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30日 星期一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还记得你所属年龄段最常用的微信表情是什么吗?

还记得去年微信开屏的那束摇曳生姿的花儿吗?

想知道公众号打开的活跃高峰是几点吗?

想知道2019年的十大流行语是什么吗?

唯知有TA最相忆,一年一度一归来。又到了万众期待的微信公开课时间。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1月9日,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举行,本次微信公开课的主题为“未完成Always beta”。

这次,那个曾掀起全民热议王阳明的男人,开场就又给人们一个措不及防的“惊喜”:“很抱歉这次没有来到现场,其实我是故意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通过VCR形式与观众“见面”,并分享了他对于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作为一款拥有超11亿日活的国民级App,微信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而微信这次的未完成和张小龙的“未在场”预示着什么,在此次公开课里,也给出了足够的信息透露。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张小龙的四个思考原则

“用产品说话,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新版本的启动页,就是微信的发布会。”

张小龙的“不在场”理由,一如他的产品理念一样简洁:因为产品才是用户最为关切的成果直观,自身的理念,完全可以通过产品本身来展现,而不再需要过多的“言辞表达和人物出现”。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尽管如此,张小龙还是通过近15分钟的“干货”分享,来回应外界的“对微信有好奇甚至误解”。

张小龙的想法,建立在一个核心辞汇之上,即信息互联。

信息的流动性和声量,在互联网时代,无疑被充分放大了。过去,人们往往凝聚于一个观点的共识;而现在,人人都可以有观点,信息的一致性,才是人们达成共识的标准。

就像张小龙说的:“从前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而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平衡这些信息传递的存在价值和覆盖维度,从而不会形成负状态的传播“洪流”,就成为了微信面对的深刻产品命题。

为此,张小龙从四个原则上进行建构。

首先是兼顾。张小龙认为,既要兼顾到人性的现实需求,又要善于发现容易被主流忽视的“长尾诉求”。

所以,他说“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同时,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微信希望长尾的小号也有生存空间。而微信做小程序的一个基础,就是未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其次,则是慎重。张小龙说,对于微信的进化“伴随着未知和不安”。

不安,并非胆怯,而是敬畏。敬畏的不是失败的风险性,而是成功的不必要。

比如微信认为,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就成为了微信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也就必然导致微信在产品数据打通上的慎重。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微信还在思考,如何用借助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不良信息的仲裁,就像对待原创和抄袭的类似做法。

慎重的背后,亦是张小龙自身对于人本存在性的尊重。

张小龙说:“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语词的表达,往往凸显出言说者主体的意识流动。强调两者的差异,显露出张小龙对于激活人与人之间“心灵”共通感的执拗。

而在面向未知阶段,张小龙的答案是“改变”。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面对未知,完美的预设无法成立。

张小龙坦言:早期我们聚焦于每一项功能,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完美的。现在是思考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

因为事物联系的直观性和完整性,尚未充分暴露。那么,无论是谁都无法凭借着自身的思维力量,去进行“完美”的体系建构。

这意味着,微信只能基于现实的不断改进,来进行可能的探索。

这一可能,是敞开式的生态,而非闭环式的机械组合。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微信的产品生态张力

张小龙说,微信是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工具呈现的。

这一工具化定位,显然距离张小龙理想中的产品生态还有距离。比如他在视频中,承认公众平台对于“短内容”呈现的方向偏移。

这意味着,微信的产品生态工程,仍然是“在完成”状态。

事实上,微信的生态力量已经通过数据,得到现实的检验。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微信发布“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微信活跃账户数11.51亿,同比增长6%;公众号打开活跃高峰约为晚上21:00,小游戏打开活跃高峰约为晚上20:00。

朋友圈海外打卡最多的地方依次为首尔、大阪、济州岛、曼谷、新加坡;微信运动日人均步数为6932步;零钱通使用人数最多的是90后,占35%。

可以看到,从用户使用、长文阅读到小游戏、小程序、微信支付等众多日常场景,在微信产品中已经逐渐成熟,用户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有序的使用习惯。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但这远远不够。

首先是微信自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微信公众号打开率的下滑,年轻群体流量的吸引力在被其他内容平台分散,还有微信产品内部各种功能场景的融合及打通诉求等等。

其次,则是用户的需求维度,正以更加丰富和具体化的状态生发。

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经有近一百万人拥有5000微信好友,这无疑显示出微信作为社会关系集合的包容度和覆盖力。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但同时,也表明5000成为了继续延展这一属性的“数字天花板”,所以这促使着微信扩大好友数目。

而在各类搜索需求,越来越被专有APP内容割裂的移动时代,如何让用户更好地在一个完整产品中,享受到系统、流畅而有序的搜索服务,也是微信必须思索的商业挑战。

为此,微信尝试借助小程序生态的流量口,作为微信搜索的“出海港湾”。

而微信面对新兴内容载体的外部挑战,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纠正短内容”的方向偏移。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就像张小龙所言: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

同样,对于十一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长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图片、短文、短视频等更丰富的内容呈现场景,则可以持续满足这一潜在用户需求。

这也是张小龙,预告微信将发力短内容的本质思考。

而这是否预示着,最大的内容社区,即将在微信产品生态中被培育,则成为一种值得期待的商业可能。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如果说,去年的“心观花明”式的高深,是张小龙掌舵下的微信,坚守克制与回望本心的纯粹。

那么,今年“四处开花”式的直白分享,则意味着静寂之后的热望和蓄积之中的突破。

思而后达。

这或许,也是持续支撑着微信生态张力的最佳理念路径。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海德格尔说:存在就是寓居于无蔽状态。

无为和有为,是极具张力的产品哲学。

从简洁、纯粹的无为克制,到直观、复杂的有为演进,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回应的不掩饰。

尽管张小龙没有出现在会场,但他的产品原则和商业思考,依然呈现了他的“在场”状态。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在场就是一切。

由此,微信的“未完成”,变成了公开课上“在完成”的清晰脉络。

张小龙在视频结尾,还贴心地为大家留下了一个“彩蛋”:春节即将到来,我们在红包上,也有一些新的创造。

猜一猜,微信会有什么红包“小动作”呢?猜对了,到时可以给小wifi发红包哦。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张小龙的“幕后”微信指导课

本文作者:遊人

编辑:小野

版式设计:甸甸 丸子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19所小学学生 居然能在校内用智能手表付款

下一篇新闻

微美全息科学院: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工作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