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他们明明是数字时代的宠儿,却反向而行,以汉服为通道,走进中华文化的千年宝库,以青春作底色,把古风请进生活,请进精神家园。

他们穿着汉服行走城市,在成都找到了包容的土壤,大胆秀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一股越来越壮大的国潮时尚,也带动了2万多名成都青年,一起加入,展现东方生活美学。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10月28日,从中午开始,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不二山房,就成为成都汉服爱好者的乐园。

临水顾盼,袅娜行走,相偎合影……他们大多20多岁,正是青春容颜。云鬓摇动,衣袂飘飘,与汉服的相融,使他们如天外来客、翩翩仙子,流淌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盛放出东方美学的光彩。

下午15:30,天府汉服中心的成立仪式拉开帷幕——穿着明制服装的“24花神”、风格各异的美食旅游博主“云游18仙”,逐一上台展示“诗和远方”。成都汉服爱好者们从自然发展状态,进入到有组织发展的新阶段。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西南民族大学等政府及研究机构代表,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新事物落户天府新区,落户不二山房。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他们为什么爱上汉服?

粉橙色内裙,外搭香葱深绿马夹长衫,配以简洁、古朴的发型和头饰——当这样着装的范雪走进眼帘,让人眼前一亮,恍若进入了一个古代场景,面对着一位聪慧、优雅的古装佳人。

范雪是天府汉服中心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负责人,她说:“我们的梦想,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喜欢汉服的队伍中来,从年轻人扩大到全年龄段,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套汉服。”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这个梦想的背后,是汉服在成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快速发展历程。

被尊称为“成都第一代汉服践行者”的小米女士,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了汉服来到成都的因缘。

2003年11月22日,国内“汉服出行第一人”、电力工人王乐天首次穿着自己花费760元缝制的汉服曲裾出现在郑州街头,被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敏锐捕捉到,并刊载于一周后的报纸,成为国内汉服业的滥觞。11月22日,也被后来的汉服爱好者尊立为“汉服出行日”。

此后,汉服渐渐扩散,如一颗火种不断燎原,约在2007年时由爱好者带进成都。今年45岁的小米一见倾心,不仅喜欢上了汉服,还在日常生活中穿起了汉服,出街、会友、旅行……无论国内外,所到之处都能引起瞩目,除了收到“好美”的夸赞,也常常被请求合影。

“我的圈子几乎都是汉服爱好者,大家每天都很开心。”十余年来,汉服就是小米的日常服装,这让她与美同行,十分愉悦。

范雪的汉服缘,起于2015年。那一年,她刚从四川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是一位中国艺术文化的热爱者。当时,她在锦江区三圣乡不二野囿店遇到了同是国风深爱者的汪忠伟,他们一见如故,共同投入到传统文化推广中,汉服是最视觉化、最容易介入的。

“国潮”生活方式打开什么样?

“世界经不起东方生活美学的诱惑。”5年间,成都汉服发展迅速,从几个人喜欢壮大到几万人,可谓一年上一个台阶,范雪如此解读汉服的魅力之源。

“现在每次搞活动,都有很多人报名,只是场地有限,不得不做限制。”范雪说,就像“不二山房”,目前成都的多个“不二”系列院子,已经成为与汉服文化绑定在一起的场景符号。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5年来,范雪一直专职做汉服推广,中国美术史的专业打底,使她不断探究汉服的文化渊源和精准呈现。她深读了著名作家沈从文所著《中国服饰史》,研究唐制、宋制、明制等汉服的标准化配置,力求还原每一套汉服的细节和神韵。

“我们认为汉服不是局限于哪一个朝代,它就是汉民族历代服饰的总和。”迄今范雪为自己设计、订制了50多套汉服,以每套至少花费2000元计算,也已投入了10多万元。

“每次穿汉服出街,都觉得与服装相应,自己已经化身或唐或宋或明的朝中人,以那个时代的礼仪风俗接人待物,感觉自己就是美和自信的代言人。”范雪和她的伙伴们从源头做起,努力引领成都汉服文化的健康发展。

不独于此,他们着力复原一些中华文化的著名场景,例如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场景、唐代周昉绘制的粗绢本设色画《簪花仕女图》,例如兰亭雅集、宋代雅集等。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9月25日,200多名汉服爱好者在不二山房乡村文创综合体验园,全方位的情景复原了一场明朝华丽的“游园盛况”。华美礼服、头饰珠翠,把人们带进600年前的大明王朝。

“其实,复古不单是当下社会的现象,在明朝也一样有,比如复古唐代、宋代的服饰风潮。”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岱明说。他谈到,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华夏信仰,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文明的代名词,例如历史上有名的“衣冠南渡”。

汉服文化在清朝时期被迫中断296年后,方得以恢复,“我们当下重视中华文化的氛围,使得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运动形式逐渐复兴”,汪代明说。

为什么成都是“汉服第一城”?

近两年来,在街头邂逅古风浓郁的汉服青年,于成都人而言,已渐成屡见不鲜的新风景。而在越来越壮大的汉服爱好者眼中,成都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汉服第一城”。

汉服国乐 成都两万多名青年打开“国潮”生活方式

据第三方机构出炉的《2019-2021中国汉服产业数据调查、用户画像及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356.1万人,约55.5%的汉服爱好者拥有2到4套的汉服。

天府汉服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成都在三个方面成为国内城市汉服业的领先者——

经营商家数量。在活动现场,还有40余位成都汉服品牌的经营者及设计师,而成都从事汉服经营的企业及门店已达146家,比2018年增加了86家,是商家同比增长最多的城市,也是首个汉服商家拥有量突破百家的城市。

核心品牌占比。在媒体评选的“2019年汉服品牌TOP50”前10名中,成都占据四席,众多汉服核心品牌出自成都。

汉服消费总额。2019年,成都汉服消费额达到21亿元。根据淘宝创业新趋势媒体成都分享会上的数据显示,成都有4万多位年轻人在淘宝上开汉服店,相比2019年增加1万人,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此次,由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文创会展局指导成立的“天府汉服文化中心”,联合12位传统文化学者、50个汉服文创品牌和200余位汉服行业一线模特、妆造师、摄影师等搭建具有天府特色的汉服文化交流平台,作为天府汉服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信息沟通平台、项目合作平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天府汉服文化走得更远。

据了解,今后,天府汉服文化中心将打造“天府二十四花神”“云游十八仙”“徽外国乐团”三大汉服推广团队;开展“徽外雅集”系列汉服礼乐、汉服走秀、汉服体验剧、汉服夜宴等传统文化活动,开发系列汉服文创产品,打造新中国智造潮流文创产品,为品牌提供更多传统文化附加值,赋能品牌国潮范儿。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上一篇新闻

文化圈层 | 汉服:发展与复兴

下一篇新闻

在国外穿汉服上街是种怎样的体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