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印尼冠病实际死亡数比官方公布的多? 雅加达掘墓人:没时间喘气!

在米纳(Minar,54岁)33年的掘墓人生涯中,他从不曾如此忙碌过。

“今非昔比,我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自从印度尼西亚在3月中出现首宗2019冠状病毒疾病死亡病例后,当地与冠病19有关的死亡人数始终高居不下,印尼至今已是东南亚冠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印尼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天(22日)为止当地一共新增283起确诊病例,累计死亡人数达635人。

其中,首都雅加达的疫情最为惨烈,至今已有301人因冠病过世,占全国累计死亡人数的将近一半。

在雅加达东区Pondok Rangon公墓担任掘墓人的米纳告诉《亚洲新闻台》,每天都有好多尸体送到公墓。

“我只能马不停蹄地挖,真的很累。”

冠病疫情导致米纳(没戴头巾者)的工作量大增。(米纳提供)

米纳工作的雅加达东区Pondok Rangon公墓是雅加达省政府指定用来埋葬因冠病死亡或疑似冠病死亡者的墓地。

另一个雅加达省政府指定的墓地则是位于雅加达西区的公墓。

Pondok Rangon公墓约有80名掘墓人,在疫情暴发前他们主要分成四组,每月分别轮流进行掘墓、清理坟墓、除草和清理水沟的工作。

正常来说,每组工作人员每月只会轮到一次,进行为期一周的掘墓工作。但自疫情暴发以来,米纳每天都在掘墓。

米纳透露,挖好一个墓地需要两个小时,这段日子以来他每天平均需要处理多达5个墓地,这和过去有时会因为没有尸体送到而完全不需要掘墓的情况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必须分秒必争,有时候墓地还没挖好,尸体就送来了。”

和前线医护人员一样,米纳在处理尸体下葬过程中必须穿上个人防护装备,以免曝露在感染病毒的风险之下。

但穿着这套个人防护装备在太阳下曝晒对米纳而言根本是种折磨。

“我觉得我快要燃烧起来了。很不舒服,有时候看到救护车抵达,我就会把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好,但穿好后却必须再等上30分钟,越等越热。”

工作人员在下葬过程中必须全副武装。(米纳提供)

冷清的下葬过程让掘墓人悲从中来

米纳也说,无论晴天雨天,掘墓和下葬的过程都不能耽误。

整个下葬过程必须速战速决,而逝者的家人如今也不被允许参与整个下葬过程。下葬仪式结束后,墓地周围也不能聚集超过五人。

每一次目睹家人送别逝者的场景都会让米纳悲从中来。

一名工作人员在雅加达的一处墓地消毒。(法新社)

不是不怕,只能祷告

育有五名孩子的米纳也说,尽管担心自己可能会把病毒带回家,但下葬死者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眼下他们只能诚心祷告。

“我当然害怕,但这也是我的责任,我能说什么呢?”

米纳(右)认为自己也必须为抗疫尽一份力。(KBUI98面簿)

冠病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

自冠病疫情在全球延烧以来,印尼政府的防疫工作不断引发国内外舆论的质疑,认为印尼的实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字更为严重。

人口多达2.6亿的印尼至今只进行了5万3700个样本检测,检测能力明显不足,也让外界始终强烈怀疑官方数据是否呈现印尼疫情的全貌。

其中,雅加达省政府就表示当地至今有超过1000人必须按照冠病标准程序下葬,因为有许多死者在检验结果出炉前就已不幸死亡。

图为雅加达当地下葬冠病死者的公墓。(法新社)

印尼医生协会20日直言,印尼死于冠病19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人,因为官方数据并没有包含在等待检测结果期间病死的病患,因此实际死亡病例可能比官方数据高出近一倍。

路透社也曾报道,雅加达今年3月的葬礼比2018年1月以来的任何一个月份都高出40%。雅加达在3月一共有将近4400次葬礼。

印尼Kumparan新闻网站则称,雅加达3月埋葬遗体数目与2月相比几乎翻了一倍。

雅加达当地的棺材制造商Sahroni也透露,其工作室的棺材制造量比之前增加了3倍。

雅加达的棺木需求量大涨。(互联网)

印尼卫生部长发言让人捏一把冷汗

印尼总统佐科上个月14日坦承当局曾隐瞒部分有关疫情的信息,原因是避免造成公众恐慌。

昨日(21日)佐科总算宣布禁止印尼民众在来临的开斋节期间返乡,以抑制冠病19的传播。

不过,佐科至今仍拒绝采取封城等强硬防疫手段。舆论批评,他自疫情暴发以来的作为形同把经济置于人命之上。

印尼卫生部长普兰多近日的发言更让人捏一把冷汗。他夸口,虽然全球已有数百万人感染冠病,但印尼人民不应该对病毒感到害怕,因为印尼人的免疫力够强!

他没有呼吁民众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看来也没有打算提高该国的检测能力。相反的,他强调祈祷的力量也能减少病毒的传染。

普兰多宣称祈祷的力量能减少病毒传播。(路透社)

 

上一篇新闻

面簿贴文又是“呃”又是“嘻嘻嘻” 何晶:我生来就特立独行! 

下一篇新闻

不封城就能看到抗疫曙光 港韩靠的是公民积极配合,新加坡可以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