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诗以歌《经典咏流传》 学者打call:节目文化底蕴深厚 以情动人
封面新闻记者 陈荷
乡村老师梁俊与孩子们吟唱《苔》。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言志,歌咏言。”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三天联播,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诗词,为观众带来16首动人的经典之声。节目由撒贝宁担当主持人,康震、王黎光、曾宝仪、庾澄庆组成鉴赏团,共同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节目中,88岁钢琴家巫漪丽深情演奏《梁祝》、贵州山区孩子天籁之声演唱《苔》、谭维维演唱的《墨梅》都因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刷爆了朋友圈。《传承中国》、《一路书香》等文化类节目,也引发关注,成为2018年文化节目的新模式。
《一路书香》文化再传播。
和诗以歌
经典传唱歌曲引发讨论热潮
《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会呈现6首左右由诗词改编的歌曲,每首作品先主持人撒贝宁先吟诗词原篇,再邀歌手现场演绎,接着分享创作过程和内容感触。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和诗以歌”,一首诗、一支曲、一个人,每个经典传唱人加入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就像用自身经历与感悟填上血肉,再加上经典的骨,经典更立体。
节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鉴赏时刻”,由康震、王黎光、庾澄庆、曾宝仪四位“经典鉴赏人”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其中还会穿插邀请和作品本身关系匪浅的特别人物。整个过程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由古到今,节目带着我们进入广域时空去感悟诗乐之美,仰慕之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很多观众表示这档节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不吝溢美之词。他设想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大概是用古筝弹奏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在首期节目中,身着得体深色西装的王俊凯率先登场,他推荐的是耳熟能详的《明日歌》。在一派挥斥方遒的少年意气中,古老和年轻握手,听先贤和青年对话,朝气蓬勃的画面让人心潮澎湃。王俊凯以音乐的形式告诉观众,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要惜时如金。
《明日歌》开启了经典传唱,舞台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歌曲一首接着一首。四重奏版的《登鹳雀楼》,展现中国风骨的《墨梅》,遵循汉语独有音律之美的《声律启蒙》……古诗词和音乐相伴,古典因素和现代谱曲结合,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枉凝眉》的无限感慨和无限惆怅,《梁祝》的深情凄美,《苔》的质朴无华……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一声咏叹传古今。
王力宏演唱《三字经》。
学者打call:
节目文化底蕴深厚,以情动人
《经典咏流传》成功让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凝练并磨合出了“共同心声”,也让很多文化学者现身为节目卖力“打call”。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发文评论说,“这档节目有点集大成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字表达我对这档节目的感受,那就是‘情’字。第一个‘情’是‘情怀’。第二个‘情’是‘情感’。第三个‘情’字是‘情绪’。”
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看来,《经典咏流传》有三个特点。“一是诗词内涵外延浑然一体,每个元素的调动和运用都有含义,让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依据自己文化的基础去畅想、去体会、去感受;二是人物、故事、思想、情感浑然一体;三是诗、歌、舞、乐、声、光、电等各种视听元素运用得非常协调。”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作为经典鉴赏团成员感触颇深,对节目大为赞赏,他认为《经典咏流传》甚至改变了他对艺术教育的一些想法,“我们这档节目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气和地走近百姓,这让我感触非常深。”
“《经典咏流传》作为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载的是辉煌或失落,但都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这些诗歌跨越千年之后到达现代,无论承载的是辉煌还是失落,都变成无以复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同为经典鉴赏团成员的康震评价说。
蒙曼曝家中书架超20个网友直呼“羡慕”。
推陈出新
给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无独有偶,近日引发关注的一批文化类节目,都以全新的模式传承经典。
《传承中国》曝光了节目概念海报,浓浓的京剧韵味引人关注,这是一档大型京剧文化传承节目,致力于京剧文化的传承、传播。在概念海报曝光的同时,一组节目录制现场——“传承社”的3D舞美渲染图也吸引了网友的视线。这组3D舞美渲染图共有9张,展现了节目排练厅、主舞台、休闲区、化妆间等多个区域,各个场景均精美绝伦。除了造型华丽的场景,为传承京剧而来的嘉宾也攘括了娱乐圈各界明星大咖。目前,已经完成录制的明星嘉宾有“不老女神”刘晓庆、“全能女星”瞿颖、相声演员曹云金和演员李依晓。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明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京剧,还要上台演出,如何为观众奉上一场美轮美奂的京剧盛宴呢?为此节目组请来寇春华、尚慧敏、裴艳玲、王志怡等几十位京剧艺术家亲授,为明星嘉宾的表演保驾护航。同时,著名京剧老生演员王珮瑜“瑜老板”也倾力加盟《传承中国》,全程把控明星京剧表演呈现的质量,力求为观众呈现原汁原味的京剧大戏。
从余光中的《乡愁》到路遥的《人生》再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乡愁之地到陕北高原再到江南古城,《一路书香》节目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沿着“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其延伸之地一路逶迤而行。《一路书香》敢为人先,解锁了真人秀“行读”的概念。节目每周邀请如马未都、蒋方舟、任贤齐等远道而来的“文人骚客”朋友做嘉宾。
《谢谢了,我的家》中,周令飞直言做鲁迅孙子压力大。
而在在首档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中,朱德、鲁迅、汪曾祺等名人之后以及普通边防军人张玉贵之女为观众带来了四种不同的家风文化。透过时光瓶、家风博物馆、家风画等环节,观众们跟着他们打开记忆的门阀,走进先辈的内心世界,感受或朴实或伟大的思想,并从中收获暖心的精神食粮。
片段回顾
乡愁四韵
“民谣之父”用古调怀念余光中
“那些我们曾经拥有过美好的事物,都已化为深山里永远常绿的叶子……”现场,胡德夫演唱了用少数民族古调为马致远词谱曲的《来甦·秋思》,在和缓却雄厚的声音中唱出了思念和缱绻,引发了亿万观众的共鸣。
《天净沙·秋思》由“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所作。被世人称为“马神仙”的他,笔下常有惊人之句。这首被人称作“秋思之祖”的小令,便是马致远集大成之作。五个短句,二十八个字,十种景物涌现,天涯飘零,困顿凄楚之情尽显,古典诗歌里的“境”与“情”都在这里做到了极致。“这首歌是我们表达思念的时候会唱的,其中蕴含着一股悲怆之意。我的一位长辈,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师,前些日子离开了我们。我希望将这首歌唱给他听。”胡德夫动情地说道。
胡德夫在上大学时曾修过余光中的课,在他心中,余光中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好师长。他曾透露,余光中对他音乐创作影响非常大。余光中生前也非常欣赏胡德夫,会告诉他无须顾忌别人的嘲讽,“就是要唱,就是要写,这个时代一定要有歌”。还曾评价胡德夫说,“胡德夫的体内彷佛有着一只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风箱,他演唱的声音,以及旋律带来的震动,都是充满生命力的。”
2017年年底,余光中先生因病逝世,终年90岁(虚岁)。“我是在飞机上听到这个噩耗,然后心里非常难过,我在飞机上轻轻地为老师唱了这首古谣。”胡德夫忆起恩师余光中老师,眼泛泪光。节目录制现场,胡德夫特意又演唱了一首余光中作词的《乡愁四韵》。“我十一岁从台东北漂到台北,思念家乡的那种小乡愁,他写的《乡愁四韵》,其实那些东西,是一个很大的乡愁,几百万人的乡愁。”
一代芳华
八旬中国首代钢琴大师演绎《梁祝》
88岁的巫漪丽是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演奏部分的首创者及首演者。由于年事已高,远在新加坡的她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节目现场实时连线,再现了这首钢琴曲,并配以合唱团在北京演唱的爱情经典诗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当年过八旬的她身着优雅的蓝色长裙,步履蹒跚走到钢琴前,曾宝仪,庾澄庆,康震……全都不约而同起立。追光打下,黑白琴键上,一双刻满岁月沧桑的手缓缓地抚上。当第一个音符倾泻而出,强大的生命力喷薄而出。让人在恍惚中仿佛看到,琴凳上坐着的并不是一位耄耋老人,而是一个对钢琴饱含热爱的“妙龄少女”。
巫漪丽灵活地敲击出了每一个美妙的音符,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梁祝》,在她的演奏下,如泣如诉。老人家说,《梁祝》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民间故事之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共和国10周年献礼作品,钢琴部分是她根据总谱花了三天三夜写好的。“每一个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这首歌曲已经与我相伴了近六十年,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刻进了我的生命。”
鲜为人知的是,巫漪丽的一生也像她所创作的《梁祝》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她193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酷爱音乐,6岁开始习琴,曾师从前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梅百器,与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傅聪同门学艺。
18岁时,她首次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业内引起热烈反响。1954年,她担任北京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于196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并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1983年,巫漪丽赴美深造,1993年定居新加坡。
在巫漪丽看来,“西方乐器要有中国情”,这是她一脉相承的信念,比起成就自己,巫漪丽更愿意创造经典。她也总以贺绿汀老先生的话鞭策自己:“中国的钢琴作品一定要演奏好,如果不演奏好,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纸上。”
一曲《梁祝》,沉淀着岁月之美。“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曲中深意融化在老者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罢,全场肃立鼓掌,88 岁老人手捧鲜花,感慨落泪。
“我想永恒的经典,不仅指的是文本、歌曲或者一段音乐,更有像巫老师这样,年纪虽然已经很大了,但是精神依然年轻。他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用他们青春的歌喉,依然为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演绎着经典,流传着经典。”“鉴赏时刻”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感慨万千地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