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从小时记事起,总是会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好羡慕像新加坡或者丹麦、瑞典这些小国家啊,他们人那么少,福利待遇那么好,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你看看地铁、火车站多挤,素质还很低,我们要少一半人口,肯定就会迅速摆脱贫困,繁荣富强起来。”

起初年少无知的我,对于此类观点也是十分赞同,直到我读到梁建章先生的这本《中国人太多了吗?》之后,才第一次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真的到了十分危机的紧要关头。

如果此时不尽快阻止人口生育率的雪崩式下滑,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可能只会昙花一现,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长,便会被快速老龄化拖垮。那么接下来我就把书中提到的一些重点问题,和大家逐一分享。

日本的前车之鉴

日本在20世纪50~80年代,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连续30年GDP平均增长率超过8%。一大批日本企业,在汽车、电子、设备工业方面迅速发展起来,超越美国企业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先锋,1990年日本国家竞争力排在了世界第一。

但后来的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日本经济开始进入停滞期,纵观整个全球的近代历史,所有的金融危机一般持续时间是2~4年,就连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就只持续了12年,而日本经济的萧条已经持续了近30年。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已经不能仅仅只用经济学来解释了,更为合理有力的解释便是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

日本战后初期的生育率也很高(这点和我国很像,都在二战后迎来婴儿潮),但随着收入的提高,生育率逐步下降。到20世纪60-70年代,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生育率已经降到2以下。

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生育率继续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人均收人达到1万美元时,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6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现在只有1.3的水平。

由此带来的是严重老化的人口结构和一系列社会问题。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7%增加到现在的22%。20~40岁的年轻人口从20世纪70年代的35%下降到现在的27%。

拿日本2008年的人口年齡结构,与中国204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国2040年的人口结构将和现在的日本极其相似。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老龄化对经济无疑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首先,过多的老年人在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阻力,随着企业中,中老年人比例提高,年轻人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小,本来数量就急剧减少的年轻人,工作上又得不到历练,其创新能力大打折扣。

其次,僵化组织,年轻人不敢轻易创业,因为一旦失败,就很难在找到好工作了,同样原因,年轻人也不敢加入看似高风险的创业公司,所以数量已经很少的创业公司又很难招到高素质人才加盟,创业的成功率下降了,风险却增大了,年轻人创业欲望进一步降低。

从一个现象便可很直观的看出,在美国的前10名企业中,有8家是过去30年中创立的,而日本竟然没有一家是在过去30年中创立的。这也正是日本现在经济因为老龄化造成的创新力下降的直观表现。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而我国目前的人生育率状况,甚至要比日本还严峻的多,目前北京和上海的生育率已将降至0.7(一个适龄女性平均生不到一个小孩),全球最低,东京的生育率为0.84,纽约是1.65,伦敦为1.73,就连人口负增长的韩国首尔,也还有0.84,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这一指标可能还会更低。

中国人太多会不会造成环境破坏以及能源危机?

这时候可能会有杠精来质疑,生那么多人,回头环境破坏了,资源用光了,照样得完蛋。

我之前对此也是看法颇为认同,不过读完这本书后,便打消了我这方面的疑虑,咱们用继续数据说话,首先是人们最爱吐槽的我国人口太过稠密,其实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密度其实比西欧的诸位列强还要低,当然更远低于日韩两国。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而从人均资源角度,中国的人均资源,包括能源、水、矿物、耕地等在世界范围内大体处于中游水平,低于美洲和非洲,和欧洲国家差不多,但却高于其他东亚国家

我们还可以从粮食和水这两个维度来细看一下这个问题,中国每日人均食物摄取量为2940卡路里,而日本为2753,韩国为3029,我们的粮食消费水平已到达东亚发到国家水平,早在2004年,我国粮食自给律保持在95%以上,日本40%,韩国只有25%。

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是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是你要知道世界1/3的水资源集中在4个国家(巴西、加拿大、美国、俄国),扣除这4个国家的因素,和其他发达国家比,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和很多欧洲国家差不多,且远高于韩国、印度等下周国家。

同时在节水方面,我国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在中国63%的水用于农业灌溉,中国农业灌溉利用系数只有0.4,而发达国家的利用系数是0.8,如果中国能够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利用率,就能节省一半的农业用水,从根本上解决用缺水问题。

而我们的城市用水、与海水淡化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水价目前还不到世界平均价格的一半,随着价格的提高,大家节水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企业也会自发的增加节水方面投入。两者结合起来看,便可打破长久以来我国固有的缺水印象。

此外,目前全世界各国发展都普遍遵循这样一个客观规律,工业化初期,环境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恶化,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就会逐步转好,几乎所有环境指标,都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金时会开始好转,而今年就是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元年,届时我们的环境无疑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其中还有一件必须要提的事儿,那就是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全球领先,2010年,全球资本市场有93家新能源上市公司,其中63家是中国企业。

全球融资额最大的10家企业中7家是中国企业,而且这些公司都是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某些领域已取得领先,例如太阳能领域,全球前10名的太阳能模块生产商,就有8家是中国企业。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越来越高的国民素质,在能源和环保领域,我们是完全有能力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水准。

他国之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对于生育率低下的补救措施

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没有国家的生育率小于 更替水平,还在实施鼓励一胎政策,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在生育率水平降到1.5以下后,都开始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俄罗斯,凡是生育二胎以上的孕妇,每生一胎便可以获得相当于5000英镑的奖励。

德国,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以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2/3的补贴,而且从07年起,德国政府拨出约40亿欧元,生1个孩子的家庭就可以获得2.52万的奖金。

法国,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相关财政支出达到了830亿欧元,占GDP5%。

新加坡、台湾地区、韩国:生育政策更是经历了从鼓励少生到鼓励多生的180度大逆转,这些都反映了对合理人口结构早已有了世界性的共识。

作者在12年此书出版时,中国还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对大多数人口实行一胎政策的国家,好在2016年初,我国开始全面放开二胎,不过这还远远不够,要知道其实所谓的中美争霸,核心便是东西方文明之争。

而文明规模的大小,则取决于该文化共同体的人口规模、疆域、经济规模以及文化科技创造力,政治整合能力和军事能力等,其中,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是衡量文明规模和文明实力最基本的指标。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组数据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在2010年中国占全球人口比例已降至19%,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低比例,而且完全进入了一个漫长的下行通道,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查查历史数据,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长期都在20%之上,这也是我国的文明没有像其他四大文明古国一样消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到了2100年,印度的人口将是我国的近3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组数据。

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到2040年,对比印度,他们20岁~40岁的年轻工作人口将比中国多50%,从人才竞争和社会活力的角度,以目前的生育率发展下去,我国将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对比中美的人口结构图,可以看出美国的人口相对于中国要年轻得多,到2040年,中国的中位数年龄已经近50岁,而美国的中位数年龄还只有40岁左右。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持续发展——多生娃读《中国人太多了吗?》有感,为国家昌盛而生娃

接下来我想再吹一波梁建章,他的人生履历之漂亮,可谓是从小到大一路开挂,1969年生于上海市,13岁时便可以用电脑写诗,当时便以“电脑小诗人”闻名全国,15岁时便被上海复旦大学第一届少年班录取,毕业后赴美国留学,21岁获得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系硕士学位。

1999年回国,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了“携程旅行网”,在2000年-2006年担任携程网CEO,一路过关斩将,将携程网成功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公司,在那之后功成身退,将大量时间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2011年获得了斯坦福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兼任北大经济学教授。并在2012年4月出版了这部《中国人太多了吗》,这是当时内地公开出版的的直接指出独生子女政策存在不合理性的第一本书。

2013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受到去哪儿网的强力挑战(当时去哪儿的市场份额已经逼近携程,大有赶超之势),梁建章在2013年重新掌舵携程,凭一己之力,瞬间扭转颓势,亲自主持了后续一系列大型并购,2015年成功并购去哪儿网,解决了创业以来最大危机,之后又陆陆续续投资并购了诸如艺龙网、同程网等多家行业巨头。

对于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商业上的成功,仅仅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在那之后他又退居二线,继续研究人口学,因为第一本著作并未引起足够多的社会舆论和广泛关注,在2018年12月又写了第二本书《人口创新力》,这本书是从ZF更喜欢的经济和科技创新角度,大声疾呼希望可以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梁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谓操碎了心,我以为他的所作所为,绝对堪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之一。

就像是高晓松常说的(高与梁同岁),他们那代人真的有“纵横四海,改造国家”的伟大梦想,而梁总无疑是这个梦想的真正践行者,其爱国之心,真的让我这个一点都不五毛的90后也为之动容。真的期待今年年底可以落实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持续的更久一点,更久一点。

推荐阅读:

《人人都该做冥想》——最简单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大杀器

《朋友圈的尖子生》——我上半年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人生必须赢得的一场战斗》——拖延之战

《写在30岁前的4个人生感悟》

《写在30岁前的人生感悟(2)》——关于耐心、真诚、孤独

《为什么有理想的人生会更幸福》

《2018年年终总结》

上一篇新闻

简单易懂哲学故事带您明白真道理(上篇)

下一篇新闻

“勇者无惧”、“雾锁南洋”、“浮沉”更多新加坡电视剧在这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