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冯天薇们”为何前仆后继下南洋,做新加坡乒乓女将?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3月15日,2015年乒乓球亚洲杯在印度的斋普尔展开决赛争夺,中国队在女子单打项目上无缘冠军。刘诗雯在女子单打决赛中以2比4不敌新加坡的冯天薇屈居亚军,冯天薇首夺亚洲杯女单冠军。另一位中国球员朱雨玲获得季军。首次夺取亚洲杯的女单冠军的冯天薇微笑着说,“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赢。”

新加坡队一直是对中国女乒威胁最大的对手,从中国“输出”到新加坡的李佳薇、冯天薇、王越古曾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中战胜中国队,爆冷登顶;而新加坡男乒一、二号男单高宁、杨子,现任主教练井浚泓与功勋主帅周树森都来自中国。以往国外乒乓球球队中“海外乒团”现象不算少,但像新加坡这样几乎全队都“Made in China”实属罕见。

冯天薇的中国时期

冯天薇于1986年出生于哈尔滨市,5岁开始打球,7岁就开始拿到哈尔滨市第一、黑龙江省第一。1997年,只有11岁的冯天薇被黑龙江体育运动学校破格录取,和比自己大四、五岁的队员一起训练。她的父亲是一名粮仓工人,患有肌肉硬化症;母亲是一家百货公司的员工。冯天薇家境贫寒,家里要省吃俭用来供她学乒乓球。为了让女儿专心练习乒乓球,母亲隐瞒了丈夫病情的严重性。直到2002年冯天薇的父亲去世,她才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20天后,她顶着丧父之痛,夺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

冯天薇在中国国家队训练了3年并无明显进展,于此同时医生诊断她患上心肌炎。一个月后,她退出中国队前往日本打职业联赛。2007年,她在陕西一次训练时遇到当时新加坡乒乓球队教练刘国栋,刘国栋推荐她去新加坡发展,冯天薇考虑后接受了。

冯天薇在新加坡的日子

2007年3月,冯天薇开始在新加坡训练,并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参与了数场国际赛事。2007年9月6日,冯天薇正式成为新加坡公民。

2007年6月,冯天薇第一次以新加坡队的名义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巡回赛,当时她的世界排名是单打第73名。同年在台湾台北举办的巡回赛中,她一路打到决赛,最终在决赛中输给了同为新加坡队的李佳薇。

在2008年中国广州举办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冯天薇与队友在女团比赛中获得银牌。 2008年亚洲杯上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击败了中国头号种子张怡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冯天薇第一次代表新加坡参加了奥运会乒乓球赛事。8月15日,冯天薇在女团半决赛中与队友李佳薇、王越古以3-2击败韩国队,进入决赛。而在决赛中输给了实力强劲的中国队,获得银牌。这是新加坡自独立48年以来第一次赢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奖牌。

在新加坡《今日报》评选中,冯天薇被评为新加坡2008年度十大运动员第三位。

2010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新加坡女队在决赛中3:1击败中国队夺冠,冯天薇在比赛中先后击败丁宁和刘诗雯,上演一人独得两分的好戏。

2012年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冯天薇所在的新加坡队未能延续上届的神奇,在女团决赛中遭到中国队3:0横扫。同年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冯天薇于女单比赛中杀入四强,不敌中国选手丁宁,其后在铜牌战中战胜日本选手石川佳纯,为新加坡代表团取得历史上第二面奥运会个人奖牌。而在女团比赛中,冯天薇未能帮助新加坡队打入女团决赛,她们0:3不敌日本队无缘决赛,其后她们在铜牌战中战胜韩国队,获得季军。

2015年,乒乓球亚洲杯在印度的斋普尔展开决赛争夺,刘诗雯在女子单打决赛中以2比4不敌新加坡的冯天薇屈居亚军,冯天薇首夺亚洲杯女单冠军。另一位中国球员朱雨玲获得季军。首次夺取亚洲杯的女单冠军的冯天薇微笑着说,“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赢。”

高薪安家的诱惑,冯天薇们前仆后继

伦敦奥运会,冯天薇为新加坡摘取女单铜牌,女子团体同样站上领奖台获得第三。据了解,新加坡女队3名选手奥运会后可以分享“奥运会百万新元计划”中的37.5万新元奖金。加上女单铜牌的25万新元,冯天薇一人将可独得37.5万新元奖金(合人民币约185万),不谈商业代言,这样的奖金收益放在中国也能堪比奥运冠军。

虽然有了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像冯天薇一样获得如此高奖金的新加坡“归化”队员却并不多,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和国民福利才是近年来吸引众多国内二线队伍球员的重要原因。

按照目前中国国内省队队员的标准,一个月的工资、补助加起来不过3、4千元人民币,拥有自己的房子恐怕想都不敢想。而根据新加坡移民政策,新加坡为公民提供房屋补贴,新加坡公民可低价购买政府租屋:购买政府租屋时享受低息贷款,还可获得政府提供的约4万元新币(约合20万人民币)津贴。

除了在购房上享有极大的优惠,对于重视家庭的中国人而言,新加坡移民政策还有一条终极诱惑,那就是家属也可同时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这对于每一位新加坡公民都适用,冯天薇、高宁等队员如今都已在新加坡安家。

有了这些政策作为保障,再辅以完善的国民福利,即便到新加坡打球不一定就能有高额收入,训练环境也比不上国内专业,还是有大批中国球员选择前往新加坡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各方面条件还不是那么好,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也要自己找,主教练每个月的工资也就2、3万人民币吧,在新加坡这样的水平真不算高。”前任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刘国栋回忆道。而新加坡队另一名前中国籍球员高宁表示,普通队员的工资还远不如教练。9年前,高宁来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男队的一员。最开始,高宁和队友们一起住宿舍,两人一个房间。对于身高有1米80的高宁来说,两人窝在10多平米的小屋绝对算是经历了“蜗居”时代。

相比中国队有5层训练馆,几十名陪练、专业的技术分析人员和队医,新加坡队的训练条件也显得“简陋”。就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前,新加坡女队全体前往台北进行备战训练,原因竟是“训练馆台子不够用”。

“5个人训练,想用5张台子,没有!新加坡国家队训练馆一排4张台子,第2排4张台子,很窄,而且灯光不亮。男女队员在一个馆,只能各用两张台子,这样5个人没法同时练。”新加坡前主帅周树森这样告诉记者。另外新加坡国内也难以给高水平运动员找到合适的陪练对手,这也迫使新加坡女队当时远赴台北。“那边有一个能放10张台子的训练馆,我们可以用5张。中华台北队有几个男生陪练,我们自己也带了几个队员帮忙训练,这样每天能倒换过来,起码5天训练对手可以都是不一样的。”周树森这样说道。

井浚泓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新加坡队员这样的“体育移民”和国乒推行的“养狼计划”没有太大关系。所谓的“养狼计划”,大部分情况是外派教练去执教,或者让国外的球员有机会到中国,和省市队一起训练。这个过程注重的是“交流”,并非转换国籍、归化他国。

1991年,23岁的上海姑娘井浚泓从国家队退役,与新加坡乒乓球选手黎仕汉结婚的她成为第一批落户新加坡的“海外军团”。井浚泓1993年5月首次代表新加坡队比赛,在哥德堡第42届世乒赛女单第三轮比赛中战胜卫冕冠军邓亚萍,一战成名;2000年奥运会她又打进女单四强,半决赛不敌中国选手李菊,在三、四名决赛中不敌陈静,只差一步就能拿下奥运奖牌。

“我和佳薇她们不一样,我是嫁过去的,嫁过去的时候可没说要打球。”聊到自己来到新加坡的经历,井浚泓笑着说。她向记者介绍,当时新加坡乒乓球处于零起步的阶段,根本没有职业的乒球运动员存在,大家都是业余选手。队员们都是每天下班或者下课后练球,一个星期练两三次,而目的也只是为了“流流汗、锻炼身体”。

“他们(新加坡乒乓球总会)当时也是很业余的,看到我这么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新加坡,希望帮着带带他们青少年选手。(之后)越打越收不住,也赶上了那个时期新加坡对体育的推动,政策上开始放松了移民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人移民到新加坡,佳薇她们也是那个时候到新加坡的。其实当时乒总的初衷也不是说靠这些人来赢球。”井浚泓这样说道。

井浚泓所说的“政策推动”是指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在2001年定下的“卓越体育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卓越体育、体育产业和全民体育三方面,当时新加坡政府希望在10年内使新加坡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为了支持这一计划,新加坡政府已经拨款3亿新元(约合14亿人民币)。

“当时就是有新加坡的教练来我们省队‘参观交流’,后来有教练问我愿意不愿意到新加坡打球。”9年前到新加坡打球,曾获得亚锦赛男双冠军的高宁这样对记者说。而据了解,自卓越体育计划颁布后,新加坡体总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等项目上大规模从中国队“挖角”,而由于国家一队不会轻易放人,新加坡队找队员的范围多为省市队。

和当初井浚泓嫁到新加坡无心插柳不同,这些年在“诱人”的政策背景以及参赛事机会的吸引下,李佳薇、王越古、冯天薇、高宁、杨子等一批在中国算是省队水平的运动员先后来到新加坡打球。

作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冯天薇在国乒二队时还曾经与丁宁住过一个房间。而后因为身体原因,冯天薇在国内高强度竞争中被淘汰。在刘国梁哥哥、前新加坡女队主教练刘国栋的“挖角”下,冯天薇来到了新加坡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女子团体决赛,打头阵的冯天薇战胜丁宁,最终帮助新加坡队战胜强大的中国队夺冠,这是她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

新加坡抓紧培养本土选手

“伦敦奥运会后,随着老将的退役,新加坡队水平下降很大,这次能拿到女双铜牌,我已经很满意。队伍成长需要过程,李佳薇和王越古也是经过两个奥运周期才达到巅峰,我们算是重新再从零开始吧。这次世乒赛我们也希望多锻炼下新加坡本土培养出来的选手。”结束本届世乒赛之旅,女队主教练井浚泓这样说道。而她也表示,2008年起国际乒联规定球员拿到新入籍国护照7年后才能参加奥运和世乒赛,这使得除了引入中国球员之外,培养本土选手也成为新加坡乒乓球队今后重要的建队方针。

随着前些年新加坡女队接连在奥运会和世乒赛中取得佳绩,本土青少年练习乒乓球的热情日益高涨,而这是新加坡乒总和政府最愿意看到的。而在8年前,新加坡就开始创办类似中国体校一样的体育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选手。

“新加坡目前本土的运动员现在都比较业余,他们每天还要上学,一天只能练3、4个小时。从乒乓球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训练量显然是不够的。但是新加坡和中国、日本、韩国不一样,不是一打乒乓球就不读书了。他们虽然成立了体育学校,和中国体校的性质还不太一样,对学习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现在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这个培养的过程是漫长的。”井浚泓这样介绍。2010年,新加坡体育学院的学制也由4年变为6年。

戴着紫边眼镜,李思韵坐在贝尔西体育馆的顶层,手里拿着一叠英文资料,一边用笔画着重点,还不时抬头看着场内冯天薇的比赛。“马上要考试了,所以这次是带着复习材料来的。”李思韵笑着说。和冯天薇等归化球员专职打球不一样,李思韵现在还是一名高中生,明年夏天就要进入大学学习。“当然,她不可能像天薇她们那样每天训练,她还要上学,因为在新加坡文凭很重要的。”井浚泓笑着说。

李思韵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新加坡体育学院走出的她也是目前新加坡本土队员中成绩最好的一位。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李思韵在决赛中迎战中国选手顾玉婷,更是吸引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现场观战助威。本次巴黎世乒赛,李思韵闯过资格赛,但却止步女单首轮比赛。

“早晨6点半到8点训练,9点开始上课到下午2点半,然后4点半到6点半训练,7点半到9点半写作业。一个老师就带10几个学生。和我同年龄有100多个学生,大家都是从事体育运动的,练习乒乓球的有5、6个人。”李思韵这样说道。

除了设立体育学校,新加坡政府在2012年初设立卓越体育奖学金,通过四个方面来协助运动员,包括提供财务津贴,让运动员可以在比赛期间接受全职培训;为还在求学的运动员制定灵活教育计划,帮助他们兼顾比赛和学业;为运动员做好就业准备,提供就业咨询、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和求职培训等;在个人发展方面,从时间管理、沟通技巧、财务和人生规划等方面协助运动员。

体育学院将依据各体总提名,挑选出50多名有志于全职训练的运动员,向他们颁发奖学金。依据不同的级别,他们每年将获得从2万4000元到9万元不等的补助金。根据计划,改革后的高水平体制将涵盖超过1000名运动员,并且对奥运、非奥运项目以及残疾运动员一视同仁。

高额奖学金使得顶尖新加坡运动员在同龄人中跻身高收入阶层,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希望可以借此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体育事业。为免去运动员和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体理会和体育学院也将与本地大学及理工学院合作,为奖学金得主们安排适宜的课程或者就业培训,使他们在全职训练的同时仍可以兼顾学业。即便有人因为受伤而被迫退役,体育学院也将继续发放奖学金六个月,使其有充分缓冲期寻找下一份职业。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最脸熟警察蜀黍出演防盗宣传片,快来看活的~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大教授:中国要民主,不要“选举陷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