的主导产业。铁路为基础的重工业是美、德、法等国起飞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房屋、汽车和耐用品制造业是大众高消费阶段的主导产业。
在我们研究观察看来,当前中国最具确定性的主导产业有两个:
- 一是“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以自动驾驶为第一性原理的新能源汽车,随着自动驾驶越发成熟,新能源汽车会逐渐覆盖“共享出行、货运、O2O履约”等行业。
- 二是“双循环”战略背景下,能通过AI等技术达成供给侧改革的少数电商,其中天猫是典型。
关于第二点,有必要展开一下思考过程。
经济学领域有这么个主流观点:内需驱动方得长期稳健发展。美国消费占GDP比例85%-90%,而中国消费占GDP比例55%,有显著差异。内需消费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对应美国上世纪70年代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这个阶段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个性化和品质化。
天猫利用——1.及时的消费洞察;2.高效的产品研发;3.灵活的供应链计划;4.全面且精确的营销;5.更短的打造爆款的周期,锁定消费者个性化和品质化的核心需求。
天猫帮助品牌做新品研发的案例有很多:
活力28作为有70年历史的湖北荆州品牌,2020年9月初与TMIC(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的牵手,推出一漾摇摇留香洗衣凝珠,在双11前站上市,双11期间销量超过2万+,助力其成为双11新锐品牌榜首。
妮维雅母公司拜尔斯道夫与TMIC合作,研发了首款男士眼膜。它是在上海新品创新中心研发+国内产线ODM打造的C2B新品,仅通过薇娅直播间在3秒1.5万件售罄,有可能通过这种模式为妮维雅破圈女士赛道。
欧莱雅结合天猫TMIC的“新品合伙人”,邀请了1638位18-34岁的消费者参与联合创新。2021年1月,欧莱雅首个男士彩妆产品“修颜小黑管”上线,在上市3天内就卖掉3.5万支。2019年6月,欧莱雅首个C2B产品 “零点面霜”上市,该单品目前销售额突破3个亿,这也是欧莱雅尝试的创新方式。
这些案例为什么会成功呢?
天猫TMIC的逻辑
TMIC成立于2017年,目前已经和1500个头部品牌达成C2B合作,近5000个品
牌达成测款合作,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联合利华、上海家化等。
TMIC对应主导产业的三个关键点——1.足够创新;2.主导和引领作用;3.扩散效应——来逐步剖析天猫这一新品创新中心。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商业轨迹随之改变,所以在不同的时代都流传着一句话——“每个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以AI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已经遍地开花,TMIC帮品牌按下刷新的按钮。
传统新品研发VS天猫TMIC赋能的新品研发,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从开始就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自然好不了。
品牌研发任何产品,必须要洞悉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机会点,而传统的新品研发流程,往往通过线下调研获取消费者洞察,样本不精准且反馈滞后,更别谈对市场的洞察。
TMIC依托平台能力,能获得及时和相对准确的消费者洞察。再叠加市场层面的洞察——分析相关品类竞争关系、不同阶段销售趋势的驱动因素等等环节。
所以新品的研发方向会比较正确,再通过C2B创新工场,引入消费者、设计师、KOL多方参与新品共创,联合品牌共建柔性供应链,快速生产,试销迭代。上述过程中,天猫的TMIC还会有系列数字工具和产品帮助品牌做新品研发,比如利用产品仿真测试系统,筛选最优概念、卖点和价格。
数据不说谎,新品研发效率提升显著:
2020年,TMIC平均每天孵化出炉1个爆品,累计成交超过10亿元。品牌新品孵化周期大幅降低,从平均18个月减少到6个月。并打破行业公认“魔咒”——新品成功率5%,超过70%新品在18个月内退市。TMIC让新品成功率提升到60%,品牌拉新率提升1.7倍。
从技术角度看,毫无疑问天猫在与品牌新品研发合作中,处于主导和引领作用。而品牌的研发中心转移也足以佐证这一点:
2017年天猫TMIC刚成立时,很多全球集团的研发中心集中在欧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随着本土化需求个性化的发展以及与TMIC数字化研发的深度合作,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的研发中心/供应链向中国转移——拜尔斯道夫(研发中心)、亿滋(研发中心)、汉高家清(供应链)、VF(设计中心)、Otaly(研发中心)、雀巢(研发中心)、百事(研发合作)、百威(研发合作)等。
一条清晰的链式反应路径,形成“扩散效应” (中心地区的新品研发,带动周边地区的配套)似的表达:AI等技术赋能品牌研发,然后品牌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带来更大规模的新品发布(从2016年的400万种到2020年暴增到2亿),更大规模新品发布的供给侧改革增加消费行为,促进制造业和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的再造。
天猫通过TMIC构建的产业互联网,即用AI等新技术为品牌研发赋能,也同时完成一个新的范围更大的电商飞轮。
提起飞轮效应,大家想到的都是亚马逊,更多的商家带来更多的用户,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多的商家,它更侧重于交易规模层面。
天猫通过TMIC促使多个参与方——“技术+品牌+ 制造业+新品策划人才”——完成升级,多项优化驱动更强大的飞轮:用消费洞察帮助品牌更好地进行新品研发,个性化的新品研发离不开柔性生产,驱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庞大的新品研发需要众多智力支撑,天猫联合高校推进新品策划师职业的培养,目前有上万活跃在产品开发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众多新品带动更多用户消费行为。
ABC时代的三浪叠加
曾鸣在五六年前讲过“三浪叠加”的故事,是说在任何一个时点,行业都会有三种模式,它们会以完全不同的速度增长。
2008年,零售行业的1.0是家乐福、沃尔玛等传统零售;2.0是国美和苏宁等垂直连锁业态;3.0是淘宝这一新兴的电商平台。
如今回看,1.0模式的家乐福只能卖身,沃尔玛早就陷入停滞;2.0的苏宁、国美,看看股价就懂了;3.0的淘系电商(包括从淘宝商城品牌升级而来的天猫) GMV(网站成交金额)从千亿到七八万亿。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我们又迎来一个崭新的三浪叠加周期:1.0是苏宁、国美们;2.0是做匹配流量的电商平台(包括直播电商);3.0是AI、大数据和云计算(即所谓的ABC)驱动的“主导产业”电商生态。
这一次结果会如何?大概率还是3.0的模式继续享受最好的成长,它的逻辑很清晰:
品牌有其宿命,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世界永远年轻,而品牌终将老去”。只有借助技术创新,才能紧跟不同时代的消费者,以此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说天猫的进化,其实就是一句话,打破“世界永远年轻,而品牌终将老去”的宿命,实现“世界永远年轻,技术创新让品牌也能永远年轻”。
上海家化这个百年老店是个绝佳的例子,品牌老化致使其股价从2013年开始滞涨。2017年上海家化成为TMIC的首批用户,此后合作逐渐深化,2020年旗下10个自有品牌和3个合作品牌全部与天猫TMIC达成全方位合作。当上海家化的CEO潘秋生开始讲“算法使自己的启初品牌效率远高于母婴行业,算法效率的提升80%概率与盈利结果正相关”,就能明白,2020年上海家化的股价创新高并不是偶然。
文/杰迪(作者系锦缎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1年08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