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魏志祥:年节之最

魏志祥:年节之最




年节之最


魏志祥


中国年,它有自己最独特的味道!年是扫尘除垢,焕然一新;年是阖家团圆,共同守岁;年是鞭炮齐鸣,火树银花;年是红彤彤的春联,大红灯笼;年是舌尖上的饺子,除夕夜的压岁钱;年是走亲访友,庚续血脉,联络感情的桥梁。对于懵懂孩童来说,年是新衣服,是压岁钱,是吃喝,是盼望,是快乐。对于成年人来说,年是责任,是健康,是团聚,是情怀,是希望。年的文化内涵最丰富,它包括更新、庆贺、祈福、团圆、传承、迎春等等。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它准备时间长,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过年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拉开序幕,这一天俗称小年,家家户户要“祭灶”,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有些地方持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过年要贴春联,挂灯笼,打家伙,走亲访友,逛庙会,耍社火。中国年影响范围最广,就连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也和中国一起过年。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及其身边的外国人也会在当地过春节。


魏志祥:年节之最



过年最脏最累的活儿是除尘,也就是打扫屋子内外的灰尘,是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一种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腊月二十三前后,择一晴朗天气,全家动员打扫卫生,那时居住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灶房也在屋里,烟熏火燎,屋里尘埃落满。我们从大清早开始,各尽所能把锅碗瓢盆面瓮子、油瓶瓦罐醋坛子、桌椅板凳电视机等生活用品,就是把屋子里能挪动的统统搬到院子挨个进行清洁。父亲是打扫卫生的领军人,他头戴草帽,攀上梯子凳子,用一根长竹竿绑上笤帚,将屋内外高处墙角和椽缝的灰尘、蜘蛛网等清扫干净,扫尘结束父亲已变成大花脸。接着再粉刷墙面,我们用屋后半崖上一种白黏土和成泥水刷墙,姊妹几人有拿长柄棕刷子的、有用笤帚的,蘸上白泥土水涂抹土墙面,待墙面干后,覆盖了原来的污渍,颜色一致,白净美观,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自然泥土清香,廉价又环保。母亲则烧一大锅热水,逐个将物品擦洗干净再搬回屋内,各归其位。同时把一切不用的废旧物品或扔到垃圾堆或点火焚烧,尘埃灰土则运到庄稼地里作肥料,废品不再给“新”家里拿,看到崭新干净的家,虽然累但心里舒服轻松。扫灰尘除杂物根除晦气,新环境迎新年财运亨通。



魏志祥:年节之最


过年最紧张的还得算蒸馍。蒸馍的日子一般选择在二十六前后。前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就忙活开了,找来大瓷盆起面(发面),父亲把袖子挽高,母亲舀来一瓢瓢温水,缓缓倒入面盆,父亲用力地把面搅成絮状再揉成面团。两大盆面起好后,盖上锅盖,捂上被子放在烧炕顶头最热处。母亲还要准备蒸包子的馅儿,有红小豆馅、油面馅、大肉粉条馅、豆腐地软馅等。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分工指导:她和父亲揉面团,小妹擀皮,大妹包包子,我负责烧火看时间,小弟抱柴,父亲总是在腊月农闲时提前把柴劈好,整齐的堆码在廊台上,以备蒸馍用。给蒸馍的面里搭(教)碱是个技术活儿,母亲非常谨慎,反复在灶火烧面蛋以定碱的多少,第一锅馍出锅后,父母总要评论一番,总结经验,最忌讳碱多馍黄,俗称“黄拉旦”,或揉搓不均匀,黄白层层馍。如果蒸出的馍皮薄且白而胀,那就人喜神喜,预示来年家庭兴旺,事事顺利,母亲高兴地先拿几个馍给各位家神供奉,并让我在门外燃放三个大炮。最后一锅馍要蒸“枣山馍”,我们这里最讲究“枣山馍”,它的位置要摆放在诸神和贡桌面前,所以特别讲究形状和造型,是“形象面子工程”,母亲亲自揉做,那一个个面团经过揉、搓、捏、压、切等步骤,一会儿就被做成花、鱼、鸟等各种形状,在关键部位粘上红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她做出来的花馍栩栩如生,我们都舍不得吃,做为炫耀的资本。“云蒸霞蔚瞒天处,雪化凝脂现真修。历经水火劫中笑,舒展熟香满灶头。”


魏志祥:年节之最



过年最快乐的是赶年集。过了二十三天天都是集。上年集购物需要反复多次,年集上摊点多,交易兴旺,商店内琳琅满目,国道成了临时市场,集市东西延伸两三里,熙熙攘攘。大小的摊点前总是围的水泄不通,常常是被别人拥挤着行进。我和父亲拉上架子车,割肉,买菜,请神,买年画,买干果等,各样等项都要购买,我负责看架子车,不然容易丢东西,乘机会吃颗沙糖桔以饱口福。请神这是最神圣的事,父亲告诉我,请神不能叫买神。有灶爷、土地爷、财神、仓神、牛马王爷、龙王爷和门神。灶爷是一家之主,分单圣驾和双圣驾,不能马虎。大集上的旮旯拐角还有许多卖风味小吃的,有羊杂汤、葱油饼、热面皮、油条……香味扑鼻,热气氤氲,食物散发出的美味有种让人挡不住的诱惑,父亲看我眼馋就给我奖励一个葱油饼。年集热闹非凡,一片繁荣景象。感觉街上什么都好,什么都需要,什么都想买,但父亲总是要合计一番,口袋里的钱有限,只选择重要的必需品去购买。现在完全不同,去超市转一圈应有尽有。感叹《年集》:红灯福字挂街边,村酿时蔬肉果鲜。盛世物华荣气象,人间至味最丰年。


魏志祥:年节之最


过年最有仪式感的是除夕的年夜饭。“饮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精髓所在。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吃”的文化,好像也有点道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屋外一朵朵烟花绽放,好似飞翔的仙女展现她傲人的姿色。室内灯火辉煌,贡桌上香烟缭绕,一家人围坐在圆桌上,白酒饮料,六凉六热,预示十二个月和六六大顺。六个凉菜有:五香牛肉、五彩花肉、水晶冻肉、四川香肠、海蜇伴豆芽菜、红萝卜伴粉丝;六个热菜有:黄焖鸡、清蒸鱼、粉蒸肉、烩三鲜、八宝甜饭、排骨焖萝卜,摆满了圆桌,光洁的瓷盘中静静躺着炒、炖、烤、煎、炸、爆、煮的食物,色泽鲜嫩,美味可口,不知道先吃哪个,拿起筷子戳戳这个又动动那个。吃着饭莱,看着春晚,歌声悠扬,小品有料,相声有笑,歌舞升平。口、耳、鼻、眼乃至于心,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其乐融融,笑声绕梁。吃完年夜饭便是围炉守岁,即使眼皮打架也要守到午夜零时。正如《守岁(年夜饭)》:一夕冬春律变新,族亲守岁祭先人。佳肴美酒传三礼,爆竹灯花醉唤春。



过年最有趣的是放鞭炮。“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心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小时候我们家放鞭炮由我父亲亲自操作,避免危险不让我们参与,一般是三十晚上吃年夜饭之前第一次放鞭炮,要从灶爷处点燃,提上走到院子才算完成,后来中央台有了春晚,我们增加了“零点迎春”第二次放鞭炮,大约初一早上五点左右第三次放鞭炮,这个越早越好,左邻右舍常常比谁家早,初五早上放一次鞭炮,最后就是元宵节晚上放最后一次,过年大约固定放五次鞭炮。男孩子生性胆大最爱玩炮了,除了鞭炮,二踢脚,还有摔炮,砸炮。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许放炮,但我们还是偷偷去放,天真中带着淘气,有时向行人附近扔一个摔炮,一声巨响,惊得行人快速逃跑捂耳朵,我们也吓得躲避。一到放炮时间点,我们把自家落焾的炮拾完后,听到哪家有放炮声,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奔出去再拾,有时晚上打着手电在炮屑里寻找,拾到的鞭炮有的还有焾子,可以再点,没焾子的就剥开倒出火药,点一下发出“哧哧”声。我们还偷偷把家里小鞭炮中间的大引线拆开,一个个零散的揣进兜里,几个小伙伴比赛扔炮,点燃后迅速扔向空中,看谁的手快技术高。恶作剧到把鞭炮塞到土墙上的窟窿眼里,扔到鸡群狗窝猪圈,惊得鸡飞狗跳猪跑圈。最危险的是倒扣个玻璃瓶子在炮上,看看鞭炮能不能把它炸裂?倒扣个脸盆,是否盆炮齐响?插在雪堆里的雪人身上,瞅瞅能不能掀起雪花炸飞雪人。晚上常常放一些小花炮,“小蜜蜂”嗡嗡遍地窜;“钻天猴”带着哨音飞上天;“小陀螺”满地翻筋斗,声音和哨声齐鸣,亮度和色彩共存。



魏志祥:年节之最


过年最高兴的是自己挣的压岁钱,爱不释手,财富自由,藏这藏那都不放心,睡觉前都要数一数,最终还是被父母以交学费为由没收充公。最温暖的是初一早上的饺子,谁咬上金元宝一年都顺利。最骄傲的是穿上新衣服,在同伴面前显摆。最惬意的是走亲戚,好吃好喝伺候。最尴尬的就是磕头了,不磕吧说你没教养不懂礼数。最劳累的是母亲,整天待在家里待客打扫卫生。年最公平的是过了年穷富都长一岁。



抖音上有这么一个搞笑段子:谁兴的过年,这是给我女人寻活呢,是女人的劳动节,是给钱除苗,是给商家促销,是给超市下货架。



时代在变,但过年的欢乐和团圆始终没变,中国人骨子里的年永远存续,历久弥新。

魏志祥:年节之最

作者简介:魏志祥,哑柏中学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周至县作协、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青山镇》、《昌公塬》,近年来在各类微信平台发表散文五十余篇

上一篇新闻

路边摊,中华美食界的半壁江山

下一篇新闻

台湾最有名的几款美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